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清穿]东宫女官 >

第172章

[清穿]东宫女官-第172章

小说: [清穿]东宫女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隋嬷嬷立即起身相送,行至院门口,问道:“您还会过来吗?”
  容歆没给准话,又嘱咐她不要将格格的事外传,然后几人上马车离开村子。
  太子三日后方才抽出半日来祭拜齐嬷嬷,他没有进村子的打算,便只和皇长孙站在梅林——齐嬷嬷的墓前。
  皇长孙看着这个墓碑上陌生的名字,问道:“阿玛,齐嬷嬷跟您的关系,是不是就像嬷嬷和我们兄妹一样?”
  太子从怀念中抽回神思,颔首,“相差不多。”
  只不过太子除了齐嬷嬷,还有姑姑,还有坤宁宫出来的众多宫侍……
  皇长孙眼睛里出现一丝泪意,突然哽咽道:“嬷嬷先前手伤,弘昭、弘昭好怕的,我不希望嬷嬷离开我。”
  太子慢慢闭上眼,轻轻揽住皇长孙的肩,无声安慰。
  梅林另一侧,许思问姐弟听村子里的人说梅林来人,以为是容歆又来了,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赶过来,却在隐约见到梅林中的人后,停下脚步。
  许思明眼神有些迷茫,思索再三之后,恍然大悟道:“姐姐,那是不是容先生的亲戚?”
  许思问没出声,只定定地看着梅林里那个气质更加卓绝的男人。
  “姐姐,我们去问一问这位公子,他一定知道容先生在哪儿。”许思明说着,就要往前走。
  许思问一把拽住弟弟的手臂,在他不解的视线下,缓缓摇头,“既然容先生不在。我们便不要打扰旁人了。”
  “可是……”
  许思问已经不再是十年前那个满是少女情思的姑娘,她的视线落在那人身边的小公子身上,毫不犹豫地转身,“没有可是,回去吧。”
  太子的侍卫早已发现他们姐弟,见两人并未靠近,而是直接离开,便只当作是普通村民,甚至没通报太子。


第211章 
  御驾前往五台山; 容歆等人每日先送苏麻喇姑去太皇太后的暂安奉殿,然后前往祭拜两位皇后。
  四日后,容歆几人再一次来到梅林中祭拜齐嬷嬷; 在梅林外遇到了许思问。
  许思问原在清扫墓地周围的落叶,听到马车的声音; 便停下动作,既紧张又期待地攥紧扫把杆。
  待到容歆等人从马车上下来; 许思问立即扔下扫把,上前两步; 激动道:“先生!真的是您!”
  许思问着一件碧色厚披风; 五官没有变化; 只是脸庞比从前少了些许稚嫩。她还梳着未婚女子的发髻; 瞧着有成熟风韵的同时,依旧还有少女的明媚。
  风吹起几人的发丝; 容歆牵着东珠的手; 走近许思问,眼角的细纹都带着笑意,柔声喊道:“思问; 别来无恙。”
  许思问的眼睛里,一瞬间便盛满眼泪; 笑道:“先生; 我知道早晚有一日会再见到您。”
  容歆叹了一口气; 递给她一方手帕; “怎么还哭了呢?”
  许思问捂着眼睛哽咽道:“思问没想到真的会再见到您……”
  “你这孩子。”容歆无奈,“快收一收; 我们上个香; 便回村子里去; 这外面太冷。”
  许思问草草地擦拭眼泪,脚下向一旁撤,让开路。
  浅缃和雪青先一步拿着祭品去准备,容歆则是用另一只空着的手挽住许思问的手臂,“听史夫人说,这些年你一直帮着照看墓地,我得向你道一声谢。”
  许思问摇头,“您于我们姐弟有恩,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足挂齿。”路过扫把时,不着痕迹地一脚踢开。
  容歆没有为她介绍东珠,几人祭拜好齐嬷嬷,便带许思问一起坐马车回到村里。
  众人下马车后,许思问道:“先生,我为您准备了一件礼物,这便去家中取,稍后过来。”
  容歆等人和许思问在院门口分开,史公公和隋嬷嬷迎她们入内,然后史公公在院中跪下来,向东珠和容歆问安。
  一样的位置,一样的行动,不一样的人。
  容歆虚扶一下,待史公公起来后,笑道:“都已经在宫外,你们夫妻还是异样多礼。”
  史公公恭敬道:“前几日太子殿下和皇长孙殿下到此,我们夫妻未能拜见,此番礼不能废。”
  容歆知道太子没有入村,不知两人是如何知道的,便随口问了一句。
  隋嬷嬷答道:“回女官,是思问和思明在梅林外见到太子殿下和皇长孙殿下,我们夫妻听他们姐弟形容,因此而猜测的。”
  容歆了然,史公公和隋嬷嬷出自宫中,自然知道太子和齐嬷嬷的情分,两人只要稍一对比,自然会联想到太子和皇长孙的身份。
  而后,史公公又道:“这只是我们夫妻私底下之言,并未告诉许家姐弟。”
  “太子和皇长孙身份紧要,不随意宣扬是对的。”
  许思问随时有可能过来,几人并未在此话题上过多停留,进入室内一一落座。
  史公公和隋嬷嬷在宫中安然多年,皆有些积蓄,早早便烧起路子,室内十分暖和。
  容歆边为东珠解大氅的扣子,边问候道:“我记得史先生在宫中时有些腰腿病,这些年身体如何?”
  “容女官还记得。”史公公笑道,“多亏容女官当初送给我的汤药,这些年并未遭大罪。”
  容歆客气,“举手之劳。”
  隋嬷嬷为几人倒茶,容歆向她道谢,然后便见许思问抱着一个长形的木盒走进来。
  “容先生。”许思问面上有几分忐忑地打开木盒,呈给容歆看,“这是我用两年时间绣出得《道德经》,一直想在见到您时送给您……”
  那是一个紫色的卷轴,从外官看看不出内容如何。
  容歆拿起卷轴,缓缓拉开,便见上头的字体十分飘逸洒脱,但又不似男子所书,灵光一闪,惊喜地问:“这是你的字?!”
  许思问害羞地点头,努力克制也掩饰不住嘴角的笑容,“是,我这些年有机会便读书练字,在先生面前献丑了……”
  她的模样可不像是献丑,反而像是学生有了好的作品,想要给老师验收成果,得到表扬。
  容歆毫不吝啬地表扬道:“你这字一看便知下过功夫,又能见你心性,极好!”
  许思问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脸颊微微泛红,“先生,您喜欢吗?”
  容歆肯定的点头,轻轻摩挲着上面极为清晰的“道”字,夸赞道:“你这绣技也比从前精进许多。”
  “浅缃,你看一看。”容歆将卷轴递给绣技相对较好的浅缃,然后对许思问道,“她绣技比我强上许多,你若有问题,可以问一问她。”
  浅缃谦虚道:“您过誉,我也多年未有机会动针了。”
  雪青则是忍不住偷笑,实在是大多数人的绣技都要比容歆强上许多。
  而浅缃仔细看过许思问的绣品,神情稍稍认真了几分,问道:“你这绣法似与寻常绣法有些不同……”
  许思问道:“实在惭愧,我天赋、悟性皆不佳,先生所授甚多,却只略吸收一二分罢了。”
  “你过谦了。”浅缃小心地收起卷轴,十分公允道,“许姑娘的绣法不落俗套,多加磨练,假以时日许是会自成一派。”
  这是极高的评价。
  许思问立即看向容歆,寻求她的认同。
  容歆也惊讶于浅缃的高评价,不过她之前看也认为甚好,便道:“你确实没有懈怠,有所回报是应该的。”
  许思问顿时喜笑颜开,眼中雀跃不已,竟是有几分失了稳重。
  容歆见状,笑道:“趁此机会,还不将你最近的绣品拿过来,尽管请教。”
  许思问清脆地应了一声,向几人一福身,匆匆转身出去。
  隋嬷嬷含笑看着她的背影,对容歆几人道:“思问这几年经营铺子,十分爽利,没想到在容女官跟前,倒显出几分孩子气来,看来是真的很想得到您的肯定。”
  容歆忆起初见许思问,那时她看起来与其他村里姑娘并无不同,只更坚强也更瘦一些,如今不说是脱胎换骨,变化也是天翻地覆的。
  她没有参与过许思问的这些年,却见证过她改变的重要时刻。
  容歆看着许思问向浅缃讨教时明亮的双眸,眼神越发的柔和。容歆由衷地希望,她们之间的这场缘分,会使这个姑娘走向更好的人生。
  临分别前,许思问诚恳的邀请道:“先生,我想请您到我镇上的铺子做客,可以吗?”
  容歆和浅缃二人对视,最终还是要下地址,答应了许思问的邀请。
  又过了两日,依旧是容歆几人,乘马车来到镇上,按照地址,径直来到许思问的铺子。
  店里有一个年纪不甚大的小少年,一见到几人便热情地迎上来,“几位客官,想买绣品吗?我们铺子里的绣品皆是本镇数一数二的,随便挑选。”
  容歆含笑打断他即将开启的介绍,开门见山道:“我跟你家老板有约,劳烦去请一下,就说我姓容。”
  她们这一行人的行头也不像是会骗人的,是以少年并未多耽搁,径直往院后去,不多时,许思问和先前那少年便匆匆来到铺子大堂。
  许思问一边嘱咐少年去叫许思明回来,一边亲自为几人奉茶拿点心。
  容歆叫她不必忙活,笑问:“不与我说说你这铺子?我以为你是想教我看一看的。”
  许思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指着东墙上的绣品道:“先生,这是我铺子长期合作的绣娘所绣,楼上还有些精品,不过许久才能卖出一幅。”
  容歆方才便大致看过这堂内的摆设,此时顺着许思问所指望过去,稍一仔细打量,便问道:“这绣法和你似是有些相似……”
  浅缃道:“确是出自同系。”
  “先生从前不吝于教导我,我稍有精进之后,思来想去不该私藏,便教给村子里的姑娘们,这些皆是她们所绣。”许思问说完,方才询问道,“您不怪罪我擅作主张教授吧?”
  容歆微笑,“我当初虽教导过你一二,可这些实际皆是靠你自身的悟性和毅力琢磨而来,想不想交给旁人,自然任凭你一人决定。”
  容歆再见到许思问,脸上的笑意便不曾落下来,此时越发心情舒畅之下,便又关心道:“你这铺子开起来,可有难处?”
  “我前些年攒下一点钱还要供思明读书,并不足以盘下这个铺子,多亏史叔和婶婶援手。”再说到铺子开起来后的情况,许思问只轻描淡写的一语带过,只笑道,“我遇到许多好人,已是幸运至极。”
  “你也是个好的。”所以才会有人愿意对她给予帮助。
  半个时辰后,许思明从私塾赶回来,大礼拜见容歆。
  容歆对他的记忆不如许思问深刻,许思明那时年纪小,想必也是如此,不过许思问将他教导的极好,赤诚知恩。
  午时,几人一同在镇上一家酒楼用了一顿饭,许思问付账。
  饭后,容歆告知许家姐弟,她们不日将离开此地,再见之期不知何时。
  许思问极为不舍,却笑道:“请先生一路平安,若日后还有机会再见,希望能不教您失望。”
  “你日后有何打算?”
  许思问坚定道:“我想将铺子开到府城去,无论是五年还是十年,我一定做得到。”
  “如此……”容歆祝愿道,“以你的心性,定能心想事成,不必在意我失望与否,只教自己无憾便是。”
  及至离开,容歆都没有问过她是不是真的要孤身一人,那并不是重要的事。


第212章 
  御驾进入山西境内之后; 初时还未有何不同,但进入几处大的府城之后,百姓皆夹道欢迎; 向御驾行大礼时请安的声音十分热烈。
  起初,众人以为是当地官员所为,康熙三令五申不可如此惊扰百姓。
  然进入沂州府后,当地百姓叩拜时的喊声更加震撼; 官员再三声名此乃百姓自发表示对圣上的崇敬; 康熙面上不显; 实则甚为高兴。
  御驾下榻于五台山行宫后,每日皆有附近百姓送上当地的特产; 行宫官员每每上报,皆称沂州府百姓衣食无忧; 全赖于皇上的仁德; 因而十分感恩。
  康熙自小便以太平盛世为己任,见百姓们能够丰衣足食,并心存感恩; 兴致上来,便提出微服出行; 见一见沂州府百姓们如何安居乐业。
  皇上已有此决定,其余人等自然不能阻拦,明暗保护的护卫皆安排妥当; 便于某一日风和日朗时,微服出行。
  出行随行人员包括太子胤礽; 皇长孙弘昭; 四阿哥胤禛; 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祯。
  还有几位随驾出巡的大人以及装扮普通的护卫若干。
  一个气势不凡的老爷领着几位公子; 身边还有那么多人跟着,走到哪里都是引人注目的,丝毫没有达到微服私访的目的。
  不过好在,除沂州府的几个官员,并无其他人见过康熙等人,因此多数人哪怕对他们投以若有若无的视线,也只是猜测他们身份不一般罢了。
  “这便是沂州府最繁华的街道吗?”此时已是十一月末,哪怕山西并不如京城寒冷,康熙说话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