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女友-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早的阳光转变为淡金色,悠然拂落在纸页间。林知夏和江逾白认真读书,谁都没有开口讲话。
江逾白从书中获悉了唐朝的课役制度。所谓“课役”,指的是赋税和徭役。他不知不觉将自己代入了贫苦老百姓的角色。看到书中描写的税额,江逾白略微皱了一下眉头——按照前文的说法,如果他是一个贫民,唐朝初期和中期他还能过上平静的生活,到了晚唐时期,他注定要在动荡的乱世中被剥削得一干二净,平常想吃饭,买不到盐;想做菜,买不到铁刀。
林知夏见他神情严肃,忍不住问他:“江逾白,你喜欢吃小饼干吗?”
林知夏从书包里拿出一只饭盒,盒子里装满了蜂蜜牛奶饼干。她掀开饭盒的盖子,很大方地和江逾白分享零食。
她说:“爸爸新买了一个烤箱,妈妈给我做了蜂蜜牛奶小饼干……这些都是今天早上新鲜出炉的,特别好吃。江逾白,你要不要尝一尝?”
林知夏盛情难却,江逾白没有推辞。他抓起一块饼干,咬了一口,缓慢而无声地咀嚼——在整个过程中,林知夏目不转睛地定定望着他,他都有点不好意思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了。
“味道怎么样?”林知夏直接问道。
江逾白喝了点水,润过嗓子,矜持地回答:“不错。”
林知夏一手撑住腮帮:“江逾白,你吃东西的样子很不一般。”
江逾白向后靠上座椅:“你说的不一般,指的是……”
“你和我认识的所有同学都不一样。”林知夏实话实说。
江逾白记起林知夏对他的评价。她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是独一无二的江逾白。
林知夏很感谢江逾白,在她踌躇或退缩时,他给予她无尽的勇气和鼓励。反过来,江逾白也收到了林知夏各式各样的褒奖。只要林知夏在十七班和他做同桌,他基本上都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心情。
小学阶段的江逾白,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打败林知夏。后来,江逾白看清了现实。他深刻地认识到一点——他绝不可能在学术上超过林知夏,哪怕他请来一百个家庭教师也不可能。他作为林知夏的朋友,发自内心地认可她的每一项成就。
他不由得说:“比起我,你更加与众不同。”
他低头看书,仍在描述:“林知夏船长的光芒,照亮了许多黑暗的星球。”
林知夏双眼一亮。她开开心心地念道:“江逾白。”
江逾白语声淡淡地说:“我在。”
林知夏又喊他:“江逾白?”
江逾白和她对视。她连续叫了三声:“江逾白江逾白江逾白。”好像他的名字是多么珍贵的馈赠,必须反复强调他的重要性。
江逾白制止道:“不用重复,我听见了。”
林知夏把她手中的书本立起来:“你不要嫌我聒噪。我现在多叫你几次,记住你的反应,等你去了北京,我会把这些记忆找出来……每天回想一遍,相当于我每天都见到你了。”
江逾白忽然有些后悔。他刚才的举止过于沉静内敛。他应该用灿烂的笑容回应林知夏,给她留下一个乐观积极的好印象。
于是,他说:“你再叫我一次。”
林知夏摇头:“不。”
江逾白被她拒绝,并不气馁。他主动念出她的小名:“夏夏。”
林知夏怔了几秒钟。
江逾白模仿她刚才的做派,持续不休地说:“夏夏,夏夏,夏夏。”
林知夏不知为何,心底蓦地紧张起来。为什么会紧张呢?她的心跳比平常稍快。她捡起一块蜂蜜牛奶小饼干,边吃边想,可能是因为她刚才了唐朝老百姓的饮食文化,内心产生了一种向往,向往唐代的种种美食,因而加速了她的心跳。
她点了一下头,很赞成自己的解释。
然后,她说:“你是除了我家人之外,第一个连续叫我小名的人。”
江逾白平静地接受了这份殊荣。
这时,林知夏站起身,还把椅子拖到了江逾白的附近。她和他并排坐着,就像在初三(十七)班做同桌一样。她的历史书紧紧挨着他的书册,他侧过脸就能瞥见那本书上的内容。
林知夏沉浸于。很快,她翻到了唐代妇女的钗环首饰,工匠们精湛高超的技艺让她赞不绝口。她的目光就像扫描仪,仔细扫过书上的插图,没漏掉一丝一毫的细节。
林知夏感叹道:“唐代的金步摇很精致,宫廷仕女的发型很别致。”又说:“初二那年我们演话剧,我也戴了簪子。但是,我的打扮不够复古,没有把清朝的特征完整地展现出来。”
江逾白记起初二上学期,他们全班齐心协力地排练了一出名为《变迁》的话剧。
剧中,林知夏饰演清朝末年的富家小姐,江逾白则是新式学堂里的男学生。他在戏里奉劝林知夏早点回家相夫教子,不要妄想在学堂里和男人一争高下。然后,按照剧本的设定,林知夏把她的文稿撒了一地,还把她的发钗拔下来,扔到了地上,最后呐喊一句:女儿身有鸿鹄志,稳送鹏程万里游。
女儿身有鸿鹄志,稳送鹏程万里游。
江逾白对这句台词印象深刻。“女儿身有鸿鹄志”这七个字,是林知夏临时改的,而“稳送鹏程万里游”则是宋代文人姚勉写下的诗句。
江逾白认为,林知夏的台词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林知夏的生日在九月二十四号。江逾白八月底就要去北京,他只能提前为她准备一份生日礼物。
*
整个暑假,江逾白和林知夏频繁地在省图书馆碰面。
起初,他们经常一些历史、政治、财经类的书籍。后来,中考成绩放榜,林知夏不出意外地成了全市中考状元。江逾白恭喜她考了一个极高的分数,林知夏竟然云淡风轻地说,她写语文作文的时候走神了,没有发挥到她的最佳状态。
从那天起,江逾白放弃了历史、政治、财经类的休闲读物。
江逾白开始准备a…level和雅思。
“a…level”是英国的高考。江逾白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提前预习了高中数学的部分知识。而“雅思”,指的是“国际英语水平测试”,具体分为四个科目:、听力、口语、写作。
江逾白想去剑桥大学读本科,理应考出一个非常优秀的成绩。
林知夏就在那一间自习室里,认认真真地和江逾白练起了英语口语。林知夏扮演雅思考试的口语考官,而江逾白则是她要面试的学生。
林知夏找出雅思考试的历年真题,抽选几道,再让江逾白去回答——很快,林知夏发现了这个游戏的妙处。
她要求江逾白用英语回答如下题目:“一、描述你最好的朋友。二、你在学校遇到的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三、你收到过的来自朋友的最美好的一件礼物。四、你和你最好朋友一起吃饭的经历……”
江逾白用中文质问她:“你是不是在公权私用?”
林知夏眼神清澈:“我没有呀。我在陪你复习雅思考试。我是你的口语主考官,林小姐。请你叫我miss lin。”
江逾白拒不配合。
林知夏一丝不苟地说:“you should always follow the rulesielts test。”
林知夏提醒他遵守雅思考试的规矩。她还眼巴巴地等着他的回答。江逾白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详细地叙述她刚刚列出来的那些题目。
他像个话唠一样说了大概十分钟的英语。在此期间,林知夏完全没有打断他。她倾听他说出的每一个单词,目光一瞬不离地倾注在他身上。
当他停下来,她乐不可支地说:“哈哈哈哈哈哈哈,江逾白,你的话,我全部记住了。”
“我知道,”江逾白点头,“你不会忘记我。”
林知夏歪头:“当然不会。”
这一天,正是2008年8月29号,也是他们暂时分离的日子。明天一早,江逾白就要坐飞机去北京,而林知夏会留在省城。
挂钟显示当前时间为下午三点四十,他们还有二十分钟的共处时间。到了下午四点,江逾白家里的司机就要来接他了。
江逾白拿出一个木盒,递到林知夏的手中。他说:“十三岁生日快乐,林知夏。”
盒身刻着“鸿鹄之志”四个字。盖子被林知夏掀开,她见到了一支做工精致的步摇钗。这一支仿古设计的发钗在灯光照耀下突显了璀璨闪耀的美感。
林知夏顿时高兴得像个来自唐朝的少女:“哇,真没想到,你会送我这种东西。我很喜欢,谢谢你,江逾白。”
说完,她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一个玻璃罐。她张开十指,握着罐身,轻轻把这个玻璃罐推到江逾白的面前:“这里面装了三百六十五只千纸鹤,全是我亲手叠出来的,每一只千纸鹤的纸上都写了一首诗。你每天拆一只千纸鹤,就相当于每天收到了一首属于你的诗。等你把所有千纸鹤拆完,我就会去北京念大学了。”
江逾白郑重地收下她的礼物:“我会把它和书签放在同一个地方。”
“好的,”林知夏笑着说,“十三岁生日快乐,江逾白。”
江逾白回了她一个笑。
没过一会儿,江逾白的司机给他打了个电话,催他下楼。他收拾完东西,便和林知夏一起走出了省图书馆的大厦。下午的阳光还很明媚,金灿灿的,为他镀上一层金边。他侧身站在一辆轿车前,犹豫了一分钟还没上车,他不由自主地看向林知夏。
林知夏和江逾白相隔一米左右的距离。她面朝着太阳,背后是一道斜斜的长影。她眼底含笑,朝气蓬勃地对他说:“江逾白,你要勇敢地往前走。我也是,我也会往前走,我们一起加油!”
江逾白没从她的脸上看出一丁点悲伤的情绪。他暗忖,她果然是乐观又开朗的女孩子。于是他放下心来,和她告别:“我暂时离开了,加油,林知夏。”
他一步跨上轿车,关紧车门。
从小学到初中这四年,林知夏和江逾白分别时,最喜欢对他说一声:明天见!
他也总是做出相同的回应。
可是,这一次,他的明天在远方。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林知夏仍然以为她不会哭。直到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她不得不努力地维持声调平稳:“好的,再见!”
江逾白也说:“再见。”
车辆缓慢向前行驶,江逾白回过头,寻找林知夏的身影。她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而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她逐渐被路边的行道树遮挡。
江逾白没有林知夏的记忆力,但他永远记得那一年夏天的树荫和街景。
第55章 高一年级风云录
2008年9月1号,天气晴朗,艳阳高照。
林知夏跟在林泽秋的背后,随他一同踏进省立一中的校门。
这一路上,林泽秋都在语重心长地嘱咐她:“林知夏,高中和初中不一样,你们那个竞赛班竞争激烈,学生的普遍年龄都在十五六岁。我不讲明白,你也能懂吧?”
林知夏茫然地看着他:“懂什么?”
古人常用“豆蔻年华”一词来形容十三岁的少女。目前,林知夏正处于豆蔻年华。她继承了优良的外貌基因,越长越漂亮,这让林泽秋不自觉地警惕起来。
如今的林泽秋已经是一名高二年级的学生。他班上有三对偷偷摸摸谈恋爱的小情侣,还有几个男生喜欢聚集在一起悄悄地讨论女同学的长相和身材……总之,无论那些高中男生的脑袋里装了什么东西,林泽秋都会把一切可能扼杀在摇篮里。
林泽秋耐着性子,继续解释道:“高中男生……”
他只讲出四个字,林知夏就点头说:“我懂了。”
林泽秋质疑道:“你真的懂了?”
“嗯嗯,”林知夏很淡然地回应,“哥哥,你一天到晚都在说同样的事情。你只要开个头,我就能想象到你接下来的话,换汤不换药,全是一个意思。”
林泽秋愣了一秒:“你这是在嫌我啰嗦?”
“怎么会呢?”林知夏随口回答,“我怎么会嫌你啰嗦呢?哥哥一点都不啰嗦。哥哥是一个讲起话来非常言简意赅的人,绝对不会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说到最后一句,林知夏自己都不相信了。她没再吹捧林泽秋,只用一串“哈哈哈哈”作为收场。
林泽秋很想搞清楚,他在林知夏的心目中,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他放慢了脚步,正准备盘问林知夏,耳边忽然传来一阵欢呼声:“林知夏,好消息!你和我分到一个班了。”
林泽秋转过身,见到了汤婷婷。
九月初的气温偏高,盛夏的余热未消,汤婷婷穿着一件浅蓝色短袖、牛仔百褶裙,浑身上下充满了少女特有的青春活力。她自然而然地走到林知夏的身边,挽起林知夏的胳膊,亲亲热热地说道:“我们都在高一(27)班,班主任叫孔元恺,是个四十多岁的男老师。”
“我见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