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小福女-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哥……”陈福香跑累了,停下了脚步,按住胸口不停地喘气,眼睛里还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岑卫东站在她身后,默默地等她平息心情。
几分钟后,见她的情绪好转了许多,他才开口:“走吧,我送你回去。”
陈福香转身,看到他,仿徨无依的心仿佛找到了支撑点:“嗯。”
两人一路沉默着回到了城里,路过百货大楼时,岑卫东将车子停了下来:“刚才我看你屋子里的灯泡好像坏了,我去买个灯泡,你等我一下。”
陈福香还沉浸在跟哥哥的分离中,眼睛红红的,正好不想见生人,便点了点头:“好,我等你。”
“真乖。”岑卫东摸了一下她的头,推开车门下车。
不一会儿,他就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纸包着的钨丝灯泡。他打开车门后,将灯泡递给了陈福香:“拿好了,这可是玻璃做的,很容易碰碎。”
陈福香接过灯泡,好轻,而且上面的玻璃特别薄,感觉稍微用力一下就会将灯泡捏碎。她两只手小心翼翼地捧着灯泡,车子开动后,更是紧张不已,就怕哪里有个坑坑洼洼,车子一颠,她手里的灯泡就撞碎了。
全身心的注意力都放到了灯泡上,等车子停在筒子楼下,陈福香已经从跟哥哥分离的悲伤情绪中走了出去。
见她情绪好转,岑卫东也没提陈阳,继续让她拿着灯泡上楼。
到了202,打开门,岑卫东拿过椅子,踩上去,利落地把坏了旧灯泡取了下来,然后将新的灯泡换上,再跳下椅子,拍了拍手说:“你拉一下开关试试。”
陈福香拉了一下开关的绳子,啪地一声,电灯亮了,橘黄色的灯光柔和地洒在屋子里,屋子里的家具似乎也镀上了一层暖意。
“这就是电灯啊,真神奇。”陈福香在乡下听人说过,城里人都不用煤油灯,而是用电灯,没有油烟味,也不用擦火柴点燃,又干净又明亮。
陈阳从今天买的那堆东西里找出火柴盒和蜡烛,放在床边的抽屉里:“因为电不够用,每天晚上十点,居民区就会停电,另外像刮风下雨也很可能会砸断电线,造成停电。我把火柴和蜡烛放在这里了,停电的时候你就点蜡烛。下次我把我的手电筒给你拿过来,晚上起夜方便。”
虽然可能会停电,但这也丝毫不影响陈福香的好心情。她点头高兴地应道:“好,谢谢卫东哥。”
岑卫东把电灯关了,又叮嘱她:“要是停电了,你可以找厂里面的人帮忙修,也可以等我过来弄,千万别碰触电,很危险的,几分钟就能电死一个人。对了,你把我的电话记一下,要是有急事就去厂里打我的电话。”
岑卫东找出纸笔将自己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写下来,交给了她,又说:“回头你也把你们工厂里的电话抄下来给我,有急事我才打。”
“哦,好的。”陈福香小心地把纸折了起来,放进抽屉的小盒子里。
忙完这些,天边的太阳快落山了,筒子楼里传来了喧闹声,有归家的孩子,也有下班回家的职工,锅碗瓢盆也跟着动了起来,炒菜的各种香味交织弥漫在一起,让这里充满了生活气息。
陈福香问:“卫东哥,你在这里吃饭吧,我去食堂打饭。”
“就煮点面条吃吧。”岑卫东倒不是想吃饭,他是想教她怎么用炉子,免得回头他走了,她不会,一阵瞎忙活。
陈福香也没意见,哥哥走了,她没什么胃口,要不是岑卫东在这儿,晚饭她都不打算吃。
“好吧,可是这时候没有菜了,卫东哥就吃鸡蛋面可以吗?”陈福香问道。
岑卫东自是答应:“可以,我去外面找点木柴回来,你等一会儿。”
没多久,他拿了几张废报纸和一小捆木柴回来,然后蹲在炉子旁,对陈福香说:“看我怎么引火的。”
他买的是蜂窝炉,得先用报纸和小根的木柴引燃火,再将煤球放进去,刚开始煤球不易燃,他拿着扇子不停地扇风,好一会儿,煤球底不才变红,燃烧了起来。
“学会了吗?”岑卫东扭头问陈福香。
陈福香点头:“会了。”
“行,你来做饭吧,我下去洗把脸。”他脸上都是灰尘,手掌也沾上了黑黑的煤灰。
陈福香点头,拿过铁锅,好好地刷洗几遍,然后倒了一点花生油,烧热后,打了三个鸡蛋,煎得金黄金黄的,这才铲出来,刷锅重新倒水进去烧开了再下面条。
面条还没熟,岑卫东就回来了。因为没带毛巾,他的脸上、头发上都还沾着水珠,看起来少了平时的那种稳重,显得有几分不羁。
“看什么呢?水快扑出来了。”岑卫东用还沾着水的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
冰凉的水珠撒到脸上,陈福香赶紧躲:“哎呀,卫东哥,你好讨厌。”
“都说我讨厌了,我不做点讨厌的事好像都对不起讨厌这两个字啊?”岑卫东张开手掌,做了一个抓她脸的动作。
陈福香赶紧抬起手挡在脸上,不停地求饶:“好了,我错了,我说错话了,卫东哥一点都不讨厌,卫东哥最好了。”
“这还差不多。”岑卫东满意地缩回了手,拿起今天才买的干净水桶说,“我下去提桶水上来。”
这座筒子楼是一栋老建筑,当初修的时候考虑不完善,竟然没引自来水下楼,大家都得到楼下去提水。
等他提水上来,陈福香刚好将面条端上桌。一个大碗一个小碗,陈福香将大碗推到对面:“卫东哥,吃饭了。”
“好。”岑卫东坐下,筷子缠着面条卷起来,吃了两口就发现底下卧着两颗金灿灿的煎鸡蛋,再看陈福香碗里只有一颗。
他也没说什么,美滋滋地把鸡蛋吃了。
吃过饭,岑卫东主动洗碗,收拾完后,他把脏水倒了,然后对陈福香说:“这个铝皮水壶灌满水,放在炉子上,再在下面将炉子的出风口堵上,里面缺少氧气,煤球就会燃烧得很缓慢。一个煤球持续一天没问题,你每天晚上回来换一次煤球就行了。水壶里的水烧开了就倒进暖水壶里,留着喝和洗澡用。”
他叮嘱得很仔细,可以说是很唠叨了,引得旁边几乎邻居诧异地看了过来。陈福香有点害羞,但心里更多的是感动:“好,卫东哥,你放心吧,我知道了,要是有不懂的,我问青青。”
“行。”岑卫东站了起来,抬头看了一眼黑沉的天空,“时间不早了,我先回去了,周末再来看你。”
“好,卫东哥你不用过来,我过去,我还想去看看栗子。”陈福香把他送下了楼,笑着说。
岑卫东没有意见:“行,那我到公交站接你,公交车知道怎么坐吗?”
“我知道,坐11路车到终点站下,你昨天已经说过了。”陈福香笑眯眯地点头。
“福香记性真好,得有奖励。”岑卫东笑着从车子里拿出一个胀鼓鼓的信封递给了他。
陈福香接过,捏了捏,硬邦邦的,她问:“卫东哥,这是什么?”
岑卫东双手握在方向盘上:“你明天正式上班的奖励,回去再打开,你回去吧,等你上了楼,我就走。”
陈福香被勾起了好奇心,点头:“好吧。”
她上了二楼,站在窗户边。
岑卫东坐在车子里看到了她,手伸出窗外,朝她挥了挥,然后将车子开走了。
他走后,陈福香拉上了窗帘,打开信封,里面是个四四方方的小纸盒子,纸盒子里躺着一只漂亮的手表。表盘呈圆形,小巧精致,里面的时针和分针是金黄色的,表盘中心朝下写着”中国上海“四个字,表带是绛红色的牛皮带,比较窄,戴在手上衬得手腕特别的纤细白皙。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上海牌手表!
陈福香想起今天逛百货商场时手表摆的位置,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得上百块吧,好贵!
她赶紧将手表取了下来,放在桌子上,拿起信封,里面还有一张纸。纸上写着比较潦草的一行字,看得出来这是对方匆匆写下的。
福香,恭喜你明天正式成为刺绣厂的一员。可惜卫东哥明天有事不能亲自送你去上班,就用这只手表表达我的歉意。你别拒绝,上班后,手表能让你更准确的规划和安排时间,你要实在觉得过意不去,那就给我做几双鞋垫吧,未来的刺绣大师!
陈福香本来是想把表还给他的,可看到了他留的纸条,便明白,他肯定是怕她不会收,才会在走的时候给她。
卫东哥这么用心良苦,她要把表还给他,他肯定会很不开心。可手表这么贵重,她拿了又觉得不安。
左思右想,最后陈福香的目光落到了”鞋垫“两个字上,卫东哥既然提起了鞋垫,那她就做鞋垫吧,不让卫东哥吃亏就行。
第54章
“福香,起床了吗?”清晨,于青青起床后洗漱完就先去敲陈福香的门。
陈福香拉开门,已经穿戴整齐了,头发也梳成了两条辫子,搭在肩头:“起了,青青你收拾好了吗?”
“差不多了,我回去把门关上,咱们就走吧。”于青青疾步回去锁上门,跟陈福香一起下楼。
她边走边说:“咱们刺绣厂人少,而且很多师傅都是成了家的,通常回家吃饭,所以没有弄单独的食堂,都在服装厂那边搭伙,走吧,一起过去。”
服装厂就在刺绣厂隔壁,离她们住的地方不到五百米。这是一个千人大厂,工人多,食堂也不小,她们走过去的时候,里面进进出出,大半位置上都坐满了人。
两人拿着粮票去打了饭,陈福香要了一碗稀饭,一个馒头和一小碟咸菜,于青青吃得比较多,要了两个菜包子和一碗稀饭。
两人面对面坐下,于青青抬头就看到陈福香眼睛下面的青色,显然是昨晚没睡好。结合这姑娘的身份和来历,于青青有些了然:“福香想家了吧,我刚搬出来住的时候也这样。”
陈福香摇头:“也不是,我,我就是想我哥哥了。”
昨晚,岑卫东走后,刚开始还好,她忙着找旧布出来做鞋垫,有事情忙,就不会东想西想,但一躺到床上,关了灯,她就不可避免地想起了陈阳。
长到这么大,这是他们兄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分开。她只要一闭上眼睛就想起他们兄妹以前在乡下的日子,又会想哥哥半夜在火车上干嘛呢?他买票买得太匆忙,只有站票,连个坐的位置都没有,肯定睡不好。还有哥哥回去,下个月的参军计划会顺利吗?陈老三和梅芸芳知道哥哥也要走了,会不会使绊子?
如此种种,搅得她一晚上都没睡着,刚眯上眼睛天就亮了,睁开眼一看手表,七点了。不想第一天上班就迟到,她赶紧起床收拾,匆匆忙忙出门,不曾想被于青青给看出来了。
是想哥哥,而不是想家了,听出这里面的区别,于青青好奇地问:“福香,你跟你哥哥感情很好吧,你们家就两兄妹吗?”
陈福香放下了筷子:“对啊,就我跟哥哥。”至于陈小鹏,才跟他们没关系呢。
“难怪呢。”于青青恍然,“真羡慕你,兄弟姐妹少,矛盾也少。”
哪像他们家,一大家子,人多挤在一块儿,可不是矛盾多多。她长这么大,连个属于自己的房间都没有,总要跟姐姐妹妹侄女们一起挤。
听完她的吐槽,陈福香才明白,为什么于青青明明是本地人,却没回家,而是选择住宿舍。实在是他们家人太多了,兄妹五个,哥哥结了婚还没分房子,弟弟又要说亲,她哥还有两个孩子,一家八九口人挤在三室的房子里,一天到晚都吵吵嚷嚷的。
“也就是咱们刺绣厂人少,福利好,不然咱们这种未婚才工作的小姑娘,哪那么容易分到单身宿舍啊,隔壁服装厂和纺织厂可羡慕咱们了。”于青青顺便跟陈福香讲了关于房子的事。
听完后,陈福香才明白,自己能分到一个单身宿舍算很不错的了。城里很多小年轻,结婚后,两口子也只能分到她住的那么大间屋,而且还要排队,尤其是那些大厂子,每年新进的年轻人不少,大家都等着安排房子,房子不够分,就只能论资排辈了。
陈福香赞同地点头:“那我们运气确实蛮好的。”
于青青羡慕地看了一眼陈福香:“你比我还小两岁,你好厉害,进来就小师傅了,我都进来两年了,才是一级学徒呢。”
得亏她心态好,不然看到陈福香一进来就比她多领十几块钱一个月,心态肯定要崩。
陈福香见她只有羡慕和感叹,没有嫉妒,笑着说:“你没有基础吧?”
“嗯,我以前就在家里做些缝缝补补的事,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听说刺绣厂在招临时工,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还真应上了。不过临时工当时只有14块的工资,我爸妈都不乐意,是我自己坚持要来的,幸亏来了。”于青青无比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不然哪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