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还看今朝 >

第443章

还看今朝-第443章

小说: 还看今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家对经开区的情况和问题了如指掌,分明就是带着套路来的,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按照人家早就设定好的套路走,你提出来的种种,人家也早就了然于胸,这还怎么玩儿?

    无论是李开天还是管委会的其他班子成员们,都是心中凛凛,意识到这一位固然会给经开区带来无限希望和兴奋,但只怕也一样有无尽的压力。

    想想人家市经开区那帮人怎么说的?

    累并快乐着,累得像狗,但人生很精彩,恐怕这就是真实写照。

    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你会觉得很充实很满足,但是也会让你累得欲仙欲死。

    你会会觉得自己像牲口一样辛苦,但你也会觉得人生竟然如此丰富多彩,可以看到如此多的风景。

    “我再来说说第四点,这一点比较复杂,或者说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都需要用辩证的角度来看待。”

    沙正阳此时已经很放松了,背靠在椅背上,双手很随意的放在会议桌上,一只手捏着钢笔帽,玩弄着。

    “我举个例子,当初市经开区启动的时候,市委林书记和冯市长以及钟书记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建立主导产业,如何培育引导发展,等等等等,但是我们当时没有机械的按照市里意见去行动,因为那不切合实际。”

    丁希慎和夏克俭乃至齐国志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

    市经开区的崛起就像一个奇迹,他们只能看到表面繁花簇锦,但是却不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但现在缔造者就在面前,听他来介绍解构这一过程,也很让人期待。

    “市经开区一年多前比起现在的县经开区局面更糟糕,人心浮动,干部精神懈怠,既无资金,又无规划,更谈不上什么产业构想,比白手起家甚至还不如,起码人家白手起家心气还在,人心还在,但那会儿的是经开区没有,所以最终不得不搞了公开竞聘。”

    一句话就把下边县经开区从班子成员到下边二级中干的心都给说得悬了起来,难道这厮还要在县经开区也来搞这一手?

    沙正阳视若无睹。

    “公开竞聘搞得很好,既集合了人才,又凝聚了人心,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单位只要有了人心,那么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面对的。”

    “市经开区当初的局面就是那样,要按照市里的意见,就是要不遗余力的发展市里提出的主导产业——电子产业和电器产业,但是条件根本不允许,国有三大企业的改制还在艰难进行,可是市经开区不可能来等着啊,那我们就要先干起来,……”

    “先易后难,那样门槛低,那样最容易干,最容易上手,那我们就干那样,所以我们在沿海地区去溜达了一大圈,最终选择了我们认为宛州也有一定优势,同时市场也很广阔,门槛也很低的食品产业作为突破口,……”

    “后续的情况你们也都看到了,由小及大,先易后难,先把基础打好了,栽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顶益来了,雀巢来了,卡夫来了,徐福记和旺旺也来了,……”

    “那沙县长,您觉得我们县经开区是否也能复制这一模式呢?”发问的是县经开区副主任徐金福,这家伙名字还真有点儿徐福记的味道,只可惜徐福记没有选择县经开区。

    “我认为模式可以复制,但是在产业选择上可以更多样性一些,当然我个人观点食品产业仍然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行业,尤其是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对美味的追求从未停息。”

    沙正阳很坦然的表明自己的态度。

    “而且在市经开区的食品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蹭蹭热度,沾沾光彩,这不是羞于见人的事情,真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经开区从长远来看,势必要走融合和互补之路,形成协同共赢,所以我不认为我们也发展食品产业就是抢谁的生意,就是在恶性竞争。”

    “当然,我们也不要只局限于食品产业,事实上随着市里三大国企改制完成,进入了全面复兴阶段,加上七厂二所的搬迁,宛州的电子电器产业会迎来一个发展的大高潮,这同样是我们的机会,……”

    “电子电器产业的配套零部件产业非常广泛,市场也非常大,像塑胶、模具、电子元器件、标准件和非标件、电线等等,而且在这些配套产业发展起来之后,还会吸引更多的组装和集成企业来进驻,这就会形成一个开放式的良性循环,……”

    沙正阳一行谢拒了经开区的挽留,回了县里,丁希慎没有走,留了下来,他要和经开区的一帮干部好好开一个会,领会一下今天的精神。

    应该说沙正阳今天给他们带来的东西太多,几乎是填鸭式的塞入了他们的脑袋中,让他们需要一个缓冲来满满消化,甚至连丁希慎自己都觉得是如此。

    差距大概就在这里,这也是丁希慎送沙正阳一行离开时的感慨,在更高的平台上呆过,自然可以看得更远,对未来路径的把握就更准确,更有信心。

    无论是夏克俭还是齐国志都能感受到他们离开时经开区这帮干部的精气神都有了一个显著的变化。

    之前他们来的时候,经开区一帮人虽然都是精神奕奕,但是老于世故的他们都能看得出来有点儿强撑的味道。

    现在一上午时间,沙正阳从让他们一吐心声,再到各抒己见的探讨,最后到沙正阳来给他们上一课之后一锤定音,经开区一帮干部的精气神顿时就有了脱胎换骨的蜕变。

    那股子心气开始起来了,也有了想要赶超邻居的欲望。

    有了这份心气和斗志,县经开区才有希望。


………………………………

第四卷 第一百三十四节 女性干部,班子成员

    一进入这个角色,沙正阳觉得自己全身都绷了起来。

    虽然才来了两三天,但沙正阳觉得自己比在市经开区工作半个月还累。

    他觉得可能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进入了一个陌生环境,这个适应过程中,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都消耗相当大,随时随地都在考虑问题,人和事,样样离不开。

    所以人都有一个惰性,愿意维持现状而不愿意创新求变,因为创新求变就意味着耗神耗力,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笃笃笃”的敲门声把沙正阳从休憩中惊醒过来,没有秘书就是这么不方便,这事儿不能再拖了。

    “请进。”

    进来的是副县长黎明珠,一个徐娘半老但却风姿绰约的女性。

    黎明珠个头不算很高,但身材却很匀称,典型的东方女性,一米六五左右,四十出头,大波浪卷发,一件果绿色的短袖衬衣下边一条很合体的白色阔腿休闲裤,黑色的平底皮鞋很精致,看得出来价格不菲。

    对于女性干部的打扮上,沙正阳历来不支持那种所谓必须要简朴平淡的做法,在他看来,女性打扮自己的形象,最重要的一点是得体。

    什么叫得体?

    就是你的打算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定位,要给外界一个美好正面的形象。

    像政府办的许红菱,在沙正阳看来虽然很会打扮,也挺入时,但是却略微显得妖娆了一点儿。

    如果是文化局的副局长,或者群艺馆的馆长,都还过得去,都能作为政府办副主任,那么端庄一些就更合适一点儿。

    像眼前这位黎明珠副县长无疑就把握住了打扮的精髓。

    “黎县长,来坐,我正说抽个时间和你好好聊一聊卫生方面的工作呢。”沙正阳站起身来,笑着要去帮黎明珠泡茶。

    “不用了,县长,我是自带茶杯来了,可不敢等到县长找上门来,我这分管的工作相对比较简单,所以耽搁不了县长太多时间,也会耗不了县长多少精力,我在县长这里拍个胸脯,我分管的工作绝对不给县长添乱。”

    黎明珠爽朗的性格给沙正阳印象不错。

    他对这位副县长的经历也有过了解。

    黎明珠曾经在交通局办公室工作过,后来调到县妇联担任过副主任,后来到棋盘乡担任过副书记,再转任王营镇镇长,城关镇镇长,然后担任了县卫生局局长,从卫生局长升任了副县长。

    照理说这位副县长的履历也算丰富了,交通局、妇联、卫生局,还在三个乡镇干过,怎么看都算是一个女性干部中的翘楚,但担任副县长之后,却一直分管着相对轻松的工作。

    倒不是说卫生和计生工作不重要,但是一个履历很丰富年富力强的女干部,只管这么点儿事情,怎么看都觉得有些浪费了。

    “黎县长,我来真阳几天,就算你到我这里说了几句让人高兴的话,别的人来我这里都是来说问题,哭穷,讲难处,唯独你来给我了一枚定心丸,总算有人能帮我挡一面了。”沙正阳乐呵呵的道。

    “县长可别这么说,我只在我力所能及的职责范围做好我自己的工作,对得起共产党给我开的这份工资奖金就行了。”黎明珠语气里充满了轻松,“那县长,我的汇报就开始,简明扼要,半个小时搞定。”

    “行,你说,我做个记录。”沙正阳最喜欢这类直来直去的谈工作,尤其是在没有多少交情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反而是最令人愉悦的。

    “嗯,我分管这一块工作,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我不会去叫苦喊穷,简单介绍一下情况,……”

    黎明珠的汇报很有条理,十分钟时间,就把她分管的工作大致梳理清楚,“另外就在汇报一下几个问题,虽然不是很紧迫的,但是却是必须要解决的。”

    “你说。”沙正阳点头。

    “一是乡镇计生干部的行政事业编制问题,这是个老大难,直接关系到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我不说说,请县长考虑,……”

    ”第二就是旧营镇中心医院的改造,旧营镇财力有限,而且这个医院还要辐射周邻乡镇,不仅仅是旧营镇一个镇的问题,涉及到改造资金,……”

    “我听明白了,我说说我的个人意见。”黎明珠爽利,沙正阳也就干脆。

    “编制问题,有政策按政策落实,我知道编办那边肯定要说先来后到,还有某些优先,一下子要全部解决,也不现实,但是我个人意见,未来三到五年间逐步解决完,形成一个计划,……”

    “优先解决年龄偏大工作年限较长的计生干部,这个年龄、工龄以及参加计生工作的年限如何来计算分值,以求达到最公平,你们要好好研究一下,拿出方略来,……”

    这个情况沙正阳前世也遇到过,主要就是编制有限,逐年解决。

    但因为解决编制有政策硬杠子,特别是年龄和工作年限,所以需要综合统筹。

    而这也很容易被人在其中做手脚,关键在具体政策操作者要秉承一颗公心。

    “嗯,黎县长,我提一个建议,这关系到计生干部的个人利益,我的意见是解决的政策原则要公平,大家认可,名单可以采取公示的方式让广大的计生干部都知晓,大家都可以来比照,谁该先解决,谁改后解决,让大家心服口服,另外纪委可以对这些参加申报和审评的干部进行跟进,防止弄虚作假,……”

    黎明珠望向沙正阳的目光里多了几分尊敬和敬佩,如果没有在乡镇上干过的,对这一套绝对是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这里中的门道奥妙。

    “县长,真看不出,你在乡镇上干过?”黎明珠对沙正阳的履历还不是很清楚,但她看过,沙正阳的履历似乎在乡镇就只有一年多时间。

    “干过,而且是身兼数职,党政办兼企业办,驻村,包片,另外还得要负责一家企业,忙得飞起,……”沙正阳也有些感慨。

    “那家企业就是东方红集团?”黎明珠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嗯,那时候还是一家村办小酒厂,后来赶上了机遇发展了起来。”沙正阳笑了笑,“改革开放总会造就很多遇上了好时代的人和企业。”

    黎明珠默默的点了点头。

    “嗯,言归正传吧,旧营镇中心医院改造问题,县财政该给钱,但是财力有限,老夏那里肯定要综合统筹,我的意见是分步走,先解决最核心的部分,门诊部大楼先改造,住院部等到明年来,我相信明年县里财政状况肯定会改善,……”

    黎明珠走了。

    很干练爽利的一个女人,半点不拖泥带水,而且对她自己的工作很有条理,说问题也能说到点子上,轻重缓急处理得恰到好处,而且关键还能顾大局,能理解自己的难处。

    包括黎明珠,沙正阳已经接触了自己班子成员中的六个人,夏克俭,方东升,黎明珠,齐国志,辛礼义,葛铁柱。

    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