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阳,你不了解万德峰,仗着有几个钱,原配死了,然后还结了三次婚,又生了三个孩子,每次离了婚都不准人家再嫁,拿他的话来说他出钱养着,他第三个老婆,也就是前两年离了那个,据说另外找了一个男人,被万德峰找社会上的人打成了残废,然后万德峰出了十万块钱摆平,这事儿就这么算了,当然,更关键的是司启乐的关系,……”
陆健对宛州城里这摊子事儿是了如指掌,也惹得沙正阳很好奇。
“老陆,你不是一直在大野工作么?怎么对市里的事情这么熟悉啊?”
“嘿嘿,我是大野人,但读书是在宛州至善中学读的,我舅舅是原来至善中学的副校长,司启乐是哪里人?不就是大野人么?原来大野县的副县长。万德峰是桐山人,他叔叔万山红是是原来宛州专区革委会副主任,88年去世了,据说省里都来了人悼念。”
沙正阳内心也在想这宛州圈子里的渊源体系是在太复杂了,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外来人根本就搞不懂。
想想也是,十县二区,千万人口,又是老专区,远离汉都,山高皇帝远,肯定这种本土实力派会很有影响力,尤其是在市委主要领导对班子驾驭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更是会出现这种现象。
不过从目前来看,林春鸣正在逐步的控制住局面,这得益于钟广标的鼎力支持,和叶和泰的靠拢,加上冯士章较为中立,而唐华、孟子辉二人相对还算正直,比较讲政治。
但给沙正阳的感觉,宛州还是地方势力太强了一些,像整个市委市府班子里,除了林春鸣和钟广标,全部都是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倒不是说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就不行,但是干部异地交流在宛州就基本上没有形成风气,这很容易形成各种裙带关系。
沙正阳觉得汉川省委不应该看不到这一点,有可能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只不过考虑到去年林春鸣和钟广标调整到位,需要在节奏上适当缓一缓,但今年,沙正阳估计还应当有调整才对。
直到现在本该补齐的副市长人选仍然没有音讯,这让很多人无比焦急而又诧异,事实上这里边很大程度也就有汉川省委的考量,如何来平衡宛州这边的局面,很值得考究。
“难怪,宛州太大了,人也太多了,人多了,事情也就复杂了。”沙正阳不咸不淡的说了两句。
“本来就是如此,万事万物都因人而起,咱们做任何事情不也就要依靠人么?”陆健也若有深意的道:“在做事情中,就难免要与人产生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会蔓延延伸到各个领域的工作中,所以事情你会觉得越来越复杂,但实际上如果你想通了,把它简单化一些,它反而就没那么复杂了。”
绕口令,但确实如此。
………………………………
第四卷 第二十节 游刃有余,多面出击
踏进市委办这一层楼,沙正阳都觉得一阵恍惚。
自己离开好像也就一个月时间吧,怎么就感觉离开许久了?
或许是经开区那边的工作太过充实,以至于让自己对市委办的琐务都有些淡漠了。
明永昌的办公室在最当头那边,沙正阳在路上遇到了郭向阳。
“郭秘!”
“正阳来了,走吧,秘书长在等你了。”郭向阳脸上浮起一抹笑容,“文章写得不错,很有深度,陆书记和冯市长都觉得很有价值和意义,基本上没改就变成了市委市政府的意见了,准备要报省委省政府了。”
“主要是贝一河的功劳,我就是帮了帮忙。”沙正阳可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
“行了,你和老贝就相互谦虚吧,他说是你的立意,他不过是当了一回笔杆子,思路点子都基本上是从你那儿来的,你又说是他的功劳。”郭向阳和沙正阳并肩而行,“但这篇文章的确指出了我们宛州现在的短板,那就是我们在教育科研资源这一块的短板,除了汉东师范学院和汉东理工学院外,我们其他都乏善可陈,必然会影响到发展后劲。”
沙正阳心中微微一动,脸上露出笑容:“郭秘,恭喜了,什么时候去宛阳?”
郭向阳一怔之后,随即笑了起来,伸手点了点沙正阳:“你啊你,怎么说你?联想是不是太丰富了一点?”
“陈书记走人是定了的事情,就算是不在咱们宛州,也肯定要出去,宛阳区高官这么重要的岗位,林书记和市委肯定要放一个知根知底信得过的干部。”
沙正阳其实只是一诈,但瞬即就从郭向阳的表情觉察出来,这事儿恐怕还真被自己说中了。
陈秀清是老资格正处级干部了,吴乔生退出竞争,就只剩下她和真阳县委I书记袁成功以及东峡县委I书记魏东平了。
但宛州市委市府班子里一直缺一个女性干部,所以沙正阳估计陈秀清上位的可能性很大,而魏东平挟东峡作为宛州第一经济强县的威势,沙正阳估计异地交流提拔的可能性很大,但谁去接东峡和宛州的位置现在还没有定论。
东峡县长潘定邦也算得上是宛州的明星干部,三十五岁担任宛州市委副秘书长,三十七岁出任东峡县长,现在还不到四十岁,据说也是省委组织部重点培养对象,所以直接接任东峡县高官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宛阳就处在市委市政府眼皮子下边,这个区委I书记的选择肯定要慎重,之前沙正阳就听到了郭向阳的传言,当然也还有其他候选人,看来传言往往都会变成现实。
“正阳,这事儿咱们不谈了,略过,略过。”对这种事情,郭向阳也知道越说就越容易滋扰是非,最好的办法就是回避,“说正事儿,说正事儿。”
“那就说正事儿,还需要修改么?”沙正阳抬头问道。
“林书记和冯市长的意思是能不能一客不烦二主,索性把汉东卫校和汉东商贸校的升格事情一并加进去?”郭向阳试探性的问道。
“把汉东卫校和汉东商贸校升格的事情也加入进去?”沙正阳讶然问道:“可七厂二所搬迁并未带来实质性的相关资源啊。”
“汉东卫校是全省历史最悠久,资格最老的卫校,办学条件称得上一流了,无论是教职员工和招生规模,都位居全省第一,连汉都卫校都比不上,汉东商贸校是由原来汉东商贸校和宛州物资学校、宛州旅游职业学校合并而来,三校合一,本身也有很强的办学实力。”
郭向阳耐心的解释着。
“有这些资源,林书记和冯市长都觉得可以趁着这一波,向省委省政府申请政策和资源多倾斜一些,一是建设汉东电子工程学校,二是升格汉东卫校和汉东商贸校为汉东医专和汉东商专,明年还要争取汉东工专升格为汉东理工学院,……”
郭向阳的话让沙正阳也是皱眉,“林书记和冯市长咋胃口一下子变这么大?”
“还不是被你那篇文章给勾得?”郭向阳没好气的道:“你都把科研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到了那个高度,说实话,我看了都觉得心急如焚,都觉得如果不把汉东电子工程学校建起来,咱们宛州的主导产业就没希望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让还觉得亏欠了我们的省里边多支持一下,顺带也就罢汉东医专和汉东商专也建起来。”
不得不说林春鸣和冯市长这个主意选择的机会很好,随着七厂二所搬迁工作的全面启动,第一批学校、医院和部分宿舍区已经开始规划并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了,预计在五月份就要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这样一系列重大搬迁项目在省里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尤其是来自中央各部位和央属企业的关注也让省里对宛州高看了几分,那么趁此机会要一些政策和资源可谓恰到好处,特别是省里也可以藉此机会向中央部委要资源要政策。
不管成不成,起码你要去呐喊几声,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和需要,不然谁会知道你的需求?这也是沙正阳经常和林春鸣提到过的,只是没想到林春鸣一下子胃口就变这么大了,连带着要把汉东卫校和汉东商贸校都要升格。
建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没那么简单,就算是有七厂二所的技校资源整合,但是也还涉及到诸多方面,企业转变为事业单位,教职员工的能力素质嫩否满足,教学条件能不能达到,这都需要评估和积累。
现在骤然加上汉东卫校和汉东商贸校升级,这升级就要有升级的条件,软硬件上都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教委设定的办学条件来,哪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怎么,正阳,你觉得没希望?”郭向阳随口问道。
“我觉得首要问题还是要把电子工程学校建起来,这是日后宛州发展电子产业的一个重大助力和根基所在,至于说其他,有枣没枣打三竿吧,试一试也好,但我估计两所学校一下子都要想升格肯定有难度。”沙正阳摇摇头。
来到明永昌办公室,郭向阳和沙正阳进去。
明永昌点了点头:“正阳,离开咱们市委办,就没有一点儿感情了?连来都懒得来一趟了?不是我打电话,你怕是都不会跑这一趟吧?”
“嘿嘿,秘书长,您知道现在开发区的情况,老奚出去了,一个月都未必能回得来,老陆天天扎在工地上,要找人都得要到工地上去找,钱市长也忙,就我一个人在管委会里边救急,哪里缺啥,就得我去堵上,我也想回来喝杯茶啊。”
沙正阳的话让明永昌和郭向阳都笑了起来,郭向阳更是笑骂:“正阳,敢情你这话里话外都说咱们市委办里的人工作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喝茶?你信不信我把这话放出去,你日后在咱们市委办这层楼寸步难行?”
“别,别,郭秘,你这是在曲解我的意思了,我是说我来市委办喝茶,不代表其他同志工作也是喝茶,你这是典型的指鹿为马嘛。”沙正阳也笑了起来,“郭秘,你也太不厚道了,我可是一直把你当做我工作上的老大哥在好好学习呢。”
明永昌很喜欢这种氛围。
沙正阳这个人机敏聪慧,锐气十足,但是却不乏老练圆滑,很好的把握了工作中和私下里的一个度。
在市委办里除了一些心胸狭窄羡慕嫉妒对方年少有为的,绝大多数对沙正阳的评价都很好。
又是一阵谈笑寒暄后,这才进入正题。
“正阳那句话说得好,有枣没枣打三竿,起码也得让省里明白,我们宛州不比以前,做了贡献,付出了努力,应该要考虑我们宛州了。”
明永昌也支持林春鸣的观点。
“宛州不和涪岗、昭阳这些地市比,只和汉都、贾周碧!这就是我们的定位,GDP、人均收入当然要和他们比,但是要和他们比,我们在教育科研这些方面差距更大,要弥补必须要从早抓起,现在七厂二所搬迁是一个契机,要用足。”
“但最好有一个轻重缓急。”沙正阳咂着嘴,“这一点我们也需要向省里讲明白,是不是可以分成三年或者五年规划?今年立项汉东电子工程学校,明年卫校和商贸校升格专科学校,后年汉东工专升级为汉东理工学院?”
明永昌抚额沉思,沙正阳这个建议无疑更切合实际一些,一下子报上去要想在一年里解决本身也不太现实,这种分阶段解决又怕省里趁机给你搁下来,明年就未必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秘书长,七厂二所的影响力和人脉资源不可小觑,明年才是大规模建设阶段,我相信把情况讲明讲透,七厂二所那边应该明白和理解我们市委市府的用意,也会配合我们这方面的工作的。”
沙正阳看出了明永昌的担心,进言道。
………………………………
第四卷 第二十一节 你觉得呢?
“郝书记,您找我?”走进办公室,顾文光没有多余言语,径直问道。
顾文光知道自己这位老领导的风格,不喜欢多废话,有事说事。
“嗯,文光,你看看。”郝建国眉宇间有些阴郁,手指上夹着的烟卷散发着袅袅蓝雾,手指甲盖显得更加泛黄。
顾文光也不太在意,干他们这一行,随时随地遭遇的都是这些不太让人舒心的阴暗面,每天基本上接触的也都是这些东西,不太可能让人心情好得起来,只有在处理完一桩桩事情之后,才能获得半刻安宁。
顾文光接过一叠信件,快速的翻阅浏览起来,一目十行,很快就看完了。
“你怎么看?”郝建国言简意赅的风格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明显。
“组织部那边呢?”顾文光笑了笑,“光凭这些东西能说明什么?一级党委组织部门在这上边应该有一些灵活处置的余地吧?再说了,现在改革开放,对咱们干部体制本来也有鼓励一些尝试的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