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使坏-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欺我诈的生意场上,忙忙碌碌的人际圈中……总之,不论哪种场合里,宁肯留个人情在,也不为贪眼前小利而忽略眼前投资,是聪明人的所作所为。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平常朋友平常过。如果你是个懂得“手腕”的人,交朋结友不可急功近利。友情投资,宜走长线,拜拜冷庙,烧烧冷灶,平时多烧香,哪怕是只言片语的问候,亦是交友之道。
(1)闲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
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惜的,这就需要我们大家一定要珍惜人与人之间宝贵的缘分,即使再忙,也别忘了沟通感情。
有位刚去美国的朋友来信说:“我们在这儿没有什么社交生活,我们难得去看看朋友,这当然是因为我们初到异境,认识的朋友不多,但后来我听说,其他的人也一样……”
“我们每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去郊外,这是一种家庭式的生活。就是说,要去郊外,就跟自己的家人去。”
“我们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为一到假期,谁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在床……”
“平时我们也不可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看朋友,因为交通太挤。”
“但我们常常和朋友通电话,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应酬朋友的方法,我们无事也打电话,哪怕是寒暄几句,或者讲些无关紧要的事。”
“但有事情时,我们会立刻聚在一起的,比方说上星期我儿子肚子痛,我急忙起来打电话给友人江医生想办法,他马上驾汽车从70公里外赶到,初步诊断,认定他患了盲肠炎,就用他的车子送孩子进医院做了手术……”
有事之时找朋友,人皆有之,无事之时找朋友,你可曾有过?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遇到了困难,你认为某人可以帮你解决,你本想马上找他,但后来想一想,过去有许多时候本来应该去看他的,结果都没有去,现在有求于人就去找他,会不会太唐突了?甚至因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绝?
在这种情形之下,你不免有些后悔“闲时不烧香”了。
法国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备》的书。书中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人的资料,并把它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当上了总理,自然就容易记起你来,大有可能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了。
这种手法看起来不大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现实。一位政治家的回忆录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组阁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虑。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有七八位部长,如何去物色这么多的人呢?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除了要有一定的才能、经验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和别人有交情才容易得人赏识,不然的话,任你有登天本事,别人也装作不知道。
(2)友情投资,宜走长线
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友谊之花,须经年累月培养。
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人,看到大鱼上钩之后,总是不急着收线扬竿,把鱼甩到岸上。因为这样做,到头来不仅可能抓不到鱼,还可能把钓竿折断。他会按捺下心头的喜悦,不慌不忙地收几下线,慢慢把鱼拉近岸边,一旦大鱼挣扎,便又放松钓线,让鱼游窜几下,再又慢慢收钓线。如此一收一弛,待到大鱼精疲力竭,无力挣扎,才将它拉近岸边,用提网兜拽上岸。
求人也是一样,如果逼得太紧,别人反而会一口回绝你的请求,只有耐心等待,才会有成功的喜讯。
据说,某中小企业的董事长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这位董事长的交际方式与一般企业家的交际方式的不同之处是:不仅奉承公司要人,对年轻的职员也殷勤款待。谁都知道,这位董事长并非无的放矢。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中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所为,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会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作准备。这位董事长明白,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总会有几个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是亏本生意,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所以,当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他会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同时还邀请他到高级餐馆用餐。年轻的科长很少去过这类场所,因此对他的这种盛情款待自然倍加感动。心想:我以前从未给过这位董事长任何好处,并且现在还没有掌握重大交易的决策权,这位董事长真是位大好人。无形之中,这位年轻科长自然产生了感恩图报的意识。正在受宠若惊之际,这位董事长却说:“我们公司能有今日,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这样说的用意是不想让这位职员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处长、经理等要职时,还记着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公司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却仍旧生意兴隆。其原因是由于他对平常关系投资多的结果。
纵观这位董事长的放长线的“手腕”,确有他老姜的辣味。这也揭示,求人交友要有长远眼光,尽量少做临时抱佛脚的买卖,而要注重有目标的长期感情投资。同时,放长线钓大鱼,必须慧眼识英雄,才不至于将心血枉费在那些不中用的庸才身上,日后收不回本。
第三部分不能在他人面前与老板过于亲热
第六章因人制宜制服对手
巧妙应对不同类型的人
不能在他人面前与老板过于亲热
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有一段距离的,尤其是与上司之间,哪怕你是备受欢迎的“忠臣”、老板的朋友,也得注意,必要之时,一点点的距离也是种美妙的关系。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经常被人说,但我认为总是淡也不好,朋友在一起冷冰冰的,没有什么意思,所以这句话得与另一句话联系起来理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朋友之间还是该淡时淡、该浓时浓最好。
处理好人与人的距离,是处世的学问,而距离就在淡与浓之间,就看你如何去把握了。
你可以与你的老板交朋友,但是在工作中,你与老板的角色是不同的,不能以为自己是老板的朋友就可以在单位或公司里也称兄道弟起来。老板还怎么工作?他怎么去安排他人工作?他怎么处理好大家的关系?他又如何区分工作人事上的是与非?有一个人,上班时喜欢拿着茶杯到老板的身边,找他吹牛聊天。公司来人,他也不回避,仍旧坐在一旁,还不时地插几句,严重地干扰了老板与客人的交流。
像这个人,就是由于在与上司相处时没有做到该淡时淡,使朋友关系对工作的负面影响增大。
如果你的老板非常器重你,经常带你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那么,你千万不要得寸进尺。保持适度的距离对你是有好处的。也许你发现你可能正在成为老板的朋友甚至是哥们,但是你应该把握好尺度。
任何一位领导在对待下级问题上,都希望和下级保持良好关系,希望下级对他尊重、服从、喜欢。所以,当他愿意和部下建立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的同时,在愿意进行情感沟通的同时,总是不希望用朋友关系超越或取代上下级关系。也就是说,他必须保持自己一定的尊严和威信。
和老板保持一定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注意处理交往的时间、场合、地点。有时在私下可谈得多一些,但在公开场合,在工作关系中,就应有所避讳,有所收敛。否则,老板做出对某个人的工作安排或者对某个人的处罚,就会让当事者感觉有你的“阴谋”参与,到时候你吃不了兜着走。
老板再民主也需要一定的威严。当众与老板称兄道弟只能降低老板的威信,并且其他的同事也开始把老板的命令不当一回事。
当老板发现他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而最终他发现是你破坏了他必要的威严时,那么,等待你的将是被老板疏远。你更不要试图更多地参与老板的私人生活。隐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必要和重要的。也许老板在某些时候,对你没有什么戒备,让你进入了他的私生活,但你不可从此就随便走进他的私生活。
当然,你能够同老板交上朋友,说明你与老板的距离很近。但是,这种朋友关系的最佳状态,是业务上的朋友和工作上的挚友。如果你能推动老板在公司中的地位,你就是他最好的朋友。否则你就是个制造是非的人。
记住,老板欣赏你,绝不是为了与你交朋友,而是让你为他服务,争创效益。
同样,赞美虽是调和人际关系的好办法,但当着老板的面直接予以夸赞,就不恰当了,极容易发生尴尬又很容易招致周围同僚的反感、轻蔑,从而使自己树敌太多。所以,赞美老板最好是背地里进行。这些赞美终有一天会传到老板耳中的。同样,如果你说的是一些批评中伤的话,迟早也会被传出去的。一个精明能干的老板,即使在他管不到的部门内,也必定会有一两名心腹的。
下班后相邀去喝酒应酬的,不见得全是同一部门的同事,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一个不经心的批评,也很容易被扩大渲染而传入老板的情报网。因此你不妨利用这些网,让赞美的言词流传出去。一个人若连这点智慧都没有,那他可就很难升迁了
而且和不同部门的人在一起,彼此没有警戒心,较容易得到一些“幕后消息”。这种情报,往往对老板是非常有价值的。经常收集这种情报给老板,也是一种博取老板欢心的好方法。
在顾客面前也是赞扬老板的好场合。到客户的公司,理所当然要向对方的高级主管或负责人称赞自己的老板。
和老板一起到顾客那里,若都是部属一个劲地抢风头,滔滔不绝,会令老板觉得难堪,难免在心里留下疙瘩。所以,最好的应对方式是细节部分由属下做说明,结论部分由老板来概括。
另外,以“经理,您认为如何?”征求老板的许可、认同,看似降低自己身份,做了穿针引线的工作,实际上却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
在归途中,要感谢老板给你的这个机会,并强调是因为老板的同行,才取得了这样好的效果。日后如果同顾客达成了交易,要再次对老板表达谢意,感谢老板相助。
第三部分不要漠视小角色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可是在拼拼打打的江湖中却有着角色的大小之分,然而你要拥有成功,就一定要重视平日里被人忽视的那些小角色的存在。
在与人交往中不能存在歧视和偏见,否则一些本来最可以值得信赖的人却因为你的冷落而离你而去。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也许正是有着敏锐目光的不凡之人,等待你去发现。
在一家大型港资企业,有1万多名员工。朱小姐的工作是负责一个成品仓库的进口货物统计。一些人对她不太配合,明明可以由装卸工验点的报告数字,朱小姐只是负责记录,他们却总是让朱小姐自己去点验填数,按道理她完全可以向上司反映,但是她只是笑笑,主动去核查验收。一次,出口部转来一批货品,要求马上装箱发往海外。依照惯例,这样的货品已有人核点过数量,统计员只需要照单记录就行,但是朱小姐仍然重新点验了一遍,发现数量好像不对。她告诉负责人,他们都不相信,觉得这么多年来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差误,一定是朱小姐的错误,而且,本部门只是负责装箱发运,没有复核数量的责任,朱小姐完全是多管闲事。朱小姐也不争,重新复点了两遍,仍然发现数量不对,坚决不同意登记出货。装卸员警告朱小姐,这批货可是发往公司最大的销售商,如果时间耽搁了,谁也承担不了责任。朱小姐坚决不签名,以沉默回应同事们的嘲笑与指责。
第二天,出口部经理匆匆跑过来,焦急地问起那批货品。人们猜想出口部一定是为货物拖延不发着急了,纷纷等着看朱小姐的好戏。当出口部经理得知那批货物还没有发出时,焦虑的神色才轻松许多,连声说:“这就好,这就好。”原来,由于工作失误,这批货确实短了几个包件,订购这批货品的是公司最大的客户,要求也最为苛刻,如果按这个差错数量发过去,公司将承担巨额赔偿。幸亏朱小姐不怕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