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几度东风吹世换 >

第56章

几度东风吹世换-第56章

小说: 几度东风吹世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庶人不敢议也。庶人不敢议而又议,可也?天下有道,然后庶人不议也。今则庶人议矣。何用知其天下无道?”
  金圣叹淘气。可以这样想象,金圣叹越写越兴奋,越写越泛出许多想法,他的笔写滑了,兴致勃勃之间有些控制不住,说不定还有些手舞足蹈,这时候,他可能把许多利害都忘了。由此可以猜想,金圣叹虽对仕途不是太有兴趣,但他对《西游记》不太喜欢,可能并不全为文学,而他批“水浒”,可能说出了许多“水浒”作者心里所没有的,作为一个读过书的男人,可能总是脱不了有政治情结。
  金圣叹淘气。要争真性情,要争真人,提醒人们要学会欣赏不同的性格,有这样的见识,又把这些意思说出来,已经很不容易。更有甚者,金圣叹对“盗贼犬鼠”皆能欣赏,对“乱自上作”却偏偏不恕,这气淘得可也就不小了。金圣叹淘气,但是,金圣叹毕竟还是被古时候许多东西淘洗过的,他的淘气不会有孙悟空打上灵霄宝殿那样的意思,他思想中可能根本没有这种成分,基本上还是希望上面好自为之。《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金圣叹也不会做陈胜吴广,有柯平先生撰《金圣叹的面目》,末尾一段是这样:“据可靠记载,金圣叹临终前将事情变局的希望仍然寄托在帝王身上。他刑场豪言壮语的另一个版本是‘杀头,至痛也,籍没,至惨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异乎?若朝廷有赦令,或可免耳,不然,死矣。’(毛祥麟《对山书屋墨余录》卷一)从他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喊叫顺治名字这一细节也可看出,即使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他对作为自己读者兼知音的皇帝本人仍然充满感遇之情。”
  陪司马迁散步
  〔文/赶路秀才〕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夜,月明星稀,晚风徐来。赶路秀才与司马大师依例江边散步,大师阔步在前,秀才伴随于后。)
  【(一)“大禹治水”】
  秀 才:大师,今日弟子应邀以家长身份至学校听教师讲课,所授课题为“大禹治水”,弟子愚钝,教师所讲多有不解,还请大师点拨。
  司马迁:请讲。
  秀 才:授课教师云:“先古时期,黄河流域洪水泛滥成灾。人们苦于水患,热切希望加以治理。尧帝时,鲧受尧的委派负责治水,鲧治了九年洪水仍然泛滥不息。至舜帝时,舜看到鲧治水无状,更处罚鲧,把鲧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舜又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深知人民的疾苦,他欣然接受了任务,禹当时刚刚结婚才四天,但他毅然告别了新婚的妻子,踏上了治理水害的征途。禹认真地察看了地形,吸收了前人失败的教训,废弃了过去一贯采取的堵塞方针,采用了疏导的办法。他日夜辛劳地带领着百姓疏通河道,开渠作坝,把河水引入大海。在长达十三年的艰苦岁月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已的家门口,都没进去看一下,与群众一起节衣缩食,同甘共苦,最后,终于治服了洪水。大禹治水成功后,舜见禹是一个有德有才的人,便把自己的职位让给他。”
  司马迁:嗯。
  秀 才:教师又道:“禹为了拯救饱受水灾的苦难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是古代一位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的英雄。”
  司马迁:?
  秀 才:弟子反复研读大师的《史记》,大师在“史记——夏本纪第二”中言:“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司马迁:喏。
  秀 才:如大师所言,禹受舜帝之命治水,因禹父鲧治水不力受诛在先,禹居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不入,非不欲也,实恐违帝命受诛,不敢也。
  司马迁:然。
  秀 才:我朝五十六年,凡授“大禹治水”课者,莫不作“大禹一心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之言。如是,敢问大师,莫非是您老当年笔误?
  司马迁:吾言出有据。
  秀 才:今人误读乎?
  司马迁:……
  秀 才:???
  司马迁:可作“与时俱进”解也。
  秀 才:谢大师教诲。
  【(二)“纣是个智勇双全的英雄”】
  秀 才:大师,您在“殷本纪第三”中写道:“帝纣资辨捷疾,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弟子望文生义,解作:纣天资聪慧,能言善辨,体格强壮,英武无比。
  司马迁:纣是个人材。
  秀 才:您尚言:纣“爱妲已,妲已之言是从。”
  司马迁:纣是个好夫君。
  秀 才:您又道:“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司马迁:纣能歌善舞,初通声乐,是个好票友。
  秀 才:您还说:“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
  司马迁:纣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得不错。
  秀 才:您接着又说:“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
  司马迁:纣是动物保护主义者,他建造了我国第一所野生动物园。
  秀 才:您说:他“慢于鬼神。”
  司马迁:纣是最早的无神论者。
  秀 才:您还说: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为长夜之饮。”
  司马迁:纣是“驴友”之父,美食之王;是天体主义者,“三陪”倡始人。
  秀 才:您又道:“九候有好女,入之纣,九候女喜淫,纣怒,杀之。”
  司马迁:纣在床塌宫帏之内比较传统。
  秀 才:您还写道:“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烙之刑,纣乃许之。”
  司马迁:纣很有商业意识,公平交易,恪守信用,不以上压下,不强取豪夺。
  秀 才:您对纣的死是这样描写的:“周武王于是遂率诸候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司马迁:壮哉纣。宁死不降,羞杀汪氏也!(摸摸光下巴,作溜须状)
  秀 才:如此,纣,真英雄也!(窃笑)
  司马迁:这个么,这个……
  秀 才:封他做个“袅雄”如何?
  司马迁:甚合吾意。
  秀 才:哈哈……
  【(三)褒姒不好笑】
  秀 才:大师好。弟子近日重习“周本纪第四”篇,深感您对周幽王与褒姒的描写故意闪烁其词,设下迷局,弟子以为,此系大师私心所致。
  司马迁:试道所以。
  秀 才:世所周知,绝世美女褒姒不好笑。何以不好笑,却无人知晓。
  司马迁:是吗。
  秀 才:褒姒出场,您先讲了个有关她身世的玄妙故事:“夏后帝启在位时,夏的国运已经衰微,一日,二条神龙落在夏帝启的宫庭前对启说:‘我们二个是褒国先君。’启很惊慌,用占卜来决定是杀掉、赶走、还是留下,卜的结果是要把龙的唾沫收藏起来才吉利。于是夏帝启‘布币而策告之’,龙更留下唾沫不见了,启命人将唾沫用木椟收藏了,夏灭亡后,木椟传给殷,殷亡又传给周。传了三代无人敢打开。一直到了周厉王时,厉王打开了这个木椟,结果龙的唾沫流到院子里,且怎么也弄不掉。后来厉王用女子裸体噪之,唾沫更化作玄鼋潜入后宫。正巧有个小宫女迎面遇上这只玄鼋,这个小宫女长大成年后奇怪地未婚而孕,宫女生下女婴后很害怕,偷偷把她扔到了路旁。这时已是周宣王时代,有小女孩唱儿歌:‘山桑弓,箕木袋,亡周之祸害。’宣王也听到了这首歌,恰巧有一对夫妻在卖山桑做的弓和箕木箭袋,宣王命人去捕杀他们,夫妇二人在逃亡的路上,看见了被小宫女扔掉的女婴,出于怜悯收养了她并一起逃至褒国,这个女婴长大后就是褒姒。再后来,褒国国君珦因向周幽王进谏获罪。褒国为了营救珦,遂向幽王进献美女褒姒。”
  司马迁:嗯。
  秀 才:您在《夏本纪第二》曾经写道:“夏帝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褒氏。”那么,弟子总结:褒姒是前朝夏帝禹的分封国——褒国国君(二龙)的化身,殷灭夏,周灭殷后,夏的封国褒国的处境一直不好,到了周幽王时,褒国国君被幽王扣押,美女褒姒更被进献给周幽王以营救国君。
  司马迁:继续。
  秀 才:作为夏帝禹的封国褒国之先君(二龙)投胎后化身的褒姒,在褒国蒙难、君主被拘时,为了营救自已的国君,被迫蒙受屈辱委身于“敌国”国君周幽王,幽王虽然宠爱她,甚至为她废了皇后,改立太子,但这些又岂能让身为“亡国奴”的褒姒开颜而笑。
  司马迁:是笑不起来。
  秀 才:当幽王色迷心智,为搏褒姒一笑,竞不惜欺骗众诸候,点燃敌人来犯时才能点的烽火,害得各路诸候兴师动众,徒劳往返,褒姒见此情景,不由——
  司马迁:——笑了。
  秀 才:呵呵。褒姒见此景象,不由心生亡周妙计,思及复仇有望,终于开怀大笑。
  司马迁:心生何计灭周?
  秀 才:籍此鼓动幽王“数举烽火”,使幽王失信于众诸候,孤立幽王,再秘密策动对幽王恨之入骨的申候,与缯国、犬戎一道趁机攻击幽王,杀幽王于骊山脚下。
  司马迁:是么。
  秀 才:申候杀了幽王后,与诸候一起立自已的外甥——原废太子宜臼为周平王,自已则“虏褒姒”而去,回自已的封地申国英雄伴美人去了。
  司马迁:……
  秀 才:大师故意隐去褒姒为国复仇一节,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使后人晒笑幽王,原因是大师祖上与周幽王有仇。
  司马迁:何以见得?
  秀 才:大师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在《周本纪第四》载:周太史伯阳,在幽王二年见山川地震,即言:“周将亡矣”,并解释说:“亡不过十年”;幽王三年,褒姒入宫,太史伯阳又边读史边说:“周亡矣”;后,幽王废申后及太子,太史伯阳又摇头晃脑说:“祸成矣,无可奈何”。敢问大师,周太史伯阳食周之奉,周既有难,未偿挺身而出,反数次下此毒咒,何也?
  司马迁:……
  秀 才:大师著文向来惜字如金,却为褒姒身世泼墨如水,皆因褒姒阴计亡周,事后又随申候而去,未始一而终,大师不肯直赞,故设下迷障,供后人惴想。徙及周太史伯阳,大师既为先人讳,又难以尽讳,固不如尽推幽王——
  司马迁:唉,——先祖周太史伯阳,亦曾受刑——
  【(四)“项羽这小子”】
  秀 才:司马大师,今日适逢我朝建国五十六年国庆,籍此普天同庆、万民共欢之际,弟子却想起史上一位悲情人物,今天且聊聊他如何?
  司马迁:不知所指何人。
  秀 才:西楚霸王项羽。
  司马迁:那可是位真英雄。
  秀 才:但大师您却未肯正眼瞧他。
  司马迁:尔切不可狂议。
  秀 才:弟子亦“言出有据”。
  司马迁:据由何出?
  秀 才:秦二世元年,陈涉首反大泽,项羽追随季父项梁,趁乱杀会稽守起兵,拥立楚怀王,联合刘邦与秦抗争。其时,楚怀王与众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后,刘邦先破秦入咸阳,但惧于项羽的实力比自已强大,刘邦不敢贪功,旋退兵霸上。数日之后,项羽兵至,杀秦降王子婴,屠咸阳城,烧秦宫室。随后,项羽废除楚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分封天下土地于王侯将相,刘邦亦被项羽封为汉王。
  司马迁:当是时,项强刘弱。
  秀 才:至此,秦灭,项羽的“西楚王朝”建立。
  司马迁:吾已如实作纪。
  秀 才:不错,您在“项羽本纪”篇确曾论及项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候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候,政由羽出,号为‘霸王’”,并叹其“五年卒亡其国”。
  司马迁:八年之间,号令三嬗。
  秀 才:您在“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分封诸候、自立为西楚霸王时写道:“汉之元年四月,诸候罢戏下,各就国”;在“高祖本纪”亦记有“四月,兵罢戏下,诸候各就国。汉王之国。”弟子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您明明写的是刘邦(汉王)跟各路诸候一样接受西楚霸王所封去封地就职,何以又特意用“汉之元年”作纪年?刘邦称帝,该是五年之后。
  司马迁:……
  秀 才:您在《史记》中作有“十表”,其九篇为“年表”,独“秦楚之际”为“月表”,可见“楚”在历史上还是占有一席之地。
  司马迁: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秀 才:您在《史记》十二篇“本纪”的“篇目”中,分别用“五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