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仵作娇娘 >

第245章

仵作娇娘-第245章

小说: 仵作娇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危楼御马而行,冯钦父子上了备好的马车,一行人一起回京城面圣。
  风止雪停,城外四野一片皓白,待入城门,已近午时,循御道一路疾驰,至宣武门前,天边阴云怒卷,又似有一场大雪要落,霍危楼翻身下马,步入宫门。
  建和帝在崇政殿旁的昭阳殿暖阁里见他们。
  殿内暖意如春,建和帝靠在西窗坐塌上,身后靠着张花斑虎皮,待几人入内行了礼,他老神在在的扫过二人,语声寻常的问:“这是怎么回事?直使司查案子,查到了冯钦府上?”言毕扫了一眼冯钦垂着的左臂,“说你被烧伤了,可好些了?”
  冯钦躬身道:“已大好了,多谢陛下关怀。”
  话音落定,不等霍危楼答话,冯钦撩袍便跪,“微臣有罪,请陛下降罪——”
  建和帝挑了眉头,“此言何意?”
  冯钦喉头哽咽了一下,“陛下,安阳和钰儿过世十七年之久,当初她们亡故,微臣悲痛欲绝,微臣与安阳结发夫妻,情谊甚笃,这您和太后娘娘都是知道的,钰儿五岁,冰雪聪明,又是臣之长子,那时,臣恨不能将天上的月亮摘下来给她们。”
  冯钦红了眼睛,“可她们忽然暴亡,微臣如何能接受?因此……微臣做了一件欺君之事。”
  冯钦情真意切,眼底泪光婆娑,霍危楼在旁冷冷挑眉,不动如山的看着他。
  “欺君之事?”建和帝有些意外,忠义伯素来淡泊名利,为人处世亦颇为内敛,怎有胆子敢欺君?
  “是,微臣……微臣当时不忍心看着安阳和钰儿下葬,因此瞒着众人,将他们的尸体留在了外面,那送入祖陵的棺椁,其实只是他们的衣冠。”
  建和帝一脸讶色,福全也听得一阵毛骨悚然。
  “那……那你把安阳安置去了何处?”
  “微臣将安阳和钰儿的遗体装入冰棺,送入了城外别庄之中,这些年来,臣潜心修道,也是想为她们母子祈福,臣若哪日害了相思之苦,便去城外看望他们。”
  他说的殿内众人皆背脊发凉,可他眉眼间却尽是诚恳和思慕,“臣这些年,能一直坚持苦修,也全因他们母子在那里,臣在城外卧房距离他们的地宫很近,臣当初与安阳说,无论生死都不分开,臣做到了,臣未曾失信。”
  他越说语声越哑,起初众人还觉可怕,此时已被他打动,建和帝眸露不忍,“如今他们的遗体还在庄子里?”
  “是——”
  “那你难道不曾想过让她们入土为安才能令他们安息,你整日与遗体为伴又算什么?”
  冯钦面露痛苦之色,“臣原本是想让安阳永葆容颜的,臣为此掘了地宫,又做了冰棺,那地宫内也尽是冰砖,可臣没想到,即便如此,也至多只能保他们一年容颜,到了后来,已经越发没个模样,臣虽是绝望,可臣信的是道门,便想着只要臣诚心修道,他们便是与臣同在的。”
  人死了,却还求与他同在,那同在的是鬼魂不成?
  建和帝面露难色,“你此行有违伦常,便是道家,只怕也无这样的说法。”
  冯钦苦叹一声,“虽说应该入土为安,可那地宫,也形同墓穴,风水极佳,再加上微臣常做法事,也并不会搅扰她们,臣之罪过,在此事瞒着众人,便是陛下和太后亦被微臣瞒住,微臣犯了欺君之罪,请陛下降罪。”
  建和帝虽觉此事古怪诡异,可若说欺君之罪,却也算不上,他看冯钦神色悲恸,正要劝慰,却看到了一旁冷脸无言的霍危楼,这才神色一正,“危楼,你近来查案,查到了此事?”
  霍危楼颔首,“不错。”
  他看了跪着的冯钦一眼,“忠义伯适才所言,只是他一面之词,他的确藏了安阳郡主和冯钰的遗体,并且微臣已找到了遗体,可事实真相,并不止他说的这样。”
  建和帝凝眸,“真相如何?”
  “陛下当知直使司近来调查七宝舍利塔失窃案,一番查证,微臣发现七宝舍利塔失窃与前任太常寺卿王青甫有关,而王青甫,正在当年盗走了佛骨舍利。”
  建和帝扫过冯钦,“忠义伯与此案有关?”
  “失窃的两件佛宝,皆为佛门圣物,只凭此圣物,并不能行凶为恶,忠义伯修道,而道家有一门邪派,行俢死之术,以活人为祭,可谋长生,亦可令死者死而复生,忠义伯对安阳郡主情谊的确为真,只不过,他将安阳郡主遗体放在别庄,却不止是为祭奠。”
  “微臣怀疑,忠义伯常年以孩童活祭安阳郡主和冯钰,想令他们起死回生,而此前京城内外数个离奇死亡的孩童,皆是为忠义伯谋害!”
  冯钦面上现出了屈辱之色,“陛下——”
  “侯爷查案办差,十分辛劳,亦想早些破案对陛下和百姓们有个交代,微臣万分明白,此番私藏安阳遗体,亦是微臣之过,可若因微臣此行,便将那些罪大恶极的案子加在微臣身上,微臣绝不答应,陛下深知微臣品行,微臣怎会谋害幼童?”
  “至于那俢死之术……”
  冯钦回头看霍危楼,很是不可思议的道:“侯爷别忘了,当初侯爷查案需要找人了解道家教义,世子找到了烨儿跟前,我一听是公差,便立刻登门拜访,这俢死之术,还是我告诉侯爷的,试问天底下有哪个凶手会如此蠢笨的自己送上门去?”
  霍危楼看向冯钦,“那敢问伯爷,丹炉之内为何有金银?而这火势起的突然,伯爷炼丹多年,这还是头一次被丹炉倒塌所伤吧?”
  冯钦更觉可笑了,“丹炉内有金银,乃因此番所炼丹药要奉给太后娘娘,我便用了许多金银玉石,为了将这些炼化,我用了比平日里更多的炉炭,这才使得丹炉不堪重负倒塌下来,我更因此受伤,我的伤势是太医看过的,陛下也知,我如此一意外,难道和侯爷要查的案子有了关联?”
  霍危楼沉默下来,冯钦此刻极尽苦诉与安阳情谊,令人感怀他待安阳情深,又将丹炉倒塌形容成意外,更将为太后炼丹牵扯进来,建和帝不明内情,已生恻隐之心,而偏偏直使司如今的确不曾查到直接罪证。
  再如何辩也无用,反而会令忠义伯更显委屈,而此时,一个小太监快步行至殿门外,几句低语之后,外面的小太监轻声道:“陛下,太后娘娘来了——”
  霍危楼剑眉大皱,眼风扫向门口时,正看到冯钦紧绷的肩背松落下来。
  ……
  薄若幽想第一时间知道消息,便彻夜未曾归家,等到半夜,心知天亮之前多半无消息回来,便在霍危楼暖阁暂歇了下来,第二日天明时分,刚起身,便问城外可有消息来,福公公安抚她,待用了早膳,便陪她一同候着。
  直等到正午时分,一绣衣使快马入城,直奔侯府,不多时至薄若幽跟前,恭敬的道:“县主,在忠义伯城外的庄子地宫里找到了两具尸体,一具女尸,一具五六岁男童的尸体,藏在冰棺中,已经成霉尸模样,看着放了多年,似乎正是安阳郡主和伯府长子冯钰。”
  薄若幽眼底大亮,“真的找到了!”
  绣衣使继续道:“只是出了这两具尸首,并未发现其他可疑之物,虽然在丹炉内发现了熔过的金银,却并不证明与案子有关,不仅如此,忠义伯不知怎么向宫中报了信,陛下已经让侯爷和忠义伯入宫了,此刻想来正在面圣。”
  福安一愕,“入宫面圣?”
  绣衣使将福全去庄子上的言辞说了一遍,福安面露难色,“不好,这忠义伯是早有准备,咱们这位太后娘娘从前极其宠爱安阳,连带着对忠义伯也十分爱重,后来忠义伯信道,又时常给太后说道经,此番他必定是向太后求助,若无实证,又有太后作保,那可当真拿不住忠义伯了。”
  薄若幽听得着急,“他果真是做贼心虚,否则怎会如此安排?”言毕又问绣衣使,“当真无旁的线索?”
  “诡异之处极多,可的确无直接证据,我们到的时候,那地宫在丹房之下,已经被掩住,后来还是挖了几处找出入口的,地宫内十分干净,找不到血迹和谋害人的迹象,庄子里我们也搜查了一遍,也无任何古怪。”
  “和佛宝有关的线索呢?”
  绣衣使摇头,“没有别的了,只有那丹炉内的金银,只不过金银谁都有,并不能证明便是佛宝上的,侯爷入宫,眼下是孙大人和路都尉在指挥搜查,来回禀县主,亦是都尉之意。”
  薄若幽未见过七宝舍利塔,也未见过佛骨舍利,可她在法门寺之时,曾翻看过许多有关佛宝的记载,那些佛家典籍之上曾细细描绘过这些佛宝。
  “我记得舍利塔之上除了金银之外,还有许多宝石玉髓,这些东西据我所知并不能被完全熔炼,还是要仔细搜索这些东西,而距离上一宗案子过去了两年,庄子里多半无血迹这些直观线索,可以找与邪教有关之物。”
  薄若幽说完,绣衣使应是,又返身出城往庄子上去,薄若幽又看福公公,“公公可能派个人去宫里打探打探消息?侯爷不知何时才能出来。”
  福安本就出自宫闱,而侯府内多有机灵侍从,他立刻出门去交代,薄若幽心底生出些不安之感,若此番被忠义伯遮掩过去,而关键证据都被摧毁,只怕再无定罪之时。
  她脑海中飞速转动,仍在想是否有遗漏之处,而同一时间的昭阳殿中,太后宋氏正在为安阳郡主垂泪。
  她叹息的抹了抹眼角,“冯钦,你执念太重,这与你修道无为乃是相悖的,听哀家的话,还是让安阳和钰儿的尸身回归祖陵吧,免得她们泉下难安,哀家常听人说,阳间有人牵挂太甚,阴间的人不愿投胎,已经快二十年了,你也该放下了。”
  怕冯钦不愿,她又压低声音道:“此事有违伦常,传出去对你们伯府谁都不好听,今夜令人开了祖陵,将安阳和钰儿重新下葬,也算人不知鬼不觉,来日做几场法事,此事便算平了,陛下和哀家,也不会怪你这般行事。”
  冯钦眼底通红,几番犹豫,终是痛心的点了头,“是,那便听太后娘娘安排。”


第208章 十样花22
  至申时过半; 宫中方才传出消息,派出去的侍从回来禀告道:“县主,公公; 侯爷被暂留在了宫里,忠义伯说是因不舍安阳郡主和冯钰; 才将其遗体留在身边; 陛下和太后颇为感怀; 适才陛下派人去了忠义伯的祖陵,打算今夜将安阳郡主和冯钰的遗体悄悄迁入祖陵中,忠义伯已经应了。”
  薄若幽和福安对视一眼; 她惊讶道:“所以忠义伯并未被怀疑?”
  “这个还不知; 只知道太后午时之后去见了陛下,后来不知说了什么,便派人去忠义伯的祖陵了; 要迁入遗体,便要将祖陵挖开; 多半是害怕忠义伯的人去动会引人注意; 宫里的人悄悄去,神不知鬼不觉。”
  薄若幽秀眉紧蹙; “忠义伯府那边可有动静?”
  侍从摇头,“没有; 一切如常。”
  薄若幽点头,待侍从退下; 她面上便尽是不解; 福安见状安抚道:“别急,等侯爷回来,他此番行径; 已是心中有鬼,只要继续查,总能查出罪证。”
  薄若幽心底有些焦灼,“忠义伯烧伤自己抹去了疤痕,便是我出面指证也无用,而他烧毁丹房,多半是存了侥幸之心想将地宫掩埋住,至于丹炉内的金银,多半是熔炼罪证了,假若他将佛宝烧了,那便真是拿他毫无办法。”
  福安也满眸难色,“那该如何办?”
  薄若幽仔细盘算起来,“他消除了疤痕,又毁掉佛宝,几个孩童被害的案发现场无法确定是否在庄子里,即便在,时隔多年,也多半不会留下痕迹……”
  福公公道:“他将地宫掩埋了,却还留着安阳郡主和冯钰的遗体,不过这与杀人相比,也不算大罪。”
  “他是为了让安阳郡主和冯钰死而复生才行凶,自然不会毁了遗体,如今只需承认他当年的确未曾将安阳郡主和冯钰葬入祖陵,陛下和太后觉得他对安阳郡主情深,只要他未做伤天害理之事,想来不会如何怪罪他。”
  薄若幽略一沉吟:“李绅信了邪教,且已经谋害了文瑾,若是能找到他和忠义伯早就熟识的证据,那忠义伯的嫌疑就会更大。”
  忠义伯常以淡泊名利的模样出现在世人眼底,倘若和信奉邪教的杀人凶手有牵连,自然愈发可疑,薄若幽着急的朝门口看了一眼,却仍未见霍危楼的身影,“既然要迁走遗体,那想来很快孙大人和路柯便查不下去了。”
  薄若幽未曾料错,只过了两盏茶的功夫,她未曾等到霍危楼回来,反而先等到了孙钊和路柯,他们忙了一夜,此刻身上尽是火场里沾上的碳灰,身边更带了两只竹筐,框子里尽是黢黑的炭块,仔细一看,又有些金银之色。
  路柯指着框子里的“炭块”道:“县主,这些都是从丹炉里掏出来的,忠义伯不知将什么熔了,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