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天才女友 >

第191章

天才女友-第191章

小说: 天才女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谭千澈让林知夏无数次地回想起剑桥的印度学姐——根据林知夏的亲身经历,印度学姐的严厉教学模式也能成功地激励一部分学生。她无权干涉谭千澈的教学方法,谭千澈还经常和她一起开组会。
  眼下,他们的四校联合研究组的工作重心是开发量子芯片——这是一道极其艰巨而复杂的难题。林知夏的思路也很大胆。她彻底颠覆了以往量子比特的操作模式,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改革方法,组里有一小半同事不赞成她,而谭千澈和谷立凯都相当支持。
  为了尽快做出芯片的雏形,谭千澈把任务细分,分派给他的学生,继续鞭策他们。
  放寒假之前的那一周,谭千澈在两组联合的组会上发言:“有些话,你们林老师不会说,我来替她说。你们林老师的量子科技公司创造了新图论,融合了经典计算机和量子算法,大大提高了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政府、企业和她都有合作。不过,这不代表真正的量子计算机面世了……”
  他看着徐凌波,仿佛是专门讲给他听的:“量子计算机有三个核心需求,算法、编码和芯片。芯片是重中之重,正在研发中,你们今年寒假要是回家了,就会错过这一次参与的机会。”
  偌大一间会议室里,气氛异常紧张,谭千澈却笑了笑:“我给你们举个例子,a回家了,b没有。a在家里放松、玩耍,b在学习新知识、参加学术会议。一个月的寒假结束,a和b的差距有多大?”
  全场寂静。
  谭千澈又说:“今年,你们都别回家,留在实验室干活。”
  他站在长桌的尽头,双手扶着桌子,问道:“谁赞成,谁反对?”
  徐凌波窃窃私语:“谭老师压榨学生不是人。”
  然而,谭千澈的下一句话就是:“每人1000元劳务费,我出钱。”
  谭千澈是学校重点栽培的教授。他的项目繁多,收入十分可观。早在去年年底,他就换了一辆奔驰轿车,手上戴着朗格手表,颇有成功人士的风范。
  方怡雯却敢于当众拆台。她举手说道:“老师,你刚才的假设不对。”
  谭千澈质问她:“哪里不对?”
  方怡雯站起身来解释:“如果,回家玩耍的a是林知夏老师,留在实验室的b是徐凌波同学,一个寒假结束以后,a还是比b厉害得多,你说呢?”
  谭千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得更开怀:“这充分说明,你们寒假不能回家,要追赶林老师的水平。林老师三年读完本科,三年寒暑假,她都没回过家,你们学一学。”
  “等一下,”林知夏打断他的话,“同学们,你们都是成年人,可以自由选择。留不留校是完全自愿的,谭老师给你们每人1000元劳务费,我再追加1000元,哪位同学春节想回家过年,完全可以,不要有心理压力,今晚发一封邮件给我,说明是否留校,就行了。”
  春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
  在林知夏的想象中,完美的春节就是一张圆桌,一盆鸳鸯火锅。桌上摆满了牛羊肉卷、鱼丸虾饺、扇贝蟹棒、蘑菇青菜,热气腾腾的白雾四处飘散,爸爸妈妈哥哥还有江逾白围坐在桌边,他们一家人热热闹闹地一起吃饭,电视里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夜空中绽放着五光十色的烟花。
  林知夏推己及人,认为她的学生们也会回家。
  然而,当天晚上,林知夏收到的邮件显示,林知夏与谭千澈两组共计二十四个人,包括徐凌波在内,无一人回家过年。他们全部选择留校,继续做实验。又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2000元的劳务费,林知夏和谭千澈都在学校论坛上广受好评,被誉为“有良心、肯花钱的好导师”,这让林知夏感到一丝惊讶。
  她再三确认了本组学生的意愿,结果他们全部都很坚定,像是被谭千澈的那番话深深地影响了。
  林知夏思虑半天,问清了学生们大年三十那天的行程,随后,她在学校的豪华食堂订了一桌年夜饭,付了将近两千元钱。她把年夜饭的菜单发到课题组的微信群里,学生们欢呼声一片,像是正在欢度春节。
  过了几分钟,徐凌波私信她一句:“提前祝老师春节快乐!”
  林知夏秒回他:“也祝你快乐!加油!”
  徐凌波正在疯狂写论文。
  从去年十月开始,到现在为止,他经历了人生中最辛劳的一段时光。每天一睁开眼,脑袋里就在想论文和实验方法——洗澡想、吃饭想、时时刻刻都在想。他终于弄懂了林知夏一年前交给他的课题有什么深意,哪些论文可以相互联系,哪些论点可以继续改进。他一边感慨自己终于有了真正的收获,一边又暗恨自己没有早点开窍,平白无故消磨了许多机会,遭受了许多羞辱。
  他发布了一条朋友圈:“我浪费了二十五年人生。”
  他忘记屏蔽林知夏。
  林知夏就成了第一个回复他的人。她说:“没有浪费。你经历的所有事,造就了今天的你……”
  徐凌波眼含热泪,却见林知夏接下来的话是:“早点把论文写完发给我。”
  徐凌波擦去眼角的泪水,手速飞快地把林知夏添加到了“不让他看我朋友圈”的列表里。


第173章 大结局(下)
  距离研三结束还有六个月,徐凌波使出了浑身解数,终于挤出一篇论文,交到了林知夏的手里——那是徐凌波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虽然他已经四天没洗头了,但是他浑身散发着知识的芳香,内心充盈着知识的雨露。
  他穿着一件发皱的外套,腰杆笔挺,眼神坚毅,端端正正地站在林知夏的办公桌之前,彬彬有礼地说:“林老师,你帮我检查论文吧,谢谢老师。”
  林知夏拖来一把椅子,摆在她的黑色皮椅旁边,平静地说:“请坐。”
  徐凌波的心脏一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啊?”
  “我一页一页地给你改,”林知夏拿出一支红笔,“你有什么不懂的,直接问我。我们争取早点把你的文章投出去,不耽误你硕士毕业。”
  徐凌波猛地咳嗽一声,把心一横,坐到了林知夏的身侧。
  他双手搭放在大腿上,紧盯着自己的论文。
  林知夏通读全文,默默地在心中模拟一遍实验过程,确认插图和表格中的数据是有效的。
  随后,她就从文章的第一段开始批改。
  一般来说,理工科论文的第一部 分是文献综述,如果综述写得不好,那就说明作者的知识储备不够,相关领域的积累不足。因此,林知夏挺重视这一个模块。 
  林知夏根据徐凌波的实验设计与结果,为他新增了一些阅读材料,概括了文献的核心思想。她还在后文补充了必要的公式推导——她只写了推算式的开头,剩下的工作都留给徐凌波,但她已经让整篇文章提升了一个档次。
  徐凌波看着她毫无停顿的写字速度,心头又是一惊,暗道:如果林老师的大脑是一架战斗轰炸机,我的大脑就是一辆儿童摇摇车。她飞得又高又远,快如闪电。而我只会原地摇晃,甩动头颅,自以为思维在活动,其实只是甩头的幅度太大了。
  哎,也许,崔一明说得没错,我活该被延毕……徐凌波暗自心想道。
  徐凌波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却听林知夏说:“你写得不错,进步很大,等你把文章改好了,肯定能达到学校的毕业要求,也许还能评上‘优秀毕业生’。”
  “林老师?”徐凌波惊讶地抬起头。
  林知夏笑说:“我对你的工作挺满意的,你加油,早点改好,早点发表。”
  徐凌波连连点头。
  他从林知夏的手里接回论文,如释重负。所有的焦躁、困顿、苦恼与烦扰都慢慢地淡化了。他脚步轻快地走在返回男生寝室的路上,天空洒下明媚的阳光,他的心里也有一片雨后初霁的晴朗。
  *
  对于徐凌波而言,2018年的寒假是一个特殊的假期。
  他没有回家过年。
  他变得勤奋好学,不耻上问,每周都会找导师答疑,还能在实验室里静坐一整天。方怡雯说他“脱胎换骨”,崔一明嘲笑他“不自量力”,而他谨记林知夏的教诲,屏蔽了外界的负面干扰,满心满眼只有他的论文。
  他每天迎着朝霞出门,踏着月光返回寝室。寒冬腊月的冷风似刀,冻得他鼻头通红,耳朵发僵,但他不怕苦也不怕累。终于,在寒假结束后的第二天,他把修改过的论文交给了林知夏。
  林知夏一个晚上就帮他定稿,表扬了他的成果,还将他的文章投到了sci期刊。
  两个月后,徐凌波收到了期刊录用文章的好消息。
  换句话说,从今往后,徐凌波也是一个发表过sci论文的人。
  奇怪的是,他并没有自己先前预想的那么高兴,也不觉得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多重要,只是全身洋溢着一股难以形容的满足感。他把论文打印出来,贴在胸口,安安稳稳地睡了一个长觉。
  *
  虽然,徐凌波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二区sci,但是,林知夏知道,徐凌波不太喜欢做科研。他打算在硕士毕业之后直接工作,林知夏便提醒他留意学校的春季招聘大会。
  今年的春季招聘大会主要有两种形式:双选会与宣讲会。
  双选会在学校的体育馆举行,总共吸引了省内外的一百多家企业,包括柴阳的“阳阳直播”。每家企业都会在体育馆里占据一处摊点,像摆摊一样招揽路过的学生。
  而宣讲会一般开设于学校的礼堂或者阶梯教室,由某一家企业单独承办——林知夏的量子科技公司就在四月底召开了一场大型宣讲会。洛樱和林泽秋担任主讲人,他们二人分别代表了公司的研究组和技术组。
  洛樱很会调动现场气氛,观众们的反应空前热烈。
  礼堂的第一排坐着几位物理学院的年轻老师——其中有一位长发飘飘的女老师吸引了洛樱的注意。这位女老师容貌秀丽,气质拔群。她一边为洛樱鼓掌,一边抿唇笑了笑,笑容极美。
  演讲结束之后,洛樱从容下台。她听别人说,那位女老师名叫孟连思,是物理学院的讲师。
  孟连思与谭千澈有合作,即将加入林知夏的“四校联合研究组”。她特意来听量子科技公司的宣讲会,是想多了解一些与“四校联合研究组”相关的动态。
  她还想拿到洛樱的联系方式。
  她时不时地转过头,目光飞快地从洛樱身上掠过。
  这时,林知夏刚好从侧门走进礼堂,站到了洛樱的旁边。
  洛樱就说:“今天来了不少学生,公司的邮箱账户收到了上百份简历。我们研究组只招十个人,竞争还蛮激烈的。”
  “学姐辛苦了,”林知夏却问,“你在台上站了一个小时,要不要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洛樱含笑道:“我不累。”
  林知夏递给洛樱一瓶水。矿泉水瓶沾着她的余温。
  洛樱的手掌轻触瓶身,心头涌起百般滋味。或许是因为她的衬衫勒得太紧,她胸口沉闷,千言万语只化成一句话:“再过四个月,你和江逾白就要举行婚礼了吧。”
  “是的,”林知夏斟酌片刻,才问,“你会来参加婚礼吗,学姐?”
  她的嗓音一如既往,清甜悦耳,又把“学姐”二字念得极其好听。
  洛樱笑着点头:“我会的。”话中一顿,喃喃自语:“我真的……非常希望你能过得好。”
  周遭光线昏暗,人影模糊不清,洛樱目视前方,手指抓紧自己的裙子,指甲稍微一挑,似乎勾破了布料。
  而林知夏就在此时回答:“我也是,学姐。”
  她的潜台词是:我也希望你过得好。
  洛樱半低着头,释然一笑。
  林知夏忽然又问:“我能把你的微信号推给孟老师吗?孟老师的全名是孟连思,她坐在那里……”
  话中一顿,林知夏指向礼堂的第一排座位:“刚才她给我发消息,很含蓄地问我要你微信号。她在物理学院工作,快加入我们的‘四校联合研究组’了。”
  洛樱顺着林知夏所指的方向望过去,刚好对上孟连思的视线,孟连思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她双手紧握,搭在腿上,修剪圆润的指甲相抵,微微摩挲——但洛樱看不见这些细节。
  “可以吗?”林知夏小心翼翼地再次询问。
  洛樱轻声答应道:“好啊。”
  林知夏勾起唇角:“嗯,我这就把孟连思的微信名片转给你。”
  *
  孟连思专攻凝聚态物理学的某一个分支。
  她的研究范围较小,门下的学生也不多。但她加入“四校联合研究组”以后,却带来了明显的助力,还替方怡雯减轻了负担。
  方怡雯早已达到了博士生的毕业要求。她去年还获得了某个知名期刊“2017年度最佳论文”的光荣称号。她如今仍然留在实验室里勤奋工作,一来是想多学点东西,二来是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