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第8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验一地干部本事的大题。
在这个问题上沙正阳其实也考虑过很久了,在受邀来宛州之时,他就已经琢磨过了,为此他也和程颂汇报过。
省委省政府对目前宛州的局面并不是很满意,但宛州的格局摆在这里,如果宛州发展不起来的,那么单靠汉西地区的发展始终难以带动整个汉川的发展。
汉东始终是一个包袱,要把这个包袱化为一极动力,实现两翼齐飞,这就是汉川省委省政府的意图,程颂也就是秉承省委意图来推动宛州的格局变化。
下个月程颂就要来宛州调研,沙正阳的这一次相当于是为程颂打前站,而把宛州搞起来也是周远望和王云祥交给程颂的任务,程颂也专门调整为联系宛州,为此程颂甚至交脱了蒲池和巫陵地区的扶贫工作,转而移交给了担任了副省I长的康广量。
“在探讨山都和裕城的产业发展规划之前,我想先就咱们宛州的现有格局进行一个梳理,宛州现有的情况其实基本上可以分成为三类,第一类以经开区、东峡、真阳和宛阳为代表的,这几个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目前发展的势头也不错,已经有了全省十强县或者冲击全省前二十强区县的实力,嗯,香城县正在大力向这个梯队迈进,但是还差一些火候,……”
“第二类,或者第二梯队,就是以香城、山都、裕城、龙陵、大野等区县为代表的,这几个区县的特点也很突出,或区位优势不错,或人口众多,或基础设施还行,总而言之,占着一点或者两点优势,但是都不算很突出,护着还有那么一两个有点儿规模的企业作装点,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中不溜,难出大彩,……”
“第三梯队就是剩余的区县了,各方面条件都很一般,没有特色,区位不佳,资源匮乏,也没有相关产业基础,发展乏力,……”
说得很刻薄,但是却是现实,无论是坐在内圈的市级领导,还是外圈的区县领导和市直机关领导,都有些苦涩,但是却不能不承认这种分类是很科学而客观的。
“这三类只是一个大致粗略的分类,事实上在每一个具体区县之间都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比如经开区基本上没有社会管理职能,只需要专心致志发展经济,比如宛阳区,作为主城区,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对自身经济实力壮大无疑更有利,……”
“……,比如香城,我印象中前两年家具制造业就具备一定的基础了,但是这两年好像没有太大的突破了,总体来说停留在层次较低门类单一的层面,如何来实现提档升级和衍生发展,家具制造业衍生一下,比如门窗制造,比如门锁制造,比如家装类的板材行业,县委县政府有没有认真进行过研究分析?有没有引导具备一定条件和实力企业向这方面进行尝试?有没有帮助相关企业与高校相关学科进行牵线搭桥,甚至提供财政支持来实现新产品的研发推动?”
一连串的设问让坐在外圈的香城县的两位主官心里豁然开朗之余也是脸上一阵火辣辣的。
他们也不是没有为县里的家具产业未来发展考虑过,但是更多的还是希望家具产业能够提升档次扩大规模,但是面对沿海地区的竞争,香城的家具制造业明显要逊色一个档次,怎么来让这些产业有更好的发展,县里也是殚精竭虑,但始终不得其法。
现在沙正阳不经意的就给他们点穿了,产业可以向外衍生发展,不局限于单纯的家具产业,可以让这个体系产业更壮大,同时还要主动帮助这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合作,甚至提供财政支持来进行技术提升和新品研发,这种做法也是他们之前未曾想过的。
“县财政不足,那么市财政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在这方面予以支持?我要提醒一下大家,财政资金如何用,预算上要更多的考虑这一块,不要只是一味盯着基础设施建设或者给干部职工涨工资奖金,这些资金该用到刀刃上,而一个产业如果能够抓住时机做起来,形成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未来给你这个地方财政带来的稳定税收你自己可以算一算这个帐,……”
杜国建和穆天然都在认真的琢磨着沙正阳似乎是信手拈来的建议。
香城本来是宛州的百万人口大县,也是农业大县,在郑国忠担任县委I书记期间家具制造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迅速成为县里的支柱产业。
现在县里拥有大大小小的家具生产企业多达五十多家,让他相关的木材加工企业和油漆化工企业还有十多家,98年这个相关产业产值达到45亿,成为名副其实的第第一支柱产业。
但从97年开始这个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一些企业已经关门歇业,还有的经营不善欠下供货商一屁股债务干脆跑路,这也成为了香城县委县政府的一大心病,如何来破解这个瓶颈难题,县里边也在思考。
沙正阳的这个建议倒不是说就能一下子解决问题,但是起码像一把钥匙。
对县里来说,家具制造业能提档升级是一方面,但向外衍生扩散到门窗制造、门锁制造和板材制造这一类行业无疑是一个新路子,起码可以鼓励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尝试一下。
或许有些企业本身就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限于资金和政策上的限制而不敢贸然行动,但现在县里如果能够在各方面予以鼓励支持,那么也许就能闯出一条路子来。
“说了那么多,我来说山都和裕城。”一番指点江山之后,沙正阳收回话题,直入正题。
“山都和裕城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可以在哪些产业培育和发展有所作为?嗯,山都地处宛阳西南,从距离上来说,是宛州距离汉都和嘉州最近的县份,如果有地图就可以发现,它正好处于宛州、嘉州和汉都的三角交汇处,这个位置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好处是如果有足够的产业实力,可以承受三市尤其是汉都和嘉州的经济辐射,不好的一面是距离哪边都比较远,……”
“裕城的情况和山都略有不同,但也有相似一面,距离主城区有一定距离,处在中宛高速的交通节点上,目前据我所知豫省方面正在极力推动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预计可能会在年底立项,这也意味着裕城可能会在未来几年里实现交通瓶颈的突破,……”
“从基础设施上来说,裕城和山都的县城规模相对较大,县城人口和城市化进程在宛州的县域中算是比较快的,但在产业培育上却没有能支撑起工业化的一极,成为了跛脚,……”
“……,在此之前,我先介绍一下前期省政府常务会议的一个精神,这也是要落实省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的一个会议,提出了要将发展壮大电子产业作为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迈进的一个关键工作来推动,尤其是要努力把通讯设备和电脑制造这一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作为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要求各地市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相关的产业发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沙正阳顿了一顿,然后目光横扫了一圈,“我在这里解释一句,通讯设备和电脑制造并非像我们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都是高精尖,实际上在组装和相当多的零部件生产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我也要在提醒一句,在这方面汉都已经开始发力并走到了前列,我希望我们宛州应该要抓住这个战略契机赶上来。”
………………………………
第八卷 第三十八节 进坑
会议终于在一种复杂的气氛下结束了,甚至在最后的掌声上都显得有些不太热烈。
当然沙正阳也能理解,自己作为一个从宛州走出去的干部,现在是以“外人”身份来“教诲”,无论如何都有些让人难以释怀。
虽然很多观点大家其实也意识到了,但要做出改变依然有难度,而且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样也让人心里纠结。
不过相较于区县一级的干部们心思微妙情绪复杂,市一级的领导干部就要坦然得多,毕竟所处位置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所肩负的压力不同,心态也就不一样。
“正阳,你所提到的省里把电子产业作为未来三年工作重中之重来发展,我觉得是一个契机,但是你又说汉都先行一步了,那我们宛州和汉都如何来竞争?”穆天然没有客气,下来之后就和杜国建直接找到了沙正阳问道。
“穆市长,我说了,这个产业很庞大,汉都市和宛州所占的角度不一样,它定位的是以半导体和关键器件这一类中上游的,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为主,当然肯定也会吸引中下游你们所关心的这一类产业,但毕竟有轻重,那么我觉得这对宛州来说就是机会。”沙正阳解释道。
“正阳,你这个说法说服力不够啊。”杜国建叉着腰摇头,若有所思,“茅书记的心思很大,从他和你搞那个互联网高峰论坛就能看得出来,说是互联网产业,但是很多座谈会交流会演示会都涉及到电子信息产业,甚至就直截了当的开出了对这一类产业的招商引资条件,给我感觉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这个说法不对,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沙正阳笑了起来,杜国建也不差嘛,居然能了解到这些东西,看来自己以前还是有些小觑了对方。
“杜书记,修栈道也是为了进入中原,度陈仓也一样,汉都那么大一个副省级城市,总得要有足够的产业来支撑,它的定位和宛州不一样,肯定有竞争,但我觉得那不是主要的,也不会对宛州造成多少影响,宛州还是应当找准自己的路径,坚定不移走下去。”
杜国建和穆天然都摇摇头,但是却没有再说话,显然不是很认同沙正阳的看法。
接下来的两天,沙正阳带着发计委这帮人调研了裕城、大野和桐山以及宛阳,最后离开了宛州,没从东峡这边走,而是走的山都,在山都又逗留了两个小时,搞了一个小型座谈会,说白了就是帮助山都把脉分析。
他的确待不住了。
前一天汉川省委已经正式研究之后下文,免去了他的省发计委副主任职务,任命其为汉都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
他对宛州也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自此他不可能在给宛州出谋划策,而只能把所有心思放在汉都的工作上了。
在车上他就一直保持着沉默,而和他一道来的同事们也都知道了这一人事变动,对于沙正阳似乎就一下子变得陌生起来。
一年时间,刚好只在发计委呆了一年时间,这个时间实在有些短,虽然他在这一年时间觉得很充实,做了很多事情,甚至对发计委都带来了很大变化,但毕竟还是太短了一些。
回到宛州已经是晚上八点过了。
但茅向东和吕宗平还在汉都市委等着他。
交代了梁锦柏等着自己,沙正阳就直接去了汉都市委。
两位领导都在,而且就是专门等候自己,这让沙正阳有些诚惶诚恐之余,也有点儿自豪。
“正阳,你可真是稳得起啊,让我和宗平在这里久候不至,比三顾茅庐还让我们难熬啊。”茅向东看到沙正阳进来,就忍不住笑道。
吕宗平也面带微笑,但相对矜持一些,他和沙正阳没那么熟。
“什么情况你都知道了,省里给了几天时间交接,但我还是希望你快一点儿,我现在觉得时间简直不够用,时不我待,成天都觉得人家在发展,我们汉都却停步不前,我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神经官能症了。”
茅向东的秘书把茶送了上来,然后迅疾离开,办公室里只剩下三人。
“大概需要两天时间交接,我手里大的事情不多,但杂活儿不少,要看委里边怎么安排,该交接的还得要交接清楚。”沙正阳回答道。
“那行,你尽快,另外我和宗平也在商量你的工作。”茅向东沉吟了一下,目光望向吕宗平,“宗平,你来说吧。”
“嗯,正阳,咱们都是老熟人了,不绕圈子,茅书记和我的意思都比较明确,一个是高新区你来牵头,刘市长事情太多,顾不多来,你和国力也很熟悉,所以你来牵头,另外想让你负责工业和招商引资工作。”吕宗平把二人早已经敲定的想法拿出来。
“工业和招商引资?”沙正阳微感吃惊。
高新区和招商引资他都能接受,也在意料之中,但工业就有点儿不合适了,这一块任务太重了,分量上自己恐怕这个市长助理也有些不够。
“怎么了?”茅向东问道。
“茅书记,吕市长,招商引资和高新区,我没有意见,可是工业这一块,我觉得恐怕有些难以胜任。”沙正阳诚恳的道:“不是说我不愿意负责这一块工作,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