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易中天中华史卷九:两汉两罗马 >

第16章

易中天中华史卷九:两汉两罗马-第16章

小说: 易中天中华史卷九:两汉两罗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河北人。西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的贡献。
  刘秀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注释
  总注
  本卷所引史实和部分观点均请参看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崔连仲主编《世界通史·古代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韦尔斯《世界史纲》,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全球通史》,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
  【第一章】
  1。见《后汉书·西域传》。
  2。见《资治通鉴》卷四十八。
  3。请参看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4。见《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
  5。见《史记·大宛列传》。
  6。这个数字诸家说法不一,请参看崔连仲主编《世界通史·古代卷》、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全球通史》。
  7。历史学家一般都把公元前492年波斯入侵希腊看作希波战争的开始,但马拉松战役却更具有历史意义。
  【第二章】
  1。见《史记·高祖本纪》。
  2。罗马帝国的这个黄金时代是公元96年到192年,正值中国东汉的和帝到献帝期间。
  3。此后一百年,罗马帝国危机爆发,农业衰落,市场萧条,政治混乱,外族入侵,史称“3世纪危机”。
  【第三章】
  1。王莽事迹均请参看《汉书·王莽传》。
  2。公元前367年,平民可任执政官。公元前356年,平民可任独裁官。公元前351年,平民可任监察官。公元前337年,平民可任大法官。公元前296年,罗马征服中部意大利。公元前275年,罗马征服南部意大利。公元前241年,罗马打败迦太基,西西里设为罗马行省。到公元前130年,罗马共和国已经拥有九个海外行省。到恺撒时代,则为十八行省。
  3。罗马人法治观念的源头,也许可以追溯到西亚。有一块出土的泥板上,就用苏美尔文记载了大约在公元前1890年的法律判决。此后,则有乌尔第三王朝的《乌尔纳木法典》和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第四章】
  1。请参看卡西尔《人论》。
  2。罗马的神官和祭司都由人民大会选举产生,请参看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第一册。
  3。见《景德传灯录》卷一引《普曜经》。
  4。见《圣经·新约》。
  5。狄奥多西忏悔的年份,据美国时代生活公司《全球通史》;基督教被定为国教的年份,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宗教大事年表》。
  6。以上论述请参看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
  【第五章】
  1。三纲的思想其实始出于法家,最早见于《韩非子·忠孝篇》:“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后来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他的《举贤良对策一》则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概念。东汉的《白虎通》进一步明确了三纲的内容,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并表述为三纲六纪。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2。见《孟子·告子上》。
  3。董仲舒事迹均见《汉书·董仲舒传》。
  4。董仲舒“天人三策”之三称: “天者,群物之祖也。 ”
  5。请参看《春秋繁露·五行之义》。
  6。见《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7。见《春秋繁露·阴阳义》。
  8。请参看《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及其他。
  9。见董仲舒“天人三策”之一。
  10。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系采用冯友兰的说法,请参看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1。见《春秋繁露·基义》。
  12。见《白虎通》卷八。
  13。天启道德系采用韦政通的说法,请参看韦政通《中国思想史》。儒学有如神学,儒生有如神父,孔子有如教主,系参考田昌五、安作璋的说法,请参看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
  14。见《易传·系辞上》。
  15。见《史记·孔子世家》及何休注。
  16。见《礼记正义》引郑玄说。
  17。这一观点请参看吕思勉《秦汉史》。
  18。见《后汉书·郑兴传》。
  19。见《后汉书·儒林列传》。
  20。吕思勉《秦汉史》中说:谶文妖妄,岂有以中兴之主而真信之理?
  21。见《后汉书》之《梁冀传》和《李固传》。
  22。见《后汉书·逸民列传》。
  23。见《后汉书·党锢列传》。
  24。见《后汉书·皇甫嵩传》。
  25。这个解释请参看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
  26。见《后汉书·襄楷传》。
  27。关于道教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28。其实葛兆光先生的《中国思想史》即已指出这一点,请参看。
  29。见《春秋纬·感精符》和《尚书纬·考灵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