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幽香闲闲露华浓 >

第167章

幽香闲闲露华浓-第167章

小说: 幽香闲闲露华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尽收眼底,不由得叫苦不迭。
  这顿年夜饭吃得心思各异,别有滋味。
  沈良和卫长钧慢酌谈笑,沈清兰吃得少、听得多,不敢抬眼,耳边尽是那人的声音,但林氏没一会,就带着她回避了。
  “……兰儿。”林氏把她叫到卧室,语重心长的开了个头,却又很久没了后话。
  沈清兰很乖,挨过去亲昵,“母亲,我刚才多话了吗?”
  主动提问,反倒让林氏没法批评了,她摸摸女儿的头,“你关心父亲,这也没什么。”
  沈清兰嘻嘻一笑,迅速把话岔开,聊起那些从未吃过的农家宴,眉飞色舞,意犹未尽,让林氏一愣之后生出愧疚来,不该这么快就拉她离席,使得女儿连顿饭都没吃饱。
  “你要是喜欢,我让秋月去厨房看看,还有多买的,都带走。”
  沈清兰本来没这个意思,为了转移话题,兴致勃勃的答应了,继续哄林氏高兴,她本来就聪慧伶俐,又是一门心思的讨巧卖乖,没一会就逗得林氏笑个不停。
  母女俩说了番话,林氏还是担心沈良,打发春兰去看,这是郭姨娘和齐姨娘进来,大家又说笑一番,等沈清兰告辞时,倒是两个姨娘先拿出了“压岁钱”。
  “压岁钱”不是钱,是首饰,沈家惯例,年年如此。
  沈清兰也没客气,道过谢,笑嘻嘻的接了。
  林氏笑嗔道,“偏你们俩宠她,出门在外,还记得给她这个,她都多大的人了,还用这个讲究?”
  郭姨娘拉着沈清兰的手笑,“多大的人,在我们眼里,也还是孩子,何况,还没出阁呢,没出阁的姑娘,在娘家都是孩子。”
  “出阁”两个字像是拨动林氏的心弦,她瞅着沈清兰古怪的笑,直笑得沈清兰无地自容,才转身取来一只小盒,塞她手里,“姨娘都给了,我少不得也得意思一下。”
  沈清兰笑得欢,抱抱林氏,又抱抱两位姨娘,抱着“收获”告辞出门。
  恰遇春兰回来,沈清兰忙叫住她,问沈良的情况。
  春兰答道,“小姐放心,老爷和宜威将军已经不喝酒了,喝的白水。”
  沈清兰果然松口气,回屋将东西收好,又洗漱一番,上床看书,碧玉和翡翠将第二天要穿的衣裳早已准备妥当,整整齐齐的摆在床边。
  忽听敲门声,碧玉过去,低声问谁人。
  薛扬隔着门板小声喊“碧玉”。
  碧玉尴尬的回头看沈清兰和翡翠,却见两人都低眉扭头,装作视而不见,抽了抽嘴角,小心拉开门出去。
  等门再次关上,翡翠倏地扑到床边,一脸八卦的模样,“小姐,您猜,薛扬是给碧玉送吃的,还是送首饰?”
  沈清兰拿书轻轻敲她脑袋,笑道,“你那么想知道,自己偷偷去看看。”
  “我才不去呢。”翡翠撇嘴,“偷看人家俩亲热,多没劲。”
  沈清兰十分惊讶,“他们俩……”
  她早就看出两人彼此有意,也决意到了会州正式给他们俩订下亲事,但平时看到两人相处,基本都是碧玉对着薛扬吆五喝六,薛扬傻乎乎任打任骂,就自以为这就是两人相处的常态了。
  翡翠笑得惊讶又得意,“小姐您还不知道呢,碧玉那妮子,别看她有时候在薛扬面前张牙舞爪的欺负人家,但要是薛扬软声软气的哄几句,立刻就羞答答了,要不是有一次我意外看见,我也不知道呢。”


第354章 无奈
  沈清兰目瞪口呆。
  正说着话,门动,碧玉回来了,两手空空。
  翡翠冲过去,挤眉弄眼,“咦,薛扬那家伙没送你新年礼物吗?”
  碧玉顿时脸红,推开翡翠,“别胡说,他送我礼物做什么?”
  “哼,不送礼物,那他叫你干嘛?”
  碧玉斜她一眼,扭开脸,藏住眼中的心虚,“你可别扯我身上,他是替卫三少爷传信的,卫三少爷让小姐安心,他保证老爷不会喝醉,一会就亲自送老爷回屋。”
  沈清兰脸色僵硬,即使只有两个丫头在,也尴尬得不行,“……谁要他说这些?”丢开书,往被窝里一缩,蒙头睡了。
  碧玉和翡翠吃吃地笑。
  日次晨起,就是大年初一。
  虽是客居在外,但该有的都有,爆竹声响得惊天动地,天刚蒙蒙亮,沈清兰就起身了,换上崭新的衣裳,翡翠给她盘了个飞仙髻,金钿点缀,娇俏可爱。
  碧玉凑过来看了看,“新年要喜庆,装扮也要华丽些,金钿太小、太少,太素雅了,翡翠,你再找个亮灿灿的步摇来配。”
  翡翠转身去翻妆盒,但是沈清兰早在申州收拾行囊时,就想着一路简行素妆,把那些招眼的首饰都一脑古儿压到箱底,缚在马车上,随身戴的几样都是比较清雅小巧的。
  “咦,小姐,上次在邓州,莺儿小姐不是送了很多首饰来吗?婢子记得是单独收的。”
  碧玉一拍手,“对呀,那些首饰都华丽得很,平时小姐不爱招摇,今天戴倒是合适。”说着,不等沈清兰回答,就去角落的箱子里翻起来,很快就抱出几个小盒子。
  “这个好!”
  “这个也好!”
  沈清兰迟疑,“还是算了,反正一会就要继续上马车了。”只有她知道,这些东西其实是卫长钧送的,可又没法和两人解释。
  “大过年的,就算在马车上,也要漂漂亮亮的。”
  两人不由分说,给她插了一只金镶玉的步摇,几缕金线坠着宝石垂在鬓边,颤颤巍巍,瞬间就衬得脸色娇俏明艳许多。
  沈清兰无奈,只好听之任之,心里还莫名生出些突破世俗的兴奋来:不知道他会不会记得……
  去给沈良和林氏请安时,屋里人都一眼不错的看着她。
  林氏回忆了下,笑道,“这是姜家小姐送的吧?摆在盒子里有些晃眼,戴起来倒是漂亮的很。”
  沈良也跟着称赞,“女孩儿家就该这么打扮着,看着多赏心悦目。”
  沈清兰心说,要是他们知道这是卫长钧送的,还会觉得漂亮、觉得赏心悦目吗?
  正想着,某人就到了,卫长钧进来,一点没见外,也没托大,以子侄礼给沈良和林氏行礼拜年,末了,笑看沈清兰,“清兰,新春万福。”
  沈清兰低着头给他行礼,脸都红透了。
  卫长钧盯着她头上的步摇,微微一怔,继而笑得花都开了。
  林氏不知缘故,只当是卫长钧垂涎女儿美貌,心里就不高兴,又不好显露,轻咳一声,请卫长钧坐。
  沈清兰很知趣,在林氏的眼皮子底下,也绝不敢和卫长钧在一起,赶紧告辞了出去。
  上车时,卫长钧策马路过,低声说了句,“真好看!”羞得她一上午脸都是红的,心里却是甜甜的。
  一路继续往西北而去,越发寒冷,几重大雪,在刺骨的低温和狂风下,丝毫不见融化,反而冻成坚冰,车马走在冰上,小心翼翼,一天下来,进程极慢。
  终于,在连续十天的艰难行驶后,来到距离会州州府不足五十里地处,众人都松了口气。
  本来沈良想一鼓作气往前,谁知不巧,这天竟是风雪交加,实在难以出门,只得在驿馆歇息一天。
  沈清兰对近在咫尺的会州十分好奇,闲来无事,趁着丫头不在,把窗户支起一条缝,打量外面的景色,只看见寒风卷起大雪飞舞,四周是白茫茫一片。
  她缩了缩脖子,觉得脸上被风割着疼,准备关窗,突然,她听到马蹄声疾驰而过,忙定睛一看,只见一人一骑迎着风雪远去,看背影,却是薛扬。
  这种天气,他去哪?
  沈清兰不由得好奇,也忘了寒冷,继续仆在窗前,望着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白雪之中的人影思索,冷不防对上一双眸子,吓得差点跳起来。
  “你你你……”
  窗外那双眼睛幽黑清亮,继而笑声低低的响起,“清兰,你在看什么?”
  竟是卫长钧。
  沈清兰略略迟疑,到底还是把窗户又撑起两寸,果然见卫长钧就站在窗外,站在风雪之中,望着自己,脉脉而笑。
  “你不冷么?”
  卫长钧笑,“不冷。”
  沈清兰轻声道,“还是保重身体的好。”
  卫长钧又笑,“好,听你的。”
  沈清兰脸红了,“你在送薛扬吗?我刚看到他骑马离开了,是不是军营中有事?”
  “只是离开太久,让他回营去看看。”
  沈清兰略略放心,忍不住又问,“你这次怎么能离开这么久?你不忙吗?不用处理军务吗?”
  这一次,卫长钧沉默了很久,他目光似乎有些飘忽,淡淡一笑,带着些自嘲,渐渐平静后,才转回来看沈清兰,轻声回答,“我……很闲。”
  沈清兰不太理解这三个字地意思,毕竟她是见识过卫长钧的“忙”,很难想象统兵一方的宜威将军怎可能和“闲”字联系在一起,她好奇的打量卫长钧,敏锐的捕捉到他眼里一闪而过的稀奇的嘲弄,心头大惊,她从未见过他这个表情。
  “……你怎么了?”
  沈清兰也说不上为什么,只是下意识地就觉得不妙,试着询问。
  卫长钧低低笑了笑,摇头,“没事,今天风大,快关上窗户,等到了会州,上元节我陪你看灯。”
  “子渊。”沈清兰心里升起不安,欲言又止,最后只说了句,“你也进屋,别吹风了。”
  卫长钧目光深深地看她,微笑点头,突然伸手,似乎想摸她,伸到一半,又缩了回去,转身离开。


第355章 询问
  “哎哟,我的小姐,这是什么天气,您怎么还开窗了?”
  碧玉端着点心进来,一推门就看到沈清兰站在窗前,窗页开着那么大的缝,能清楚的看到外面一片雪白,还能感受到怒吼的北风,当时就惊得脱口而出,将点心往桌上一放,两步奔过来,“啪”的就把窗合上了,这一连串的动作极为迅速,一气呵成。
  沈清兰扭头对上碧玉气呼呼的脸,失笑,“好了好了,我错了,我就是好奇,才看一眼,就被你撞见。”
  碧玉可不好骗,哼道,“屋子里都冰凉凉的,一丝热气都没了,可见是开窗多久了?”
  “好好好,我承认,看了两眼,碧玉不生气了呀。”沈清兰这个主子当得真是没有一点架子,丫头们不但不害怕她,还要她反过来哄着。
  碧玉见好就收,叹口气絮絮叨叨,“咱们这一路上吃了两个月的风雪,婢子哪一天都是担心,唯恐小姐身子弱,吃不消,在哪里病倒了,万幸的是,稳稳当当,没灾没病,好不容易都到了会州城外,转过天,明天、后天就进城了,您可别功亏一篑,病在这城门口。”
  沈清兰心头暖暖的,从善如流,“你放心,我心里有数,再不开窗了。”拿一块点心先塞进碧玉嘴里,堵住她的话。
  碧玉也不好说什么了,转身给她灌汤婆子。
  也许是目的地就在眼前,大家都沉不住气了,一个个的显得格外无聊,女眷们都凑在一起说闲话,七嘴八舌的,说的基本都是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异地风光和民俗从来都吸引外地人,如果不是这种举家迁徙,女人们的一生大多都禁锢在一个州、一个镇,甚至一个院子里,哪里能见识这么多迥异的风土人情?
  沈清兰也和大家凑在一处打发时间,她也不说什么,以听为主,其实,她多多少少还外出逛过几次,比起两个姨娘来,见闻更多,但她几乎每次出去都与卫长钧有些瓜葛,怕不小心说漏嘴,还不如不说。
  沈良一直没进来,这是常态,林氏也不以为然,因为这一路来,他大多与卫长钧一起,要么两人对饮,要么招待当地官员,现在落脚的是驿馆,想必正在和驿丞熟络,此地虽然在会州州府之外,但隶属会州,驿丞就是沈良的下属,沈良肯定要借此机会多了解情况的。
  屋外风雪仍紧,天色已渐趋暗下。
  沈清兰旁听了大半个时辰,觉得没趣了,先行告辞,林氏也没管她,摆摆手,让她自行离开。
  门,就在这时开了。
  沈良面色有些凝重,负手走了进来。
  沈清兰莫名就有些心慌,轻唤了声,“父亲。”
  沈良点点头,露出点笑容,没有多说什么,显然是有心事。
  姨娘等人个个善于察言观色,知道不能再聊了,纷纷起身离去。
  沈清兰神使鬼差的没有走,反而又折回来,挨着林氏坐下,主动为父亲倒了杯热茶。
  林氏看她一眼,也没赶她,心思被沈良牵住,问,“怎么了这是?是从驿丞那听到什么有关会州的事情?是不是大雪成灾,民生艰难?”
  “倒也还不至于民生艰难,却……确实与这场大雪有关。”沈良端着茶,却迟迟未饮,眉尖忧色愈发明显,“听驿丞说,自从去年腊月以来,会州大雪不断,气温奇低,百姓虽不至于饿死,但的确生计不易,出行不便。”
  林氏沉吟,安慰道,“大雪是天灾,非人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