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第8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沙正阳在发计委里边虽然刻意想让自己保持低调,他知道自己资历浅年龄小,在发计委这个被誉为小政府的圈子里,这就成了一个“短板”,也容易引起一些老人们的敌视,特别是自己抓的这几项工作都在不同阶段获得了省里一些领导和部门的重视,这就更让人心里不平衡了。
他也没有刻意的去交好谁,因为他很清楚,处于这样一个环境中,他能做的就是把手里工作拿起来,让别人无话可说,至于说同僚之间的友谊,他不太相信。
自己不是主要领导,和很多人其实都处于一个既合作但又竞争的位置上,甚至在竞争意味上更浓一些,所以无论怎么去交好讨好,意义都不大,该针锋相对的时候还得要一样毫不退让。
或许只有已经是正厅级的卿剑锋这方面意味要淡一些,但是沙正阳一样需要考虑如果自己表现太过突出,也会产生喧宾夺主的印象。
“我希望在座的诸位要认真调研分析自己分管的工作,要结合各地市今年的发展重点和方向,有针对性的下去和地市一道,分析研究未来他们的发展该如何推动,会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未雨绸缪,将准备工作做到前面,……”
康广量抬起目光环视了一眼,缓缓收回。
“同志们,今年是第九个五年计划的第四年,也是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最后一年,可以说也是改革开放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国企改革正面临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关键阶段,亚洲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正在显现,我们汉川作为中西部内陆地区大省,如何在这一年里表现出我们砥砺前行的勇气、决心和智慧,这都需要我们在座大家认真思考并付诸行动,不要成天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报纸打打电话,要主动下沉,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去解决,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去落实,……”
会议散了,康广量把沙正阳和萧建邦留了下来。
“建邦,都宜高速项目你要抓紧落实,既然各方面条件都已经具备,那么和交通厅那边要尽快协调好,项目资本金和银行贷款都要尽快敲定,这一块我感觉省交通厅那边不太积极,也和程省I长汇报过了,估计近期就要开一个协调会,不能拖,这关系到这个汉川省腹地落后地区的发展大计,……”
萧建邦是省政府那边过来的,消息也很灵通,“主任,前几天我碰到了王省I长,他也专门问了几句都宜高速的事情,他也在叮嘱我们要加快进度,估计他也意识到了交通厅那边,嗯,他说也会督促韦省I长那边加快进度,……”
“现在大家都是嘴巴上说得热闹,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呢?建邦,领导关注是好事,但是我们不能靠领导去打招呼就觉得万事大吉了,还得要自己一手一脚去抓,交通厅那边不来气大家都知道原因,但这事情已经定下来了,没有回旋余地,所以估计他们也是发发情绪而已,所以咱们就要先主动动作起来,把前期的一些工作先做好,免得他们到时候倒打一钉耙,……”
康广量能理解交通厅那边的怒火憋屈,但是他理解归理解,但是却毫不同情,看不清形势还在那里软磨硬抗,到时候真要耽误了大事儿,只怕省里就要拿人开刀了。
况且这件事情把发计委这边的声势很是涨了一截,对发计委来说是好事,在很多人眼里这甚至就是发计委对交通厅那边的一个权力侵蚀,剥夺了交通厅在高速公路建设上的主导权。
“正阳,你这边我就不多说了,高新技术这边,汉都的高峰论坛召开在即,向东书记很重视,几次给我打电话要我要倾斜和重视,你义不容辞,务必要协助汉都把这场盛会办好,另外,秦都那边的光伏产业你也不能放松,……”
噼里啪啦一大堆的任务安排,堆到沙正阳头上,沙正阳也只能听着。
他知道现在也算是康广量的关键时候,人家把自己专门留下来安排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任。
在目前发计委班子里,除了段非算是康广量一手提拔起来的外,似乎就只有自己和康广量关系比较良好了,当然萧建邦似乎也正在获得康广量的信任。
未来半个月可能就会决定康广量的前途,虽然中央下来的考察组对相关人员的考察只是一方面,但是大家都清楚,这个时候说你好话的未必能帮你一把,但是说你坏话的的确可能坏你的事情。
也许一个人说影响不大,如果有多人都有相似反应,那么考察组一行恐怕就会把这个问题列入需要考虑的范畴了。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康广量就已经有意识的在从各方面都来着手准备,只不过做得比较隐晦而巧妙,让人不太容易注意到,但你又能感受到对方的工作表现和力度,恰到好处,这一块上康广量还是很有领导艺术的。
交代完之后,萧建邦先离开了,康广量把沙正阳再留了留。
一时间有些搞不懂康广量还要干什么,但沙正阳倒也很沉着,静候对方挑明。
“正阳,你帮我看看,这是我近期对发计委工作的一些感受,重点对我们国家未来进入重化产业时代之后的一些产业设想,我知道你对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关键核心产业方面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如何结合这些产业的发展在重化产业时代中我们内陆省份在经济工作中的一些思考,我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康广量递过来的几页打印出来的文稿,沙正阳接了过来,认真的阅读起来。
他当然明白对方的意图,这也很正常,谁都要在关键时刻尽可能的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华,对方准备这份东西大概也是花了不少心思,沙正阳看了看,应该说康广量的水准还是相当高的,在多个重要岗位上工作过,对自己的工作也有很多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在涉及到一些工业发展的构想上,也很实在。
康广量能把这份东西交给自己来帮忙审定一下,对沙正阳来说也是一份荣耀,这说明自己的水准在康广量心目中已经有相当地位了,想必这也是自己之前几篇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和《半月谈》上发表的文章所赢得了的信任。
既然对方如此信任自己,沙正阳也觉得自己应该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所以他花了十分钟来认真阅读,并琢磨着如何帮对方来更好的提炼提升一下,以期达到深度更高。
看完之后,沙正阳把文稿合了起来,轻轻的压了压,似乎是在思考,康广量也不催促,只是静静的坐在对面,以免打扰沙正阳的思路。
“主任,您这篇东西准备发在哪里?”沙正阳想了一想之后,还是觉得可能需要问清楚,根据载体不同来考虑。
“有讲究么?”康广量目光一动。
“肯定有。”沙正阳笑了笑。
………………………………
第八卷 第十一节 有奖励
康广量身体微微向后一仰,让身体更舒适的靠在沙发里。
对于沙正阳,他从未小觑。
事实上他很认真的研究分析过这个年轻人,除了因为对方年纪轻轻就攀升到现在的高度这个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对方口碑声誉一直不错,除了获得了一些高层领导的青眼相加外,在沙正阳工作过的单位部门,康广量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沙正阳的顶头上司或者分管领导基本上都对其交口称赞,而且似乎都仕途光明。
康广量专门了解过沙正阳在宛州的工作情况。
对方担任过市委办副主任,而那个时候的市委秘书长明永昌现在是宛州市常务副市长,他担任过宛州市经开区副主任,而那个时候的经开区党工委I书记、管委会主任钱正是安襄地委委员、常务副专员,他担任过真阳县长,而前后两任书记,袁成功和夏侯通都获得了升迁。
抛开这些人是否从中受益,康广量姑且不论,最起码用一个俗气的话来说,沙正阳会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员福将。
和他搭档合作或者当他的领导,都能沾染一些运气吧,但康广量更认为是沙正阳在工作中为这些人出谋划策也好,勇挑重担也好,从中获益了。
沙正阳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表现得很优异,这大概是他屡获升迁的主因,而他的这些优异表现康广量也做过一个分析。
有几方面,一是眼光好,前瞻性强,很善于捕捉到风向潮头,所以一出手就能获得绝佳的效果;二是此人的确很有手段,搞经济工作稳准狠,选择产业培育发展方向很有一手,善于结合本地实际,所以给领导心目中就留下了深刻印象;三是文笔好,善于总结归纳,拿出来的文章每每都能获得高度关注,这也是他为什么要降尊纡贵的把自己精心撰写的文章请对方斧正,这方面他真还不如对方。
这个人捕捉焦点亮点工作进而加以发挥和攻坚克难的能力非常强,光凭这一条,只要抓住那么几次机会,就很容易树立起金身不破的威望,在长河集团,在发计委这边来了之后信手捕捉到的几次机会都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康广量也知道这也是自己有意给了对方一些机会有关,但即便是如此,对方也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
几方面结合起来,加上此人的政治嗅觉一样厉害,也难怪此人能青云直上。
正因为如此,康广量相信对方知晓自己拿出这篇文章的意图。
“正阳,我想你应该明白我搞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方面的确是我这么些年来从涪岗到发计委工作,颇有些感悟体会,咱们内陆地区如何来利用本地区优势来加快经济发展,算是一份总结吧,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这份经验交流能够抛砖引玉,进而有利于工作,……”
康广量的话说得文绉绉的,让沙正阳也有些好笑,这人这个时候都还得要端着,太有意思了,不过这也正常,他也能理解。
“康主任,我明白您的意思,不过刚才我就回答您了,这里边的确有讲究。”沙正阳正色道。
“唔,你说说。”康广量很虚心,宣传造势这一块他不是不懂,但是在更高层面如何来吸引关注和引发争论,形成热点亮点,他觉得自己还是欠缺一点儿火候,至少比面前这个家伙要逊色不少。
“您主要是从经济这一块工作上一些论点,那么准备或者希望放在哪一类报刊杂志上?”沙正阳问道。
“你要什么好的建议?”康广量反问。
“虽然您这篇东西立意很高,但是着重还是在产业发展的角度来阐述,如果是《求是》和《人民日报》这类政治性更强的报刊杂志难度可能比较高,而且即便是要采用可能在时效性上也会有影响。”沙正阳沉吟着道:“经济方面的报刊杂志,《经济日报》时效性最强,但是若是论影响力和覆盖面《半月谈》其实是最合适的,……”
康广量听得出沙正阳话语中的委婉意思,要上《人民日报》,他这点儿东西还欠缺一些火候,而《求是》就更不用说了,那是政治权威刊物,不说其他,自己这篇东西分量也不足,所以当沙正阳提到《经济日报》和《半月谈》,尤其是《半月谈》时,他眼睛也是一亮。
《经济日报》虽然是国家级大报,覆盖面也很宽泛,但是从政治意义上来说略略欠缺一些,或者说和自己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意图来说略有分歧,而《半月谈》作为时政性很强的杂志刊物,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都更为适合。
“正阳,不瞒你说,我也是在考虑《半月谈》,但我总感觉我这篇东西如果要刊载在《半月谈》上,还是有点儿薄弱了些,但我自己又找不到症结,怎么来提升一步,你给我参考参考,提提意见,如何来提炼升华一下,……”
康广量身体从沙发上挺直起来,微微前倾,一双手合十,手肘撑在自己的膝盖上,注视着沙正阳,很认真的道。
沙正阳也没有忸怩作态或者谦虚什么,稍加思索便道:“您这篇文章主要方向是探讨内陆地区在发展工业上的一些构想,但是我觉得经验归纳得不错,毕竟都是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但是在展望上我觉得略微狭窄了一些,单薄了一些,如果可以在这方面更丰富一点,甚至主动向中央层面提一些建议意见,我觉得可能在深度上和冲击力上会更有看点。”
“对未来的展望?”康广量站起身来,背负双手,在办公室里踱步一圈,“你是指咱们内陆地区在产业上的建议上再丰富有些,具体一些?”
“对,因为您的身份和你的文章主题决定了你的内容主要围绕着我们内陆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业如何规划培育,你介绍了一些经验,但是光是经验只能说明你的既往,那么展望和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