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千玑图 >

第76章

千玑图-第76章

小说: 千玑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饭菜摆上了桌,在海岭王妃的张罗下,宗懿与自己的发妻相携而坐,纳兰松月替宗懿添饭添菜,宗懿替纳兰松月送盏拿匙。
  宗懿昏头昏脑地往自己嘴里塞食物,也不知道一晚上都吃了些什么下肚,满脑子都是混乱不堪的奇思妙想:
  自己是个人,是人就不应该狼心狗肺,为了报恩,他就应该对纳兰松月好。
  纳兰松月是自己八抬大轿抬进府门的正妻,依据老祖先们流传千年来的规矩,自己就应该与纳兰松月同床共寝啊!
  宗懿浑僵僵地和纳兰松月吃完了晚饭,在海岭王妃热切期盼的注视下,搀着纳兰松月的手走上了通往怡园上房的台阶。
  卧房门口站着老管家,老管家见宗懿搀着纳兰松月走来了,扬声高呼:“九王爷留宿怡园上房,掌灯,关院门!”
  宗懿皱眉,感到心□□生生被人给剜去了一块肉,很痛很痛。
  ……
  卧房里锦帐雕罗,燃着红烛,就像一年前的新婚夜那样,整个房间都照得红彤彤的,喜气盎然。
  床头案几上摆着酒,和两只酒杯,这是纳兰松月专门叫人准备的,因为她听祖母说过,大人们结婚都要喝交杯酒,只有喝过了交杯酒的夫妻,才能真正做到甘苦与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可宗懿并没有跟她喝过交杯酒,所以今晚纳兰松月就要补上。
  纳兰松月来到小几旁,斟满两杯酒,一杯递给宗懿,一杯自己端了,目光盈盈地望向他:
  “九哥,这是月儿最后一次叫你九哥。与九哥在一起的这十几年,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但唯有一件是不变的,那就是松月对九哥的爱。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九哥就是我的全部,松月可以把天底下所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统统送给九哥,就像现在,松月可以把我的身体,我的生命全部交给夫君你一人。”
  宗懿听着,默默地接过纳兰松月递过来的交杯酒,端在手上,就像端着纳兰松月的命。
  宗懿觉得自己的命也早没了,不如就着这杯酒,跟纳兰松月的命一起,见鬼去吧!
  这样想着,宗懿便把心一横,绕过纳兰松月的胳膊,手腕微扬,把一整杯酒一口倒入喉。
  纳兰松月笑了,弯弯的笑眼里亮闪闪的,像盛满了星星。
  宗懿丢开酒杯,抬手把纳兰松月推上身边的床头,低头看见纳兰松月那双因激动、焦渴而发红的眼,如一盆冷水兜头浇下,让原本就动力不足的心,瞬间萎靡。
  他掉转头去,深一口气,暗暗给自己再下一遍令后,宗懿张口吹灭了身边的红烛——
  关上灯,黑灯瞎火看不见纳兰松月的脸,更符合宗懿此时的期盼。
  宗懿低头,趁黑向那块难以逾越的高地发起挑战,耳聪目明的他突然听见自暗夜里传来窸窸窣窣细碎的,脚步踏上青石板的声音。
  就差自怀里摸出一把暗器循声甩出去,宗懿如鬣狗般在黑暗里抬起了头。
  “谁?”宗懿问。
  “……呃……是老奴……”窗外传来管家特别抱歉又无奈地声音。
  “是宫中来人了,宫里有旨,请王爷现在进宫……”


第94章 春秋
  和以往不同; 今晚召宗懿进宫的人却不是纳兰玉,而是完颜旻。
  完颜旻连夜把宗懿召进宫,是因为朝廷里出大事了。今年殿试才考出来的不少进士们“造反”了。
  当下的进士要入朝为官; 还需要一道额外的程序。那就是由枢密院协调六部门组织一次当面或不当面的选拔; 从当年新晋的进士里,对各部门自认为适合入朝为官的人分别予以提名; 再由枢密使拟一个建议稿,送达完颜旻手中,由完颜旻对这批新晋官员; 予以最后确定,并颁旨封官。
  今晚完颜旻急召宗懿进宫; 也正是因为这批新进士们出问题了。
  说他们“造反”,便是因为今年新晋的进士里面; 有为数不多的女真人,大部分都是汉人子弟。而枢密院和六部门在提名官员的时候,偏偏就避开了这大部分的汉人子弟,只选了为数不多的十几个女真人。
  待盖有御印的封官诏书一出,天下汉人学子哗然。
  不论是进士; 还是没考上进士的贡生、童生们都怒了,枢密院或许是有他们基于帝国安全方面的考虑,建国初期的京官还是限于本民族的人为好。可这样的政策分明就捅了马蜂窝; 天下的学子们开启了群嘲模式; 纷纷对朝廷的政策提出了质疑; 也对完颜旻的人品和用人唯贤的口号产生了怀疑。
  更有不怕事的“刺头”写了一封《告女真皇帝书》,公开讽刺完颜旻的科举政策就是作秀,是对天下莘莘学子们多年寒窗苦读的讽刺。
  “今天叫你们来,便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完颜旻端坐王座; 一脸严肃地向众人提问。他的身旁围坐了一圈的人,是完颜旻的五个儿子。
  “枢密院的意思是,今次入仕,除非有非用不可的原因,六部之中绝不可以有汉人加入。但科举要搞,一来可以为国家检阅人才,实在优秀的汉人进士,可以去各地方嘛,十九个府院,二百二十个州,数不尽的将军府,更何况,各地的书院也是需要人才的嘛!
  但这些汉人书生,偏就不懂这些,眼皮子浅到只盯会着朝中那几个眼馋的位置,一有个不如意,便如此胡闹,张口骂街又写檄文的。今天吏部尚书刚送来这份手折时,政事堂里的左右相和几名中枢大臣都在,大家的意见也都很大,各执一词。因事发突然,本汗夜召你们哥儿几个进宫,也是想听听看,你们都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问题一出,堂下皆默然。
  这件事不好办,女真人第一次执掌中原,论考科举,女真人肯定考不过科举了几百年的汉人。一方面如若按照前朝入仕的政策吸纳朝廷官吏,那女真的官府里面将很快就被汉人们充斥,那么完颜旻如此费心费力打下这千里江山,又有什么意思呢?
  可另一方面,想要彻底废止科举制度,也是不现实的。和天下所有的王朝一样,女真人要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马背上的民族也要安顿下来开山种地,修路造船。离开了人才,这所有的一切都将变成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眼下就有读书人先闹起来了,此事若解决不好,将对完颜旻往后的治国政策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宗骏向来在政事上都比较“保守”,他一般都爱听宗懿的意见,宗懿不发言,宗骏一般也不发言。
  而老七宗诚和老八宗良,他们是宗骏的小跟班,宗骏不发言,那么宗诚和宗良也不发言。
  至于老五宗烈嘛……听见完颜旻说出这桩棘手事后,不知是嘲讽还是嗤笑,他的嘴角泛起一抹浅浅的纹,手下无意识地揉搓那枚墨绿色的扳指,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半晌,还是宗懿第一个开口了:“父汗勿忧,这件事,在儿臣看来就不需要管,该怎么选,咱还怎么选。有句话俗说得好,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科举咱照样搞,张三瞧不上考,总有李四来考;府院、州县和各地的书院各自招录,张三瞧不上,总有李四瞧得上。骂人骂得凶的,一律按谋反谋叛罪抓起来。这样过几个月,事态自然就平息下去了。”
  话音刚落,宗骏便来了精神:“对对对!父汗,儿臣也觉得这样妥,咱江山立足未稳,重刑重典,雷霆手段最是重要!”
  宗骏发话,自然也引得宗诚、宗良一顿吹捧,宗懿不过刚起了一个头,场上的局势瞬间就一边倒了。
  完颜旻不满意,女真人粗鲁了几百年,被人冠以蛮夷的称号,他也想以仁爱治国。
  于是完颜旻朝宗烈看了过去,沉声问他:“五哥儿呢,你怎么看?”
  宗烈听了,朝自己的父亲欠了欠身子,开口道:“父汗,儿臣有不同意见。”
  ……
  宗烈向完颜旻提出了解决此事的原则,那就是不要跟着书生们的节奏走。这帮汉人书生们闹事,最根本的原因无非就是因为汉人书生们自认为受到了女真人的歧视。解决族人之间的歧视,岂是解决了今天这一件事就可以一劳永逸的?
  所以,宗烈说,招录几个汉人官吏进上京,并不能解决根本,往后遇到另外一件事,他们依然还是会闹起来。
  完颜旻点点头,觉得宗烈说得非常有道理。
  “那么烈哥儿觉得应该怎么解决眼下这燃眉之急为好呢?”完颜旻问。
  宗烈道:“父汗应知,不公,只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标准。汉人们觉得不公,并不一定真的是不公,因为在枢密院的大人们看来,这次选拔是非常公允的。朝廷的京官,皆手掌要职,帝国初定,便任由各色人等争抢京职,很明显不妥。所以要重新调整汉人书生们心中那道公平的尺子,儿臣以为不过就一个字——敬。”
  完颜旻挑眉“怎么个敬法?”
  宗烈颔首:“敬汉人的师道尊严,敬汉人的礼乐春秋。再具体一点,其实父汗,当下便有一人正是汉人们心中的礼乐春秋……”
  说到这里,宗烈迟疑了一瞬。
  一旁的宗懿听了,虽默不说话,眼底却已有微茫闪现。
  “他就是灵州王。”宗烈说:
  “想让天下汉人体会到父汗的胸怀宽广,大道至公,至正,父汗便要尊重汉人们心中的礼乐春秋。赵氏对您早已没有了威胁,可汗也应该让天下的汉人,不再感觉到来自我女真的威胁,此行,方为正道!”
  ……
  完颜旻与自己的五个儿子讨论了很久,最终完颜旻也没有在当场做出决定。
  但是宗懿能看出来,完颜旻心中的那杆秤,已经开始倾斜了。
  其实关于放赵胥回家这件事,如若没有游莲的关系,宗懿倒不一定非要这么坚持与宗烈作对,只是因为宗烈是为了游莲才这样做的,宗懿便愈发坚定起来。
  宗懿直觉,一旦完颜旻决定放赵胥南下归家,则意味着完颜旻必须与赵焱行密切的接触。那么还留在上京的游莲只怕会暴露,并瞬间沦为赵焱的弃子,一个不好,还会招来赵焱支持者的疯狂报复。
  更何况,宗懿并不认为赵家满门还有非要活下去的必要,于文化和思想上的全面攻陷,才是控制这片广袤江山的最稳妥的做法。
  以宗懿为首的强硬派和以宗烈为代表的绥靖派,一时半会也吵不出个结果来。完颜旻听得头炸了,让这帮小子们都先各自回府去睡觉。
  可宗懿不想走,他对完颜旻抱怨说九王府离禁宫太远,明天还有早朝,现在才回家,还来不及睡觉,就又该起床早朝了。
  完颜旻揉揉额头,觉得自己也累得不行,便叫宫里的内侍替宗懿安排了一间偏殿暂时对付一晚。
  “今晚本汗睡后边儿的暖阁,明早上朝也近些。九哥儿若不嫌弃,就在东偏殿住下吧。”完颜旻说。
  “好,好!”宗懿狂点头,一副喜上眉梢的表情。
  宗烈正要起身回府,看见宗懿脸上灿烂的笑,忍不住自己也笑了,“九弟躲什么呐?家中有母老虎?”
  宗懿正色,看向宗烈,气不打一处来。今天这麻烦事,就是眼前这厮引起的,没找他算账都算好的。
  “五哥说错了。”宗懿摆摆手,“愚弟只是懂得正道,懂得规范,懂得高效,我完颜宗懿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出于公心,出于对父汗的江山负责。不像有些人,心中有些小九九,见不得人,更摊不开来说……”
  “……”宗烈侧目,一脸错愕。
  “九弟,你说的这有些人,是指的我吗?”
  宗懿冷笑,“谁心虚,就是指的谁!”
  宗烈扶额,忍不住吃吃笑。他想起小时候带宗懿去偷厨房的菜饼吃,如果自己偷的大个,宗懿偷的小个点,宗懿也会这样指桑骂槐。
  “哈哈哈——!”终于,宗烈忍不住了,他笑出了声,在完颜旻一脸不耐烦的注视下,与完颜旻告辞后,再抱着脑袋,一路笑着,无奈的离开了……


第95章 年关
  最终; 完颜旻并没有依宗烈的建议,立马放了赵胥。但宗烈说的那个“敬”字,倒是深得完颜旻的心。
  完颜旻直接忽略掉眼下进士们提出的; 咄咄逼人的“京官选拔制度”质疑; 开始大力鼓吹起汉家的儒学、国学。
  他仿照前制,也在上京开设了国子监; 作为帝国最高学府,国子监里的博士,皆选自汉人中有名的大家; 同时在当届的进士和殿试三甲里面选了数位杰出的汉人,一起也进了国子监教书。
  虽不是六部里面正儿八经的实权派; 但国子监也在上京,好歹依然是个京官。再加上完颜旻摆出这副崇尚汉学的姿态; 一时间,原本气势汹汹、口诛笔伐一致对外的文化人大军立马就被分化了不少。
  不是进士的汉人书生们对完颜旻的此番动作赞誉有加,此番他们跟着闹,本就不存在自己也要进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