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堂口才课-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徒弟走到房子跟前去敲门,开门的是个中年男子,从他不耐烦的模样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人,但徒弟还是按照师傅的吩咐,笑着说道:“又有事要麻烦你帮忙。”中年人看了看这个陌生的年轻人,说:“我想我并不认识您,你怎么说又需要我的帮助呢?”徒弟说:“您家就在马路的边上,尽管你没帮过我的忙,但也一定帮过不少人的忙,所以,对你来说,是又有事需要你帮忙了。”中年人听了徒弟的话,哈哈一笑,说:“说吧,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徒弟说:“我的车胎爆了,我忘了带千斤顶。我想,肯定曾经有人也像我一样跟您借过千斤顶换轮胎,所以我也想跟您借一下千斤顶。”不过中年人并没有车,他也没有千斤顶,可他听了徒弟的话,觉得不帮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于是放下手中的活,说:“虽然我没有,但是我知道哪儿有,走吧,我带你去借。”于是中年人骑上摩托车带他到一个朋友家借了个千斤顶。徒弟谢过中年人之后,便高高兴兴地捧着千斤顶走了回来。于是,也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事后,小徒弟问师傅说:“师傅,为什么那个人本来没打算帮忙,但是因为我说了您教我的那几句话,他就那么尽心尽力地帮助我们呢?”师傅笑了笑,说道:“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如果你第一句话就问他,‘您有没有千斤顶,借我一下’,那结果恐怕就是一句‘没有’。但是如果你先称赞他助人为乐的精神,他自然也就不好意思把你拒之门外了。”小徒弟点了点头,师傅接着说道:“记住,说话前,你要好好琢磨对方的心理。把话要说到对方心里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目的。”
第100天 把握“进”与“退”的最佳时机
核心提示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你一味地强调其好的一面,那么对方对于你所说的话,就会下意识地存有不信任的心理。
理论指导
求人办事时,采用以退为进策略往往更容易赢得对方的信任。如果你过分强调自己的目的,过于坚持自己的想法,通常并不一定能取得预想的效果;相反,如果你采取一种“退”的策略,则会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般来说,办事之前要对对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以退为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胜利的天平就会向你倾斜。
美国宪法的诞生,也源于富兰克林巧妙地使用了以退为进策略。在费城举行的宪法会议上,当时会议中分为赞成派和反对派,讨论非常激烈。由于参会者有着人种、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利害关系各异,会议充满了火药味和互不信任的气氛。出席者的言辞都非常尖锐,甚至还带有人身攻击。
此时,本来持赞成意见的富兰克林适时地站了出来,他不慌不忙地对人们说:“事实上,我对这个宪法也并非完全赞成。”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反对派人士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顿了顿,继续说道:“对于这个宪法,我其实并没有多少信心,出席本会议的各位,也许对于细则还有些异议,但不瞒各位,我此时也和你们一样,对这个宪法是否正确抱有怀疑的态度,我就是在这种心境下来签署宪法的……”
见富兰克林这样说,本来抱有不信任态度的反对派不再激动,逐渐平静下来了,他们反而想让时间来验证一下它是否正确。就这样,美国宪法终于顺利通过。
对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你一味地强调其好的一面,那么对方对于你所说的话,就会下意识地存有不信任的心理。这时不如利用以退为进策略来取得对方的信任。富兰克林就是利用了“以退为进”的沟通技巧,先说一些对己方不利之语,让对方对自己产生信任,然后再顺势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101天 把目光投向主角以外
核心提示
在求人办事时,瞄准主要目标全力以赴固然非常重要,但对于主要人物身边那些举足轻重的人,你也要多花些心思,多沟通,那些人对你办事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理论指导
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很多人都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关键人物的身上,认为只有搞定关键人物,事情才能得以顺利解决。这几乎是所有求人办事者的第一思维,这样做并没有错,但你若认为这是办成事的唯一方法或搞定关键人物就能办成事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要想把事情顺利办成,除了要尽最大努力搞定办事的“主角”外,还要把目光投向主角以外,争取那些能够影响这位“主角”决策的人的同情、支持和帮助。如果关键人物和他身边的人都愿意帮助你,事情就会进展得更顺利一些。
有一位向水泥厂推销球磨机的销售人员,他通过调查发现,某市是水泥厂集中的地区,对球磨机的需求肯定不小。他还发现,不久之前有一家外资企业在此地刚刚开业,如果能和这家外资企业建立购销关系,该地区其他小厂肯定会纷纷效仿。
做好准备后,这位销售人员便前往登门拜访。没想到,刚到工厂门口,他就被门卫非常客气地挡在了外面。
千里迢迢上门拜访,结果连人家的厂门也没有进去,这位销售人员当然很不甘心。他想,阻拦自己的是谁呢?是门卫。所以,他准备在门卫身上下功夫。
但是任凭这位销售人员使尽了各种手段,门卫就是不愿意放他进去,门卫说:“我是不会让你进去的!你要搞清楚,这是外资企业,我好不容易才得到这份工作,请你不要给我添乱了!”
无奈之下,销售人员就与门卫聊起了家常,门卫开始不愿意与他多说话,后来见他还算真诚,就随便应付了几句。
渐渐地,两人竟然聊得很投机,销售人员对门卫说:“大哥,我这份工作来得也不容易啊!这次我跑了上千公里的路来到这儿,如果连你们的厂门都进不去的话,我的饭碗也可能保不住了。但我知道你也不容易,就不难为你了,我打算明天就回去了,以后咱们常联系啊!”
门卫被销售人员的一番话感动了,悄悄告诉他说:“总经理每天早上8点准时进厂,如果你有本事,就拦住他的车。记住,他乘坐的是一辆白色宝马。我只能帮你这么多了。”
获此消息后,销售人员喜不自禁。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开始在厂外等候,终于见到了总经理。经过一番艰苦的谈判,这家企业订了一大批货。
第102天 和陌生人说话的学问
核心提示
与陌生人相识后就直呼对方的名字,可以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
理论指导
在求陌生人办事时,你一定要找到开口的机会,这样才能和陌生人拉近距离,让他帮你办事,甚至与对方建立友谊、成为朋友。但是该怎样拉近与陌生人的距离呢?
1.对小辈直呼其名。通常人们只习惯在比较亲密的人之间直呼名字,因为称呼对方全名显得有距离感。如果你和陌生人相识后就直呼对方的名字,可以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方是比你年长、职位或社会地位比你高的人,就不能直呼其名了,而应改叫尊称。
2.称赞对方。在受到他人称赞的时候,人们总会对称赞自己的人产生亲近感,因为人们会觉得对方很重视自己。所以对陌生人表示由衷的赞美,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
3.关心对方。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关心自己,无论他多么富有或多么有名。适当地关心一下对方的健康、情绪或生活状况,可以很容易赢得对方的好感。当然,你应明确关心与隐私之间的界限,否则就有借关心之名探别人隐私的嫌疑了。
4.从共同之处谈起。对和自己相像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亲近感。所以,在与陌生人交往时,你不妨找出和对方相像的地方,然后就这个话题继续聊下去,说不定你们会成为好朋友。
5.开个小玩笑。在融洽、欢快的气氛中,人们往往更容易放松警惕之心,轻松地与他人交往。笑声能够缓解陌生人之间由于生疏所带来的压力,因此你不妨和对方开一个小小的玩笑,活跃一下气氛。但切忌不能开过分的玩笑,不能让对方感到难堪,如果让对方下不来台,他是不会对你有好印象的。
第103天 交情应该这样套
核心提示
与人套交情之前,你要设法了解对方多一点,便于寻找共同语言。
理论指导
求人办事的初期,就是与人沟通感情的阶段。在交际中寻找共同点的说话术,俗称“套交情”,也叫“认同术”。
认同就是要在交际双方的经历、志趣、追求、爱好等方面寻找共同点,为交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
记者采访,常常是“跑断腿,磨破嘴”,有时还不得不面对冷面孔,坐冷板凳,他们是如何与采访对象套交情的呢?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常常要通过提问题的方式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情况,收集信息。
一名记者去采访一位科学家。记者看到墙上挂着几张风景照片。于是就和科学家聊起了画面构图、色调,原来这位科学家爱好摄影,他兴致勃勃地拿出了他的相册,谈话气氛非常融洽,这使得后面的正题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
第104天 场面话别全信
核心提示
听场面话时,你必须要动动脑子,认真辨别真伪,否则吃亏上当的还是自己。
理论指导
与人交往中,你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场面话,例如,“你的事情包在我身上”、“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这时,你必须要动动脑子,认真辨别真伪,否则吃亏上当的还是自己。
小陈在一个单位埋头苦干了很多年,一直都没有升职,为此他很苦恼。一天,小陈的一个朋友告诉他,另一个单位的营销部有一个职位空缺,小陈便通过朋友牵线搭桥,拜访了那家单位人事部的一位主管,希望能走个后门,把自己调过去。
当时,那位主管热情地招待了小陈和他的朋友,对小陈的请求拍着胸脯说:“绝对没有问题,你就回去静候佳音吧。”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办调动的事一点消息也没有,小陈给朋友打电话,想知道到底出了什么情况,朋友却告诉他,那个位子已经被人抢先占了。他顿时火冒三丈,问:“既然答应我了,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状况?”他的朋友对小陈的质问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其实,那位主管拍着胸脯承诺小陈的话,只不过是碍于情面的场面话而已,可小陈却信以为真了,所以才吃了个哑巴亏。
第105天 怎样才能说好场面话
核心提示
场面话也要因人、因事而异。
理论指导
既然场面话不可缺少,那么怎样才能说好场面话呢?有专家总结认为:与智慧型的人说话,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与学识渊博的人说话,辨析能力一定要强;与善辩的人说话,就没有必要啰嗦;与上司说话,就要把话说到他的心坎里;与下属说话,必须让他们感到你的慷慨,从你这里他们能得到好处;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勉强;别人愿意做的事情,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别人喜欢听的话,要多说;别人不喜欢听的话,要少说。
汉高祖刘邦灭楚、平定天下之后,开始对他的臣下论功行赏,这时就出现了彼此争功的现象。
刘邦认为论功劳萧何最大,封他为侯最合适不过,给他大量的土地也是应该的,可是其他人却不服,私下里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12次伤,而且攻城略地最多,论功劳他应该最大,应当排第一,要封地他也应该占最多。”
刘邦心里知道,因为封赏问题,委屈了一些功臣,对萧何是偏爱了一点。可是,在他心目中,萧何确实应该排在首位。
正当为难之际,关内侯鄂君看出了刘邦的心思,不顾众大臣反对,上前说了一些言不由衷的场面话:“群臣的意见都不正确,曹参虽功劳很大,攻城略地很多,但那只不过是一时的功劳。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丢掉部队、四处逃避的事情时有发生,是萧何常常从关中调派兵员及时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才保汉王不受太大的损失。楚、汉在荥阳僵持了好多年,粮草缺乏时,是萧何转运粮食补充关中所需,才不至于断了粮饷。再说皇上曾经多次逃奔山东,每次都是因为萧何出力,才使皇上万无一失,如果论功劳,萧何的功劳才称得上是万世之功。现如今,汉王即使少一百个曹参,对大汉王朝又有什么影响呢?难道我们汉朝会因此而灭亡吗?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排在第一位,而曹参其次。”
刘邦听了关内侯鄂君的话,自然是非常高兴,因为关内侯鄂君的场面话说到刘邦心坎里去了。刘邦连忙说:“好,好,就这么定了。”
关内侯鄂君因揣摩出刘邦一直想封萧何为侯的心思,然后顺水推舟,说了刘邦爱听的话,刘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