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盛芳 >

第194章

盛芳-第194章

小说: 盛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安南先还觉得事情不大,半点不肯承认,等到秦舅舅把证据都摆在面前,才老实说了,又道:“我打听过了,她家原是在泸州做官的,只因父亲去得早,又有族人强占家产,没奈何只好入京投亲,其实是个好人家的女儿,出身书香门第,自小也是饱读史书……”
  秦舅舅自然懒得理会这许多,只问道:“天下间好人家的女儿多了去,你都要娶回家吗?”
  郭安南一时就不说话了。
  秦舅舅颇有些没奈何,又道:“若是欢场里的,你眼下已经到了年岁,我也不多管,你情我愿,乐过了也就罢了,而今你既是找了良家,人命也闹出来了,外头传得人尽皆知,我那老熟人听得不对才晓得来回我,到得如此地步,你待要如何?”
  郭安南哪里想得到那许多,半日,只说出一句,道:“总归是我的种……”
  怀都怀了,难道还能不生下来?
  他才认得那盛郦娘时,乃是因为在学士院中差事办得不甚顺利,虽然也有不少幕僚帮忙打点,可他对于文事虽然不算顶顶弱,却也不至于顶尖,难免被衬托得弱了几分。
  仕途不顺,弟弟妹妹对自己的态度也变化得很快,另又有父亲虽然远在他乡,依旧使人在边上盯着自己,郭安南一个已经及冠的男子,官身也有了,还被当做不懂事、爱闯祸的小孩子似的,如何能不郁结于心。
  他郁闷之情无处发泄,便多了一个出去闲逛的习惯。
  说是闲逛,其实就是在那等巷子里的酒肆当中喝闷酒,因怕叫熟人认得,还特地绕得远些。
  郭安南原来只是随意而行,等到那一日,在某个酒铺里头遇得有人弹唱卖花,语调柔婉,转头一看,正正自侧面见得盛郦娘,当即都呆了。
  他虽然不肯承认,心中倒也有些觉悟,懂得自己对那沈念禾还是颇为念念不忘,只是碍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撂开去一边,眼下见得路边一个卖唱的有如此一张脸,更要紧是周身气质,居然也有一两分肖似沈念禾,当即就活动起心思来——养不了那金丝雀儿,见得有鹦哥喜鹊,难道还不兴自己多看两眼?
  因遇得了这一回,郭安南就三天两头去此处捧场。
  那盛郦娘也聪明,见得郭安南回回都给自己银钱,又时常去喝闷酒,就趁着无人时坐在一桌上同他说话,先问是不是有什么难事,又劝少喝酒,再劝早回家。
  两人一来二去,倒是慢慢熟悉起来,郭安南这才晓得对方的家世,知道这是大家闺秀流落街头,沦落到以卖唱为生,实在十分可怜,便起心要去襄助。
  此时此刻,郭安南还是并未多想,直到有一日,他到得酒肆里头,却见那盛郦娘等流氓捉着要占便宜,出于义愤,出手将人赶跑。
  郭安南毕竟姓郭,自小习武,不用叫人,就把来闹事的打了个落花流水,不过到底双拳难敌四手,对方四五个人,他一个人,再怎么厉害,还是难免挂了彩。
  如此举动,自然得了佳人感激同青睐,盛郦娘感动之余,见得郭安南面上带红,身上挂彩,如何放得下心,原要请大夫,被郭安南一口拒绝,便执意邀他去自己家中上药。
  那日也不知怎的,盛家居然一个人都没有,盛郦娘只好亲自给他宽衣解带,两人一个有心,一个有意,一个说没有旁的东西,只有一个自己,不愿亏欠,欲要以身偿恩,一个虽然推辞,也不知道为什么,推着推着,就半推半就了。
  郭安南药没有上多少,好事倒是成了十成十,等到一觉醒来,因见那盛郦娘住的地方实在简陋,便把她接了出来,另行安置在一处院子内,又买了几个小丫头去伺候。
  盛郦娘温柔体贴,对着郭安南只有夸赞,没有半分挑毛病的时候,伺候他伺候得细致入微,两人很快就如胶如漆起来。
  郭安南一直都很清楚,以盛郦娘的出身,绝不可能嫁进郭家,所以都只当做成亲前感受一回,若是合适再接回家,若是不合适,就此罢休,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第324章 安排
  只是万没想到,盛郦娘居然这么快就有了身孕,这消息又如此快速地传了开去。
  秦舅舅听得外甥话音不对,皱眉问道:“既是要生,你难道要纳进门?”
  他言语中十分不满。
  做父亲的在外领兵,当儿子的在家纳妾,如此行事摆得出去,有眼睛的都会笑话。
  更何况郭安南还未成亲。
  若像是郭保吉这样的能耐,没成亲前家里有十个八个的妾室,生几个儿子,一样不会影响太大,毕竟外头看中的是其本人,可放在郭安南身上,不是秦舅舅看不起自己外甥,确实是差之甚远。
  纵然长辈没有把话说透,郭安南也不傻,十分明白其中缘故,当即摇头道:“也未必要现在就纳,等将来生得出来再说……”
  只要最后进了郭家的门,哪怕是妾生庶子,一般也姓郭,跑不了是他的血脉,若生的是个女儿,一副嫁妆出去,也就罢了。
  不过盛郦娘的出身的确是硬伤,拿来做个小妾是可以的,再往上,便是良妾都有些够不上。
  秦舅舅见得外甥拎不清,也不再指望他能自家觉悟过来,便道:“你爹而今正当壮年,娶的后娘也不是不能生的——便是她不能生,能生的丫头女子多的是,一旦被她知道了,难道你们三兄妹还能落下什么好?”
  又苦口婆心劝了一番。
  娘亲舅大,郭安南也知道好歹只是先前实在也有些要面子,被秦舅舅说教一回,也知道厉害,虽然还是不舍,到底老实把盛郦娘送走了。因怕外头不安全,又怕走漏风声,最后送去了秦家根基所在的兖州,又舅母安排人照料,等到胎儿生了下来再做计较。
  然而盛郦娘才送走没多久,翔庆军中就来了信,郭保吉不知从哪里听了风声,说是岳母思念外孙女,要把女儿送回兖州承欢膝下。
  郭东娘虽然莫名其妙,可继母手中拿着父亲自军中送来的家书,上头明明白白就是郭保吉的字迹,也有印,口吻亦同从前并无二致,只好依言而行,才回得兖州,就又遇得父亲单独着人送来的书信,叫她好生在兖州住着,不要轻易回京,又说知道了盛郦娘的事情,若是将来生了下来,无论男女,都先抱过来叫人照料着。
  这一番分派简直莫名其妙,且不说郭保吉素来对郭安南十分严格,若是放在从前知道儿子如此行事,绝不会这般反应,况且他又疼爱郭东娘,怎么可能会让未出阁的女儿来照管其兄同外室生的小孩?廖容娘虽说只是个继母,但是明面上的事情该做都是会做到的,就是越过廖容娘,郭家也有族人可以安顿,再不济,秦家必定是能帮手的。
  郭东娘虽然性格率直,却不粗心,知道父亲素日不是会被外人惑心的,又见来送信的是个家中老人,便拿话去逼问,谁知对方不仅咬死了不肯透露半分消息,还强请她收拾东西赶紧去兖州,又说郭保吉另有安排云云。


第325章 封门
  郭东娘到了兖州,自投外祖家,果然在当中见得盛郦娘,不过对方却被安置在离本家不远的一处别院里头——毕竟是个外来女子,秦家为了避嫌,又要帮着照管,不能放得太近,也不能放得太远。
  秦家对外孙女千疼万宠,本要留她在家,郭东娘住了一阵,忽听得有人来报,说盛郦娘动了胎气,吃了大夫开的药,好险没有把孩子保下来,只是情绪不稳,先闹着要回京,又闹着要给郭安南送信,一副心惊胆战的样子,好似唯恐秦家生有坏心。
  毕竟是自己亲兄长惹出来的事,郭东娘也知道盛郦娘不好处置,想到父亲之前让亲信来同自己说的话,虽然不知道为什么郭保吉如此看中一个外室腹中胎儿,还是寻了个由头搬了过去。
  见得郭东娘同屋住着,盛郦娘倒是安份了不少,原还每日要听戏听曲,或要听书解乏,此时倒是老老实实只同听伺候的人奉承。
  郭东娘在兖州住了一阵,除却守着盛郦娘,就是出城奔马,又同几个表姐妹游戏,只是秦家年龄相近的女儿并不多,不是太老,就是太少,她一人着实有些无趣,倒是时不时叫人顺着给沈念禾捎信过去。
  她同盛郦娘共处一室久了,见得对方肚子越来越大,可自己送去翔庆的信,却半日没有得到父亲回复,明明四处都在传说翔庆军中魏军越战越猛,胜多负少,且胜得一场大过一场,可奇怪的是,京中居然也没有送信过来。
  廖容娘平日里是个极爱做表面功夫的,况且便是廖容娘一时想不到,难道自家一兄一弟也想不到?
  郭东娘越想越觉得不对,偏又不能自己跑去翔庆、跑回京城,只好不住派人两下送信,又从沈念禾处设法打探消息。
  ***
  沈念禾收到郭东娘的信,读得十分莫名其妙。
  郭东娘明明身在兖州,距离翔庆军比京城更近,又是住在秦家这个地头蛇府上,什么情况打探不到,另还有一兄一弟在京,为什么要来信问自己翔庆战事进展?
  沈念禾拿不准其中意思,也不好妄测,便把自己知道一一说了。
  她这一处才将写好的回信装进信封当中,就见郑氏自外边端了一盘新鲜果子进来。
  此时冬日冰寒,果子一吃进去全身都发冷,屋子里虽然烧了铜炉同地暖,到底不太行,那郑氏就在盘子下架了个小炉子,那盘子里薄薄浸了一层热水,温着果子放在沈念禾面前的桌案上,同她笑道:“外头送了些时鲜柿子、金桔、柑橘来,我吃着倒是不错,拿水给你温了,你等暖和了再吃。”
  她把那盘子并下头连着的炉子一同放下,见得沈念禾在上头写拜语并落款,一时奇道:“东娘怎么忽然跑去兖州,半点迹象也没有,而今都去了好几个月了,居然还不见回来……”
  沈念禾虽然觉得新鲜果子被温水泡着味道奇怪得很,却也不好拒绝郑氏的好意,只把那信封了口,随手打铃叫人送去郭家,这才同郑氏慢慢说起闲话来。
  郑氏先劝沈念禾吃果子,说了一回京中各项事,又说裴继安事,最后由郭东娘说到郭安南,复才叹道:“……本想下个月给你办及笄礼……”
  沈念禾正要说话,却听得外头有人匆匆进来,抬头一看,正是自己方才派去送信的那一个。
  那人面上满是惊疑不定,手中仍然擎着方才那一封要给郭东娘送往兖州的信,对沈念禾道:“姑娘,不知怎么,郭家的大门封了……”


第326章 忍
  自郭保吉带兵去往翔庆,郭家只剩下廖容娘带着二子一女留在京城,虽然不至于闭门谢客,却也再不复从前宾客盈门。
  廖容娘行事不爱张扬,出门交际得少,便是同娘家人来往也不算频密。另有两个继子,郭安南在学士院里表现寻常,知交自然不多,又兼每日早出晚归,不知在外做些什么,回家的时候都少;郭向北在国子学中读书,最近虽然人缘好了许多,却也不爱带人回府,至于郭东娘,进京之后也去了些赏花宴、诗会,甚觉无趣,平日更爱自外出游玩,不束缚于一府之中。
  正是因为这许多缘故,郭府闭门数日,外头居然极少传闻。
  那被沈念禾遣去送信的人将自己得见的情况一一说了,又道:“还未走近,就被人拦了,问得是来寻郭家的,特地解释说他家再不见外客,我说是故旧,也不进门,只送一封信过来,照旧还是不行……”
  沈念禾问道:“拦住你的是不是郭家人?”
  那人摇了摇头,道:“认不出来,不过看他说话行事,不太像是下人……”
  又将其人说话学了一遍。
  沈念禾听着只觉得古怪,不由得转头,边上郑氏也疑惑极了,不过当着外人的面,并不多做评价,只细细询问了几句,就将人打发了出去。
  那人一走,郑氏就同沈念禾道:“我看郭家这一回闭门实在毫无来由,不如叫人去问问国子学,或是看看学士院中是不是听得什么风声。”
  沈念禾却是觉得这做法不甚妥当,摇头道:“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旁人又知不知道,如若当真惹了大事,这般贸贸然上门打听,反而会叫外头传扬开去,不如等三哥回来再说。”
  ***
  裴府里头两人满腹狐疑,内廷之中,周承佑却是半仰着靠在塌上,一手护着头,另一只手则是紧紧攥着被褥。
  床榻边上原本立着两个黄门,此时已经被他寻个理由发遣出去,只剩得陈皇后一人抹泪侧坐,急声道:“我儿伤成这样,怎能强撑着?还是叫个医官进来看看吧?”
  然而再怎么催得急,还是没有自家去打铃叫人。
  周承佑一手扶着头上那厚厚的方巾,那方巾原是象牙白,此时已经一半都被血液浸得全湿,染上深红的颜色。他靠着塌,莫说头,便是手脚都不敢轻举妄动,只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