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媚君 >

第58章

媚君-第58章

小说: 媚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旸犹豫了一会儿,道:“父皇的意思。三哥若是不信,可以亲去问父皇。”
  事情倒不必做到这地步,沈昭相信,凭沈旸的城府,不至于去扯这样容易被揭穿的谎,所以,这就是父皇的意思。
  他眉心攒聚起些微愁绪不解,但一想到沈旸还在,立马不着痕迹地舒开,道:“既是父皇的意思,那四弟派人来知会一声便是,大热的天,何苦亲自跑一趟。”
  沈旸前倾身,恭敬笑说:“弟弟这不是怕三哥多心,想着亲自来一趟,把话说明白,说到底不过一些微末小事,若是累得我们兄弟生了嫌隙,那可就不好了。”
  沈昭戏谑:“叫四弟这一说,好像孤是个小心眼的人一样。”
  沈旸忙道不是,又添了几句俏皮话,把气氛缓和下来,叙了几句家常,沈旸道刑部那边还等着结案,他得回去照看着,便揖礼告退了。
  他走后,瑟瑟就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她斜簪一支凤翎金步摇,碎金流苏垂在鬓边,熠熠金茫闪耀,映得眸光晶亮,转身望着寝殿外的院落,沈旸早已走得没了影。
  “从前以为他只是有些会算计的小心思。”沈昭话中隐有自嘲之意:“我总觉得自己算无遗策,可想不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瑟瑟心情复杂,没有接话。
  前世,他们落得那个境地,罪魁祸首便是这个看上去温良无害的沈旸!
  他犹如魅影躲在大局之后,经历几次在朝堂上掀起巨澜的权力争斗,始终置身事外,文相去世后,沈旸便更加不起眼,让众人以为他不过是个不成器的王爷,登不上大场面。
  却不知,他在背后搅动是非,提前探知到瑟瑟的身世,又告诉了岐王,借岐王之手向他们发难。而后又利用文贤妃生前在宫中留下的耳目,给钰康下毒,挑拨瑟瑟和沈昭反目。甚至一手炮制了宫闱兵变的提前,指使人击鸣宣室殿外的古钟,令钰康受到惊吓。
  还有玄宁……那也是他的手笔。
  桩桩件件,都做得格外漂亮,打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算盘。
  沈旸一面向兰陵公主示好,许以她重权。料想她失去了外孙和亲子,手中再无可堪用的棋子,会竭力扶持他,就像当年扶沈昭登上帝位一般。
  一面又觉得,做为皇帝的沈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一旦龙体有恙,岐王已经被沈昭处死,他是沈昭唯一的亲弟弟,兄终弟及,顺理成章。
  可惜,沈旸终是算错了。
  兰陵从来都没有真心相信这些沈家的皇子,包括沈昭,于她眼中不过是登高的梯子,她最终指望的是瑟瑟的孩子。
  没有了一个孩子,她宁可逼瑟瑟再生一个,也不会傻到再去相信另一个沈家的皇子。
  不止他错了,瑟瑟和沈昭也错了。
  他们当时失去至亲,心伤至极,都不够冷静,但凡能静下心来想一想,便能想通,钰康的死,玄宁的死,最大的获益者就是沈旸。
  而他虽然内敛低调,却是有这个本事的。
  文相在朝堂,文贤妃在后宫,给他积攒下了庞大的势力人脉,更可怕的是,因他多年游离于核心权力之外,沈昭甚至都没有把目光放在他身上过,没有像对岐王一样分力弹压,由得他躲在暗处屡屡使坏。
  岂止是前世,便是这一世,若非两人重生归来,有了而后十年的记忆,也看不透,这个向来不起眼的沈旸会是个包藏惊天祸心的主儿。
  沈昭见瑟瑟沉默,猜到了她的心事,道:“前世的时候我就想不通,沈旸怎么会知道你的身世。而今却有几分眉目了。父皇从裴元浩对你的态度上起了疑心,派了两路人暗查十六年前的事。校事府那边被我拦下了,还有一路,虽暂时摸不清身份,但不出意外是朝廷官员……而文相贵为左相,浸淫朝局数十年,凭他的人脉手段,探知些机密不难。应当就是这个时候被他们知道了你的身世。”
  他已将消息透给兰陵,依照前世,她能将事情平息下来,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平息下来了,却也不再是秘密。
  沈昭握住瑟瑟的手,道:“你放心,这一世,我不会让他们有机会兴风作浪。”
  “我昨天已向父皇禀报过,暗示他广河县的事与文相和沈旸脱不了干系,父皇只把话题岔开,还说沈旸同我一般,生母早逝,是个可怜的……我总觉得父皇对沈旸有愧,对故去的文贤妃有愧,不愿意处置他。”
  沈昭若有所思:“瑟瑟,我有个念头,对于上一辈的恩怨纠葛,我们前后两世加起来都知道得太少,其实,我们应该多知道一些,没准儿会成为扭转局面的关键。”
  瑟瑟安静听着,突然想起了那日皇帝病重时,谭怀祐在宣室殿对她说过的话——
  “先帝偏宠媵妾,陛下和长公主的日子其实很难过,可那时却是他们兄妹关系最好的时候。后来,先帝驾崩,那媵妾也被除掉了,陛下顺利登基,眼瞧着苦日子到头,好日子要来了,他们兄妹却一天比一天疏远了……”
  这世上的事从来都没有无缘无故的,总会有个理由的。
  两人思来想去,绑架了宁王来东宫,非要打听当年到底都发生过什么。
  宁王起先还犹豫,但架不住两人逼迫,磨蹭了一会儿,扭扭捏捏地都说了。
  “这事情啊还得从头说,从根子上说。”
  瑟瑟奇道:“根子是什么?”
  宁王望了她一眼,叹道:“当年先帝偏宠媵妾和庶子,几次三番想要废了太子,三个热血正义的年轻人看不过去,结成了同盟,要共同守卫东宫,辅佐太子。”他有些感叹:“这三个人啊,当年可是情谊甚笃,肝胆相照的,更有一腔热血,立誓要匡扶正义,泽祐万民,还这天下清平盛世。”
  瑟瑟愈加好奇:“都是谁啊?”
  宁王道:“你娘,裴元浩……”
  “还有一个呢。”
  宁王垂下眉目,显露出几分伤悒。
  沈昭心里一动,猜道:“我的舅舅,宋玉。”


第56章 56章
  宁王神色复杂地看向沈昭; 轻缓地点了点头。
  “对,就是宋玉。”
  “当年的宋家乃是京中世家大族,宋玉刚承继父爵,任神威将军时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自然与同为士族出身的裴元浩和对政事颇为关心的兰陵长公主一拍即合。三人年龄相仿,对时局又都颇有见地,相识没多久,便已经是亲密无间了。”
  亲密无间……瑟瑟觉得这个词有些别扭; 斟茶的手抖了抖; 自壶中溅出几滴琥珀色茶汤。
  宁王看着小外甥女的模样,笑道:“你娘年轻的时候就是个爽朗不羁的性子,比男儿也不遑多让。为这些事,皇兄还把她锁在寝殿里; 不许她出去过; 可有什么用啊?皇兄自来拿他这个妹妹没办法的。”
  他几句戏言调侃; 却让瑟瑟微微一愣。
  她突然反应了过来; 她的亲生父亲并不是莱阳侯温贤; 而是那个她从小讨厌到大的裴元浩; 是这样,她有什么立场和资格去为父亲打抱不平。
  她低头闷闷不乐,忽觉掌间一热; 沈昭握住了她的手; 他冲宁王道:“您接着说。”
  “这三人中宋玉年纪稍长; 另外两人便尊称他为兄长。当时的局面对皇兄很不利; 他虽是太子,但面临被废的危机,朝中重臣又多看父皇脸色行事,真心支持皇兄的人很少。”
  “后来经了一番艰辛卓绝的争斗,外加有天时相助——那妖妃的儿子生了场急病,夭折了。皇兄总算顺利登上皇位,并在登基前夕迎娶了裴元浩的姐姐和黎氏女为妻妾。”
  “事情到这里,开始发生转折了。”
  宁王捏住青釉瓷瓯,目光散在虚空里,看不清是何情绪,只听他的声音平稳:“眼看形式一片大好,是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了,这几大世家因辅立新君而功勋卓著,被大肆封赏。可……权柄尊荣是有数的,你多抓一些,我就少抓一些,很容易就会生出些磕绊,再加上当时皇兄看上了宋家的姑娘,就是阿昭的生母宋贵妃。”
  听他提及自己的母亲,沈昭那寡淡的神情终于有了变化,抬起眼皮紧凝着他。
  宁王叹道:“起先只是裴元浩跟宋玉有些不合,长姐处在中立的位置,她谁也不偏袒,遇到难题都是就事论事,甚至还时常在两人中间调和。甚至这其中某一段时间,长姐认识了温贤,一心扑在他身上,不大理朝政了,甚至还有传言,说兰陵长公主想要放弃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朝局势力,跟着温贤回莱阳。”
  “事情本来是挺好的,可后来……不知怎么的,长姐跟裴元浩越走越近,两人跟宋玉越来越疏远,到了那场甚是悲壮的淮关大战前夕,其实三人的同盟已经在分崩离析的边缘了。”
  瑟瑟觉得事情的关键就是在于那个‘不知怎么的’。母亲为什么会突然舍宋玉而近裴元浩?且根据谭怀祐的说法,母亲与嘉寿皇帝疏离反目恰也是在他刚登基后不久。这期间一定是发生了什么。
  她疑惑地看向宁王,宁王喟然道:“我那时候也还小,弄不了太清楚。不过……我猜大约是跟宋玉的为人有关。宋玉这个人啊,耿直刚硬有余,灵活变通不足,满脑子的忠孝节义,遇事坚守原则,寸步不让。可这世间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事啊,特别是涉及朝政,更多的是阴谋算计,你来我往,哪能事事都按照圣人道德来办,若是那样,不早就被人吞得骨头渣都不剩了……”
  宁王戛然住口,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后来的宋玉,连带着他背后根系深植的世家大族,可不就是被别人吞得骨头渣都不剩了。
  而且直到十六年后,还没弄清楚是谁害得他们,又是如何运作的。
  他顿了顿,尽量挥散缭绕于心头的沉霾,道:“后来宋家出事,皇兄想立阿昭为太子,可黎氏一族挡在前面,他便纳了文贤妃入宫,想用文相来牵制黎氏,趁他们两方争斗,扶阿昭上位。”
  “后来也确实是做到了,但好像被文贤妃知道了,皇兄对她无情只是想利用她。她过不去这道坎,终日郁郁寡欢,就这么积郁成疾,红颜薄命了……”
  三人相对缄然了片刻,沈昭又问些了琐碎小事,便让人将宁王送回去了。
  他走后,沈昭道:“我有一个想法,或许可行。”
  瑟瑟正低眉想着那些陈年旧事,特别是宁王那句“长姐认识了温贤,一心扑在他身上,不大理朝政了,甚至还有传言,说兰陵长公主想要放弃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朝局势力,跟着温贤回莱阳”……忽听沈昭这样说,她忙敛去多余的心思,抬起头来认真听。
  “刚才八叔说,父皇在做太子时日子过得很艰难,朝中大臣看着先帝脸色行事,很少有真心支持他的。我想……这其中定然也有文相,他当时已是左相,位高权重,若是心向东宫,父皇的日子不会那么难过。而后来父皇登基,裴家与宋家因有从龙之功而风头大盛,却没听八叔提起文相如何,想来这从龙之臣里并不包括文相。”
  沈昭眼底划过一道精光,带着些许冰凉:“父皇对沈旸有愧,可以暂且不动他。可是文相呢,他年纪老迈,已到致仕之龄,若是能借机逼退他,那对我们也是有好处的。”
  瑟瑟听他的意思,是想绕过沈旸,利用广河县的事直接向文相发难。
  其实这主意挺好。
  前世沈昭登基后为了压制文相势力,重用以傅文瀚为首的潜邸老臣,而这些老臣在知道瑟瑟身世后就对她诸多排挤非议,间接导致了最后的悲剧。若是从根子上把文相这个劲敌解决了,沈昭就会有更多的喘息之机,不必过分倚重这些老臣,那后面的路便会好走一些。
  想到这儿,瑟瑟又有些忧虑:“可文相是两朝老臣,会有那么好对付吗?”
  沈昭轻悠一笑:“广河县的事,小襄已把证据都搜罗齐了,矛头直指文相和沈旸。父皇若想保沈旸,那就只能舍文相。”他低眸看向瑟瑟,道:“我不只是太子,我是监国太子,有处置朝臣的权力。”
  他看上去胸有成竹,胜券在握,瑟瑟也就放心了,不再赘言。
  沈昭自信归自信,这事办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文相浸淫朝局数十年,其中时局多番变动,他却始终屹立不倒,足可见其老成深算。沈昭手握证据,领着他麾下的东宫幕僚跟他在朝堂上大战了几个回合,先是把他挤出凤阁,到了十一月底,才彻底把他赶出朝堂,逼他卸去一切官职,告老还乡。
  广河县的一场叛乱,死了那么多无辜百姓和守城士兵,全是为了文相和沈旸的一己私欲。依照沈昭的意思,就算杀了他也不为过,可皇帝拦着,沈昭也知道穷寇莫追的道理,暂且放他一条生路,把精力放在正事上。
  文相一走,凤阁六部空出来一块权力,裴元浩和兰陵公主跟觅到血的狼一样,冲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