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让我还他清誉-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事。”
云琅笑了笑:“我也疏忽了……没想到这么快。”
禁军要到,少说还有三五日,这仗本就打的快不得。
云琅只打算围而不攻,等大军到了再谈合围,并没想逼得襄王一派情急跳墙。
可纵然只是这般松松围着,才过一夜,就急慌慌派出了刺客死士…
…反倒意味着,如今应城之内已彻底乱了。
“襄王派刺客,只怕是已经开始制衡不住城中金兵。”
云琅心中盘算一圈,已有了定计:“若应城内自乱,金兵很可能开城硬冲。不是坏事,我们得先做准备,请各营将军来我帐子,岳伯伯——”
云琅话头顿了顿,迎上岳渠眼底被这一句掀起来的巨浪。
他这一番话说得顺畅至极,传令兵竟也来不及回神,便已本能应了,飞跑去各营传令。
云琅自己都不曾回神,静了下,笑了笑,慢慢说完:“有劳……坐镇中军,这些刺客死士便交给您,顺手替我处置了。”
岳渠将胸口起伏压下去,他叫肩头伤势牵扯着,痛得脸色隐约泛白,却仍看着云琅:“好。”
云琅朝他一礼,正要回帐议事,却被岳渠拦住:“慢着。”
云琅站定,回身看他。
“你——”
岳渠牢牢盯着他,盯了半晌,眉峰越蹙越紧,低声道:“叫白源给你的补药,用了没有?”
云琅一怔,想起桌上的小玉瓶,笑了笑:“回去就吃。”
“我看你如今这脸色便不好。”
岳渠沉声:“你回云州城去,这里有我,纵然金人真打出来又怕什么?无非死战——”
“我这些年不在。”
云琅抬头,轻声道:“如今我回来了,我在一日,便不容朔方军死战。”
岳渠一愣,看着他,没能说得下去。
云琅笑了笑:“岳伯伯,我回来了。”
岳渠怔忡半晌,狠狠打了个颤,抬手用力抹一把脸,拧身便往中军帐走。
云琅立了一刻,接过亲兵手中披风。细细将全营巡查过一圈,确认过没有疏漏的死士火油,回了北侧军帐。
…
各营将军已得了军令,齐聚在了帐内。
看见云琅进帐,一群人齐刷刷盯过来,牢牢闭着嘴,个个眼睛里却都压着灼人的亮芒。
“玉露丹呢?给我吃一颗。”
云琅解了薄甲,迎上萧朔,笑了笑:“如何,威不威风?”
萧朔接过云琅披风,将玉瓶递给他:“你若从今起处处听话,再养两年,还能疾驰一天两夜,比如今更威风。”
“再过两年,仗都打完了,还驰什么。”
云琅哑然,摸过茶水囫囵将药咽了:“你方才看的什么,账册?正好一并说了。”
萧朔静看他一阵,点了点头,将那一摞本册挪回来。
朔方军这些年应得的军械马匹、银钱粮草,被克扣去了大半,又被层层盘剥狠狠刮去油水,真到手的几乎已能忽略不计。
这些年有各方暗中贴补,有胡先生守着不归楼,费尽心思敛财周旋,才总算勉强支撑至今。可要与金人金兵全面开战,却仍然远远不够。
“大军开到云州,估计还要三五日。”
云琅收敛心神,接过萧朔挑出的几本翻了翻:“我们的情形如何?”
“朔方军已无积蓄,如今用了镇戎军饷。”
参将叫旁人碰了几次,倏而回了神,忙拱手应声:“兵器尚且足够,粮草近有云州,远有各方转运使调拨……两三月无虞,只是马不够。”
云琅:“差多少?”
“多多益善,精打细算还差三成。”
神骑营将军道:“七百匹。”
云琅蹙了蹙眉:“西域胡人马商,也被襄王的人截胡了?”
轻车都尉立在一旁,点了点头:“不止马匹,盐铁兵器,云州还能留住的只剩几家本城商户,都不开张许久了。”
云琅捻着袖口,一点点喝净了那一杯茶,将茶碗搁在一旁。
马匹、盐铁、兵器,平时都不算起眼,到了战时,却是各方最要紧的命脉。
襄王既然早在应城布局,这一步棋定然不是心血来潮。多年运作,只怕早已将商路牢牢攥在手里,这时纵然拿着再多金银,也买不来合格的战马。
骑兵作战,马匹是重中之重。
没有马枪马槊,哪怕将木头削尖了,仗着力大势沉,借马速一举冲杀,也一样能要人的命。可若是马都不够用,自然只能转步战,斩马腿的弯刀只能对付铁鹞子,要生拦更为凶悍勇猛的铁浮屠,便只能拿人命堆,一层叠一层硬往上填。
“庞辖见要立功,喜出望外,将太守府的银子一口气尽数捐了。”
轻车都尉道:“不归楼私下联络过几个小型马队,今日赶去看过,虽说有马,却驽马居多,健壮的少。”
“庞辖这么大方?”
云琅正拿着地图细看,闻言奇了一句,又摆手道:“驽马弱马不行,重甲连人带甲两三百斤,上马背就一块儿坐地上了。”
“若这三成马配不齐,如今我军骑兵,尚不能与金人硬碰硬。”
揽胜营将军皱紧眉:“骑兵能用的阵法不多,说穿了还是正面冲杀。兵器可以没有……实在不够,甲胄也可以没有,战马却不能少。”
“骑兵冲杀,岂能没有甲胄?”
步战一系,清塞军听不下去,皱紧了眉:“我们的盔甲让给你们,步兵好歹灵活些,到时负责策应就是。”
“负责策应也要冲杀,步兵不穿铠甲,不是叫人一枪穿糖葫芦了?”
揽胜营摆手:“不可不可,此事不必再提。”
军情紧急在先,纵然众人再急着同少将军好好说几句话,此时却毕竟难为无米之炊,心中一时也都焦灼起来。
马匹不够就是不够,纵然轻车都尉的不归楼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凭空变出马来。
……
可眼前的机会也实在太难得。铁浮屠最适合平原冲锋,从城里往外冲,战力天然削弱大半,若是马匹足够,只这一次就能将这两支铁浮屠狠狠打残。
神骑营的将军终于再忍不住,看着云琅,低声道:“少将军……”
“找少将军有什么用?”
广捷营皱紧眉:“我们在北疆蹲了这些年,都束手无策。少将军才回来,你叫少将军画七百匹马给你?”
神骑营叫他一噎,半句也反驳不出,悻悻低头,叹了口气。
“实在不行,这时机便不要了。”
茶酒新班的主将低声道:“如今有少将军镇着庞辖,没他捣乱,设法转圜些时日,还能再凑几百匹马……”
“不妥。”
有人皱紧眉:“若是叫他们走了,岂不是放虎归山?”
“天赐良机,少说能一换三。”骑兵营将军道,“纵然拼上的人多些,这一仗打了也是我们净赚,狠狠咬下他一块肉。”
“可毕竟马匹仍不够,一换三,我军轻骑也要折损大半了。”
又有人低声:“如今兵力原本就不够,若再受此一损,再夺朔州只怕艰难……”
……
“……少将军。”
一片争论声里,轻车都尉看云琅神色,低声道:“可是有办法了?”
他声音压得低,前面几个将军却仍听清了,眼睛倏地亮了亮,跟着抬起头。
“虽说有。”
云琅按按额头,呼了口气:“算是……有些不讲仁义。”
“到了今日,还讲什么仁义?!”
勇武营将军用力一拍胸口:“可是要去给应城水里下巴豆?马槽子里混番泻叶也行!”
“我们的马不够,就叫他们连人带马都站不起来。”
勇武营将军熟背兵书,深知此消彼长,主动请缨,“少将军宅心仁厚,下不去手,我们去——”
“应城不吃井水,水脉是活水,下方是云州城,你药的是谁?”
轻车都尉瞪他:“马几时吃番泻叶了,你去喂那匹马,看它踹不踹你?”
勇武营将军张口结舌,缩了缩脖子,闭上嘴蔫下来。
轻车都尉虽久不在军中,昔日余威仍在,将这群不动脑子的夯货一个个瞪回去,转回云琅:“少将军若有计策,还请明示。”
“……罢了。”
云琅铺开张薄绢,接过萧朔手里的笔:“左右我在北疆也没什么好名声,不差这一次。”
轻车都尉愣了下:“什么?”
“当初……宫中说要给我议亲。”
云琅叹息:“吓得我跑来北疆,找戎狄老单于打架,打翻了他三个部落,将他追进了阴山。”
轻车都尉:“……”
“那支……戎狄的马商。”
轻车都尉:“原本是个部落吗?”
“三个……那时候你随王爷回京了,不知道。”
神骑营解释:“他那三个儿子为了争夺地盘,烧杀抢掠,犯我边境,没做什么好事。”
“成家这等好事,盼着还来不及,哪有怕议亲的?”
神骑营低声道:“少将军无非找个借口,将他——”
“不巧的是。”
云琅:“如今,我怕是又要议一回亲了,十分忐忑,夜不能寐。”
神骑营将军:“……”
“叫他看着办。”
云琅起身,去帐角避风处,打开竹笼:“想来昨夜他也见了,大批野兔离奇进山,形貌奇特……”
“我缺一千匹马,七百副甲,若肯交易,我军教他部族耕织播种,授他犁锄织机。”
“若不肯。”
云少将军杀伐果断,冷酷起身,抱着怀里的秃头小兔子举起来:“有如此兔,好自为之。”
作者有话要说:少将军,宅心仁厚。
第一百三十四章
轻车都尉这些年随军征战无数; 执笔的军帖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写到“有如此兔”一句,笔下还是打了个顿。
传令兵接了封好的军帖,头一次在将军口中得了“先捉三只秃头兔、再寻戎狄递军书”的军令。
天机不可泄露; 或许是什么不可说的祭祀仪典。
献祭三兔; 换两家尽释前嫌、重归于好。能让戎狄忘了当年被撵着满山跑的旧恨,愿意卖他们些最要紧的战马盔甲。
传令兵深知此事要紧,不敢多问; 行了个礼,步履匆匆领命去了。
……
回帐再议,便只剩了处置那几个捉来的刺客。
“这一批身板不错,嘴却不如京城的硬,撬开了几张。”
刀疤灌了口茶水:“按少将军的吩咐,没杀; 扔回应城门前去了。”
朔方军的手段都只是寻常刑罚; 对襄王的那些死士不管用; 岳渠打断了几根军杖,也没能审出来半句有用的话。
刀疤带人去审; 不过三炷香; 已自岳渠处回来,将该问的尽数问了个底掉。
“倒不是多大的事。”
刀疤道:“无非金兵昨夜去要粮草,同襄王的军需官起了些摩擦,两方说不通; 打了一架。”
“好像是那军需官糊弄; 说给金兵那边五十担军粮; 却只有面上一层是粮食,下头藏得全是牲口吃的麸糠。”
刀疤细想了想:“偏去领粮那个金兵多了个心眼,向下一翻便发现了; 就在粮仓外打了起来……不严重,只伤了几个人,各自都叫带回去狠狠罚了。”
揽胜营将军皱眉:“便没了?”
“没了啊,各回各家,各吃各饭。”
刀疤揉揉脖颈:“对,歇脚的地方也不够。襄王那边原本想将两军混编在一处,金人没答应,碰了一鼻子灰。”
金兵睡不惯汉人的屋子,扛着抢来的粮草,自顾自去扎了营。
襄王的人聚回太守府,灯烛亮了一宿,今日散出了帐下的刺客死士。
刀疤比划了下,咧嘴一乐:“有房子不住,挨着扎帐篷。襄王那老狗看见,怕是鼻子都要气歪了。”
他说得半点不留情面,众人听得畅快,脸上也不由露了笑意。
“……听着都稀奇。”
勇武营将军笑够了襄老狗,撇了撇嘴,低声嘟囔:“跟金人打架,受了气不打回去,倒转头来烧我们的帐子。”
“这些年不都如此么?”他身旁,茶酒新班的主将淡声道,“打赢了仗、打败了仗,一概不管。议和、割地、纳贡,就只差向北面称臣,掉头来自毁长城……”
神骑营主将敛了笑,低声提醒:“子明。”
轻车都尉道:“让他说罢。”
神骑营主将有些犹豫:“可是——”
“这是少将军的军帐。”
白源:“不会有信不过的人。”
神骑营主将一怔,静坐半晌,没再开口,坐回去重重叹了口气。
这口气无疑在朔方军中憋了太久。
军中处处可能有京中的探子,但凡叫人抓住半点把柄,便是轻而易举一顶“妄议朝政、诽谤上司”的罪名。
岳帅盯得死紧,铁面无情地压着,半句话不准他们乱说。也只有半夜对着熄了的篝火,将一腔心血埋进灰里去,狠狠碾上一碾,沾一沾还未冷透的余温。
平日里人人憋了一腔的悲愤屈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