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第6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万刚也不再多说,沙正阳有这份信心是好事,长川实业目前的竞聘机制已经上升到了国企改革的高度,颇受省里各方的关注和重视,未来竞聘之后能不能取得他所展望的成绩,这才是关键。
尤万刚希望沙正阳能够给自己叫出一副满意的答卷,这样自己也能在省里主要领导面前有更大的话语权。()
。。m。
………………………………
第六卷 第九十二节 采访
长川实业的领导竞聘在长河能源集团内部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甚至也有部分长河能源集团内非长川实业的干部也想参与到这一轮竞争中,对此沙正阳倒是相当欢迎。
为此他专门也和尤万刚、钟广标商议过,欢迎这些非长川实业体系的干部来参与竞聘,特别是在房地产和建材这一块,更是敞开双臂欢迎。
长川实业的建材这一块实力也不弱,在武阳有一家规模不小的水泥厂,同时在汉都有一家铝材厂,沙正阳筹划可以考虑在宛州或者嘉州上马一家电解铝企业,只不过这个项目规模可不小,投资额度很大,所以还在筹划中。
事实上这个时代,只要你手中有足够的资金,建筑、建材和房地产领域,未来十五年都会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势头,可以说只要别出大的纰漏,企业管理不是太差劲儿,都能稳着赚钱,因为这十多年本身就是中国经济起飞,重化产业腾飞的时代,各类需求都会让这些产业赚得钵满盆满。
“什么,《半月谈》,新华社记者要来采访?”接到集团宣传部部长霍剑锋的电话,沙正阳吃了一惊,“霍部长,这是个什么意思?尤省I长和钟总知道么?”
“怎么,沙总,你还不乐意?这可是人家请都请不上门的好事儿啊。”电话里霍剑锋笑得很轻快,“我想尤省I长和钟总都汇报了,他们都说这是好事,当然要支持,长川实业搞的竞聘本身就是国企改革的一部分,而且同时也是国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个尝试,省委组织部那边大概是也是接到了新华社那边的电话,也打来电话问了集团,尤省I长还专门向周书记和王省I长请示过,答复都是要全力支持。”
对别人来说也许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但对沙正阳来说却未必了。
现在他只想好好生生把这一轮竞聘搞完,然后关注改革后的动态,尤其是建筑、房地产和建材这三大板块,通过竞聘上岗之后,企业局面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改变。
这才是沙正阳最关心的,其他,沙正阳现在根本就不想管。
甚至可以说,现在过度宣传反而是不合适和有害的。
外边炒得沸沸扬扬,大话都说出去了,万一到明年局面不尽人意,只怕现在鲜花着锦,明年就要成为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这不是沙正阳想要的。
“霍部长,现在竞聘还刚进入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我觉得恐怕时机不是很适合,能不能等到竞聘结束之后,最好是明年下半年再来搞这么一个座谈走访调查,我们都无上欢迎,而现在的确不是很合适啊。”沙正阳婉拒,“说实话,我很担心这些记者来东采访西调查,起到反作用,反为不美啊。”
“沙总,我觉得你有些过虑了,你这是正面报道,甚至可以说是为你摇旗呐喊助威来了,要说有影响,那也是正面的,只会有促进作用。”
霍剑锋耐心细致的说服,沙正阳不是好说服的人,而且已经有传闻说沙正阳极有可能要破格提拔升任副总经理,虽然还没有明确,但是霍剑锋估计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因为这半年来因为这一位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了,每每都能引起从中央到省里的关注。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热议国企改革,但国企改革究竟该怎么改,从哪些方面来改,原来哪些老一套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了,那么我们现在就要创新探索,你们长川实业提出的组团竞聘就是一个很有新意的内容,我觉得很有价值和意义。新华社这帮人眼光高得很,鼻子也灵得很,如果不是入他们眼的东西,你就是磕头作揖去请他们,他们也未必乐意来呢。”
霍剑锋的话让沙正阳也陷入了沉思。
97年开始的国企改革探索试点,要到98年才真正彻底成型,但是国企改革如何改,这本来就是一个难以一言蔽之的大话题,不可能一种方法包打天下。
从最早的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也就是所谓的给企业“松绑”开始,逐步出现承包制、租赁制和股份制,然后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到抓大放小,最后即将迎来最艰难的攻坚阶段,既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大放下进一步推进,最后推进国企的战略改组。
现在即将迎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究竟该怎么改,怎么改才能让企业焕发活力,各地也在不断探索,既有战略上的调整,也有战术上的尝试。
在沙正阳看来,这种组团竞聘实际上也就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战术上的尝试,或许能够起到一定的成绩效果,但是你要说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够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但就算是战术尝试,如果在宣传上做到位了,一样也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推广作用,同样这对于自己,对于长川实业,对于长河能源,甚至对于汉川省委省政府俩说,意义都不一般。
《半月谈》是中宣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其意义非同小可。
上一次沙正阳的文章就没能上《半月谈》而只是上了《经济日报》,但这一次《半月谈》和新华社却主动对长川实业的改革表现出了浓烈兴趣,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省里边自然乐见其成。
只不过让新华社的记者来采访报道,他们肯定不可能按照己方的意图来,这些记者,都要力图从自己的角度来挖掘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来,这样才能有助于吸引眼球,特别是吸引领导的目光,以此加深自身的存在感和影响力。
再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沙正阳估计这个时候人家新华社的记者要来采访,恐怕也不是自己能阻挡得住的,顶多自己就是配合不积极罢了,大那样做又有何意义?
除了得罪了这帮无冕之王外,绝对有害无利,还不如考虑如何来尽量减小负面影响的同时,而将正面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霍部长,看来这事儿我们是挡不住的吧?”沙正阳问道。
“沙总,您都知道还问我?”霍剑锋也不遮掩,“省里很支持,尤老板钟老板也是这个意思,要支持配合好,给长川实业乃至长河能源集团做一个免费宣传,从政治意义到社会意义都要积极向上。”
“既然如此,那行吧,我这边安排一下,不过他们是不是要先采访集团那边?”
“嗯,这是避免不了的,集团也要表现出我们对下边子公司改革的支持嘛。”霍剑锋笑着道:“放心,集团这边怎么配合你么长川实业我们都知道,不会抢你们风头的。”
“哼,我倒是巴心不得让你们把所有风头都抢走最好,我们下边只想把工作做好,见到实效。”沙正阳冷哼一声:“霍部长,你也帮忙先协调一下,请记者朋友们多理解配合下我们的工作和难处。”
霍剑锋很爽快的答应下来。
既然避免不了,沙正阳也就只能坦然接受。
长川实业的组团竞聘章程上其实已经比较成熟完善了,沙正阳根据前世中自己的一些经验,加上徐利平本身针对长川实业这些具体板块上的特点,加上战略规划和管理部已经办公室一干人的废寝忘食的努力,竞聘方案和章程都没有大问题。
关键就在于可能涉及到跨领域的多个团队来竞争,怎么让这个竞争既显得激烈,又能可控,党委如何在这其中体现发挥作用,都要认真考虑。
**********
褚玉林和王凡两个人来到长川实业采访调查时,正赶上了几个板块的竞聘规程都全数公布出炉,而且章程和相关情况都已经公布在了长川实业总部和其下属的几个分公司以及集团公司旗下的几个公司大门上。
这也意味着整个竞聘是面向长河能源集团的,而非长川实业自身。
二人都装成外人,揣着录音笔穿行于围观和闲谈的人们中,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长川实业职工,最起码也是长河能源集团职工,在没有领导在场的情况下,这些职工的话语都要犀利尖锐得多。
“长川实业就是马屎皮面光,里面一包糠,谁来都没有用,你看看那帮当官的才上去多久,现在查出来的事儿就有多少,枪毙怕都差不多了吧?”
“谁说不是呢,千里做官只为财,当官的不往自己腰包里装,他凭啥去当官?我们能指望的就是他们在为自己捞钱的同时也多少考虑一下我们就行了,谁让我们没能耐当官呢?”
“也不一定,捞钱是免不了的,关键是你要能做事儿啊,你要能让大家腰包都跟着鼓起来,你多捞点儿大家也没话说啊,每年企业都在亏,结果你自己肥的流油,这怎么说也说不过去吧?”
“其实改革也是好事,关键要怎么来制约这些人捞钱的手别乱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两天褚玉林和王凡二人就一直在矿区厂区里转悠,主要就是收集职工们的真实意见,避免他们临时被收买。
爱尚手机阅读地址:
………………………………
第六卷 第九十三节 改革永远在路上
“不改革是肯定不行了,随便谁来,都只想自己捞钱,厂子还能活得下去?”
“是啊,咱们在下边拼死拼活干,有的人却闲得看报纸喝清茶,结果却拿得一样多,甚至还不如他们多,这公平么?”
“一样拼死拼活干,但每年收入却在减少,这恐怕不是我们的原因,是当官的原因,拿不出解释来,当然该下课!”
“厂里一年到底干了些啥,年底该达到啥目标,达到目标我们又能拿到多少,这些早就该有一个说法,不能老是开啥狗屁职代会,画个圈,忽悠一下,然后就拍巴巴掌通过,到年底又是各种客观理由来解释,就把大家糊弄过去了,周而复始,还是这帮人,当然不行!依我看,早就该改了!”
褚玉林和王凡看着最后这一个默默抽着三块钱一包的红梅烟的男子最后把烟屁股往地下一扔,用脚碾碎,突然发声,周围的人都下意识的望向他,意识到这一位多半是一个有些影响力的人物。
“王哥说得对,早就该改了,谁该吃肉,谁该喝汤,总得要有一个标准,不能吃大锅饭都一样,也不能到头来越混越惨,照我说这就是当官的没本事,你要当厂长经理,那就该这一切给安排好,让大家心服口服!”
“是啊,王哥他们上边的都在东窜西游说服大家,我们都是大老粗,不懂,你得帮我们把把关,让我们明白谁的最可靠,最可信!”
又是一阵嚷嚷吵闹,热闹非凡。
在褚玉林和王凡两位记者看来,其实这些基层职工的态度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对这些职工们来说,只要能旱涝保收,最好还能轻松悠闲的过日子,那就最好不过了,但这种情形肯定是一个企业无法接受的,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如果按照职工们的设想,那么这家企业注定是被淘汰的命运。
但同样这些基层职工的态度又是很重要的。
最起码一个改革的方案,哪怕无法让他们满意,但是起码要让他们觉得是公平的,是可行的,或者说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改革,不改革会变成怎么样,所以必须要如此。
既要激活活力和竞争力,让企业在未来市场上能攻城拔寨,发展壮大,又要让职工们劳有所获,多劳多得,年年有盼头有想头,兼顾效率与公平,这就是改革的目的所在。
这道题说起来都挺简单,但是如何来体现实现,在每个行业领域都会有所不同,有所侧重,有所选择,这也考验方案规程操刀者的智慧和决断。
褚玉林和王凡都是这一行道浸淫了十几年的精英了,可以说各行各业的翘楚人物也见识了不少,特别是企业界的,从八十年代的步鑫生马胜利李经纬,到再后来的何伯权张瑞敏倪润峰,他们这一批精英记者几乎是见证了一代接一代的企业家成长起来。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而谁能够在这个浪尖潮头站稳一个时代而屹立不倒,那就是了不起了,但如果能够引领时代,甚至一直在潮头巅峰沉浮起伏而不沉入水中,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他们看来,被尤万刚和钟广标赞不绝口的沙正阳大概也就是赶上了一个时代潮流的幸运儿。
或者再说一点儿不客气的话,可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