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快穿-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是这些,就已经够皇后忙活的了。所以,别看皇后平时挺闲,实际上,该忙的事情一件不少。
选秀这样的事儿,她也就是后面终选这会忙一忙,前面的初选,复选都有内务府,尚宫局,礼部,太医院盯着,倒也不用她怎么管。
所以,相比较之下,当然是选秀这个方式比举行暗中挑选的赏花宴要更加省心省力。
皇后没有多留刘芳,再闲谈几句,也就让她回去找梁氏,姚氏她们商量了。
刘芳把廖氏也叫来了,不过,没想到清月,朝阳两位也过来了。
朝阳一进来行礼后就道,“还望娘娘见谅,臣妾也是想取取经,看一看这甄选王妃的选秀是怎么个章程,以后也能有些经验。”
清月的十二皇子上官旬,朝阳的十三皇子上官明,今年快十一,倒也真的没几年就要选妃了。
现在她们过来取经,虽然早了些,但也算未雨绸缪了,倒也正常。
刘芳笑着道,“那正好,你们过来也可以给些意见,咱们集思广益,尽量给孩子们选一个最合适的王妃人选。”
“是。”
其他人都没有意见,于是她们便都坐下,看了那本名册后,就开始讨论起来。
清月看了上面的人选名单,倒是感慨道:“皇后娘娘费心了,竟然选了这么多人出来。”
终选名单现在一共是三十五人,人数虽然看起来不多,但里面有不少勋贵之家的,也有一品大员,世家出身的。当然,也有二三品官员家,普通寒门翰林家……但基本都是清贵出身,也都是家中嫡出,可见皇后娘娘是真的用心挑选,并没有因为各个皇子长成了,就开始考虑会不会影响太子地位,或者说,会不会因此而引发夺嫡党争这些。
可见,皇后是真的完全按照各人性情来挑选的,并没有
掺杂太多的利益相关的想法。
这样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清月,朝阳两人对视一眼,各自都放心了,要是以后到她们的孩子选妃时能够像现在这样,那她们就满足了。
刘芳笑着道:“如何?可有想法?”
廖氏就真的是完全沉默着没有说话,就等着其他人说。
梁氏看完后指着一个六品翰林家出身的秀女名字道:“这个我觉得不错,娘娘您觉得如何?”
刘芳侧过头去看了一眼,见上面写着:六品翰林文家之女文氏讳莹,嫡出,家中排行六,幼女,上有三位同属一母的嫡出兄长,另有一位同属一母的嫡出姐姐,再有一位嫡亲叔父的堂姐。
再看仔细的家庭生平,原来这位文氏的父亲,当年是家中长子,可他天资聪颖,自幼就靠着放羊的时候在村中学堂中偷听,就能偷听来不少东西,学会了启蒙课本上的所有字以及文章,更明白其中具体的释义,同时,也颇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因此,这位文氏的父亲后来就被一家人寄予厚望,倾全家之力来供养他上学,最终考上了进士成了翰林院的翰林。据上面所写,这一位,还是先帝时期的探花呢。
可这位文翰林的运气真是不大好,正是衣锦还乡之时,却突然听闻家中闹洪水,老家的父母家人竟然都已经被淹死了,就剩下当时才出生没有多久,文翰林弟弟家的那一个女儿。
文翰林悲痛欲绝啊,真是恨不得自己一起去死了算了。可是看到自己的妻儿,还有那没了父母,嗷嗷待哺的侄女,他实在不能轻言生死。
如此,这个侄女就被文翰林给收养了,一直抚养到现在。
巧合的是,文翰林家的幼女文莹今年十五,文翰林的侄女,文莹的堂姐,她不过才十六,两人竟然都是这一次的秀女。
梁氏看着这个文莹道,“我家小五啊,性子憨厚,还是选这样性子单纯的姑娘好。”
姚氏一看,点点头,“这个确实性情与小五相投,那我就选这个吧。”
她指了指文莹下头的那一个:唐安伯府之女唐氏讳英竹,嫡出,家中女排行三,上有同属一母的嫡出长姐,及庶出长姐,各一。另,有同属一母的嫡出兄长一人,庶出兄长
三人。下有同出一母的嫡出幼弟一人,庶出幼弟无。
这就很有意思了。
这一位唐英竹出身虽然相对更好一些,可她的家庭十分复杂,嫡出的,庶出的,最后还特意点明了一句:庶出幼弟无。
再看看她的详细生平,果然,唐安伯是晋朝比较老牌的勋贵之一了,太祖时期就因军功得了这样一个伯爵之位,位列三品。因为这个伯爵是双字封号,比一般无封号的五品伯爵,还是高很多的。另外,这可是一个能够世袭罔替的伯爵之位,可见,虽然说是伯爵,其实唐安伯府在京中勋贵圈内,还是挺有地位的。
只是,现在的这一位唐安伯并没有多大的本事,不过也没有招惹过任何灾祸就是了。胆子小,却好色,政务上毫无建树,身上除了一个承袭的伯爵名头,就什么也没有了,文不成武不就的。可唐安伯有一个毛病,京中众所周知,他非常喜欢美人!
他这种喜欢,可不是一般的喜欢,更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那种喜欢。他对于一般的那些庸脂俗粉没有兴趣,他也不喜欢流连花楼什么的,他喜欢良家的美人,还必须是那种绝对少见的美人。
而他一旦喜欢上了之后,他就会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真爱”历程,这个过程中,要是能够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什么的,那他就更来劲了。
不过呢,要是美人不喜欢他了,中途抛弃他了,或者是一开始就拒绝他了,他这个人也不会怪罪,虽然心里会念念不忘,但也不会继续纠缠。
至于那些被他的所谓“真爱”感动,迎了回家的美人们呢?短则一年半载,多则三五年时间,他也就开始新的一段“真爱”,将之前的“真爱”都给抛之脑后了。
这么一位每天都活在寻找“真爱”路上的奇葩父亲,他府中的情况如何,其实在座的人都多多少少听闻过。
年轻时,唐安伯府还真是乱过一阵,还是后来唐安伯老夫人亲自出手整治了一番,这才彻底将这群美人给打压下去,至今都没有再传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
至于说唐安伯夫人?不好意思,她也是一位曾经年少无知,被唐安伯“真爱”过的美人。
只不过她幸运些,她那时候遇到唐安伯的时候
,男未娶女未嫁,加之门当户对的,她也就成了唐安伯的妻子,现在的唐安伯夫人了。
可是,唐安伯历来只喜欢娇柔型的美人,这种美人吧,好看是好看,但让她以后没了“真爱”之后,她是真的没有什么办法能够独立活下去的。
所以,这位被“真爱”过的唐安伯夫人,一直都是亲自下场和其他“真爱”撕的那种,就算生了孩子,她眼里也只有那个真爱的丈夫,没有别人,一天到晚忙着争宠都没空,哪里有时间去打理家事,打压妾室?
在她看来,最解气的方式就是直接撸袖子上,打得她们满脸开花,这才是最好的打压方法。
可这样的主母,说实话,在这个时代,在勋贵世家之中,是真的不大适合的。
这不,唐安伯老夫人,一大把年纪了,还得重新收回管家之权,亲自出手收拾自己儿子的妻妾,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好。
总结一句就是:唐家,家风很乱。
第550章 庶妃记93
刘芳对于姚氏挑选唐家的姑娘; 有些奇怪,“这唐家,可不大安宁。这般家风出来的孩子,想法可不大一样。”
姚氏笑笑; 道; “娘娘; 您也知道,我呢,出身不高,商贾之家中的家风,再好其实也有限。可我有福气; 进宫后,反而一直过得不错; 少有需要自己动脑子的时候。”
私下里自己想的那些; 就不必拿到这里来说了; 姚氏顿了顿道; “我呢,自认为; 自己还算是个聪明人。可我家小六; 唉; 娘娘您也知道的,他的性子啊,天真单纯的我都没法看。这亏得是他投胎投的好,托生在了咱们家; 可说句实话,他这样的性子,以后出宫建府了,可不得被人哄得晕头转向?反正,我是不求他能有多出息,只求有个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帮衬他一把,看着他别犯傻就行了。”
刘芳听她这么一说,倒也觉得这个唐家的姑娘挺合适的,毕竟,能够留下来的,肯定是经过了皇后的方方面面的考察,既然唐家如此家风,皇后都能将这个唐英竹留下,那就证明她本人的品行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时候,梁氏倒是说了,“这唐家,其实家风是不怎么好,可也只说的是唐安伯本人,以及他的后院。事实上,唐家的所有孩子,都在老夫人院里教养,无论嫡庶,倒也都看着不错。”
刘芳挑眉,“哦?是吗?”
梁氏点头,“小五呢,一向喜欢读书,本来宫中的课程都已经够紧的了,可他还是一到沐休就出宫去淘书,或者去京外的书院旁听,因此,一来二去的,就跟这唐家的公子们有了交集,据小五所说,唐家的几位公子都被老夫人教导的不错,品性端方,还是可以结亲的。”
刘芳点点头,“那既然如此,想必这位唐姑娘也必定有她的过人之处。”
姚氏点头,“摊上那样的父母,孩子总会不同的。”
这话倒也是。
刘芳便暂时赞同姚氏的选择,一切还要看一看终选时的具体情况。
梁氏看了看刘芳,笑着道,“不知娘娘看中了哪一个?”
刘芳微微一笑,指了指文莹旁边那一页上的那一位:文莹的堂姐,文芊。
“这个挺适合昊
儿的。”
一个是被生母抛弃过的,一个是没了父母的,自幼寄人篱下,两人的情况相似,而且这个文芊的性子也挺合适。
上面可是写了一件事:文莹之所以能够一直留下来,就是因为有堂姐的陪伴以及暗中提点。
所以说,这是一个很聪明,也很有心的孩子。
她大概是觉得自己其实留不留下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她只不过是个孤女,中选的可能为零,没有哪个皇子会挑选她做王妃的。她之所以努力地争取留下来,不过是因为堂妹文莹的性子单纯,担心她会被欺负,所以才留下来陪着她罢了。
可她并不知道的是,这一次的选秀,并不是以家世条件为重点,而是以个人的品行来决定去留。
因此,她至今都能够留下来,这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这是个很不错的孩子,性子,经历,也都很适合上官昊。
至于上官晏,上官晁两人,刘芳给他们选了一个世家出身的罗家的姑娘,以及一个武将家出身的蓝家的姑娘。
罗氏家中只有她一个女儿,家族庞大,世家名门出身,父亲是现如今的礼部尚书,与刘芳的大哥刘节是至交好友。同时,这一位罗氏还十分精通琴棋书画,正好,上官晏其实就是一个十分喜好这方面的人。两人的性子都是相对理性的,但这位罗氏却自幼被宠溺着长大,还能保持现在的这般性情,可见,她的心智是非常坚韧,同时,也有一颗柔软包容的心。
别以为受着家人宠溺长大的孩子就一定是娇憨的,或者是刁蛮的,有那么一些人,自幼性子就冷清理智,可是为了配合自家家人的疼宠,让他们满心疼爱能够有处安放,也是需要极大的耐心与包容心,更要有一颗极其柔软的心,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愿意为了家人而做出迁就改变的孩子,都是很难得的好孩子。
上官晏的性子其实也是这样的类型。日常刘芳看着他包容着所有的弟弟妹妹们,做到了所有身为兄长能够做到的一切,她就觉得有些心疼。
所以,给他挑选未来的王妃人选,刘芳就想选个差不多性情的,不用他以后去费心迁就,两人自然而然就能有足够的默契,这样的生活,他才会更轻松
自在。
而上官晁呢?性子太跳脱了,找个武将家的,正好可以收拾他。他自己不也说了吗?要找个会武功的,体力好的,能陪他玩儿。
刘芳就成全他!
反正她看了,那位蓝氏的武功可是非常不错,可以拉开五石弓,百步穿杨不在话下,另外,她也使得一手好鞭法,想必以后两个人打起来,揍一顿上官晁是绰绰有余的。
刘芳觉得,这样甚好,十分般配。
廖氏听了刘芳所说的两个人选,都笑着点头赞同,至于以后儿子会不会被打什么的,她不担心啊!
反正是儿子,打两顿也没啥的,皮糙肉厚,不碍事。
清月,朝阳相互看了看,都在心里同情了三皇子一下,觉得这孩子以后的生活啊,可真是够热闹的。
几人商量定了,也就闲聊几句,便各自散了。
转眼便到了终选的那一天。
刘芳一大早起来洗漱梳妆,正吃着早膳,皇后宫里的人就拿着名册过来了。
“见过贵妃娘娘,这是终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