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得也哥哥-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听到左皇后这三个字,皇帝便深恶痛绝,私下里对樊登道:“是我失策,想来当初郁久闾要立左皇后,也不过是试探,我一答应,他便确信我要对元竑用兵,所以才敢肆无忌惮,得寸进尺!”
樊登呵呵笑道:“看来还是安国公有先见之明,”他作势叹了一声,“既然早料到了,当初又何必劝皇后点头?”
皇帝还没开口,外头通禀道:“安国公到了。”
“让他进来吧。”皇帝咽下话头,吩咐道。
周珣之进殿,叩首施礼。他年轻时是个清秀俊雅的人,肤色偏白,身体略微有点不适,便显出几分疲惫。“陛下,臣想告病,回乡休养一阵。”
皇帝诧异,“是因为外面那些谣言吗?”
柔然使臣在宴席上胡言乱语,群臣们虽然心里嘀咕,却没人有胆敢当面去问周珣之。周珣之摇头,“臣是老毛病了,一到长夏,就头身困重,年纪大了之后,更精神不济,不养不行了。”
“你们南边人是肾气虚些,”皇帝不经意道,见周珣之恹恹的,对他的气也消了不少,“回乡太周折了,嵩山行宫很清静,你去那里住几个月,休养休养也好。”见周珣之还犯难,皇帝断然道:“国公,如今多事之秋,皇后也快要临盆了,你走了,我和皇后怎么办?”
“是。”周珣之勉强答应了。
这一来,皇帝对他反倒更和气了些,赐了座,转而问樊登,“和柔然这一战……”
“陛下,”樊登有些急躁,“柔然探知陛下要对江南用兵,那元竑呢?陛下以为元竑还蒙在鼓里,只等束手就擒吗?”
皇帝拧眉,看向周珣之,周珣之一脸病容,轻易不肯开口,正沉默间,外头有奏折送入,称是云中急报,樊登忙接了过来,拆开才看几眼,顿时变色。
皇帝心生不妙,“柔然人又去云中侵扰了?”
“倒不是,”樊登将奏折转呈给皇帝,“云中截获建康线报,元竑向郁久闾求援,欲与郁久闾相约初秋共同起兵,夹击我军。”
周珣之极快地看了樊登一眼,脱口道:“陛下别急,这消息是真是假还未可知。”
“是薛纨截获的,不会有假,”皇帝气得哼笑一声,“元竑叛逆之心不死,难道你我今天才知道?”攥着奏折,皇帝顿觉一身冷汗,“还好截获了,否则……”一时眉头拧得更紧了。
“陛下对元竑不可养虎为患啊!”樊登不失时机,立即道,“郁久闾尚可以利诱之,元氏却与我朝有灭国之仇。当初南征折损人马无数,如今为平定江南筹备三年,难道因为柔然人几句挑衅,就要前功尽弃?郁久闾麾下骑兵十万,精铁良马,威服西域,怎能贸然出战?陛下,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皇帝手揉着额角,一时难以决断。樊登急了,索性道:“陛下,立太子一句话,以后废太子,也不过一句话而已。”
“哦?”皇帝掀眉,“今天他要我立太子,我便立太子,明天他要我退位,给太子继位,难道我也退位?”他指向沉默的周珣之,“他要国丈去柔然请罪,国丈便去柔然请罪,他要皇后去请罪,难道皇后也要去请罪?“
“这……”
“雍州和荆州战事如何了?”皇帝劈头问周珣之。
周珣之正在为樊登那所谓废立太子之说而冷笑,忙端正了脸色,说道:“王玄鹤已经奉旨往荆州平叛了。”
“王玄鹤?”皇帝微讶,“他不是瘫了吗?”随即笑道:“瘫子也用,可见元竑手下真是矢尽兵穷了。”
樊登自从探得皇帝对阿奴的心思后,就再没来冷宫露过面。
天渐渐长了,日子更难熬,殿外的侍卫们整日交头接耳,议论柔然细作,一见阿松身影,便紧紧闭了嘴。
皇帝大概又要和柔然打仗了——可汗王庭的智容公主要怎么自处呢?阿松默默走回来,见阿奴小小的身影伏在窗边,正望着外头的霞光发呆。
“阿松,我想去骑马,还想去射箭,”他兴奋地指着天边,“你看那片晚霞,好像一匹马,呶,那里是马蹄子,那里是马尾巴。”
被皇帝囚禁在这里,连把小弓箭都没有,阿奴闷极了。阿松陪他看了会云霞,叹气道:“阿奴,你以后是要做皇帝的人,只会骑马射箭,不会读书识字,怎么可以呢?”
阿奴皱起小小的眉头,“我不喜欢读书识字。”
“那可不行。中原贵族出身的郎君,不仅要读书识字,还要会弹琴下棋,卜筮占决,你若是只会打打杀杀呢,”阿松轻嗤一声,“以后就只好认命去漠北吃土喝风了。”见阿奴蔫头耷脑,阿松来了兴致,四处去寻笔墨。“我会写字哟,”她炫耀道,“我教你写字。”
阿奴盘腿坐在案前,乖乖任阿松握起他的小手,“写什么呀?”
“写你的名字嘛。”奴字好写,阿松歪歪扭扭写了斗大的“阿奴”二字,又写了一个松字。
阿奴使劲点了点,小手上沾了墨汁,“是松树吗?阿松,你的名字就像一棵树。”
她的字,杂乱无章,一撇一捺,都是张牙舞爪,大概是狂风吹得东倒西歪的一棵树。
她被当做柔然细作抓了起来,薛纨会知道吗?大概她被砍了头,他也不知道吧。阿松念头一转,想到薛纨,心中很不忿。
“阿松,我还写。”阿奴扯着阿松的手。
阿松垂眸看了一会,把自己的名字涂成个墨团团。定定神,她握起阿奴的小手,一笔一划地教他写桓和骏两个字,“等你当皇帝后,就要叫这个名字。”她自作主张,替阿奴取了名字,两个人脑袋凑在一起,描得认真。
外头侍卫唧唧哝哝的话音停了,脚步声进来时,阿松茫然抬起头来。
皇帝自她手臂下抽出一张大字,扫了一眼。
“这个名字不好,”他冷淡道,对上阿奴那张和自己肖似的面庞,脸色才缓和了,而阿奴这个孩子,对于父亲的冷淡似乎毫无所觉,脸上瞬间便洋溢起天真的欢笑。
粗心有粗心的好——皇帝心想,伸手将阿奴抱了起来,“这个名字怎么配得上朕的儿子?”他傲然道,和阿奴乌溜溜的眼睛对视了片刻,皇帝似乎很随意地说了句:“朕的儿子,朕的太子。”
阿松一怔。
“皇后殿下。”殿外的侍卫仓促地喊道。皇后甩开搀扶的宫婢,如一道霞光,乍然出现在殿内。看向阿奴那一眼是不加掩饰的厌恶,她连礼也不见,径直道:“陛下的太子?谁是陛下的太子?”
第78章 、相迎不道远(十四)
阿奴在他短暂的四年人生中; 还不曾得到过皇帝的青睐,可他对生父似乎有种天生的依恋,皇后闯入的瞬间; 皇帝松开了手; 阿奴却紧紧攀住他的脖子。
皇帝微讶; 低头看了阿奴一眼。
“陛下在这里干什么?”皇后即便咄咄逼人的时候,表情也是冷淡平静的; 她厌恶地看一眼阿奴——她也是个母亲; 也曾在无数次瞧见阿奴那张酷肖皇帝的英气小脸时; 暗地里羡慕过闾夫人。但此刻这父子情深的场面让她觉得刺目极了。
皇帝安抚似地拍了拍阿奴的后背,说:“我来看看阿奴。”
皇后眼尾扫过阿松; 轻叱道:“这不是柔然细作吗?怎么还不投入大牢; 竟然放任她在这里放肆?”
“阿松!”阿奴机警; 突兀地喊了一声; 他挣开皇帝,紧紧抓住阿松的手。
“宫里哪来的柔然细作……”见阿奴眷恋阿松,皇帝忍不住辩解了一句。
“不是细作,也是居心叵测。”皇后冷笑。皇帝突然地大发舐犊之情; 一时半会不好说阿奴什么; 她将目标转向阿松。曳了曳裙角,皇后傲然地; 微笑着走近阿松面前,“闾氏失德; 协私罔上,纵然是死,也难赎其罪。她一位后宫嫔妃,是怎么和外面的侍卫传递消息的?陛下为何不将这位元脩的遗孀、郁久闾的‘义女’严加拷问; 难道还要如闾氏所愿,留她在宫里蛊惑皇子、陛下和太后,祸乱我朝吗?”
闾夫人和侍卫私通,是连皇帝都不肯去细究的一桩秘辛,被皇后这么直言不讳地揭开来,皇帝先是狼狈、错愕,随即喝道,“皇后,你是失心疯了?”
“妾身为皇后,惩治一名失德失贞的妃嫔,是情理之中,”皇后道,“倒是陛下,为了一个死人大动干戈,妾不知道昏庸的到底是谁。”
“你……”皇帝极力按捺着怒火,死死盯着皇后。
“不错,闾氏是妾赐死的,陛下不是一早就知道了吗?”皇后大概豁出去了,毫不犹豫地说道,“郁久闾频频生事,不过是想要替闾氏报仇而已,既然陛下怕郁久闾挟恨勾结元竑,不如将妾赐死,”皇后进来时,屏退了所有宫婢,她扶着沉重的腰身,费力地跪了下来。
皇帝阴沉着脸,“你明知道自己现在怀有身孕,我不会拿你怎么样。”
“陛下错了,妾并不怕死,”皇后垂首摩挲着腹部,“只是可怜了这个孩子,从小就没有母亲……”
“阿奴也自小没有母亲,可太后把他教养得很好,”皇帝被皇后平静的态度激怒,冷冷地说。原本还在犹疑,见过阿奴后,他蓦地下定了决心,“这个孩子,英勇果决,宜为储君。”他突然提高了声音,连远在殿外的侍卫们都听得一清二楚。
“陛下!”皇后一震,脱口而出,“他母亲是柔然人!”
“那又怎么样?”皇帝反问,“桓氏的先祖不也是东胡血脉?总有一天,我要平定柔然,漠北各部也会成为我朝子民,”皇帝一把抱起阿奴,“劭儿,你要跟随朕一起平定漠北吗?”
阿奴睁大眼睛,点头道:“要。”引来皇帝欣慰地一笑。
皇后跌跌撞撞地站起身,“陛下!”
皇帝打量着皇后,淡淡道:“妃嫔失德,罪不及子女,皇后赐死闾氏,既然没有私心,那朕也不会苛待你的孩子。”他欣赏着皇后迅速失色的面容,对她露出一抹心照不宣的讽笑——你不正是为了太子之位吗?我偏要给别人,你能如何?
皇后尖利的指甲深深刺入掌心,她张口道:“陛下要效仿元脩,废了妾这个皇后吗?”
“不,朕还要倚重安国公,又怎么会废你?”皇帝摇头,“看你有孕以来,疑神疑鬼的,不如去邙山行宫避暑吧。”他轻嗤一声,“闾氏的墓在邙山,你既然对她问心无愧,在邙山也没什么可怕的了。”
“陛下!”皇后难以置信,“你要让妾的孩子出生在行宫吗?”
“死都不怕,在行宫生孩子又有什么可怕的?”见皇后惊慌,皇帝语气缓和了些,“放心,你是皇后,我不会亏待你的。”
一颗泪珠猝然滑下脸颊,皇后十指攥紧了衣摆,她坚定地说:“不,为了这个孩子,我哪里也不去。”
“朕意已决。”皇帝不再看她,抱着阿奴到了案边,移过笔墨,饶有兴致道:“劭儿,阿耶来教你写字。”
皇后执着地凝立了半晌,见皇帝不肯回首,她泪流满面,慢慢跪在榻下,“陛下,”她腔调软了,水光盈盈的眸中含满柔情,“妾不舍得陛下……”
“皇后,”皇帝垂眸看着她,“我一直认为你是个有傲骨的女人,你别让我失望。”和皇后对视片刻,他扭过脸,“你不肯去嵩山休养,那我也只好放安国公去柔然请罪了。”
皇后死死咬着嘴唇,表情略显扭曲——似乎是腹中的孩子让她忍受了极大的痛楚。皇帝明知在她颤抖,却对此不闻不问。皇后绝望了,她抚了抚裙摆上的褶皱,站起身来,把柔弱的脊背挺得笔直。
“闾氏只是夫人,阿奴已经封了王,既然陛下不打算废后,于礼,妾的孩子出生后,也该有个封号了。”皇后冷静地说。
皇帝神色复杂地瞟她一眼,“不论皇子还是公主,按例该有的一样不会少。宫婢侍卫,你想带多少就带多少。”
“妾是去静养的,不想带那么多人,”皇后已经神色如常,对阿松道:“薛夫人不是思念闾夫人吗?陪我一起去邙山小住吧。”
“都这个时候了,难道你还以为朕……”乍然听到阿松的名字,皇帝啼笑皆非,不禁打断她——方才和皇后置气,两人都口不择言,想到阿松还在,皇帝皱起眉头。
“妾不是为了陛下,妾是为了太子殿下。”皇后淡淡道。
果然阿奴急切地扯了扯皇帝,“我要阿松陪着我。”
皇帝心里一沉,“薛夫人在宫里陪你很久,该回府看看了,”他对阿奴和颜悦色,“改天再请薛夫人来看阿奴。”
阿奴将信将疑,但他难得和皇帝亲近,被皇帝三言两句便转移了注意力,父子专心致志地在案头写起字来。
“妾告退。”皇后说完,见皇帝只是随意点点头,她无声地拜了拜,便转身离开。
阿松注视着皇后的身影,停了一瞬,跟上去。日头已经跌落西山,残留的霞光将天空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