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媚君 >

第18章

媚君-第18章

小说: 媚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人,而且这处事……也太狠了。而你娘……她自不比说,这两人皆是如此强势,和便罢,若是一旦反目,将来你夹在他们两人中间,该如何自处?”
  “瑟瑟,你是个女孩家,嫁的又是皇家,不比爹,还能和离,还能一走了之。若是将来他们闹起来,你可是连退路都没有的。”
  瑟瑟凝着父亲看了许久,为他对自己的关怀挂念而心暖,却又有几分无奈:“可这门婚事不是说退便能退的。”
  温贤沉吟片刻,拍了下床沿,道:“我去求见皇帝陛下,纵然我与公主和离多年,可你总归是我的女儿,事关你的终身大事,我这个当爹的有些话总是说得的。”
  莱阳侯温贤本就是淡泊之人,这些年远离长安更是未曾过问政事,比起终日在权力中心厮杀的人,想法不免天真了些,简单了些。
  连玄宁都知道事情没有这么容易,不曾插话,只乖乖地看着他姐,等着瑟瑟拿主意。
  瑟瑟一时不知该如何向父亲解释,静默的片刻,福伯在屏风后道:“侯爷,贵女,太子殿下来了,说是要探望公子。”
  一听沈昭自己找上门来了,瑟瑟再看看玄宁的那条伤腿,只觉有股气顷刻间涌上来,她霍得起身,嘱告她爹好好看着玄宁,咬了咬牙,怒气冲冲地随福伯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  我今天跟编辑敲定了,周五入v;保底日万(够阿昭做个梦的了),如果我码字快,争取日两万,谢谢大家的支持。
  如果有空,可以在这章下留评,我发红包,么么哒~~


第22章 真相
  日光炽盛,花厅里垂下了竹篾编帐,将耀目的阳光筛得柔和了许多,如纱似雾的垂落下来,正落到沈昭的身上。
  他站在帐前,暖光随着轻轻摇曳的编帐流转于身,将青色锦衣上那体形奇俊、绿足龟纹的白鹤耀得更加飘逸脱俗。
  这么安静看着,还真像是个与世无争的俊美少年。
  瑟瑟心里有气,故意加重了脚步,沈昭闻得声响,回过头来,问:“玄宁可有大碍?”
  瑟瑟冷淡地看了他一眼,掠了一下婳女,婳女会意,将花厅里的下人都赶了出去,关上门,自己守在门外。
  待四周没了耳目,瑟瑟不答,反问:“阿昭,我问你,玄宁坠马可与你有关?”
  沈昭停顿了片刻,轻轻点了点头。
  “建章营关乎京畿守卫,我不能让它落在姑姑的手里。”他瑟瑟拉近,压低声音道:“在大哥的手里,我将来可以将它收入麾下,可若是到了姑姑的手里,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瑟瑟,我是储君,我有我的难处,这是迫不得已。”
  他这样说着,瑟瑟却有些恍惚,这场景仿佛与她梦里某个漫漶不清的画面重合上了。
  “瑟瑟,我是皇帝,我有我的难处,这是迫不得已……”
  她莫名觉得心里很是沉闷,狠摇头,想把这些不愉快摇出去,定了定心神,平静道:“涉及权欲之争,你与母亲从来都不让我插手,我也不便多言。只是一点,玄宁未曾参与其中,他今年只有十四岁,是无辜的,若是那马将他摔得再狠一点,他那条腿就废了。阿昭,他好歹唤你一声表哥。”
  沈昭笃定道:“我不会让玄宁有事,当时我的人都在那里,若是沈士建不出手相救,我的人也会出手。”
  他见瑟瑟的脸依旧冷凝紧绷,伸出手,试探地捏了捏她衣袖,见她没有将自己甩开,顺势慢慢握住她的手,温软了声音道:“本来我可以将事情做得更周全,可是时间不够了。那叛逃公主府的户部税官找到了,姑姑闻讯去了刑部,西苑的事暂且传不到她的耳朵里,大哥才有足够的时间去清理细作。这是好时机,我不能错过。”
  瑟瑟道:“可我娘迟早会知道。”
  沈昭悠然一笑:“知道便知道吧,我已经想好善后之策了,你不必为我担心。”
  瑟瑟垂眸默了片刻,道:“她是我的母亲,不管有没有血缘,她都养了我十六年,精心呵护,从未让我受过委屈的十六年。我不想你们为敌,我看着你算计她,我也不会觉得高兴……”
  “是她先算计我的。”沈昭言辞凿凿:“建章营职系西京,仅次于禁军,护卫天子安危,在这个节骨眼,姑姑她要建章营做什么?她想把我当傀儡,挟天子以令诸侯吗?都做到这一步了,我还不能反击吗?”
  这似乎是个死结,难以拆解。
  瑟瑟决心先略过这一节,整理了心情,问:“那你今日来是为何事?不会只是为了探望玄宁吧?”
  沈昭道:“我已将高士杰被杀一案都弄明白了,凶手我也确定了,把徐长林叫出来,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把这事彻底了结,让他赶紧走。”
  三人出门,瑟瑟自是要坐马车的,而徐长林如今还是见不得光的人,自然也不能抛头露面地去骑马,这样一来也只能坐马车。沈昭意识到这一点后,十分果断地抛弃了他的爱驹,风姿摇曳地钻进了马车里,坐在了瑟瑟和徐长林的中间。
  瑟瑟在临行前嘱咐了玄宁,若是母亲回来,父亲有可能会因为她的婚事而去跟母亲争论,到时他千万要拦着,不能让两人吵闹起来。
  玄宁拖着一条伤腿,应得很是含糊。
  因而瑟瑟一路都是忧心忡忡、沉默不语的,沈昭本也是寡言之人,唯有徐长林一副没心没事的悠闲模样,中途几次试图挑起话题,被沈昭嫌弃地瞪了几眼,也老实了,独自缩在角落里不再言语。
  这一路安静,转眼到了目的地。
  眼前绣甍飞檐,雕花漆门,正是近来才被判圈禁的宁王的府邸。
  瑟瑟站在府门前,甚是不解:“八舅舅……”
  沈昭眼中掠过暗色,朝她轻点了点头,随即又看向马车,道:“长林君,你是大姑娘吗?还得梳妆打扮一番才能出来见人,要不要孤去扶你下来?”
  车幔被掀开,露出徐长林那张清雅温秀的脸,他不乏震惊地看了一眼宁王府门上的匾额,瞠目道:“殿下恕罪,我只是没有想到……”
  他跳下马车,沈昭瞥了他一眼,雍容矜贵的太子殿下微勾了勾唇角,露出几分意味深幽又讥诮的笑意。
  三人入府,宁王正喝得醺醉,借着酒劲挥毫点墨,三人执过晚辈礼,宁王大咧咧地拉着沈昭要他品鉴自己的新作。
  沈昭倒是很给面子地看了几眼,一本正经道:“不错,只是比起八叔那周到缜密的杀人本领来,着实差了许多。”
  话音一落,书房顿时安静下来。
  宁王手里还握着笔,轻微地抖了抖,一脸温隽笑意地看向沈昭:“太子这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有些听不懂了。”
  沈昭微微一笑:“我起初还真是冤枉姑姑了,高士杰的死原本就跟她没有关系,因为凭她根本驱使不了八叔去做这样的事。这普天下能将事情做到这地步的只有一人……”
  宁王收敛笑意,将笔掷回砚上,褪去一脸的吊儿郎当,恍若变脸一般,严肃道:“好了,不必再往下说了。”
  沈昭笑意未减,仿佛早就料到他会有这样的反应,不慌不忙道:“高士杰是因自己手里的证据而死,孤猜……长林君故作了一通玄虚,其实,你并没有见过这证据的模样吧?起初,你是把我们大家都给耍了。”
  冷不丁被点名的徐长林愣了愣,眼珠滴溜溜一转,透出些狡猾黠光,瞧着是想狡辩,但见沈昭凛凛地盯着他,满是笃定之色,若是再紧咬下去,他怕是会让自己说一说这证据是什么——自己哪里知道?
  想来是没有什么辩驳余地了,唯有苦笑着朝沈昭深揖一礼,心悦诚服:“殿下惊天之智,在下佩服。”
  宁王却听不下去了,不屑地瞥了眼沈昭:“他没见过,你见过?你少来诈你八叔,你就不可能见过!”
  沈昭收敛了笑意,面容上若罩了层冷冽寒霜,道:“孤没见过,可孤能猜出那是什么。”
  “这普天下能驱使八叔的只有一人。”
  “那证据也是关于宋家旧案的,它能证明宋玉是被冤枉的,但它指向的人不是姑姑,而是……父皇。”


第23章 幽梦
  屋里静极; 有风顺着轩窗的缝隙钻进来; 将桌上的薄宣纸吹得‘嗡嗡’作响。
  宁王拿了镇纸把宣纸压住; 看着沈昭,神色凝重道:“阿昭; 太子殿下,请慎言; 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可就收不回来了。”
  沈昭这些年在那斗争激烈的朝堂上浴血厮杀,不知趟过多少血路; 挨过多少刀剑,纵然是鲜衣怒马少年; 可那一腔火热冲动的少年心性早不知在何时都被磨平了。
  宁王以为他今天出现在这里是冲动; 是仗着自己的几分聪明劲在逞能。
  但其实今日之场景,从兰陵入刑部,到玄宁在西苑坠马,再到如今,拉着徐长林来找八叔对质; 一步一步早在他心里谋划过许多遍了。
  沈昭平静道:“有些话总是该说的; 待孤把该说的话说完了,需要八叔亲去御前,好好和父皇商量; 还长林君一个清白,让他回南楚。”
  宁王一阵结舌; 想起什么; 看了看一旁纤秀静立的瑟瑟; 朝着沈昭怒道:“你闹这么一出,原是在争风吃醋?你是储君,是将要继位的太子,你怎么能如此儿戏!”
  沈昭摇头:“不,孤是真心想放长林君回南楚,不希望他命陨于此。”
  徐长林闻言,眉宇一翘,颇有些意外。
  “南楚朝中奸佞横行,以闻太师为首,不顾国力疲弱,民生凋敝,一心主战,试图通过战事敛财敛权。放眼朝中,唯有武安侯徐广漠主和,并不惜力排众议,送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和亲。”
  “可惜,英雄不寿,武安侯病重,眼见时日无多,若是他倒下,在无人压制朝局的情况下,怕是不能阻止南楚挥军北上了。长林君是武安侯唯一的传人,只要他能安全回到南楚,顺利承其父爵位,扛起武安侯府的门楣,以长林君之智,大概能与南楚那一朝佞臣抗衡,将秦楚两国的和平维持得久一些。”
  宁王嗤道:“战就战,我们大秦国力强盛,难道还怕了他南楚不成……”
  话将出口,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了。
  大秦不怕南楚,可是沈昭有足够的理由不希望短时间内战事再起。
  大秦的军队把持在兰陵公主、庆王和岐王的手里,如今陛下尚在,还能勉强压制,若是陛下驾崩,沈昭登基,少年天子,又无母族依靠,这些经年在外统兵的将领必定不服。
  若是这个时候再起了战事,便不得不把他们放出去御敌,各个心怀异志,又手握重兵,离了京师,只怕更加难以掌控。
  往好处想,他们御敌顺利,回京复命,战功彪炳,难以撼动,天子收回兵权之日会更加遥遥无期。往坏处想,他们中但凡有那么一两个,趁着拥兵在外,干脆扯旗反了,这大秦天下就会陷于烽火之中,彻底乱了……
  不管哪一条,都是面前这位未来新君的大忌讳。
  对沈昭最好的,就是在他登基后几年内不再有战事,给他足够的时间稳坐帝位,整顿朝纲,能将权柄尽收回来,使政由己出,到那个时候再战也不迟。
  而这一切,倒是真的需要面前这位武安侯府唯一传人——长林君配合他完成。
  徐长林也想到这一层,对沈昭的缜密心思钦佩之余,却又不免深深忧虑。
  他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位年轻的太子殿下,心底落下叹息。
  可是他并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南楚境内因常年战乱已是民不聊生,那群|奸佞只顾着搜刮敛权,并不顾百姓死活。
  若是背水一战,拼上全国之力也只能搅得大秦内部纷争不断,纵然把沈昭拉下马,可大秦照样可以再立新君,而南楚却当真要毁在那群|奸佞小人的手里了。
  当前最佳策略,便是各自积蓄实力,来日再战。
  徐长林将这些暂且摁下,朝着沈昭深揖一礼,恭恭敬敬地问:“那么高大人是怎么死的,还请殿下赐教。”
  沈昭将要张口,宁王抢先一步道:“有些话不必当着外人的面儿说吧?”
  徐长林一怔,目光在这间书房里转了一圈,依次划过瑟瑟、沈昭和宁王,确定了,这里只有他是外人。
  沈昭悠悠道:“八叔以为,若是不把事情弄清楚,这位长林君会善罢甘休吗?只有让他知道事情有多么凶险,他才会惜命。”
  宁王默默看了看釉绘穹顶,缄然无语,大约是认命了,干脆坐回椅子上,摇着折扇,等着沈昭扒他的老底。
  “孤看过案宗,也问过晏楼里的姑娘,可以确定,那夜高士杰在见了阮氏之后,又见过一人……”
  宁王抬头问:“你凭什么认定那人就是我?”
  沈昭道:“众人皆说那人络腮胡子,以斗篷遮面,看不清真实容颜,照理很难确定此人的真实身份的……”
  “可晏楼的姑娘说,那夜高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