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仵作娇娘 >

第230章

仵作娇娘-第230章

小说: 仵作娇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危楼对他不必隐瞒,“是。”
  “前次薄姑娘忽然病倒,是否和幼时的旧疾有关?”
  霍危楼眸色微沉,“你猜到了?”
  明归澜叹了口气,“本来未曾想到,可父亲幼时给薄姑娘治病过,他与我细说了当年情形,因此我有些担忧,可当时去府内探望,又听闻薄姑娘并无大碍,我便不曾细问。”
  微微一顿,明归澜道:“若侯爷要问当年薄姑娘的病,我可为侯爷解答,当年薄姑娘遇险受惊,先是伤寒,而后便是失心疯……”
  这三个字似乎刺痛了霍危楼,令他剑眉微蹙,明归澜遗憾的道:“与公主殿下的病的确十分类似,不过也并不完全一样,小时候的薄姑娘,完全疯傻之时并不多,可她却又偏偏变了性情,而这等时好时坏之状,更令医家难以捉摸,当时薄家出了这样大的变故,薄家三爷不遗余力的为薄姑娘延请名医,父亲去过薄府几次,却都毫无办法,因此得知薄姑娘好好长大回京,一开始父亲便是惊讶的,没想到程先生这样厉害。”
  霍危楼道:“程先生当初的确用了不少法子,可还有一功,便是她远离了京城,没了周遭影响,如今回京,且又直面她弟弟的案子,少不得受了许多刺激。”
  “症结便在此处。”明归澜道:“程先生定有法子令薄姑娘病情稳固,只要不受刺激,薄姑娘前十二年如何过的,往后便还能如何过,只是这很难,如今府衙已经定案,薄姑娘知道了当年真相,人也在京城,总是不能像以前那般。”
  从前薄若幽记不清旧事,人也距离京城千里之遥,只要程蕴之不提,她除了薄兰舟忌日,平日里也不会如何多思,可如今却大不相同。
  霍危楼道:“母亲久病多年,我自然知道这等病状,不过你说得对,她们不太一样,母亲病的时候,虽然会记不清旧事,将父亲从前的书房当做自己的地方,可她并不会有父亲的喜好,可幽幽身上不太一样。”
  明归澜有些不解,霍危楼道:“我问过薄家人,她们说她幼时哭闹不止之时,她平日里不喜欢的龙须糖能将她安抚下来,而这龙须糖,本是她弟弟喜欢吃的。”
  “莫非……是薄姑娘对弟弟出事心底十分歉疚?只是她小孩子并不懂如何表达,再加上神志不清,所以才改了喜好?”
  明归澜显然也不得要领,霍危楼摇头,“近日她有过两次意识不清哭闹过,醒来后却不记得发生了什么的情形,或许,薄兰舟的案子沉积一段时日便会减缓。”
  明归澜听完有些担心,却也对此类病症无法可解,霍危楼便道:“你父亲回来,告诉他我为幽幽的病来过,倘若他有诊治之法,便来侯府。”
  明归澜自然应是,霍危楼不多留,出府往程宅来。
  到了程宅时辰已是不早,外面寒风凛冽,霍危楼见了程蕴之,径直去找薄若幽,她屋子里地龙烧的极热,见他来自然高兴,只是霍危楼一眼看出她似有心事。
  落座后,霍危楼便道:“昨夜来时你已经歇下了,昨夜可睡得好?”
  薄若幽点头应下,又给他倒茶,只是端着茶盏的手势有些古怪,待她放下茶盏,霍危楼便将她手抓了住,“手怎么了?”
  薄若幽任由他看,这一看,便看到了指腹上的血点,霍危楼眉头一皱,“在何处弄得?”
  “这不打紧的。”薄若幽弯了弯唇,然而思绪飘去别处,面上的漫不经心逃不开霍危楼的眼睛。
  他将她拉至身侧落座,“你在想别的事?”
  薄若幽面露愁容,似乎不知如何开口,霍危楼做不满之状,“何事不能告诉我?”
  薄若幽深吸口气,骤然目光肃然的望向他,“侯爷此前说我梦魇哭闹过,可对?”
  霍危楼心头一紧,面上却只能点头,薄若幽便严声道:“侯爷,我只怕并非梦魇——”
  此言令霍危楼不安起来,薄若幽却显得镇定,她将手举起来,又看向远处的高柜,先将昨日良婶和程蕴之的异样说来,而后道:“良婶不是慌乱无状的性子,她说我藏在柜子里,也绝不会信口开河,起先我不曾多想,因为完全不记得此事,何况我为何藏去柜子里呢?”
  “直到晚间歇下,我发觉手上刺了一根木刺,昨日我除了上下马车,开门关门,并未碰别的什么木制物件,手上怎会有木刺?因此昨夜发觉不妥后,我查看了柜子。”
  “这柜子打磨精良,可在柜内角落处,有一星粗糙之地,那里正有几根毛刺,并且我查看过柜子里的衣物,的确不比我昨日早间打开之时看到的齐整,侯爷,我大抵记性很差了,且我实在想不通我为何进柜子里去,我想,我……我是不是病了。”
  她一本正经的说着发觉异常的经过,可至最后一句,语声骤然艰涩起来,未知的病状发生在自己身上,哪怕坚韧如她也有些惶恐,霍危楼一阵揪心,因这份心疼,面上神色便未遮掩的很好,薄若幽敏锐的问:“侯爷……是不是知道了?”
  霍危楼迟疑起来,薄若幽何等聪颖,立刻明白他昨夜过府听程蕴之提起过,她语声更为涩然,“我……我猜到了,今晨用早膳时,义父待我尤其关怀,良婶亦对我小心翼翼的,便是我此番病的最重之时,她也不曾那般谨慎过,我便想着,昨日他们所言定是真的,只是不愿告知我真相,义父如今信任侯爷,侯爷定然也知道了。”
  她忽而一阵难受的心悸,下意识便想将手从霍危楼掌中抽出来,“我这是怎么了……”
  霍危楼握紧了她的手,又一把将她扣入了怀中,“是,程先生昨夜告诉过我,这并不算什么,你只是近来多思,眼下你不是好好的?”
  他抱得极紧,语气尽是疼惜,好似怕失去她一般,薄若幽察觉出他似乎比她还要紧张,一瞬间竟觉安心几分,她回抱住他,亦从未有像现在这般想对他倾诉。
  她脸颊埋在他怀中,语声闷闷的道:“霍危楼,我有些害怕,有时候我半梦半醒之间,会忽然烦躁心慌起来,每到那个时候,似乎都有另外一个人在对我说话……”


第189章 十样花03
  无人知道薄若幽到底患了何病; 非要论断,便只能按着失心疯算,幸而薄若幽平日里并无异状; 霍危楼又悉心相陪,倒也安生了两日。
  时节一转入腊月; 又一场大雪过后; 薄若幽尚被那未知怪病阴霾笼罩; 孙钊和吴襄再至程宅探望,他们还带来一消息——李绅死在了牢里。
  程宅正厅内地龙暖热,孙钊捧着一杯热茶道:“这般死了; 是当真便宜了他; 只是衙门也没有法子,且如今律法取消了曝尸示众之法,如今只得在公文上给此人定案。”
  再如何觉得悲愤; 人死了也毫无办法,霍危楼道:“旁的证据都清楚了?尽快交给刑部定案吧; 此案落定; 我们也好安心。”
  霍危楼不愿薄若幽总牵挂这案子,只有盖棺定论了; 薄若幽才能尝试着放下。
  孙钊忙道:“都清楚了,另外几家家属都出了证供; 再加上文瑾遇害证据确凿,明日便可将公文移交刑部。”
  到底是数条人命的案子; 又牵扯薄氏; 孙钊也不敢轻慢,且到了年关,衙门也都在肃清年内积累的政务; 务必让大家都能过个清闲的年。
  待他二人一走,程蕴之便看着薄若幽道:“此案便算彻底了了,此人虽是病亡,却也是老天爷对他的惩罚,待到了地下,自也是要下地狱的。”
  人死如灯灭,一切皆结束,薄若幽纵然觉得不该只是如此,却不得不接受这个局面,她颔首应下,“义父放心,眼下我不会多思的。”
  多思那怪病便要冒出来,她也十分警醒。
  程蕴之稍稍放了心,这时,外头却传路柯来访,霍危楼一定便知是为着正事,直令路柯入正厅说话。
  路柯顶着一身寒气入门,程蕴之与他寒暄两句,回避着去了书房,这时路柯方才道:“侯爷,查问宫人的事有眉目了,属下们查了最近六年内所有离宫的宫人,与珍宝司和禁卫军有关的有近百人,其中可能与七宝舍利塔直接接触的有三十二人,这三十二人之中,有七人因为已经过世,十人离京后下落不明,另外十五人都找到了。”
  “也算属下们运气好,其中一个叫孙禄的老太监,乃是京畿渡口以南的长云县人,我们的人追查过去找到了此人,此人从前在宫里尚仪司供职,据他说,当时和他一起到了年纪被放出来的还有个同乡,宫内赐名多寿,此人任珍宝司小掌事,若他这般的掌事,是不必出宫的,可此人却选择在年纪到了离宫。”
  “他只当此人想落叶归根,便与其相约一同归乡,可离京那日,此人却说要去拜访一位故友,并且还说,倘若没有等到此人回来,便是凶多吉少,令他在故乡为他拢一座衣冠冢,算作为安魂之地。”
  霍危楼和薄若幽同时拧眉,路柯继续道:“既有此等说辞,自然是有遇险的可能,这孙禄当时不放心,便跟在了多寿太监后面,结果,他看到多寿太监进了王青甫家的后门。”
  “王青甫?”霍危楼的目光陡然锐利起来。
  “是,就是王青甫,王青甫掌管太常寺多年,时常出入宫廷,和尚仪司这些地方都十分熟悉,且那日他还问了周围的百姓,百姓都知道那是谁家的府邸,他从当天午时之后一直等,等到了当天深夜,都不曾等到多寿太监从王府出来,他心底害怕的很,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京城,回乡之后又等了一月,仍然不见多寿太监回去,便知多半是再也回不去了。”
  霍危楼寒声道:“珍宝司是珍宝司,太常寺是太常寺,珍宝司的管事太监离京前竟然要去王府拜访,且进去后便失踪了——”
  略一沉吟,他断然道:“再去王府搜查,掘地三尺的搜,王青甫的妻小和从前的旧仆亦要细查,此事果真与王青甫有关系。”
  七宝舍利塔被盗可能已有数年,珍宝司大换血之后,便只能大海捞针一般的往前追溯,也幸而他们运气好,找到了这关键之人,而如霍危楼猜测的那般,两件佛门至宝都与王青甫有关系,如今果然证实了!
  路柯领命而去后,霍危楼蹙眉沉思起来,薄若幽知道此案,此刻心中也自有思量,“王青甫当年冒险盗走了舍利子,此番七宝舍利塔也可能与他有关,他目的何在?”
  霍危楼想到了李绅信道信至疯魔,便道:“或许也似李绅一样,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要用这佛门至宝修佛?想得大道?”薄若幽忽而蹙眉,“可王青甫并非信佛之人。”
  在洛州之时便知王青甫并非信佛之人,她又道:“除非是像李绅一样,虽是道士信的却并非正统道家,王青甫表面上并不信佛,私底下却信仰某些与佛家相通的邪教。”
  霍危楼道:“还有一个可能我们早先便怀疑过,或许要这佛宝的另有其人,而当初王青甫在洛州畏罪自杀,亦是为了回护此人。”
  “太常寺卿正四品,虽是闲差,可与宗室们多有来往,也算清贵之位,何人能令他这般冒险?”
  此疑问若得解,这案子多半便得了真相,然而眼下线索极少,谁也不得而知,霍危楼看着薄若幽沉思的模样道:“你莫要多想,这案子牵连两件佛宝,又积压数年,并非朝夕之间能查个明白的。”
  薄若幽知道霍危楼担心什么,叹了口气,“那好,那我不想了。”
  薄若幽非脆弱心性,对自己的怪病虽觉惶然,却也不会任由自己病下去,安心养好精气神,不沉湎在对弟弟的愧责中是她眼下最要做的事。
  霍危楼又陪她半日,待日暮时分方才离开,薄若幽想了想,进了程蕴之的书房,她这病发作的古怪,且她细问过霍危楼和良婶,总觉得自己的模样,并非寻常的疯傻。
  程蕴之见她又翻医书,无奈道:“你看这些做什么?”
  薄若幽坦然道:“女儿的病古怪,女儿想看看医典上是否有记载。”
  “医者不自医,何况你本就粗通医道,你整日想着自己病了,难道不会害怕?治病的事交给义父来做,你莫要想这些。”
  程蕴之简直觉得薄若幽在胡闹,此言却让薄若幽失笑,“义父可是觉得,眼下女儿也是病着的?”
  “这……自当不是……”
  薄若幽拿着医书走去榻前落座,“那便请义父莫要时时将女儿当做病患相待,女儿眼下心境很是平和,前日听你们形容,仿佛在听另外一人的病况,既是如此,女儿便当做在帮旁人看病。”微微一顿,她这才显的语气沉重了些,“有这样的病到底是个隐患,女儿不能什么都不做干等它何时又冒出来,女儿非要弄个清楚明白才好。”
  薄若幽的性子程蕴之再清楚不过,见她坦然,他也觉颇为激赏,“罢了,你想如何便如何吧,只是若觉不适,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