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天才女友 >

第28章

天才女友-第28章

小说: 天才女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知夏听见“穿刺血管”,顿时眼泪汪汪。泪珠落在她的衣服上,她忍不住小声抽泣:“妈妈,妈妈,我不想抽血,我好害怕……”
  妈妈连忙哄她:“夏夏,不要害怕,妈妈明天给你做虾仁水饺、红烧排骨、西红柿鸡蛋汤,好不好?再给你买半斤草莓。”
  虾仁水饺和草莓都是林知夏的一生挚爱。
  哪怕她发着高烧,稀里糊涂,内心充满了对“抽血化验”的抗拒和排斥,她仍然无法自制地被虾仁水饺和草莓吸引了。
  她抬头看着妈妈,眼睫沾着泪珠,点头答应道:“好的。”
  她压抑着情绪,看起来非常乖巧安静。
  妈妈抱着她,喃喃自语:“哪怕夏夏懂得再多,还是个九岁的小孩子。”
  林知夏十分听话地跟着护士去抽血。为了虾仁水饺、红烧排骨和半斤草莓,林知夏展现了极强的意志力、极好的忍耐力。
  甚至,当她听说自己要打吊水,她也仅仅是皱了一下眉头:“我早就有预感了。”
  *
  夜里九点半,林知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平静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输液瓶挂在床边的的架子上,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来,注入林知夏的静脉。
  林知夏的左手被扎了针头。她不敢看自己的手,沉默地躺了几分钟,睡又睡不着,醒着又无聊。她出声喊道:“哥哥。”
  “对面病床的两个阿姨都在看书,”林泽秋提醒她,“你想说什么,小点儿声。”
  林知夏建议道:“哥哥,我好无聊。我们玩飞花令吧。”
  所谓“飞花令”,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酒令,很考验一个人的诗词功底。参与的玩家依次念出一句诗词,句中必须包含某一个指定的字。
  最难的是,那个字必须逐位后移。
  林泽秋非常讨厌这个游戏。从小到大,他玩过多少次,就输过多少次。他的记忆力,完全无法和林知夏相提并论。
  “哥哥!从我开始,我选‘花’字!”林知夏兴致勃勃地说,“唐代诗人的一首《师勉》里写过——‘花依时节重开得,水向东流定不还’,哥哥,轮到你了。”
  林泽秋沉思片刻,接道:“桃花依旧笑春风。”
  林知夏飞快地回答:“罗绮花飞白玉堂。”
  林泽秋岔开双腿,两手放在膝盖上:“我不行了,想不起来了。我认输。”
  “哥哥,我们继续玩吧,”林知夏央求他,“所有带‘花’字的诗词歌赋都可以。”
  林泽秋这才愿意开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林知夏念出唐代诗人孙光宪的一首《菩萨蛮》里的名句:“小庭花落无人扫,疏香满地东风老。”
  林泽秋一手撑腮:“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句诗,你刚刚讲过了,”林知夏毫不留情地指出,“你不可以再讲了。”
  林泽秋在座位上坐直:“哪儿来那么多麻烦的规矩?你能不能跟我玩一些普通人的游戏?”
  “那我们玩……列举水浒传英雄名字的游戏吧。我学校的同学都喜欢玩这个游戏。我从来没有参与过,因为我知道没有人能打败我。”林知夏诚实地向哥哥吐露道。
  哥哥冷着一张脸,起了个头:“花和尚,鲁智深。”
  林知夏接道:“黑旋风,李逵。”
  哥哥随口说:“母夜叉,孙二娘。”
  林知夏双眼一亮:“哥哥,你知道‘母夜叉’这个词的来历吗?夜叉是一种妖怪的名字。清代小说《聊斋志异》里有一篇文章,叫做《夜叉国》。据说!在夜叉的国家里,越漂亮的人,社会地位越低,越丑陋的人,过得生活越好!哈哈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
  困意突然来袭,林知夏哈欠连天:“哥哥,像你这样的长相,放在夜叉国里,是要人人喊打的。”
  林泽秋一时分辨不清,林知夏是在夸他长得好看,还是在骂他去了夜叉国会被暴打一顿——他倾向于选择后一种解释。
  爸爸去楼下缴纳药费和住院费,妈妈还在病房里陪床。
  林泽秋和妹妹聊天时,妈妈坐在一旁削苹果。妈妈用一把小刀削出了连续不断的苹果皮,林知夏却说:“妈妈,我不吃苹果。”
  “这是给你哥哥的。”妈妈说。
  林知夏热爱草莓,林泽秋独爱苹果。或许是因为,林泽秋的名字里带了个“秋”字,而苹果又总是在秋天上市。
  妈妈削完果皮,就把苹果递给了林泽秋。
  林泽秋啃了一口苹果。而林知夏已经睡着了。
  妈妈伸出一只手,轻轻掖紧了林知夏的被子。她看着女儿,又对儿子说:“林泽秋,待会儿你跟着你爸爸回家,我陪夏夏在这里过夜。她还得留院观察一天。你明天还要上学。明天凌晨四点,你爸爸来医院接我的班,我骑三轮车去批发市场进货……你爸爸性子太软,就没跟人讲过价。进货这事,还得我来。”
  十二月底的冷风吹拂着医院的窗台,外面又下起了濛濛细雨。行驶的车辆经过路面上的水洼,滚动的车轮带起水珠纷飞的响声。
  林泽秋瞥了一眼窗外,没来由地问了一句:“妈妈,你觉不觉得……生活很辛苦?”
  妈妈迟疑了两秒钟,才说:“不辛苦。”她半低着头,还在照顾女儿,略显凌乱的发丝遮住了她的视线。
  林泽秋并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局促地挺直后背:“再过几年,我和林知夏都会长大。”
  “好的。”妈妈回答他。可能是病房里的昏暗光线影响,他似乎看见妈妈的眼睛里也泛起水光。
  这一整夜,窗外的雨一直在下。雨声杂乱,漫天漫地溅起水花。
  *
  第二天傍晚,那场雨终于停了。
  林知夏神清气爽,身体基本痊愈。她跟着妈妈出院,妈妈让她谨遵医嘱,于是她又在家里休息了一天。
  妈妈果然是信守承诺的妈妈。林知夏在家休养时,妈妈赶早去菜市场买来活虾,剥掉虾壳,焯水剁馅,做出一盘虾仁水饺。
  中午的饭桌上,爸爸妈妈都说他们不喜欢吃虾。妈妈端起那一盘虾仁水饺,往林知夏和林泽秋的饭碗里分别拨了一部分。
  “你们真的不吃吗?”林知夏问道。
  “这是海虾,”妈妈告诉她,“我和你爸爸都不吃海鲜。我们俩在山里长大,更爱吃山货。这没什么好骗你的,你外公外婆都知道,我从小吃惯了山货。”
  林知夏将信将疑。
  她的碗里有六只水饺。她仔细想了想,夹起两只饺子,放进爸爸的碗里,又夹起另外两只,放进妈妈的碗里。
  林知夏端起瓷碗,轻声说:“我还是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吃。”
  妈妈没有回答。爸爸叹了口气。他拿起饭盒,转身又去店铺里照看生意。
  林知夏望见爸爸高大的背影消失在客厅门口。她握着筷子,咬了一口虾仁水饺,真的好好吃呀。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虾仁水饺这么好吃的东西?
  她舍不得狼吞虎咽。她决定细细品味。
  林泽秋和林知夏的吃相截然相反。林泽秋风卷残云般扫完了碗里的食物,他的饭量是林知夏的两倍。他顺便关心了一下妹妹:“你今天还难受吗?”
  “没事啦,”林知夏夹着饺子蘸醋,“我完全退烧了,很健康,很清爽。”
  林泽秋提醒她:“你明天得去上学了。”
  “好呀。”林知夏回答。
  饭后,林知夏在自己的卧室里收拾东西。
  她的床上放着一堆毛绒玩具,杂七杂八,毫无章法。她只留下了小猫和小企鹅。其它玩偶都被她塞进了柜子里,或者摆在书桌上。
  她的桌子上,还有一张名片。
  那是沈昭华教授的名片。
  两个多月前,林知夏在海洋水族馆里见到了沈昭华教授和她的博士生团队。
  当时,那位博士生对林知夏说,欢迎她打电话给沈教授,随时来参观大学校园。
  按理来说,林知夏在今年十月份就拿到了沈教授的联系方式,应该立刻致电给沈教授。但她那会儿忙着阅读2004年新出的“丰中子核奇特性质”的物理研究论文,就把沈教授的名片……暂时放到了一边。
  今天中午,林知夏鬼使神差地拿起座机的听筒,按下了她烂熟于心的一串电话号码。
  林知夏感觉自己成长了一点。短暂的住院经历,让她变得更有勇气。
  她守在电话机的旁边,等了两秒钟,就听见一个年轻姐姐的声音:“喂,您好,请问找谁?”
  “您好,我找沈昭华老师,”林知夏简略地描述道,“十月中旬,我在海洋水族馆遇到了沈老师和她的学生们。”
  这位姐姐惊讶地说:“啊?是你!你好啊,小妹妹。”她马上做了自我介绍:“我记得你,我是沈老师的学生。那天我也在场。”
  林知夏思索片刻,问她:“姐姐,你的名字,是不是朱婵?沈老师目前只带了一个女博士生,名字叫做朱婵。我在大学的官网上找到了相关资料。”
  朱婵听她说“姐姐”,只觉得“姐姐”两个字被她念得太甜了。
  朱婵一点没藏私地告诉她:“你找沈老师吗?沈老师去北京开会了,这周六才能回家。”
  林知夏又问:“那我可以参观你们的实验室吗?”
  “当然可以,”朱婵说,“沈老师和我们打过招呼了。最好和你家长一起来,你年纪太小啦,还是需要监护人陪同的。”
  林知夏稍显迟疑:“请问,除了监护人之外,我可不可以……再带上我的同学?”
  朱婵犹豫不决:“你的同班同学吗?也是九岁的小朋友?”
  “对,”林知夏告诉她,“那天在水族馆,你也见到他了。他帮我收下了沈老师的名片。”
  朱婵爽朗地答应道:“那行啊,你们俩这周日来我们学校吧。沈老师周日要到学校来整理材料。沈老师挺想和你见上一面,跟你聊聊你感兴趣的学术问题。”


第21章 杂弦理论
  整整两天,林知夏没来上课。
  江逾白的校园生活就像一副褪色的油画。
  林知夏的座位变空了。她的笑声,她的课间游戏,她的《人类观察日记》,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
  林知夏在家养病,杳无音讯,江逾白开始担心她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她发烧的那天晚上,江逾白给她家里打过电话,但是没人接。
  江逾白的父母和叔叔从不接听陌生人的来电。江逾白怀疑林知夏的家里也有这种规矩。
  于是,这天下午放学之后,江逾白决定亲自去一趟安城小区。
  傍晚五点,天色渐暗,夕阳坠裂了晚霞,万物消融在黄昏的暮色中。
  安城小区的正门敞开,来来往往都是行人。
  严冬的冷风“簌簌”地吹,吹得人们裹紧了外套和围巾。街头巷尾晦暗阴寒,路灯竟然坏了两盏。
  江逾白双手揣进衣服口袋,混在一群放学回家的学生队伍里,跟着他们走进了安城小区。他轻车熟路地找到了林家的超市——出乎他的意料,今天的超市还在营业。
  隔着一道塑料门帘,江逾白看到了林知夏。
  林知夏穿着毛衣和运动裤,踩着一双粉红色的兔子拖鞋。她双手扒在收银台上,仰头对她的妈妈说:“哥哥在哪里呀?”
  妈妈回答:“你哥哥还没放学呢。下个月初,他们学校的竞赛班要选拔一批新学生,你哥哥想考进竞赛班,每天都在学校多待半个小时,找他们班上的老师请教问题。”
  林泽秋就读于省立一中的初一年级培优班。
  省立一中是省城最好的中学。它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几乎汇聚了全市的尖子生,以及全市最雄厚的师资力量。
  省立一中的初中部开设四种班级——竞赛班、培优班、普通班、国际班。
  林泽秋一直想去竞赛班。
  但他一直没考上。
  “哥哥想去竞赛班,为什么他不告诉我呢?”林知夏疑惑地问,“我也可以辅导他的数学竞赛呀。”
  妈妈笑着说:“等他回来,你去问问他。”
  林知夏点头,又说:“妈妈,我周末想去大学城。妈妈,我可以去吗?沈昭华教授同意让我参观他们的物理海洋实验室。”
  妈妈还没回答,林知夏视线一扫,忽然瞥见了江逾白。
  江逾白和林知夏对视片刻,勇敢地踏入了超市大门。
  林知夏问他:“你怎么来了?”
  江逾白早就想好了上门拜访的正当理由。他立刻扯开书包拉链,翻出一沓试卷和作业本:“林知夏,你两天没来上课,老师布置了作业。”
  林知夏的妈妈忽然出声:“这是你的同学吗,夏夏?”
  林知夏骄傲点头:“是的!他是我的同桌!”
  话音落后,林知夏的爸爸也从仓库里跑出来了。
  爸爸和妈妈都在打量江逾白。
  江逾白站得笔直。今天是他第一次正式会见林知夏的父母。他决定给林知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