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填房日常 >

第104章

穿越之填房日常-第104章

小说: 穿越之填房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家在京城虽然住的地方不大,但是养了一窝主子,陆老爷有一妻两妾,七个孩子,这其中陆太太只生了一子一女,刘玉真刚知道的时候还惊讶了一下陆家竟有这么多孩子。
  如今既然她都不要脸面了,便拿出来刺了过去。
  果然把她气得脸色发青。
  “你你你,”陆太太站了起来,指着她道:“真是不可理喻,你们家慧姐儿不过是丧妇长女,在三不娶之列,我们家好心好意,却被你当做了驴肝肺。”
  “莫不是你为了贪图她亲娘留下的嫁妆,不肯把她许人吧!”
  刘玉真也站了起来,冷笑以对,“陆太太说得好生没理,我还活着呢,慧姐儿如何是丧妇长女?”
  “至于不应你们陆家的提亲,纯粹是因为年岁太小,我们家慧姐儿可是不到及笄不许人的。”
  “结果你们陆家倒好,一遍、两遍、三遍地问,莫不是听不懂人话不成?”
  陆太太也不甘示弱,“好个牙尖嘴利的,我倒要看看将来你们家千挑万选,能挑了什么样的人!”
  “这后娘心啊,毒着呢,可莫要是那歪瓜裂枣,给两抬嫁妆就打发了。若是如此,那我可要全京城瞧瞧你那贤惠模样。”
  刘玉真面无表情,“这就不劳你费心了,等你那四儿子考中进士再来笑话我们家吧,来人,送陆太太出去!”
  陆太太气吁吁地走了。
  把人气走了,刘玉真回过神来想想觉得不对,这陆家不知怎的贼心不死,若是把年幼的慧姐儿勾了去那可如何是好?
  毕竟有刘府二姑娘,刘玉媛这个前车之鉴,她就是自小就认识了周家二郎,然后在周氏的灌注下觉得她是个良配,夫婿的好人选。
  情窦初开后就认准了这个人,一门心思想着嫁给他,做下许多错事。
  如今她自己也过得一团糟。
  所以为了杜绝此事发生,刘玉真便把慧姐儿身边伺候的、和她身边侍候的都招了来,郑重地嘱咐道。
  “今日这事,你们也都听见了,陆家要向慧姐儿提亲,我和老爷都是不允的。”
  “所以往后,任谁也不准再提及此事,尤其是在慧姐儿面前。不但不能让她知道,还不能让她见到陆家的几个儿子。”
  她严厉地看向这些丫鬟,“如有受不住蛊惑,帮那陆家穿桥搭线,坑害姑娘的,我定不轻饶!”
  “可明白了?!”
  几个丫鬟齐声应是,“明白了,太太。”
  刘玉真将目光转向梅香,梅香一个激灵,赌咒发誓道:“太太您放心,我一定看好了姑娘,不让陆家的人靠近她半步!”
  ……
  陈世文从外头回来,接过刘玉真手里的茶盏喝了一口。
  刘玉真刚正在想事情呢,被他这举动吓了一跳,忙道:“诶,我喝过了的,我让人给你倒新的去。”
  “冬葵——”
  “要凉的,”陈世文提醒道:“这天热得很,热茶就不要端上来了。”
  刘玉真示意冬葵听他的,端放凉了的茶来,再把今日做好的奶豆腐也端一碗,转头却发现陈世文把她那半盏都喝光了,不由得有些好奇,“你这是去了何处,怎得渴成这般模样?”
  陈世文随手把空茶盏放到一边,“陆师兄设宴,我去应酬了一番,回来的路上又去了趟甲板,他们钓上来一条大鱼。”
  “那鱼很大,我让钱贵去买了一截,你让厨房晚膳做了呈上来尝尝。”
  在船行的过程之中,钓上来大鱼是很正常的事,有的甚至有几十斤、上百斤,所以刘玉真丝毫不觉得奇怪。
  但是陆老爷设宴?
  这让她精神紧绷,问道:“陆老爷说了什么?我上回把陆太太赶走了,这陆家还没有死心吗?”
  “陆师兄不再提那事了,此番就是纯粹的作诗、做文章。”陈世文道,他端起冬葵刚送上来的茶饮了一口,而后弃茶而就奶豆腐,两三下就吃了半碗。
  “那就好。”刘玉真满意地道,“我刚刚想了想,也许是因为你考中了状元,所以这陆家就想娶慧姐儿做儿媳妇。”
  “毕竟这姻亲是守望相助的,陆老爷想和你更亲近些,被拒了后这些日子也老是送帖子来。”
  “由此可见,你呀,”刘玉真笑他,“是个香饽饽。”
  陈世文有几分苦笑着摇头,“哎,世情如此,我们也只能擦亮眼睛了,不管是找女婿还是将来他们三个娶媳妇,都要慎重。”
  刘玉真赞同,说出了自己的刚刚在想的事情,“所以,到了家里这样的情形恐怕还有不少,不管是陈家还是刘家,甚至是我的那些姐妹们,都有年岁差不多的儿女。”
  她神情严肃,“我丑话可说在前头,不管是谁的儿女,只要是亲戚,那我都是不许的。在我这儿,只要有血缘关系,就没有亲上加亲这回事!”
  陈世文有些不解,在他的认知里头,周围的人是经常‘亲上加亲’的,表哥表妹、表姐表弟结亲的有许多。
  比如他的父母、兄嫂就是如此,而他若不是会读书,恐怕也会娶一个亲戚家里的‘表姐’或者‘表妹’。
  所以他对刘玉真这个说法觉得奇怪,但也没有因此反对,而是坐直了身子认真问道:“这是为何?”
  “有什么缘故?”


第112章 
  缘由?缘由自然是血缘关系太近; 容易生出畸形儿; 就比如大嫂小张氏生下的那个孩子,佑哥儿。
  不但是个长短腿,这两年家里来信也偶有提及; 佑哥儿如今还不怎么会说话。
  这怎么能不让人忧心?
  所以她是不想再看到第二个了。
  “其实我这两年有请大夫留意; 那些娶了舅舅、姑姑、姨母等人家里表姐表妹的人家; 生出来的孩儿是否都是康健的。”
  陈世文全神贯注; 耳畔中只听她的声音在回响。
  “结果让我惊讶; 与普通人家相比,这样的人家更容易生出多了根手指的、缺了根脚趾的、痴痴呆呆傻傻愣愣的孩子。”
  “有些更是根本就不会出生,在娘胎里三五个月就莫名其妙地没了。有个别女子,嫁给亲表哥亲表弟,更是一辈子也没有孩子。”
  “受了许多苦楚。”
  刘玉真叹息,“大夫说他也问了许多同行,有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 叫做‘姑血不回流’; 这意思就是说; 嫁出去的女儿的血脉,不要再娶回来。”
  “这舅血也是一样的理,不必为了亲上加亲; 娶舅舅家的表姐表妹为妻。”
  “不然; 就会像……”
  刘玉真没有明说; 但陈世文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
  家里的佑哥儿便是结果; 因为他的曾祖母、祖母和母亲; 都来自山那边沟儿庄的张家。祖母张氏是曾祖母老张氏的堂侄女,母亲小张氏是祖母张氏的亲侄女,血脉亲近得很。
  他沉默地,想了许久。若是佑哥儿没有出生前,她与他这么说,他许是不会信的,但是如今……
  接下来的日子陈世文沉默了许多,时常见他在船上找人交谈,若是遇到了靠岸更是会带着他们下船。看看沿途的城市,尝一尝各地不同的风味,当然还忘不了让下人去购买医书,自己亲去找大夫询问等等。
  刘玉真知道他这是在验证她说的话,也不打扰,有时候甚至还会和他一起看,讨论一番。
  最后,他终于苦涩地对她说:“你是对的,血脉太近的人成亲,并不好,佑哥儿并不是特例。”
  “但此时事关重大,若贸贸然和长辈们说,恐怕他们必会内疚万分。”陈世文搂着她,声音有些沉闷,“当年大嫂嫁给大哥,是祖母和母亲一力促成的,若是母亲知道了定会觉得是她害得佑哥儿如此,若是因此怀愧在心,有个好歹那就追悔莫及了。”
  “不但如此,传开后有些娶了表姐、表妹的人家恐怕也会有休妻之念,即使不休妻,也会为了子孙着想娶平妻、纳妾以延绵子嗣等等。”
  “那些女子与孩子何辜,所以这件事还需从长计议。”但这一时间,陈世文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与他的苦闷相比,刘玉真倒想得开些,建议道:“那你可以不和长辈们实话实说啊,放任自流是不可以的,咱们既然知道了,不说这心里就过不去。”
  “但若是说了,也会害了一些人,所以你可以说一些善意的谎言。”
  陈世文的下巴靠在她的肩膀上,轻声问道:“那要如何?”
  刘玉真忽略发烫的耳朵,想了想道:“譬如你可以和长辈们说,在京城里的时候你听太医提起过,如果娶远一些地方的媳妇,水土不同生出来的孩子更为聪慧,读书更好。”
  “让家里往后也这样做,这样的话不管是家里的下一辈还是族中、村里、甚至是整个县城,有你这个新科状元做背书,那许多人家为了子孙着想,肯定也会倾向于娶远地方的儿媳妇。”
  越说刘玉真的思路越通顺,转过了身子看着他道:“你觉得如何?”
  “聪慧的孩子,”陈世文看着她,目光灼灼,“便是如你这般吗?若是如此,那往后我们的儿媳妇都得在京城找才好。”
  这话听得刘玉真耳颊绯红,瞪了他一眼道:“我在和你说正经事,你胡说些什么呢!”
  陈世文没有胡说,他是真的有此感觉,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觉得刘玉真是世间少有的聪慧女子。
  她的聪慧,不是内宅里头的小机灵,而是真正的,比许多男子,甚至是他还要聪明。某些让他觉得为难、毫无头绪的事在她这里都是简单的,有办法的。
  这让他心头欢喜,靠近了她的脸颊,柔声道:“真儿,能娶你为妻,是我陈世文之幸。”
  刘玉真有些不自在,推了推他,“你莫要靠我这样近,热得很。”
  陈世轻笑,却是没有放开。
  ……
  陈家
  陈世文考中了状元,县衙的人敲锣打鼓吹吹打打地来报喜,县令、主簿、教谕等都来了,其他的姻亲故旧就更不必说了,陈家的门槛都差点被挤破,整个村子也好好地热闹了一番。
  得知陈世文他们正在家来,已经搬去镇上的二房也短暂地搬了回来,二房一家几口也是满心喜悦,与有荣焉。
  眼见着他们到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张氏一天打发三回人去村门口守着,到了日子时不时都要问上一句,“可看到人了?”
  钱树如今相当于陈家的外管事,每天都去村门口蹲守,为了不漏了人,差点就让他婆娘送饭去了,听到老太太这样问连忙回道:“还没呢,今早上没见到人。”
  “哦,”张氏失望,脸上难掩担忧,“按理说昨日就该到了,莫不是出了什么事吧?”
  曾老太爷和老太爷陈礼忠都在抽着烟斗,陈礼忠用三儿子送的金烟斗抽着大儿子孝敬的烟丝,听了她这话回道:“急什么,这几日都在下雨,许是路上耽搁了,再等等就来了。”
  侍候她的丫鬟也跟着劝道:“是啊,老太太,过两日也就回来了,不但三老爷、三太太回来了,还有二姑娘、二少爷、四少爷、五少爷也都一起呢。”
  这丫鬟说的姑娘少爷们就是京城的几个孙辈了,陈家经过这么些年,已经摆脱了脚上的泥成为‘书香门第’了,所以这家中子弟的排序也正经了起来。
  男女分开排行,芙姐儿是大姑娘、慧姐儿则是二姑娘,二房后面生的杏姐儿就是三姑娘。
  男丁这边宇哥儿是大少爷、康哥儿则是二少爷、佑哥儿就是三少爷、瑾哥儿和瑜哥儿分别是四少爷和五少爷。
  除此之外,吴氏肚子里也怀着一个,还不知男女。
  张氏听到丫鬟提起孙子,高兴地说:“对对对,还有我那三个乖孙,老三的信里面说他们最近都爱吃什么奶豆腐。”
  “这水牛奶怎么做豆腐,钱家的,你可要好好学啊!”
  钱家的连忙点头,“老太太您就放心吧,等他们回来我定好好学,让几个小主子每日都有得吃。”
  “好好做。”张氏满意地点头。
  “哎呀大嫂,”近些年在镇上住着,越发富态的戚氏插嘴道:“你呀,别管这些吃吃喝喝的了,去城里喊了绣娘来给你做几身体面的衣裳才是正经。”
  “这回三侄子不但回来了,还会带着你的那赦命服回来呢,还有皇后娘娘的谕旨,往后啊,你就是皇后娘娘亲封的赦命太太。”
  “每年都能从官府里领一百多两呢!你说说,竟有这样好的事,这些年交的税银啊就都回来了。”
  戚氏说着说着都是羡慕不已,这人啊就是不能比,想当年她刚进门的时候,张氏虽然是大嫂,还是婆婆的娘家堂侄女。
  但是她为人抠抠搜搜的,也没什么大嫂的气派,娘家更是穷得叮当响时常来打秋风。
  她那会儿,暗地里都是瞧她不起的,可谁知她生了个凤凰蛋,一路读书考了状元不算,还给他娘挣了身官皮。
  就连那天来的县令太太都才是七品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