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第1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欧洲饭店享受了几天,并和大唐官方的官员们进行了几次会谈,敲定了后续两个批次的运输外,还代表丹麦王国向大唐下了一批物资的订单,用以在新领地里站稳脚跟。
随后,他就是带着手下重新坐船,带着船队继续南下非洲,这一次他们将会直接抵达班珠尔港。
然后借助大唐的这个小港口城市,沿着冈比亚河向内陆进发前往他们的王国新领地。
当卡尔顿伯爵抵达了班珠尔港的时候,倒是没有大惊小怪了,毕竟班珠尔港只是一个小港口城市,而且还是不受大唐重视的小港口。
平日里,连往来非洲航线的大唐商船都是不会进入班珠尔港补给,所以这几年里,班珠尔港实际上还是维持着当年被葡萄牙人管辖的样子。
仅有不同的估计也就是城内的卫生状况好了许多,以往的葡萄牙人少了,大唐移民变多了。
但是总体上,这个常住人口只有一千多人的小港口城市也就那样。
卡尔顿伯爵他们刚在休达被震惊了一把,如今到了班珠尔港自然也就不会被震惊到了。
但是震惊没有了,然而却是充满了希望,因为班珠尔港的后面,就是他们丹麦王国的新领地!
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 南洋大移民
当卡尔顿伯爵他们在班珠尔港略微休整几天,然后沿着冈比亚河继续深入内陆,并在距离班珠尔港大约五十公里外,也就是大唐划给他们的新领地上建设第一个移民村镇的时候。
时间也是进入了宣平三十八年。
虽然又是新的一年到来了,不过对于大唐帝国而言依旧是平静无比。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去年冬天开始到现在的春天,北方部分地区有着比较严重的干旱,农部那边对北方几个省份的粮食产量作出了比较悲观的预估。
如果任由旱灾继续下去,那么将会导致大范围的歉收,到时候至少会影响到大约一千万人的生活。
这样规模的旱灾,如果是放在传统的封建王朝里,那就是大问题,饿殍千里是肯定的。
但是对于大唐帝国而言,这事虽然也严重,但是也严重不到那里去。
这边旱灾的预警刚发出呢,金陵方面就是训令受到干旱影响的各地方衙门,必须做好相关的工作,打井挖井,并引导民众种植对降雨量没有这么敏感,耐干旱的农作物,比如说玉米、番薯、花生等等。
而另外一边,哪怕只是年初,预计的粮食歉收估计下半年才会出现,但是圣天子已经是亲自传旨大唐粮食总公司,提前做好粮食储备,到时候配合官府赈灾救灾。
接到命令的大唐粮食总公司,开始在全国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内搜刮粮食储备起来,甚至提前运输到北方受灾的几个省份。
同时还有大量的船只开往南洋、印度、南非、美洲等几个大唐在海外地区的粮食产区,准备把当地的大量粮食运回本土。
尽管这么搞,高昂的运费将会导致粮食成本的价格非常高。
不过这种事不能用金钱来计算的,就算是用钱来算,那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撑死了也就几百万唐元的成本上涨而已,甚至都不用圣天子出面,内阁方面自己就解决了,也不用怎么干,直接给粮食总公司退个税就行了。
也就是说,哪怕是旱灾导致的粮食歉收还没有出现,大唐帝国就已经是做好了准备。
粮食总公司更是放出豪言!
哪怕是在不影响其他地区粮食供应的情况下,他们公司为受灾地区准备的粮食储备,也足够受灾地区千万百姓吃上三年!
粮食总公司放出的豪言,那是建立在全国便捷的铁路、航运运输系统,更是建立在全国的水利设施建设,大部分地区的粮食产能都能够获得保证,同样还建立在上百艘往来大洋,从世界各地搜刮粮食的运粮船队上的。
仅仅是一月份下旬,就先后有二十多艘两千吨以上的散装货轮离开本土前往美洲,去干嘛,自然是运粮啊!
而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不过单方面的准备救灾,这绝对不是圣天子的风格,也不是大唐帝国的风格。
正月元宵期间的御前内阁会议里,陈立夫再一次喊出了打造南洋粮食产地区的口号,号称要加速对南洋地区,尤其是南洋半岛的粮食开发。
自从大唐帝国和南洋诸国达成了相关协议后,南洋十二国已经是陆续搬迁前往非洲了,只不过这搬迁需要好几年而已。
在他们彻底搬迁完成之前,大唐帝国在南洋地区的移民规模是比较小的,这几年一共也就在南洋半岛移民了将近五十万人而已。
而且绝大部分都是集中在了安南北部地区、马六甲州地区。
而其他地方,比如说暹罗、缅甸、安南南部以及半岛腹地,都还没有开始移民呢。
这一次陈立夫上了折子,建议提前开启南洋大移民!
趁着北方数省大范围干旱,粮食注定大范围歉收,直接大规模组织受灾地区的民众前往南洋各地移民。
对于这一点,李轩也是给予了首肯。
南洋地区迟早是要大规模移民的,帝国高层很早就确定下来了千万移民南洋的计划了,就等着南洋十二国滚蛋就正式开始计划。
但是现在,李轩觉得这计划太慢了,这等南洋十二国全部滚蛋得好几年呢,然后移民又得好多年,这样估计十年内都无法完成千万移民计划。
李轩是不愿意继续等下去了,随意就是下了旨意,提前在南洋半岛展开移民,当然了,考虑到南洋半岛大部分地区还有大量的土著,所以规模要控制,地区的选择要更加慎重。
除了南洋半岛外,李轩还要求移民屯垦司加速,加大对南洋各群岛的移民,最近几年南洋群岛的移民速度太慢了。
目前南洋地区,半岛就不说了,也就只有一个马六甲州而已。
而南洋群岛地区,则是大唐经营多年的了,连局部本土化地区就已经是有了很多个,但是移民总数依旧不算多。
根据移民屯垦司的统计,经过这么多年的移民开发,南洋群岛里的两省两州,也就是吕宋省、万丹省、澳洲、马六甲州(马六甲州包含南洋半岛的一部分)。
现在一共拥有四百五十多万人,。
而这个数字甚至比北美洲都要少了,同样是移民屯垦司的统计,北美洲地区目前已经有了四百六十万人口。
到了宣平三十八年的时候,帝国美洲人口已经是正式超过了南洋群岛的人口,
而且更加恐怖的是,北美洲的这几百万人口都是最近几年新增加的,而不是几十年累积下来的。
因此去年也就是宣平三十七年里,仅仅一年时间就有超过一百二十万帝国新移民抵达北美洲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而且这个数字在今年也就是宣平三十八年估计也不会降低,甚至会有进一步的增加。
作为对比,南洋群岛地区在宣平三十七年里一共才接受了二十多万的移民而已,今年的话不出意外也是差不多这个数字。
至于其他地方的移民那就更少了,宣平三十七年里,包括锡兰岛在内的印度地区,一共接受了八万移民。
而西亚和非洲东部海岸的几个殖民地以及马达岛(不包括南非地区),一共才接受了区区两万移民。
倒是南非的情况好一些,接受了大约五万人移民。
包括休达在内的欧洲地区,移民那就更少了,宣平三十七年里只有大约一万移民选择大唐在欧洲的各殖民地里入籍。
然而美洲,去年一年就有一百二十万人!
由此可见大唐人对移民美洲地区那是情有独钟。
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 澳洲马场
但是不管怎么说,南洋半岛以及群岛地区,那也是在家门口呢,移民更加方便,费用也更加低廉,所以帝国重视也是理所当然。
当然了,大家喜欢去北美,那不是没有理由的,气候和帝国本土相当,也没有什么严重的热带雨林所特有的诸多疾病,这大唐人过去了基本和在本土生活区别不大。
而且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又没什么土著威胁。
这也是帝国的诸多打算移民的人首选前往北美的缘故。
而其他地方嘛,或多或少存在缺陷。
尤其是南洋,哪怕是在家门口,但是除了开发成熟的吕宋岛外,其他地方其实对大唐人并不怎么友好,一个搞不好就会染上疾病挂掉了。
而印度嘛,大家都知道帝国近期不准备在印度大陆搞本土化,反正最近一二十年内是看不到希望了,去了没啥奔头。
非洲更不用说了,除了南非那一小块地方还算不错,其他的对于大唐人来说全都是穷山恶水,北非都是沙子,中部非洲是热带雨林地区,气候相当的不友好,而且土著还很生猛。
至于欧洲,如果帝国本土要在欧洲搞本土化,估计也会有很多人过去,但是现在欧洲打着仗呢,没看见帝国外务部三天两头在欧洲折腾,挑动欧洲国家和鞑靼人干架嘛,那可是战区,去了干啥啊!
最后选来选去,人们就是选择了去北美。
李轩自然是不会强迫移民们去那里,那就只能在其他方面下功夫了,比如说船票免费,给更多的土地,给更多的补助。
南洋地区,不管是半岛还是群岛,都是开发潜力极大的地区,现在看似不算什么好地方,但是随着帝国的医疗等各项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地方都会变成沃土。
轻轻松松都能养活几个亿的人口,如果是开发得当,甚至养活十亿人口也是可以的。
这样的地方,必须彻底抓在手里。
如今的局部本土化绝对不是李轩的目标,这只是一个过程而已,李轩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一大片地区彻底变成华夏人的土地。
让南洋地区和华夏地区连为一体,成为大唐帝国的根基。
从这一点来说,其实南洋地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什么美洲、中亚。
至于印度、欧洲、非洲之类的就更没法比了。
对于其他地方,李轩的想法就是能占就占,尽可能让大唐人满世界跑,争取把未来的世界大战变成华夏内战。
但是对于南洋地区,李轩却是准备把这片地方变成华夏人的根基的。
这也是大唐在南洋地区实施严格的本土化的原因,也是大唐愿意帮南洋十二国搬迁到非洲去的原因。
然而现在南洋地区加起来也不过几百万人口,显然是不能让这一片地区成为华夏根基的,现在抛开吕宋岛和万丹洲以及马六甲州等少数几个地方,其他岛屿以及半岛地区根本就没多少人,甚至都还有众多未开化的土著在里头。
现在不把这些地区彻底本土化了,等几百年以后,这些未开化的土著估计就能跳出来争取什么独立自由了。
当帝国的诸多官员们,哪怕是陈立夫这样的值班大臣们自诩把问题考虑到了数年甚至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以后,伟大的圣天子却是已经考虑到了几百年以后……
考虑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然后导致的做事方式也不一样。
因此在很多人不太理解的情况下,帝国是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南洋移民。
为了让圣天子满意,移民屯垦司打算在三十八年里,往南洋半岛以及群岛地区最少移民两百万人。
这个数字看上去似乎很多,但是又不用远涉重洋,比移民美洲容易多了。
很多人甚至都能直接乘坐火车抵达两广地区,然后进入半岛地区,乘坐船只的话,随便坐个船也就能够抵达了。
对于移民屯垦司来说,简单的组织移民到南洋,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真正的大问题是如何解决移民到南洋地区后的高死亡率、同时解决农业问题。
高死亡率,自然是热带地区所带来的各种疾病,这玩意非常的麻烦,哪怕是大唐移民的良好卫生习惯以及治疗手段,到目前为止都没能彻底的征服这些热带疾病。
因此哪怕是现在,大唐帝国在南洋地区的移民行动,主要也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开发成熟的地区,尤其是吕宋岛为主,小小一个吕宋岛现在就有一百多万人口,占据了南洋整体移民的三分之一多。
此外马六甲州和万丹洲的少部分区域,也是移民比较集中的地方,加起来也有大几十万。
以目前的科学手段,大唐还无法征服热带疾病,所以移民的时候都是选择避开没有开发成熟的地区。
同时选择非热带地区。
什么是非热带地区,那就是澳洲啊!
大唐帝国的南洋地区,是包括了澳洲的,而澳洲虽然大部分地区也都是荒漠,不过东南部地区却是有一片地方相当不错。
这一片地区以及隔壁的新西兰群岛就是成为了帝国在南洋地区进行移民的新增长点。
以前的时候,帝国对澳洲的移民并不怎么重视,尤其是风帆时代基本没有什么移民。
哪怕是进入了蒸汽轮船时代也不多。
但是现在,帝国却是准备大规模开发澳洲了。
准备大规模开发澳洲也是有前提的,气候环境比较友好,不会和南洋热带地区一样致命是非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