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管家婆在八零[穿书] >

第37章

管家婆在八零[穿书]-第37章

小说: 管家婆在八零[穿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大姨一来,丁家老两口可算是有伴儿了。特别俩老太太,那真是聊不完的话儿,坐在一起,聊孩子,聊孙子,忆苦思甜,边看电视边讲古。一点儿都不枯躁。
  金素英对胡大姨是尊敬里带着点儿敬畏,在婆婆面前,很是有点儿压力。可能是觉得自己不是头婚,还带着孩子吧,多少有些自卑。所以,就说别听话,胡大姨说什么是什么。胡大姨每天换着样儿的给熬汤,今儿个鸡汤,明儿个排骨汤的,她是捏着鼻子也往下咽。老太太说吐了也得喝,肚子里没东西,孩子营养跟不上,她就吐完挺着也往下吃。老太太说不让进厨房,比雪雁说话还好用,在饺子馆也不进厨房了,客少的时候,坐在餐桌边包饺子。忙得时候,她就坐在收银台后面,收费。运动量少多了,吃得又好,一个月长了十多斤,脸都圆了。胡大姨就满意了。连丁老娘都觉着好。
  今年过年完,二月十九号才除夕。进冬月的时候,阳历的八四年就要过完了。最后一缸酸菜下缸之后,咸菜厂的大活儿就算是干完了。挑了五十个人里的二十个人留下负责日常就够了。比原计划的多了一倍,也是随着市场行情走。咸菜铺子入冬就开始一天五千斤左右的销师,二十三口缸都不够用,在门口又加了七口缸,一天三十缸的咸菜,基本不剩什么。
  还有饺子馆那边儿,素饺子不好卖,这会儿的人还都更奔着肉使劲。酸菜一下来,雪雁又添了一个酸菜油渍馅。素馅只留下一个酸菜冻豆腐的,用荤油炸豆腐,其实不算是纯素了。每天下午何家来送油膘,下锅榨油,油渣做馅,油用一部分,用不完的存着。酸菜油渣馅的饺子,八毛钱一份儿,比肉馅的便宜两毛钱,雪雁料给的足,油渣放得多,那饺子就特别的香。一上市就成了卖得最好的。一天能卖四五百斤。冬天天气冻了,但是要过年备年化,市场的生意却是格外的好。天暖和的时候,将就着吃一口就行的,也愿意来饺子馆里热公众号:图雅酱乎热乎,来份饺子,喝两碗饺子汤,暖暖和和的,舒服。饺子汤免费的,一天光是汤都能送出去十几二十锅。
  生意只能用火爆来行容。
  不只是雪雁自己的生意好,整个市场,都是一样的繁容。之前没有买门市的,悔得肠子都青了。像朱大嫂那样儿本来难得不行,饭都舍不得吃租个最旮旯铺子的,半年没用上,人家也挣够了买铺的钱,把铺子买下了。更不用说位置好的。哪一个不是挣得盆满钵满的。再不会做生意的,架不住客多,也一样发财。
  在这个平均工资四五十块钱的年代,一个月能挣上千,那就是暴利了。不过生意人嘛,都精。没人往出说挣多少钱,凭谁问,都说还了买房的钱,一个月也就是二三百的收入。信不信的,反正大家都这么说。店主们挣得多了,原来还觉得有点儿贵的饺子,也都不算事儿了。光是市场内部,一天也能卖一两百份。再加上外客,买个千万百份,真不算多。
  再加上咸菜铺子,早餐,得胜饭店的咸菜,平均一天的收入,接近五千了。一个月总的十四五万吧。雪雁对于现状,还是挺满意的。现在她也不用自己上手了。就是按进炒好饺子馅料,调好咸菜汤,就行。不累,收入也不错,挺好。来年,还有工程压着,未来两三年都不愁没有事忙,够了。
  “姐,过了年咱也得搬家了。你咋打算了啊?”进了腊月,就得准备过年,自家除了多备上过年期间的咸菜,也没多少事忙,孙兰英的买卖冬天不能干,她就回了农村看小卖店去了,文强也回去了,偶尔过来一趟,问雪雁的打算。她的院子是在家属楼的征地范围,早前征地的是候就签了合同要回迁楼,只等着楼建好了抽楼就行。文强问的是楼建好之前住哪。
  “厂房那边儿的地不是没用完吗?再那边儿的空地建一栋楼,咱自己能住,也能当员工宿舍。”那地都是批的商业的许可证,建住宅,真接当商品楼卖都没问题的。
  “建楼也得几个月啊。那之前不还得找地方嘛。”文强问的又不是这个。
  “幼儿园的老师跟我说,小风再在幼儿园待着也是浪费时间,建议明年下学期上小学。我问过咱这边儿师大附小的老师了,没有特殊的年龄限制,能跟上课程,几岁去都行。附小是最好的学校了,搬完了不方便。我寻思着在黄河路那边儿找找有没有合适的院子。”黄河路在C大的各一面,跟公园之间隔着滨湖路这两条街和两所大学。没那么中心,但是离学校,都更近一点。离少年宫远了,得多走半个小时的路。
  “……也行。那我留两天,先过去溜溜,看看有没有卖房子的。”黄河路在大学还北面,实际离市心更远了,不过也还行,都在火车站半小时步行的路程之内,主要小学到高中的学校有好几个,C大和师大的附属学校全在这一片儿,孩子上学是真的方便。
  “行,那你就先看着。”买房子这个事儿,可不是说你想买,随时就有卖的,那得碰。得天天没事儿就去咂摸,雪雁哪有那个时间啊。这大冬天的,外面路也滑,也不敢让丁老爹和大姨父出去溜,怕摔着。
  光复路的新市场,最终的规划图出来了,只等着过完年天气暖和就能开建。最近正在选房子,回迁愿意要门市的,和直接花钱买的,都在排号挑房子。号是抽签抽的。雪雁抽了个36号,她是大户,之前零零散散的,收了十几个院子,加起来能换七百多平的门市,她最近都在研究规划图,挑门市呢。
  最终挑了六个一百二十平的门市,因为号抽得没那么靠前,现在的市场对面的门市都被挑走了,也没有那么大的。就选了靠西侧,跟医院隔着一条街的那一面临街的六间。还剩下三十多平米的余额又加了钱,换了一个八十平的正对公园的门市。
  年前最大的一件事就算是完成了。
  忙完这个,就差不多等过年了。市场过年只休息年三十儿一下午。其他时间都不休息,当然,店是自己的,想怎么休自己定。没什么比挣钱更重要,没有特殊事情的,都不肯休的。雪雁也不想回老家,回去干啥呀,爹妈都在身边呢,奔谁去啊。家里住得开,还不如让哥哥弟弟一家子来市里团圆呢。
  老两口儿年前腊月十五还是回老家住了十天,得回去上坟。就这个传统,扔不下。还有一些老亲,关系特别近的,一年没走动了,过年也得回去看看。
  去年过年的时候,雪雁带小言回李家沟,答应了夏天要接李老爷子来城里,可是夏天太忙了,没顾上。小言时常也念叨,这一年别人雪雁没管,但是老爷子那边儿,还是让文强给捎过钱的。走的时候给留了五十,后来又捎了一回一百的。差不多也还是一个月十块。快过年了,小言又开始念叨太爷爷,雪雁就让他跟姥姥姥爷一起回去了,让文强给送到李家去待几天。回来之前再给接回来。年货冲着老爷子,雪雁也给准备了。还是米面油加一个猪后腿,一扇排骨。钱是一分没有。
  做为前儿媳妇,够意思了。亲儿子亲媳妇们都没做到呢。
  小风和小雪少年宫的课停了,也跟着回去了。胡大姨老两口也回去过年了,他家更传统,不只要回县里,还得回老家老家。那老房子都一年没人住了,回去还得现收拾。罗成两口子走不了,店里忙着呢。得等腊月二十七才能走。东哥和大勇两口子和三十当天才能回去呢。过了年初十就得来上班。高叔高婶老两口去年被小闺女伤了心,今天大闺女两口子来接都不去过年了,就在家待着。他们老两口加上雪雁,三个人能忙开了。过年的时候客人肯定少。之前再冻上一些饺子存着,没问题的。
  孩子们都走了,家里空落落的。
  雪雁都不爱在家待。天天在饺子馆待着,敬业到不行。
  “哎呀,这不是丁家妹子吗?这馆子是你开的呀?我强子兄弟呢?这一晃儿,有两年没见了吧?”腊月二十中午,雪雁就忙前忙后的端饺子上菜,路过一桌的时候,被客拦下。定睛一看,哎妈,这不是沈大哥嘛。当初一起趴火车往特区去进牛仔裤的那位。
  “沈大哥。好久不见啦,这是我的买卖,您这是?”C市说大也大,说小也说,以前一直都没机会遇到。
  “这不是马上过年了嘛,我来进点我货送客户。这馆子开半年了,我也没少来,你说咋就一直不碰上呢。”沈大哥还在感慨。
  没缘份就没碰上呗。之前在火车站摆摊,在医院门口摆摊,都没遇上,在市场遇不上,不是很正常嘛。
  “我平时不怎么在这边儿待。”
  “妹子你现在做啥买卖呢?还干服装吗?强子呢?”又问了一遍文强。
  “没有,我一直没干服装。弄个咸菜铺子,做咸菜呢。文强在家里开了个小卖部,也来回的帮我收菜送菜。他也常念叨着沈大哥呢,去年夏天还去找你喝酒,说是搬家了?”
  “是啊。我们原来不是住的搪瓷厂的房子嘛,去年你嫂子不干了,出来跟我一起干。那边儿不让住了,我们就搬到文化路那边儿了。这回总算是见到了,说啥不能再断了联系了。”能第二次再遇到,也是缘份。
  “你还干服装吗?”
  “是啊。这两年我就没离了服装行儿。在文化宫那边儿弄了个服装店,你嫂子现在就在看店。也搞点儿批发。这边市场我也定了个门市。来年就过来这边儿,咱就是邻居啦。”有人急着转行,比如雪雁,有人一起坚持,比如这位沈大哥。


第36章 
  “咱别在这里说啦; 家去吧?”饺子馆也不是聊天的地方,雪雁就叫沈大哥去家里。
  “今儿不成,赶着送东西呢; 过了年儿的吧。这回找到地方了; 随时就能找来。”年前都忙,饺子馆儿这会儿四个人的桌子都能挤六七个人了,沈大哥也不多说; 他家时也有一大摊子呢。
  确实也不是说话的时机; 雪雁就接着忙,交待了金素英,沈大哥的费用不要收了。沈大哥也没客气; 买卖做大了,在这边儿也买下门市了,不在一朝一夕的,也真没把几块钱放在心里。跟雪雁打了声招呼就带着人走了。
  晚上回家雪雁跟文强提起来; 姐俩还感慨呢,真是有日子没见了。
  “老哥人不错。”是个实在人。
  “听那意思这两年也挣下不少钱,买了门市; 要干批发了。”要真是一直从南方往回进货,肯定是能发财的。牛仔裤能穿很久; 过了最开始的那个新鲜劲; 再加上后面卖的人越来越多; 也就没那么值钱了。短短两年时间,掉到二十块钱一条了。暴利没了; 但是服装怎么说也还是挣钱的行业。
  “嗯。”文强就不爱接话了。
  一提门市,他就闹心。之前买院子,孙兰英到底也不拿钱; 说起来,她一个月一万多的收入,一年也是小十万。可她要是不看好的事儿,你就别想让她拿一分钱出来。她觉得门市不把稳,不拿钱。文强自己在外面折腾了一年,光是收菜,也能剩下七八万。加上前一年挣的,有十二万了,孙兰英也不要,你只要把家养了,别让她拿钱,你自己挣多少,怎么花,从来不管。他想着攒下钱来买上两辆解放大货车,再雇上一个司机,自己开一辆,司机开一辆,一年光是送货,还能多挣一倍。孙兰英不拿钱,他到底是没买院子。六万四一辆车,还跟他哥们儿借了一万才提了两辆车出来。
  门市没买就没买吧,反正他能挣,怎么都是给闺女攒的,以后再有机会再买也是一样的。可气就气在,孙兰英他弟初中毕业没考上学,托了自家大哥的关系,弄了个民办教师的名额,在镇上的中心小学当老师。这也是,没啥说的。可你一个村小的老师,非得去县里买什么房子呢?他妈非得说在县里有个房子,说亲的时候好说。手里一分钱没有就买房子,那不是闹呢吗?还挑了个老大的院子,一百多平,前后三间房的大院儿。花了一万一买下了不算,还又花了七千多,把前后院都拆了重新盖的砖房。两万块钱,全是孙兰英跟出的。还跟他连个招呼都没打。
  你说这些年,怎么补贴娘家,他都没言语过。你至于的就这样儿吗?给你亲闺女买门市你舍不得,哦,给你弟弟买你倒是挺大方呢?
  “那不是给我爸我妈买的嘛。哪是给保柱买的。我爸妈就那一个儿子,将来不得指着他养老呢嘛,我们三个姐姐,不能一点儿不管嘛。”孙兰英有她的道理。
  “没说不让你管,那你能管你爸妈,管你弟,怎么就不能管管你闺女呢?”这也是文强想不明白的地方。
  “闺女不是你们老丁家的吗?该你当爹的管吧,指着我干什么吗?你能给你闺女挣多少,是你的本事。老惦记我手里这几个辛苦钱干啥?我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