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医妃-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皇,儿臣以为,可以减免沽州百姓的一年赋税,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然后派遣一名钦差大臣与轻骑先押送一部分粮食抵达沽州,慰问百姓,安抚人心。”钟麒煜略带自信地道。
“太子见解,也是设身处地为沽州百姓着想,你们两人能有一致的想法,朕深感欣慰。”钟彦廷龙颜依旧严肃,双眉似乎还未舒展,仿佛两人并未解决所谓的困扰,“太子和老五已经带头献策,不知众爱卿的想法如何?”
众人低垂着头,余光瞥瞥这个,看看那个,都没有出列之人。
钟彦廷搭在龙椅上的手紧紧地握住龙椅上边的龙头,脸色隐有怒意。
“秦爱卿,你是文官之首,不如先说说看。”
被当众点名,秦徵望着青玉地面的视线不得不收了回来,他跨出一步,正对着钟彦凡。
“回皇上,太子与五王爷之见,涉及人口、银两、粮食以及赋税等,微臣以为,户部掌管天下人口和财税,此事叶大人或许已有解决策略。”
众人皆知,秦徵和叶盛虽然是姻亲,表面上,秦徵还是叶盛的妹夫,但两人向来水火不容,明争暗斗也不少。
救灾一事,本来就是吃力不讨好,秦徵将这事推到叶盛身上,就是给叶盛招惹烂摊子,而且,秦徵也说的在情在理,这些都在户部掌管范围之内,只是,他既然是丞相,也该为天下大事鞠躬尽瘁。
“是吗?朕倒是忘了。”钟彦廷立刻转移对象,“叶爱卿对此事有什么远见卓识?”
叶盛年约四十八岁左右,但可能身在户部的缘故,长得些微肥胖,他暗暗咬牙切齿,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列。
“回皇上,微臣惶恐,远见卓识实在不敢当。”叶盛怒瞥秦徵一眼,但秦徵早已恢复原来的姿态,他只能向御座上的人上报,“微臣得知此事后,已经召集户部所有人进行协商对策,但此事兹事体大,很难想出一个万全之策,目前唯一切实可行的,就如太子和五王爷所言,派遣钦差前去安抚人心。”
“众爱卿也觉得太子和老五的方法可以付诸行动?”钟彦廷手上的青筋,微微凸起。
正当此时,一个修长的身影,走出行列,众人的视线,纷纷凝聚在他身上。
此人长得端端正正,只是样貌普通,年纪又轻,官位似乎不高,众人不知道他能说出些什么。
“底下何人?”
文官百官数目庞大,钟彦廷并不会每一个人都认识。
“回皇上,微臣是户部小官邢业,出身贫寒,知道一些百姓之事与生活常理,对沽州一事,有些拙见。”邢业毕恭毕敬,但并不似一些人的老态龙钟。
“拙见?”钟彦廷挑眉。
“微臣方才又听太子、五王爷和叶大人所言,突然想起昨夜的讨论,不知皇上是否愿意听微臣唠叨几句?”邢业说话,有着几分幽默风趣,在庄严的宣政殿,顿时惹来钟彦廷的关注。
+
第一卷 第1卷 皇城婚劫 第235章 操控者
“大胆,宣政殿岂是你可以胡闹之地。”
因太子和五王爷不合,秦徵和叶盛不合,太子和秦徵有了翁婿之谊,叶盛自然和五王爷走得近些。
邢业是户部小官,钟麒煜自然想借此打压打压钟定奚。
钟定奚斜了邢业一眼,仿佛在嫌弃他给自己惹事。
“微臣不敢,微臣不敢,微臣这就退下。”邢业似乎被吓到,立刻想要退下。
“慢着。”钟彦廷一改常态,不似钟麒煜那么焦灼和计较,在邢业退去之前,唤住。
“父皇……”
钟彦廷抬手:“太子,稍安勿躁,听听也无妨,但凡能给出良策之人,朕不追究他的方式。”
“谢皇上。”邢业行了一礼,“回皇上,微臣觉得太子和五王爷之言,都有道理,但是,微臣集思广益后,忽然想到一事,从沽州到京都,快马加鞭,也需十日左右,此时,灾情又当如何了?倒灌的河水,是否已经退了?”
此话一出,众人无言,两地相隔甚远,不能时时监控,但邢业所说,的确提到重点了。
钟彦廷搭在龙头上边的手微松:“说下去。”
“微臣记得,沽州是七王爷的封地,若是河水未退,微臣以为,是否先飞鸽传信给七王爷先行组织退水为妥?”
“这还用你说,七弟当然早已采取退水的措施,还等到你说。”钟定奚一脸嫌弃,明明是自己的人,胳膊肘也不知道往哪里拐。
“是是是,五王爷。”邢业侃侃而谈,却没有半分逾越之举,态度谦恭,“然后京都除了派遣钦差赶赴沽州外,是否另派工部善于水利的大人一同前往查看,疏导也好,加固河岸也好,具体勘察后,再行治理,以绝后患,这样也不至于再度发生悲剧。”
“这不失为一个可行之法,工部可有人愿去沽州协同老七治理水灾?”钟彦廷即刻采纳邢业的建议。
工部尚书李堂,怎么想也没想到,这矛盾又指到了他,这原本只是天灾所致,非人力可控,不关工程之事,哪知兜兜转转,被一个从五品的小官给扭转了,说来说去,一定是叶盛搞的鬼。
底下之人,皆是听他行事,如今突然冒出这事,简直猝不及防,如今无人出面,难道还得他这个堂堂尚书出马不成?
这事实在难办,若是成了,这是工部分内职责,若是不成,这团火就能烧到工部了。
李堂一边想着,一边走出队列:“皇上,工部人才济济,但分工不同,有人擅长建造,有人擅长水利,有人擅长屯田,有人……”
钟彦廷不耐其烦:“既有专攻水利之人,那么派去治理就是。”
“回皇上,只是前两天,荣华宫的池塘出了问题,似乎是淤泥堵住了渠道,里边的莲叶死了不少,还散发着恶臭,他们都在赶工疏通。”李堂说的响亮,生怕皇上没有听到一样。
荣华宫是德妃的宫殿,德妃是五王爷生母,这个时候居然拿德妃与百姓性命相比,这不是在损毁德妃之名吗?
果然,钟彦廷脸色不对,钟定奚一脸急色。
局面有些僵硬,正当此刻,队伍中走出一人,三十岁不到,有着一副儒雅之姿,此人正是工部侍郎戚少棋。
“皇上,微臣对水利一事略知一二,愿随同前往治理水灾,贡献绵薄之力。”
“戚爱卿谦虚了,谁人不知,戚家有子,五岁便知水利,通晓百家之言,在水利一途,具有天赋才能。”钟彦廷坐直了身体,似为自己麾下有此等人才而高兴。
“皇上谬赞了。”戚少棋退回队伍,举手投足,都带着文人的气息,宠辱不惊。
“邢爱卿,若是河水已退,又该如何?”此刻,钟彦廷对邢业已经刮目相看,继续关心沽州水灾一事。
退了不是更好,再不然就是兴建房屋而已,还能如何,众人不知皇上究竟打着算盘,又或者在考究谁更适合当这个钦差大臣?
“若是已退,不见得会是好消息。”邢业蹙着眉头,怀着担忧之色,不像众人那般,如释重负。
“何意?”钟彦廷此刻也有了怀疑之色。
“微臣自幼随同父亲辗转各地,曾在书中看到,也在民间听闻,甚至碰上过一次,但凡水灾过后,容易引发虫灾鼠灾,若是严重的话……”邢业顿了顿。
“会怎么样?”钟彦廷追问道。
“导致瘟疫。”
瘟疫两个字,犹如一股漩涡一般,掀起惊涛骇浪,让众人面如土色,虫灾鼠灾已经够让人头痛的了,如今居然还有瘟疫,这去了,若是一个不慎染上,不是找死吗?
钟彦廷也是神色微变,目前沽州那边,还不知情况如何,他看着底下之人的反应,眉头深深皱起。
顿时,众人哑口无声,闭嘴不说话,唯恐皇上又有什么突发奇想,派他们前去。
众人也不免望了一眼戚少棋,对他感到万分同情。
然而,此人倒是没有惊慌失措,对自己主动请缨的事情,并不感到后悔一样,众人猜测,可能也是故作无事,心底早已后悔不已吧。
“朕记得,早年南方也有一次水灾,而且波及面很广,这是自朕登基以来最大一次水灾,但朕并未听到任何有关虫灾鼠灾以及瘟疫一事,邢爱卿,你所言,是否确有其事?”钟彦廷最忌危言耸听以及蛊惑人心,导致民心大乱。
“回皇上,微臣不能十分确定一定会发生,但确实在书中见过……”
“书中未必没有误导之言。”钟彦廷试图压服邢业,消除众人恐慌,已达安抚的目的。
众人并不担心瘟疫波及到京都,而是担心被皇上推到风口浪尖前去沽州。
“皇上,微臣并非只在书中见过,而且亲身经历过。”邢业一言,直接让众人鸦雀无声。
“你的年纪,不过二十有余,朕在位,也有二十多年了,但朕在位这些年,从未听过瘟疫一事,你怎么会见过?”钟彦廷问道,“若是敢欺骗朕,休怪朕拿你问罪了。”
若是懂得察言观色之人,自然会退下了事。
“邢业,还不快退下,休要再胡言乱语。”钟定奚暗含警告地道,省得牵连到整个户部,将矛头引到他身上。
然而,邢业的眼眸,顿时变得犀利起来。
“皇上,微臣确实遇到过瘟疫,而且,正是皇上所说的那次南方水灾,发生在八年前,规模之大,的确前所未有,皇上甚至派遣三个钦差大臣南下安抚人心。”
钟彦廷闻言,略微回想:“说起这事,朕似乎有些印象。”
“瘟疫就发生在横州木家村,因为大水刚过,人心甫定,当时在横州的钦差大臣听闻这事,唯恐落在人后,连上报都没有,连找大夫都没有,直接选择大火烧村,返回京都邀功。”邢业字字句句,都带着激动之色,仿佛多年就为了等待这么一天一样,“当时,木家村百来口,传染之人,未被传染之人,全部被活活烧死,烧死之人,登记在录为死于水灾。”
这事若是假,邢业就是诬陷朝廷命官,倘若为真,那么就是当时的钦差大臣欺下瞒上。
这等残忍之事,怎么会做得出来?又是谁做出来的?
众人嘀嘀咕咕,似乎在寻找邢业所说的钦差大臣。
“放肆,你的意思,就是指责朕连自己的子民怎么伤亡的都不知道?”钟彦廷龙颜大怒,震怒之声,在整个大殿回荡,众人连大气也不敢喘。
“邢业,你诬蔑朝廷命官,又口出狂言侮辱父皇之名,还捏造事情危言耸听,三重大罪,可知该当何罪?”钟麒煜对钟定奚露出嘲讽一笑,仿佛是钟定奚犯罪一样,前有德妃一事,后有瘟疫一事,父皇是聪明之人,难道还不能联想吗?
邢业不卑不亢,临危不乱,神色悲悯:“微臣无话可说,但微臣的母亲和妹妹,全部死在那场大火中,所以微臣对此事,刻骨铭心,还望皇上明察,惩奸臣,以正朝纲,还木家村枉死的百来条性命一个清白。”
言罢,邢业跪在地上,郑重其事地磕了一个头,继而挺直身体,坚韧不屈,没有丝毫畏惧。
此话一出,钟彦廷不禁动容,也冷静下来,谁会拿死去的亲人性命开玩笑。
“既然你如此笃定此事,朕也不想冤枉任何一个人,若是查清这事究竟是谁在捏造,朕决不轻饶。”钟彦廷俯瞰底下所站之人,“当时横州的钦差大臣是谁,出来与他对质。”
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有几个人心知肚明但没有点出,大部分人不知情,在东张西望寻找究竟是哪位钦差大臣摊上这事之时,却有一人,浑身簌簌发抖。
“究竟是谁?”钟彦廷又问了一声。
“皇上。”邢业开口,“微臣记得那人,当时的钦差大人有三人,一个是现在的刑部尚书杜大人,一个是现在的吏部尚书王大人,还有一个正是现在的工部……”
第一卷 第1卷 皇城婚劫 第236章 太莽撞
“是……微臣。”李堂不等邢业点明,颤颤抖抖地走出行列,他一现身,众人一片哗然之色,纷纷猜测是否真是李堂残害人命。
“李爱卿,邢业方才所说,你也听见了,你怎么解释?”钟彦廷仿佛窥探出什么,带着阴沉之色。
“皇上,这纯属是诬陷啊,邢业此人,初来乍到就与微臣有过言语冲突,工部和户部的人,都能作证。微臣念他年少轻狂不懂事,这才不与他计较,哪知他竟然怀恨在心,诬陷微臣,是可忍孰不可忍。”李堂一阵坚定地反驳,一派大气凛然,“皇上切不可听信一面之言啊。”
“父皇,此人明明就是诬陷忠良,这些年,李尚书勤勤恳恳,效忠大兴朝,绝对不会做出如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