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知足常乐 快穿 >

第134章

知足常乐 快穿-第134章

小说: 知足常乐 快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真正的热爱,是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的!
  等他们彻底结束训练,开始征战国际的时候,远在安城洋县的安宁,正陪着已经出院了的安贵回家。
  此时的两人都不知道,他们的未来,会紧紧联系在一起。
  而现在,他们都各自在自己的生活之中,继续自己的人生,向着自己的梦想而进发!


第173章 第6章
  有了赔偿款; 安宁家一下子从极度贫困户变成了村里最大的富户; 说是整个阳安村的首富都不为过。
  不过,安宁并没有把钱就这么存在银行里; 相反,她说服了安贵,在县城里买了五个铺面; 一个五万块; 一共花了二十五万; 留下十五万存在银行里; 做了别的理财项目。
  至于保险什么的,安宁暂时没买; 因为这时候的县城里的保险公司; 还是很不规范的,这些以后再考虑也不迟。
  那五个铺面都写的是安贵的名字,光是每个月的租金就有一万多点; 足够他们一家人生活的了。
  而等他们回到村里,安宁还跟安贵商量把家里的房子重新盖啥的,安贵也同意了。
  至于安辉; 安耀兄弟俩,他们都听姐姐的,没有任何意见。
  安贵之所以会这么相信安宁; 也是因为这次他受伤住院以后,发现大女儿真的是很能干,于是他也就很放心; 也很信任把一切都交给她。
  况且,他住院的这段时间,安宁虽然请假了,可学业成绩并没有下降,家里也都还井井有条的,让安贵一回来就在心里感慨,他女儿真是很厉害啊!
  既然女儿厉害能干,又说得有理有据的,他干嘛不听呢?
  就为了那可笑的父权尊严?
  安贵觉得,根本没必要啊!
  本来么,他就是没读多少书,也没啥文化,更没啥本事儿的农村老头(他自己觉得自己很老),女儿读的书多,见识肯定也比他多,多听她的,又有什么不好呢?
  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在一起,他就觉得,很好很好了!
  再有,他虽然是出院了,可腿还没好呢,还得继续休养个一两年啥的,真是没有办法多操劳,交给能干的女儿也挺好。
  虽然,她只有12岁。
  但在安贵眼里,安宁,已经是一个跟他一样,可以支撑起这个家的大人了!
  …………
  既然决定要盖新房,安宁就先去村里报备,然后就找了大牛叔,让他帮忙找人啥的,过来盖房子,工资就跟县城的一样,让大牛叔听了,眼睛都泛红了。
  他叹着气说,“安宁,你真是个好孩子!”
  其实,乡里乡亲的,哪家哪户盖
  房不都是村里人帮忙的?条件好的,意思意思给点工钱,包顿饭,条件差的,也就是包饭,根本就没钱。
  而安宁说明了要按照县城的工资给工钱,这摆明了就是照顾他们,大牛叔哪里会不明白?
  所以他才会有想哭的冲动,他们村的日子,真是太难太难了。
  安宁笑笑道,“大牛叔,以后,等路修起来了,咱们村儿,会越来越好的!”
  大牛叔笑,“要是真的,那就太好了!”
  安宁含笑不语。
  她觉得,那位司徒律师,肯定会帮他们村儿的,至少,他会愿意搭把手,拉他们一把。
  对于他们而言,这样的帮助,足够了。
  阳安村里的人,真的很好,特别淳朴。
  就拿这次他们家的事儿来说吧,他们家得了这么一大笔赔偿,换做是别的村里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些酸话传出来。可在阳安村里,却完全没有。
  就连他们私底下议论,也多数认为,安贵这次是遭了大罪,真心是惨的一批,都非常同情他。
  至于他们家得的那些赔偿,所有村民都表示:宁愿没有呢,也不想自己家遭遇这样的事儿。
  所以说,这里的人,真的很好很好的。
  也许是阳安村如今的村民并不是很多,而且都是习惯了简单贫寒的生活,虽然有很多很多无奈和艰难,但他们的骨子里,就是那样简单的,淳朴的人。
  所以才会显得格外淳朴,依旧保留着那一颗赤诚的心。
  而正是因为这样,安宁才会一下子拿出十万块给村里修路,为的就是希望村里的人,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这样,才是最美好的啊!
  …………
  在安宁家热热闹闹盖新房的时候,中央派来的扶贫调查组也来到了这里。和他们一起到的,还有闫辛公司里的人。
  村里的干部简直高兴得快哭了,终于,终于有人想起他们了!
  真好!
  安宁看着村里那几位负责又热心的干部,笑了笑,转身回家了。
  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不是吗?
  扶贫办的调查组主要就是来了解情况的,而闫辛公司里的人来就是看一看这里有啥特产。
  村干部十分热情地带着他们到处走,让他们看一看这个依山傍水,山清水
  秀如人间仙境一样的山村。
  说实话啊,阳安村真的是跟古代的那些隐居之地很像,景色很美,但是路很难走。
  天然条件其实很好,物产资源也挺丰富的,气候还四季分明,而且是格外分明的那种,真是特别神奇而美丽的一个地方。
  扶贫办的人心里有数了:这么好的地方,可不能因为脱贫啥的就搞得乱七八糟了。
  闫辛公司里来的人心里也想:这样好的地方,出产的东西,绝对是上品啊!
  于是,这两拨人回去后,写的报告里头都包含了这里景色优美的详细描写,让人看了,总觉得这是一篇旅游心得,而不是啥工作报告。
  而阳安村,在扶贫办走了没多久,村里的公路项目就被县里通过了,还批下来一笔钱,加上安宁家给的那十万块,村里的公路就轰轰烈烈地修起来了。
  与此同时,安宁用县里的铺面到县里的银行贷款了五十万出来,交给村里的干部。让他们索性一次性地把村里所有人的房屋重新盖,整成一个样的。这样他们村儿,即使没有扶贫办的后续帮助,也能搞搞农家乐啥的。
  村干部一听,对啊,这绝对是好事儿啊!
  不过,他们没有接受安宁的那笔钱,反而让她还回去,并且说他们会以村委的名义去贷款的,不用她操心。
  安宁也没有坚持,笑着把钱转头就又在县城里买了十个铺面,同样也是租出去,而每个月的租金,就是拿来还银行的贷款的。
  安贵都被安宁的这一手操作给整懵了:(⊙o⊙)还能这么干的?
  安宁摊手:那是您没看过后世那些炒房的,那些人才是此道的翘楚啊!
  甭管怎么样,未来,这些铺面绝对是升值的宝贝,银行里的钱才是最大的贬值。
  只不过一开始,安宁怕安贵接受不了,这才买了五个铺面而已,不然的话,她真的想买好几栋楼呢!
  现在县里的房价简直就是白菜价,过个十年看看?哪怕再偏远的地方,那房价都是蹭蹭蹭地往上涨的!
  房子,才是未来,最最赚钱的东西!
  不过,不管如何,安宁仗着安贵的信任,彻底将家里的条件给改变了。
  不过,除了他们住上了新房,日子还是该咋过就咋过,并没
  有因为骤然有了点钱就飘飘然了,甚至是自以为不得了的那种。
  安贵依旧在家里休养,帮着安宁做点轻省的活计,打扫打扫卫生啥的。
  另外就是,安耀这孩子,一下子长大了。
  以前还会说放学之后跑出去疯玩,现在都没有了,每天乖乖跟着安辉回家,帮着姐姐做事儿,真是懂事极了。
  也许是做任务久了,安宁习惯了住四合院,这次他们家的新房也就是典型的四合院,而且面积还挺大的。
  老房子在新房子盖好了以后,在安宁的坚持下推倒了,又连上了新房子,重新盖起来。
  这样一来,整个院子就很大很大了,至少也有七八百平面积。
  安宁把院子分成了三进,而且每进的房间都不少,还带着院子,可以种树,种菜,甚至种花啥的。
  布置起来格外的有内涵,同时也格外的省钱——很多东西都是安宁自己做的。
  好歹做了那么多古代任务,做些不错的装饰品啥的,她还是可以的。
  尤其是屏风之类的,都是她一个人在晚上到空间里做的,毕竟那里的时间是完全静止的,她可以想做多久就做多久。
  至于那些布料啥的,她空间有,不过,她怕会有麻烦,还是用的自家的织布机重新做的。就是那些蚕丝啥的,有点麻烦,得买,因为这儿,只出产麻跟棉花,没有蚕丝。
  她也做了一些麻质的布料,特别柔软的那种,颜色也各种各样,她尝试了很久才把那些布料染成她想要的颜色。
  至于试验的那些布料,她也没浪费,花了心思,做了一些整理改造,就可以变成另外一种特别有趣的东西。
  比如,抱枕啊,桌布啊,门帘啊啥的。
  颜色风格都特别有意思,看得安贵啧啧称赞!
  安辉,安耀两兄弟也是十分崇拜!
  好在,阳安村这里本身就有本地的刺绣,织布的传统。所以对于安宁的心灵手巧,他们都没有觉得奇怪,反而是特别自豪骄傲!
  村里其他人到他们家看到这些布置,都觉得很好,纷纷模仿起来,一瞬间,整个阳安村彻底大变样!
  等扶贫办的人再次来到这儿的时候,他们都傻眼了:(⊙o⊙)??
  我天!这是啥情况啊?怎么一下子整个
  村子都变了哇?
  等他们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顿时对安宁这个女孩起了好奇心,找了她过来问了问,想要知道她到底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安宁却笑着回答道,“很简单啊!以前听出去打工的哥哥姐姐他们说的,说是外头有的村子专门是给外面来的人做饭,租房子给他们住,他们叫那做乡村旅游。
  我就想着,咱们村儿也挺美的,说不定会有像您们一样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过来旅游。
  所以就想着让村里的房子修得好看一些,以后他们来了,也能住的舒服点儿。”
  扶贫办的人:……
  行叭,这孩子脑子还挺灵活,懂得举一反三。
  不过,这也确实是他们给阳安村定下的未来脱贫的计划里的一部分,倒是无意之中,跟他们的计划不谋而合了。
  问过了安宁,他们也就谈正事了,安宁回了家,笑了笑,就把这事儿丢到脑后了。


第174章 第7章
  扶贫办与村里商量的; 另一个扶贫计划就是大面积种植果树。他们会派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过来这里; 对村民们进行指导,以及后续的扶持; 力求把阳安村打造成一个风景优美,经济也能富裕的,新型旅游乡村。
  安宁对这样的计划没什么意见; 就是对村干部提了提素质教育; 以及未来面对游客等人的一些事情。
  比如; 以后要是人多了; 垃圾怎么办?应该怎么处理等等这些问题。
  村干部一听,赶紧开会讨论; 现在他们对安家的这个大闺女的话; 那真是一百个信服。
  人家读书读出来就是不一样,想的都在他们前头,他们真是要跟着好好学习学习——主要是扶贫办的人给他们看了具体的扶贫计划; 里面的第一项就是:对他们村里房屋的改造。
  因此,村里的干部才会觉得,安宁眼光长远; 她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需要认真听取。
  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 他们虽然年纪一大把,但是想法有时候还真是比不上年轻人。
  不服不行啊!
  同时,他们也有点心塞:自己家的孩子; 咋脑子就没有这么聪明呢?
  唉……真是,优秀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啊!╮(︶﹏︶)╭
  而随着阳安村的改变,安宁的生活却恢复了平常,顺利地度过了初一,放了寒假。
  假期倒没啥,就是跟随村干部一起搞种植,现在安家的地都是安宁一个人在打理。
  果树并不是种在农田上,而是在各家的山上。
  前头说了,村里大部分人都迁走了,如今剩下的村民不多,仅两百多人,二十户左右。
  为啥只有二十户呢?按照一家六口祖孙三代来说,都不止这么点儿啊?
  事实上,就是只有这么多。
  前头说了,留在这儿的,都是家里实在穷的,没办法,才没有走。
  那为何会穷到这种程度呢?
  安家是因为安贵是孤儿,父母早逝,他很小就开始一个人生活,在村里一直是靠着吃百家饭长大的。
  所以,他家穷,那是真的没办法。
  别人家呢,要么就是家里老人生病拖累了,要么就是孩子多,这样一来自然也就穷了。
  孩子多,在种花国一直
  都是好事儿。可真正抚养起来,那才知道是啥滋味儿。
  总之,村里留下的这些村民里头,大多数家里都有三五个孩子,多的甚至是七八个,所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