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卸甲后我待字闺中 >

第27章

卸甲后我待字闺中-第27章

小说: 卸甲后我待字闺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浮也老实:“选麟这事本就因我而起; 我责无旁贷。”
  皇后看顾浮只找了几个帮手就把晚袖斋管理得井井有条; 面上不由得透出几分叹息:这么好的姑娘; 最后还是和自己一样,逃不出“皇命难违”四个字。
  皇后不是傻子,自然能听出皇帝之前对她说的那番话是什么意思——国师对顾浮有意。
  虽然不明白国师为什么不直接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想法; 让皇帝给他和顾浮赐婚; 但从皇帝的态度不难看出,皇帝对这门亲事乐见其成; 就等着国师开口了。
  皇后没办法把这么残酷的事实告诉还被蒙在鼓里的顾浮,可装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她又怕顾浮最后会接受不了现实。
  就在皇后暗自纠结的时候,顾浮突然说道:“一直想问; 娘娘为何要这样费心地帮我?”
  许是因为心里那份怜惜; 又或者是因为这段日子以来的接触,让她对顾浮的了解不再仅限于旁人的口述; 她知道顾浮不是多嘴多舌的人,能报以信任,于是她将自己那段和顾浮十分类似的过往; 说给了顾浮听。
  简短的叙述中没有怨恨,也没有怅然,只有淡淡的追忆,和对自己当年能如此勇敢伪装成弟弟在外行商的骄傲。
  顾浮早就想到这背后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却没想到皇后的经历和自己这么像,她安静听完皇后的回忆,又听皇后说了几件当年行商的趣事,终于在皇后喝茶润嗓时,开口问了她一句——
  “娘娘会不甘心吗?”
  ……
  京城有条自西向东的河,河流主干贯穿东西二市,方便城外来的商品货物直接乘船入城,在东西二市的码头卸货。
  河流支干则有十多条,其中两条先流过皇城,再进入宫城,在宫内蓄成水镜池与灵瑶池,另外的支干则流经城内许多地方,可供人做日常使用,也可开凿水渠引入屋宅,做出漂亮的湖泊景致。
  到端午这天可就热闹了,城内会举办龙舟赛,让几条龙舟轮流在城中河上疾驰,最后用时与船体损伤最少的龙舟获胜。
  而为了寻求比赛的刺激,城中的龙舟赛一般都会挑选波折最大最崎岖、过弯处最狭窄的河道作为比赛河道。
  顾浮本来和穆青瑶约好,一块出门看龙舟赛,谁知当天早上,胖鸽在穆青瑶肩头留了一坨鸟粪,让爱干净的穆青瑶在精神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导致她不想出门,只想一个人抱着关胖鸽的笼子好好冷静一下。
  顾浮担心穆青瑶想不开把胖鸽煮成鸽子汤,也准备在家待着,可穆青瑶为这天出门特地列了一张书单,说是有好几本只在今日售卖的书,让顾浮替她去书局买。
  顾浮怕进一步刺激穆青瑶,只好应下,并去找别人陪自己一块——反正都要出门,原先在致雅楼定好的雅间就别浪费了。
  然而不巧,全家除了顾竹和她大嫂,其他人都不在家。顾竹刚入军造司,得了两块陨铁,还在琢磨给顾浮打两把苗刀,一听说顾浮叫他出门,他便把头摇成拨浪鼓,脸色更是苍白,仿佛顾浮不是叫他出门看龙舟赛,而是叫他去走刀山火海一般。
  之后顾浮又去了大嫂的院子,想叫上大嫂出门走走,别在家里头傻闷着,散散心透透气也好。
  结果大嫂借口体虚拒绝了她,大嫂院里的丫鬟和嬷嬷送她出来,那丫鬟年纪轻口无遮拦,还对顾浮阴阳怪气,说顾浮先约了穆家表姑娘,等表姑娘不愿出门才想起她们少夫人来,不知道的还以为表姑娘才是她嫂嫂。
  顾浮看向一旁的嬷嬷,见她没说什么,便道:“若这就是嫂嫂教出来的丫鬟,那我可真庆幸如今是婶婶管家。”
  嬷嬷的脸色顿时就变了,她还以为顾浮和其他人一样,会看在她家少夫人可怜的份上,即便听了难听的话也只当耳旁风,没想到顾浮这么不客气,张口就往人最怕最痛的地方刺。
  顾浮也懒得和她们磨叽,说完转身就走,带上绿竹乘马车出了门。
  林嬷嬷被她留在家,免得长辈不在,大嫂和穆青瑶之间又出什么事。
  书局在东市附近,中途路过宣阳街,顾浮看着高高的祁天塔,心想这不是还有一个人吗。
  马车到了书局,顾浮戴上幕篱下车买书,并叫绿竹替自己去一趟祁天塔。
  没过多久,顾浮买好书,绿竹也赶了回来,说这边离赛龙舟的河道远,对面的茶楼人少清静,问顾浮要不要去坐一坐。
  顾浮点头,过去后跟着绿竹,被绿竹带进二楼雅间。
  雅间内,傅砚穿着带兜帽的外衣,正在喝茶。
  顾浮摘掉幕篱凑过去:“不热吗?”
  傅砚的视线在顾浮的衣服上停留了一下。
  顾浮今日穿了条竹青色的裙子,上着橙红色抹胸与一件藕色对襟短衫,首饰不多,看着格外清爽利落。
  傅砚收回视线,摇头说:“不热。”
  顾浮摸了摸傅砚的兜帽帽沿,发现这件外衣虽然不透色,但质地轻薄透气,确实不是容易闷热的料子。
  顾浮毕竟穿着女装,不好带傅砚乘坐顾家的马车,于是两人从茶楼后门出去,那里停着一辆没带任何标识,外表十分低调的马车,马车内里还是顾浮熟悉的奢侈装潢,只是原先摆放炉子的地方换成了冰鉴。
  车夫挥动缰绳,驱使马车朝热闹的街道驶去,顾浮和上元节那会一样,让傅砚在马车里摘掉帽子,要给傅砚扎小辫,免得头发从兜帽里露出来。
  可惜顾浮的手艺没有半点长进,弄掉傅砚不知道多少根头发,最后不得不放弃三股辫,把所有头发都束一块了事。
  “你的头发太滑了。”顾浮替自己挽尊。
  傅砚也由着她,甚至还“嗯”了一声。
  抵达致雅楼,顾浮拿着小二给的牌子凑到傅砚身边,两人商量着点了五种口味的粽子。
  小二离开后,傅砚问顾浮:“不要金蝉轩的点心吗?”
  顾浮格外喜欢和傅砚有商有量的感觉,就问:“你想吃?”
  傅砚点了点头,说想吃上回吃过的蓝色点心。
  顾浮意外:“我还以为你不喜欢那个。”
  因为上回吃的时候,傅砚的反应非常平淡。
  可傅砚却说:“没有不喜欢。”
  顾浮让绿竹去买,随后转头对傅砚道:“完全看不出来,你也太不会表达自己的喜好了。”
  傅砚看着顾浮:“……嗯。”
  顾浮定的雅间在致雅楼边角,两面都有窗户,一面对着赛龙舟的河道,一面对着隔壁酒坊,中间仅隔着一条小巷子,能闻见浓郁的酒香。
  龙舟经过致雅楼时,岸边传来震耳欲聋的尖叫呐喊,龙舟上的桨手也十分有默契,在没有任何减速的情况下直接闯过了垂直的拐角,还没有损伤船体分毫,引围观百姓疯狂叫好。
  顾浮与傅砚坐在窗边看,两人一个性子冷,一个注意力总在对方身上,所以半点没被热闹的氛围沾染。
  待龙舟驶远,绿竹正好拎着食盒回来。
  食盒里不仅有金蝉轩的点心,还有几条用五色丝线编成的长命缕。
  端午节习俗不少,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有挂艾草、放纸鸢、给小孩手上系五色长命缕。
  金蝉轩的客人许多都是姑娘或小孩,所以端午节这天,他们会给食客们送上自家编好的长命缕。
  顾浮许久没系过长命缕,还挺怀念的,就给自己系了一条,然后抓起傅砚的手,往他手上也系了一条。
  充满世俗气的长命缕点缀在傅砚手腕,看着就像是给一身雪白的傅砚画上了颜色,有些格格不入,但顾浮却特别喜欢。
  傅砚也很喜欢,他想起顾浮刚刚说他不会表达喜好,便想学着用言语告诉顾浮。
  然而话还没出口,窗外突然炸开一声巨响,似乎是有什么东西从高处砸下,直直落到了地上。
  顾浮起身,快步走到朝向酒坊的那扇窗户前,还未开窗就听见有人在骂:“禁军办事!看什么看!!”
  随即外头传来接二连三的关窗声,显然是在顾浮之前就有人开窗看热闹,结果被禁军的呵斥给吓退了。
  好好的端午佳节,禁军不忙着护卫陛下,跑这来撒什么疯?
  顾浮站在窗户边听了一会儿,发现禁军呵斥完就走了,心里愈发奇怪,于是推开窗户往下看。
  这一看就看见,有个人坐在小巷子的地面上,背倚着酒坊的墙,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还肿了半边,把一只眼睛挤得只剩一条缝。
  顾浮看着那张脸,越看越觉得眼熟,但又觉得不可能。
  这时傅砚走到顾浮身后,将幕篱戴到了顾浮头上,并证实了她的猜想:“郭兼,你曾经的左膀右臂,去年年末被调遣入京,现执掌赤尧军。”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之发现国师对顾浮有意后》
  皇后:惨,太惨了,历史注定重演。
  顾浮:傅砚喜欢我?我娶!!(拍桌
  傅砚:。。。 。。。好像哪里不太对。
  ——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为什么我没有八只手!!!!(咆哮
  ——
  谢谢水月久安 ,nothing2730 ,Alexis , 猪精女孩四位小天使的地雷!
  谢谢我爱的大大是世间瑰宝的手榴弹!
  爱你们!


  ☆、第三十三章

  郭兼被打得头昏脑涨; 浑身都疼。
  他知道自己该走了,免得被人看见丢脸,也知道自己其实没被打到连站都站不起来的地步,可他就是没力气; 不是身上没力气; 而是心里提不起那股劲; 连带着四肢也变得绵软起来; 整个人就像一滩无用又招人嫌的烂泥。
  自己到底是怎么走到如今这一步的?
  郭兼嗓子发疼,因为被打掉了一颗牙; 他嘴里都是血的味道。
  他艰难地转动自己的大脑; 逐渐回想起自己在北境的日子。
  他并非出生北境; 只是年纪轻那会恃才傲物得罪了人,被分派去北境当了个小小的地方官。
  那些年在北境,他也算恪尽职守; 无愧于心; 无愧于民。
  可他的梦想是当京官,虽然他也知道以他那时的境遇来说; 到京城做官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他还是抱有希望; 直到他遇见北境军前统领——顾浮,他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他很聪明——郭兼不觉得自己是在自夸; 他知道自己就是聪明; 不然他也不会一眼就看出年轻的顾将军并非只想统帅北境军,还想整顿整个北境; 于是他抓住机会,坐上了顾将军那艘大船。
  最初郭兼只想借势,凭着顾浮这阵大风飞上青云; 后来他又觉得把顾浮当朋友比拿她当跳板更好,于是郭兼暂时停下了自己的步伐,留在北境继续协助顾浮。
  再后来顾浮死了。
  他像是冥冥之中得到了眷顾一般被调来京城,然而一切都比他想象得要难,他在京城没有半点根基,他在北境的人脉再强大,也够不着这遥远的国都。
  可他没放弃,他的心性足够坚韧,不就是从头再来嘛,他不怕。
  于是在兵部任职那段期间,他努力融入京城权贵的社交圈子,钱不够就叫家中奴仆出去卖酒,卖他们北境的黄沙烫,反正他不信自己熬不下去。
  可就在他逐渐打开路子的时候,天上掉下了一块烫手山芋,正巧就掉在他手心里——陛下要组一支新的皇城军,与禁军分权。
  然而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在保李禹,因为李禹是禁军统领,他手下的禁军出了问题,他难辞其咎,可偏偏他有个当皇后的姑姑,所以这事有了转圜的余地。
  郭兼在顾浮身边这么些年,自然也认识李禹,不仅认识,他和李禹的关系还很差。他知道李禹逃过一劫后的感想一定不是庆幸,而是耻辱,因为他曾听喝醉酒的李禹说过,他当初就是为了摆脱家里的影响,想要证明自己才跑来北境,如今一回京城就被打回原形,简直比撤了他的职位还让他难受。
  当然郭兼知道,李禹不会这么没品,故意叫人找他麻烦,但他也知道李禹绝对不会对他施以援手,所以他还是得先蛰伏着,任由赤尧军被禁军打压使唤,暗中慢慢累积实力。
  前阵子为了博部分官员的好感,他在选麟这么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结果半好半坏,名声是攒到了一些,可突然冒头的举动也惹恼了看他不爽的禁军,让禁军足足找了他们赤尧军一个多月的麻烦。
  这期间他做事就没顺过,赤尧军内部的士气也很低迷,纪律出现了明显的松散,好些下属开始不拿他当回事,早前积攒下的那点家底也都被接连不断找上门的麻烦败了个精光。
  就刚刚,他被俩禁军打完从楼上扔下来,虽然高度不高,他也没摔出个好歹,甚至那俩禁军一跃也就跟着下来了,可他就是感到身心疲惫,仿佛一闭眼就能死过去。
  希望不是一下子就没的,是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慢慢磨没的。
  他看不到前路,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