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小福女-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哥,你没事吧。”陈福香看着陈阳一副快哭出来的样子,吓了一跳。
眨了眨眼睛,逼退了即将夺眶而出的眼泪,陈阳轻抚着陈福香的头,感概地说:“哥哥是高兴,咱们家福香长大了,一眨眼就要做妈妈了。要是妈妈泉下有知,不知道会有多高兴。”
陈福香对母亲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但可能是即将为人母的原因,她能体会到做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期待,也能想象得到,当初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付出。
“哥哥,等孩子出生后,我们回去给妈妈上坟,看看她吧。”陈福香提议道。
陈阳倒是想,但一想到陈老三和梅芸芳,他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那两个东西看到他们兄妹过得这么好,一定会缠上他们,甚至会追到兰市。
他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就连打电话给闫部长,他也没透露过福香结婚这个事,就是为了防止这一点。
“不用,孩子小的时候身体弱,这么远来回奔波太累了,咱们有这个心意就行了。妈不会怪咱们的,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陈福香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好吧,那等以后再说,走了,徐政委还在等着咱们呢。”
陈阳点头:“咱们去坐公交车吧,一会儿我送你回来。”
“好吧,哥哥,你不用送我,这条路我很熟了。”陈福香不想他一天来回几趟的折腾。
陈阳也不跟她争:“走吧,别让徐政委久等了。”
但坐公交车注定要让徐政委就久等。他们感到部队已经中午十一点了,徐政委等了一上午,已经没脾气了。
“怎么这么久?”
陈阳嘿嘿笑了笑:“我不大会骑自行车,我们坐公交车来的,不巧前面刚走了一辆,所以又等了一个小时。”
怀孕还不满三个月,兄妹俩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往外面说。
徐政委知道坐公交车等多久全靠运气,等那么久,只能说明他们点背,颔首说:“那跟我去看看工厂吧。”
工厂是一栋平房,占地六七百平方米,看起来挺宽敞的,不过里面空落落的,什么都没有。
徐政委说:“咱们资金有限,买不起太多的机器,所以经过大家的协商,我们准备建一个刺绣厂,一个服装厂。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嘛!”
听起来不错,但本来就这么薄弱的基础,还分开搞。哪怕陈福香经验不是很丰富,也不大看好他们。她委婉地说:“我估计军嫂们都会想去服装厂!”
是个人都会这么选,毕竟踩缝纫机更好上手一点,而且学会用缝纫机,会做衣服也算掌握了一门技能,以后就算不在服装厂干了,她们也能接点私活,帮左邻右舍做个衣服啥的,工钱没有,但都会送一两斤白面或是几个鸡蛋做酬劳,多少能补贴补贴家里面。
当然,学会了刺绣也能挣钱,可以绣东西去刺绣厂卖,但这个周期太长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天赋才可能出师。这对急着挣工资改善生活的军嫂们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
徐政委咳了一声:“你说的这个咱们也考虑过了,两边同工同酬。”
这样就不存在着哪边好哪边差的问题了。
这确实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陈福香想了一下:“领导们考虑得挺周全的。”
至于具体实施起来,好不好就不一定了,挺难说的。
徐政委闻言乐呵呵地笑着说:“那福香你愿不愿意过来?这边刺绣厂就交给你打理,还有你那位朋友,她愿意过来,咱们也一并欢迎,不过咱们这边资金有限,目前只能给你们同等的待遇。”
未免陈福香误会,他又进一步说明:“到时候把你们俩转为管理岗。咱们这边的工资一开始都很低,学徒只有十块钱的工资,持续一年,等第二年考核合格后转为正式工,届时将会根据经营状况,提高所有人的待遇。”
所以她们的工资标准不变,在这个新生的厂子里,已经算是高的了。
陈福香倒是没有意见。她在兰市刺绣厂也只呆了一年,有点感情,但不深,主要是于青青那边,同等的待遇,肯定是呆在刺绣厂更划算。在哪儿不是做女工,于青青完全没必要从市里面跑到郊区。
所以陈福香没有把话说死:“我回去问问我朋友的意思吧。”
“成,想好了打电话到我办公室或者写信都行,我们非常欢迎你们这样有经验的同志。福香,你要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咱们的厂子一定能做大做强。”徐政委想着岑卫东不在,也没必要让陈福香为了这点事,特意大老远跑一趟。
陈福香谢过他,拒绝了去他家吃饭的邀请,跟陈阳去食堂吃饭后就回去了。
陈阳坚持要送她,路上问她的意思:“福香,你怎么想的?”
陈福香犹豫了一下说:“我还没想好。哥哥,你说我怎么选?”
去了部队的厂子,以后就能夫妻团聚,还能经常看到哥哥,栗子也可以白天去山上,晚上回来,这么多条件综合在一起挺诱人的。但是厂子目前来看,困难也不少。
陈阳说:“这个厂子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不好说。要是发展得好,你就是元老,肯定比在刺绣厂论资排辈强。但要是发展不好,一年后,能不能还在都不一定呢!”
上面现在都扣扣索索的,估计后面也不会舍得投入大钱,很多问题都要他们自己去解决。
陈福香也知道这个理:“我再想想吧。”
“嗯,不管你选哪个,哥都支持你。”到家的时候,陈阳说。要是以前,他可能会说让妹妹继续留在刺绣厂,可现在妹妹怀孕了,一个人住在这儿,他实在不放心,要是在家属区,他还可以每天抽个空去看看,有什么事也能帮上忙。
——
次日,陈福香把这个事告诉了于青青。
于青青果然很失望,她当初就是知道自己天赋有限,不想永远做一名女工,才会频繁往服装厂那边跑的。现在让她去远郊做同样的工作,待遇没任何的变化,她还得想办法安置红雁,多一笔开支,她自是不情愿。
可要让她放弃这个机会,一直在刺绣厂做一名女工,她又不甘心。虽然上次的事是服装厂做得不地道,但这世上永远不乏捧高踩低和拍马溜须,嫉妒他人者。
所以背后那些人没少议论她,也导致她的名声在这一片厂区都不大好,现在连个给她介绍对象的都没有了。如果不是需要这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妹妹,于青青早走了。
沉吟片刻,她说:“福香,如果我说不做刺绣工人,我想做销售,只拿学徒工的工资,其他的根据业绩拿奖金,干得好,我就多拿一点,干得不好,我就只拿十块钱的工资,你说可行吗?”
陈福香被于青青的大胆和出人意料吓了一跳:“青青,你确定吗?”十块钱可养不活她们姐妹俩。
于青青肯定地说:“我想试试,这是唯一能证明我的机会!而且新厂子里的女工大多是军嫂,她们很多以前没工作经验,也不了解服装厂的销售流程和区域,我比她们都有优势。”
“那我就这么回徐政委了。”陈福香想了想说。
于青青笑着点头:“就这么回吧!”
陈福香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若有所动。青青没有退路方能这么一往无前,她为什么不能呢?就算一年后,这个厂子开不下去了,她也有一门手艺,照样可以在家刺绣卖到刺绣厂挣钱,做她喜爱的工作,养活自己,并不是无路可走。
“青青,我也去。”陈福香抿唇说道。
于青青握住了她的手,豪情万丈地说:“咱们一起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把厂子办好。”
——
怕电话里说不清楚,陈福香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于青青和自己的意思。
过了四天,她收到了徐政委的信,同意了于青青的要求,并且将工资给于青青提到了20块,那边也会给她安排宿舍,让她们尽快安排好过去。
接到了肯定的答复,陈福香和于青青齐齐向刺绣厂那边提出了离职的申请。
这个消息在刺绣厂乃至纺织厂、服装厂这一片区都引起了轩然大波,竟然有人辞掉刺绣厂的铁饭碗,真是疯了吧。这年月,为了顶替工作这种事弄得兄弟姐妹成仇的不少,到了她们这里,竟然主动放弃手里好好的工作,脑子进水了吧!
大家又提起年初的事,都说于青青不安分,心比天高,瞎折腾,她自己折腾就算了,还拉着陈福香这个三级工陪她折腾,一个月四十几块的工资都不要了。大家都暗地里说陈福香傻,甚至在上夜校的时候,还有人拉住陈福香,劝她别跟着于青青疯了,不划算,于青青还是个一级工,她已经三级了,两者没法比。
陈福香再三表示,这是自己的决定,跟于青青无关。但没人相信,大家都觉得她是被于青青给蒙蔽了,看她的眼神充满了怜悯。
刺绣厂里的领导也劝两人想清楚,这可不是儿戏,工作让出去容易,哪天再想要回来却不可能了。但两人都表示,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确认两人确实要离职后,不少人眼热她们俩正式编制家里又刚好有合适人选的,纷纷提着东西找上门来。
于青青那边直接拒绝了,她想把这个工作留给于红雁。现在各个厂子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高中毕业后,不能考大学,于红雁要是没单位接受,就得下乡。
错过了这次机会,谁知道两年后能不能给她弄到岗位,这也是于青青选择去部队服装厂闯一闯的原因。她将自己的意思向厂子里说了,于红雁这一年也经常跟着她们做针线活,手上的功夫不错,比于青青有天赋,刺绣厂那边同意了,也算肥水不落外人田。
陈福香这里,虽然上门的人不少,开出的价码一个比一个高,但陈福香不为所动,一是她不缺钱,二来是因为刺绣厂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天赋,她可不想弄个什么基础都没有的过来给马主任他们增加负担。她征询了马主任的意思,最后选了一个手灵巧,有一定天赋的小姑娘顶替她的工作。她也因此获得了五百块钱的报酬。
两人在左邻右舍、同事们都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以雷厉风行的速度,火速辞职,将东西打包好,去了部队。
陈福香搬回了岑卫东分的小院,于青青去住服装厂安排的宿舍,一切收拾妥当后,新的厂子也要开工了。
服装厂这边因为资金有限,共购进了30台缝纫机,又从军嫂们手里租了16台,包括陈福香的那台,凑够了46台机器,并向兰市纺织厂购进了一批布匹,就准备开工了。
刺绣厂这边的布料和线等原材料是直接从兰市刺绣厂购进的,兰市刺绣厂产能不足,对兄弟单位的加入非常欢迎,也给了他们不少帮助。
一切准备就绪,军属服装厂就这样开业了。开业当天,领导来揭的牌。
目前厂子里总共有62名职员,厂长是挂名,并不管理厂里的具体事务。领导班子算是个草台班子,陈福香负责刺绣这边的工作,徐嫂子负责服装生产的工作,于青青负责原材料的采购、仓储和销售。
开工后,刺绣这边的工作因为有完整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快就上了正轨。但服装生产这块的工作却遇上了难题,军嫂们哪怕会用缝纫机,但没有设计、标准化生产的概念,因而闹了不少笑话。
经过商议和整顿后,他们决定先对军嫂们进行培训。
此外,还有衣服的款式也是问题。现在还没有设计的概念,在许多人眼里,衣服嘛,就是根据尺寸做就是,无外乎就那几种样式,干部装,中山装,衬衫……
但这样的衣服谁都会做,乡下的裁缝也会做,太没有竞争力了,经过调查,他们发现,上海那边来的衣服哪怕比本地生产的要贵不少,仍旧不少人买,所以服装厂这边也决定仿上海的款式生产。
生产逐渐上了正轨,于青青拿着样品去跑销售,她一早就把目标对准了附近的县市,为了能拿下市场,同样的布料和相差无几的款式,他们的货定价比兰市服装厂低了一两块,在价格上非常具有优势。
这一通跑下来,两个月后,进入隆冬时节,终于拿回来了一些单子,有单子意味着厂子能自己造血运转,养活工人们,大家都很高兴。
这时候陈福香的肚子也鼓了起来,不过因为冬天穿得厚,她骨架小,一起工作的嫂子们竟然都没有发现。
到这时候,岑卫东还没回来。陈阳越发担心她,学校一放假就回来看她,帮她把家里的重活干完了再走,栗子白天去山上,一到傍晚也会准时回来。
虽然有哥哥的关心和栗子的陪伴,但孩子的父亲一直缺席,陈福香心里到底不安,问了几次徐政委,他也总说没事没事,让她安心。
陈福香除了等,没有其他办法。
——
这次任务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