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填房日常 >

第103章

穿越之填房日常-第103章

小说: 穿越之填房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姐儿; 你们家也是这样的吗?”她略有些期待地望着慧姐儿,“你娘肯定也给你留下了不少体己吧?”
  “待你出门的时候,你这个后娘也会给你一些吧?不然岂不是显得她不贤惠?”
  陆大姑娘边说着便在心里想慧姐儿才这么点大; 定是领会不了她这番话里的深意; 只要能套出陈家对她的嫁妆安排; 知晓是多少; 那娘便能够计划接下来的事了。
  哪怕不晓得具体有多少,但从慧姐儿这屋子来看,那白得发光的如意、她身上这身正经苏绣的衣裳、还有屏风后的珠帘,这在京城要五两银子一瓶的花水她们自己就会做……
  都能看出家底不少,生财有方。
  一个嫁妆丰厚的弟媳妇她也能跟着沾光,陆大姑娘畅想着,看着慧姐儿的目光便都不同了。
  那不是在看一个比父亲官位更高的同僚家姑娘,而是在看陆家的儿媳妇,甚至觉得这屋子里的东西将来都会是陆家的,没准将来她也会有一柄玉如意呢。
  慧姐儿可不是几年前那个对嫁妆是什么半点不晓,还说出‘长大了我的嫁妆都给你’这样话的五岁小娃娃了,如今的她时常看着刘玉真管家,并且还拿到了生母刘玉珠的嫁妆单子。
  所以对自己能有多少东西是有个大概的。
  但这又如何?
  这个不过是爹爹同窗家的女儿,喊一声‘陆姐姐’是敬她年纪大,又不是亲姐妹,再说了,哪怕是亲姐妹也没有这样问人的。
  还一口一个‘后娘’挑拨离间,别人家里的事,管这许多做甚?!
  气得她当下就端起了茶,“陆姑娘,这就要吃晚膳了,我也该去给爹娘请安,这就不留你了。”
  陆大姑娘一呆,随即反应过来自己是急了些,惹恼了慧姐儿,早知道应先推心置腹一番的,不由得紧张地解释道:“慧姐儿,我们姐妹……”
  “梅香,送客!”慧姐儿没再听她的解释,转身走进了屏风之后。
  在旁边听得一脸怒气的梅香板着脸走了过来,“陆大姑娘,请吧……”
  陆大姑娘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到底没有这样厚的脸皮,跺跺脚走了。
  至于慧姐儿之前答应送她的花水,自然也是没有了的,梅香等她们一出门就啪地把门一关,走在最后的那丫鬟险些把手给夹了。
  屏风后,慧姐儿抱着一颗软绵绵的枕头,气恼地拧了好几下,抱怨道:“什么人啊,跟家里没教过似的,一点儿礼仪体面都不懂,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也不明白。”
  “痴长的这几岁是只长了肉,把脑子给忘了吗?!”
  “姑娘您别生气了,”梅香走了进来,安慰道:“这世上有些人就是如此的没有教养,您气坏了身子她还高兴呢。”
  “您若过得好,她就该睡不着了,所以就算为了让她难受,您也应该高兴才是。”
  慧姐儿被她逗笑了,“你这是哪儿来的歪理?还怪有意思的。”
  梅香老实回答:“嬷嬷说,这是太太小时候说过的话,当时把大家都逗笑了呢。”
  “母亲……”慧姐儿听罢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吩咐梅香,“今日的事不要告诉母亲,尤其是陆大姑娘说的话,免得她听了难受。”
  “母亲如何待我们,我们都是知道的,一辈子都会敬着她,这些伤人的话告诉了只会让她难过,倒不如不知道的好。”这一刻的慧姐儿不像是十岁左右的小姑娘,隐隐有几分威仪在。
  梅香点头应是,“姑娘您放心,今日这事再不入第三人的耳,就是嬷嬷我也是不告诉的。”
  提起段嬷嬷,慧姐儿关切地问道:“嬷嬷身子如何了?她老人家自上了船就病倒了,现在如何了?可有好些?”
  “好一些了,”梅香答道:“就是昏昏沉沉的,上回靠岸时请的大夫说她老人家上了年纪,比不得年轻人,说过些日子才能好。”
  “那就好,”慧姐儿放心了,“去问问嬷嬷可有什么想吃的,让厨房给她老人家准备,母亲说这生病的人要多吃好的才好得快。”
  梅香记下了。
  慧姐儿又道:“往后陆大姑娘若是再来,就说我不在,我是半点话也不想和她说了。”
  梅香也不想理会那主仆二人了,高兴地应道:“您放心吧姑娘,定不让她们进门。”她感叹道:“这陆大姑娘,今日就如那失心疯了一般,还问什么嫁妆,莫不是她自个儿要出嫁了,特地显摆来了吧?”
  “谁知道呢。”慧姐儿是万万没想到有人会打她的主意的,于是只把这当做一件小事。和梅香抱怨过一番后晚间跟刘玉真也提了一嘴,不过为了避免麻烦,她只提了前半段,“母亲,我不喜欢陆大姑娘。”
  “她老是盯着我屋子里的摆设看,我哪一天若带了件贵重些的首饰,她也瞧个不休,讨厌得很。”
  “竟有这种事,”刘玉真听完后有些惊讶,“那可不能处了,往后你莫要再理会她,免得她蹬鼻子上脸。若是她问你讨要首饰、摆件等,你统统都不能答应。”
  “这与姐妹、或者是别的小姑娘相处,要有来有往才好,只来不往或者是只往不来都不是什么好事。”
  “你明白吗?”
  “嗯,夫子有说过,”慧姐儿点头,闷闷的问道:“母亲,为什么有的人就这么不讲道理呢?”
  “我都明白不能做的事,她一个快要及笄的都不明白,我都不想听了她还在喋喋不休。我和玉姐儿她们玩的时候就不会这样,家里的大姐姐也不会这样,我若是不想听的东西,她们是不会说的。”
  小姑娘的脸上困惑得很。
  刘玉真跟她解释,“那是因为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明白事理的,或者不是每个人都想要明白事理。”
  “有些人胡搅蛮缠、没脸没皮能达到目的,她也就会一直胡搅蛮缠了。”
  “往后你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人,莫要理会就是了,就当是看了一场笑话,不然气到的是你自己。”
  刘玉真教她,“这样的人,你越生气,她就越高兴,就像是她打赢了一般。你一生气,有理也变得无理。”
  “但你若是视她如无物,半点也不理会,那她就嚣张不起来了,反而会把自己气倒。所以,你要冷静以待,抓住她的弱处,反戈一击。”
  慧姐儿点点头,眼睛发亮,“母亲,我明白了。”
  ……
  陆家动作还是挺迅速的,这头陆大姑娘刚来试探过慧姐儿,那边陆老爷就带着嫡子陆四郎拜访了陈世文,说要请他指点文章。
  两家师出同门,如今又在一条船上,陈世文于是很客气地夸奖了一番。
  陆老爷高兴得很,问他,“你觉得我这四儿子如何?”
  陈世文看着眼前这个除了老实敦厚、勤奋刻苦等再找不出什么夸奖的词的孩子,笑了笑,“……令郎勤奋刻苦,过些年考个秀才不在话下。”
  但也仅是个秀才罢了,若想考中举人还差点机缘或者是时间。
  进士那就更悬了。
  陆老爷不是很满意,他自然是看得出来这四儿子的才学一般的,能考中举人祖坟都要冒青烟。
  但奈何除了他之外,其余几个更不堪造就,而且还都是庶出,比陈家大姑娘也年长许多,若想搭上陈世文还非得这四儿子不成。
  是以尽心谋划,若是成了儿子能得对方教导不说,将来他和陈世文一人在京、一人在外,互为表里亲如一家,那是有大好处的。
  而且陈世文这人,这么年轻就高中状元,还颇得徐老大人赏识,虽然年轻但处事滴水不漏。如今又进了‘非翰林不入内阁’的翰林院,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将来的前程怎么说也得四品以上。
  比他这个二甲后排,注定要在各地辗转为官非大功不得晋升四品的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所以,如果不趁着对方初入官场时定下这儿女婚事,那七八年后两人差距过大,那可就没戏了。
  他挥挥手,让儿子去一旁和康哥儿一起练字,然后凑近了陈世文道:“陈师弟,我这个儿子是我唯一的嫡子,我对他寄以厚望。”
  陈世文一听这话顿时就打起了精神,准备听到‘拜你为师’这样的话要开口拒绝,但听到最后,竟听陆老爷说:“……不知犬子可有这个荣幸,迎娶贵府大姑娘为妻?”
  “陈师弟若是允了,待回了乡,定请官媒上门提亲。”
  陈世文:“……”
  求亲?慧姐儿?
  没想到是这样的事,他半响回不过神来,竟是愣住了。
  “陈师弟?”陆老爷有些疑惑地望着他,再度开口道:“我这儿子是个憨厚淳朴的,一门心思在读书上,有你我相助,将来自有一番前程。”
  “不知陈师弟意下如何?”
  ……
  “什么?!”刘玉真吓了一跳,险些搂不住在她腿上蹦跶的瑾哥儿,连忙让人把他们两个小的带下去,追问道:“你说陆家欲求娶慧姐儿?”
  “就他们家那个四儿子,这才几岁啊?!我瞧着还不如慧姐儿高呢。”
  “天啊,你没有答应吧?”
  “没有,”陈世文让她不要这么激动,苦笑着摇头道:“我也是被吓了一跳,我以为他准备让儿子拜我为师,正准备拒绝,谁知他竟说要为四子求娶慧姐儿。”
  “当时我就愣住了,他那四儿子虽有几分才学,但要想考中举人都得下一番苦功夫,进士悬之又悬,我怎么会把慧姐儿嫁给这样的人?”
  刘玉真都要被气笑了,不是被陆家,而是被陈世文,“你给慧姐儿找夫婿,就是看他能不能考中进士吗?”
  “他的性情呢?家里是不是有恶婆婆这些呢?你都不想了?”
  “这陆家可不什么好人家,慧姐儿刚和我说和陆家大姑娘处不来呢。她那性子你是知道的,想来拿陆大姑娘定好不到哪里去。”
  “这些是次要的,”陈世文耐心解释,“这女婿的人选,是否能在科举上有所成就,家风如何,将来是做官还是谋个什么营生,才是主要的。”
  他的神情有几分苦恼,“当然性情还是很要紧的,可孩子的性情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出来。”
  就是这个道理。
  如今婚配讲究的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小儿女是没有相处的机会的,若是男子故意伪装,那可真是愁煞人。
  好在,慧姐儿年纪不大,此事不急。
  ……
  一家有女百家求,虽然慧姐儿年纪还小,但被提亲也不是什么坏事,而陈世文以孩子还小为由拒绝了也是正常情况。
  所以刘玉真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两家你不说我不说,维持表面的平静。
  但没想到事情出乎了她的意料,那陆家似乎是不死心,小动作不断。自那以后陆太太就常来,并且不断地夸她儿子,刘玉真都笑不下去了。
  偏偏陆太太还摆出一副与她推心置腹的模样,“这姑娘嫁人,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那是时时揣着这个心呐。”
  “生怕她过得半点不好。”
  “所以这个夫婿的人选,那是慎之又慎,最好是那门当户对又知根知底的人家。”陆太太有些得意,“譬如我家四郎……”
  刘玉真打断,对着屋子另一侧由春杏看顾的兄弟俩道:“瑾哥儿你莫要吃那许多点心,仔细晚膳用不下了。”
  “吃不下饭你爹可是要生气的。”
  陆太太不放弃,“我家四郎……”
  刘玉真又道:“冬葵你去把瑜哥儿抱来我瞧瞧,他额头上有汗,可是穿太多了?”
  冬葵匆匆过去把瑜哥儿抱了过来,瑜哥儿一到母亲怀里就乖巧地坐好,刘玉真搂着他,摸了小手和额头,又伸手去拭了背部。
  陆太太又张嘴,“我家……”
  刘玉真朝那嫩白的小脸上亲了一口,逗得孩子咯咯笑,她自己便也开心地笑了,对冬葵道:“出汗了,给他们哥俩都换身衣裳吧,挑那薄的,这越往南天是越来越热了,这些厚衣裳就都收起来吧,留一两件防着转凉就好。”
  冬葵应下,抱着瑜哥儿去换衣裳了。
  陆太太再是愚笨如今也察觉到刘玉真的意思了,瞧着她似笑非笑道:“陈太太对自个儿的孩子可真是着紧,一刻也离不得。”
  “可不是,”刘玉真见她不摆样子了,又对她屡次提起慧姐儿婚事气恼,便也似笑非笑地回道:“听说贵府有五个哥儿两个姑娘,想必陆太太定都视如己出吧。”
  “这养孩子可费事了,不单单是给一碗粥饿不死就好了,束脩、笔墨、衣裳首饰等等都是一笔花销。我瞧陆太太身上这衣裳是去年穿过的,都洗得发白了,陆太太您可莫要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你的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身上,可得多爱惜自个儿啊。”
  陆家在京城虽然住的地方不大,但是养了一窝主子,陆老爷有一妻两妾,七个孩子,这其中陆太太只生了一子一女,刘玉真刚知道的时候还惊讶了一下陆家竟有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