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英雄志 >

第588章

英雄志-第588章

小说: 英雄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座山远比想象来得崇高,它的主峰拔天而起,穿云而出,直指神佛苍穹,依稀可见东壁建有防御工事,层层叠叠,固若金汤,西侧山腰则满部陡峭断崖,险峻异常。足见此地规模宏大,绝非十年前举兵初叛时可比。

魔军大本营,拥兵七十万,隐隐约约间,眼前的「怒苍」好似成了一个巨人,它俯身弯腰,正在监视东境众生的动静。诸将明知这是幻觉,可在怒王的积威之下,却还是魂为之夺,气为之摄,宛如中邪一般。

四下悄然寂静,人人无语,个个噤声,正战栗间,忽见怒峰顶上隐隐亮起了火光,似有什么动静,人人揉了揉眼,还待再看,猛见一道红焰喷发上天,吓得众人大惊而呼:“怒苍魔火!”

怒峰顶上魔焰翻腾,如天雷震落,如地狱之火喷发,烧得夜空如同流血,蓦然间,光芒刺眼慑目,天水的烽火台竟也亮了起来。

“怒苍回应了!怒苍回应了!”众参谋语带哭音,全数趴到了城垛下方,吓得直发抖。

「煞金」石刚传讯四方,怒苍本寨随即作出回应。只见「天水」、「平凉」、「凤翔」、「三原」各地烽火台接连焚烧,火光越烧越烈,来势越来越快,不过片刻间,魔火竟已兵临「驿马关」,便在众将面前燃起了万丈熊光。

“啊呀!”众将一起遮住了双眼,赵家兄弟也被迫转开了脸面,无法直视这股熊熊怒火。

怒峰顶上怒火中烧,仿佛怒王正在昭告天下苍生,怒苍全军即将东渡,整顿人间公道。

眼看众下属哭嚷呐喊,赵任勇毕竟是全军主帅,当此兵凶战危之刻,断不可丧失神智。他紧紧抱住二弟臂膀,藉着那只烙印镇定自己,他深深吸了口气,正要说话安抚军心,猛听「咚咚」之声响起,潼关城下竟有人抢先擂起了战鼓。

“正统军……”夜色里传来了苍茫号令:“起身备战!”

八千唢呐高呜,割破九重云霄,关外战鼓如雷,「潼关六镇」已经整队了,咚咚咚、咚咚咚,战鼓声声催促,数十匹战马在军营里来回奔驰传令。但见「正武」、「仁武」、「义武」等六镇全数打开营栅,一列又一列军士踏步出阵,声势极为浩大。

魔光照天,「正统军」即刻回应,他们一无所惧,竟似要拔寨远征了。眼看大战将起,赵任勇猛烈喘气,他拉住了二弟,低声喘问:“任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怒苍真要开打了吗?”

“大哥……”赵任通轻轻叹了口气,摇头道:“不是要开打了,是已经开打了。”

“已……已经开打了?”饶那赵任勇武功高强,听得此言,仍不免双腿一软,悲声道:“是……是谁领军过来?是……是那石刚么?”赵任通摇了摇头道:“大哥还不懂么?这石刚压根儿不在西北,哪能率兵过来?”这话先前便听过了,赵任勇仍不免「咦」了一声,喃喃地道:“不是石刚,那……那这回是谁统领大军?是……是陆孤瞻?还是秦……秦……”

耳听大哥声音嘶哑,极显惧怕,赵任通便安慰道:“大哥放心,他俩也不在西北。”

赵任勇愣住了,看这怒苍似有倾巢而出之势,却又无人坐镇西北,情势前所未见,赵任勇越听越疑,喃喃便道:“二弟,到底……到底这几个家伙跑到哪儿去了?”

赵任通叹了口气,他搂住兄长的肩头,低声道:“大哥忘了么?我打何处来?”赵任勇心里生出一股寒意,颤声道:“你……别吓我,这「霸州」是在大后方,你……你不要胡说……”

“大哥……信我一次……”赵任通附耳过来,细声道:“现今天下最平安的处所,便是潼关前线。你这几日好好睡上一觉,什么也别管,啥也别去想,尤其记得千万别往后方跑,否则等你逃回去以后,又得向前线冲了”

天旋地转间,前线成了后方,后方成了前线,赵任勇还在喃喃自语,猛地想起来老婆小孩还在北京,霎时惨叫一声,身子向后便倒,竟已不醒人事。

轰……轰……

「驿关」光照天地,威慑无极八方,百里方圆内清晰可见。只见那烽火忽明忽暗,忽忽,整整历经一柱香时分,西方夜空总算恢复了沉静,不过东方更远处却亮了起来,就在百里外的一处山头,那儿也亮起了一盏明灯。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魔火并未消失,它只是跨过了凉关,在朝廷境内默默潜行。

向东,向东……一路向东……灯火开始东进,它翻山越岭、过河渡江,离开了甘肃,进入了陕西,很快地,魔火历经了千里之路,来到了「北直隶」。

山巅一片明亮,光照四方,从山顶向北遥望,二十里外有座城池,正是龙兴之地「北京」。转向东望,山脚后方则隐伏了一座村落,此地平民都姓「杨」,故而称作「杨家村」。至于山脚前方,则有一座破庙,说来也巧,这座庙恰也姓「杨」。

山顶灯火明灭,庙前金匾也随之闪闪发光,藉着灯光勉强看去,依稀可见「杨无敌庙」四个金字。从庙门向殿内看去,大殿正中安放一座神像,面孔虽给香烟熏黄了,仍可见其堂堂之表,正是那大名鼎鼎,力抗大辽的北宋名将「杨业」。

杨业便是「天波无佞府」杨家掌门杨无敌,此人本名「重贵」,又名「济业」,乃是杨家将第一代祖,看此地供奉遗祀,附近当有一座杨家村,常会有人来此立庙祭拜。

山上灯火通明,山下则是黑沉沉一片。两相对比下,山巅处更显得晶亮了,那儿好似躲了几千只萤火虫,一下金、一下白,一下红、一下青,光芒非但四色变幻,尚且明暗有别、长短有序,共得十六种变化。

“明暗明、长短长、白金红……”灯火稍歇,黑暗中忽然传出嗓音,读出了远方灯号。

时于深夜,破庙前一无杨家后裔,二无路过香客,对过山顶的灯火便再刺眼醒目,亦当无人知觉。想当然尔,眼下能够读出灯讯之人,必定有备而来。

果不其然,那嗓音稍一停下,黑暗中????之声大作,竟有人拿着纸笔,将说话一一抄录下来。谁也料想不到,「杨无敌庙」门口竟然有人,那是个沉寂的黑影,他双手抱胸,一边遥望远方山顶,一边读出了暗号。

对过山顶灯火变幻,忽白忽金、时长时短,那嗓音也随灯火一字一顿,毫不停歇。良久良久,灯火终于全熄,依稀遥望,好似更远处的山头又亮了起来,不过那已无关紧要了,想要的消息都已到手了。

四下昏沉黑暗,听得「嘶」地一声,有人燃起了火摺,也照亮了背后的「杨无敌庙」。霎时便也映出了「铁随城」三字。

此庙年久失修,并无住持,但见殿内匾额高挂,两旁梁柱题了有字,左是「诚坚金石」,右是「气傲风云」,两面照壁更满饰雕刻彩釉,其上另有诗文,述说着杨家将的丰功伟业。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遗祠。”

这是古北口「杨无敌庙」的诗词,却给人抄来这儿了。看此庙庄重宏伟,昔日必也辉煌过,可惜后代子孙不肖,无力修缮,这边任凭它毁败下去。

「杨家将」薪火相传,与异族间的争斗永不停歇,相传「杨业」为收复燕云十六州,曾于大辽国重兵包围下,撞死在李陵碑前,「杨延昭」秉持遗命,亦是抗辽名将。传到孙儿「杨宗保」这一代,对手则换成了西夏人,再到第五代「杨怀玉」,则改征南蛮。

一代接一代,「天波无佞府」前仆后继,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每一代都有名将,他们的对手也一路变换,由契丹变为女真,再由女真换为蒙古,朝廷防线也节节败退,由长城退到黄河,又由黄河退守长江,终于在蒙古大军的侵近下,全军跳入了大海。

全军覆没的「杨家将」,如今终于回来了。现下他们前进京华,从异族手里夺回了燕云十六州,光复了长城全线。不同的是这代「杨家将」不再用刀,他们改用笔,主帅也成了一个文臣,此人官拜「中极殿大学士」,大名「杨肃观」,至于他的异族死敌,则换成了眼前这群人。

三更半夜里,庙外雪地百来只骆驼屈膝而坐,各自打盹休憩。忽听「啪」、「啪」两声响,黑暗中有人拍了拍手,霎时之间,庙外雪地里站起了百来人,这些人全是白袍武士。他们默默转身,看向面前的统帅,只见他长发披肩,身高膀圆,火光照耀他的一身衣服,竟是亮如纯银。

“灭里将军……”脚步声响,有人奉来了字条,道:“请过目。”

说话之人鼻音短促,字字黏连,正是源自于西疆的「回回语」。

回回语若要细分,其实南辕北辙,有维吾尔语、南天房语、北天房语、波斯语、普圆什语等等,彼此不能相通。不过却有个地方例外,那儿坐拥南北天山,占有西域全境,国中为佛教、景教、穆斯林等三教交会之地,这便是西域第一大国:「帖木儿汗国」。

百年前「帖木儿大帝」起兵西征,击破突厥王「雷神」,打击了安卡拉百万大会战,便也顺势征服蒙古两大汗国,从此创建「帖木儿帝国」。它的疆域大国西方百倍,兵力远胜契丹女真,疆界北临钦察,南抵天竺,西接波斯大食,号称「蒙古第二帝国」,这就是「杨家将」的新对手。

汗国大元帅,是一位长发大汉,人称「帖木儿灭里」便是。他提起了火把,率先走入破庙之中,只见他背对「杨无敌像」站立,一头长发垂落双肩,气概沧茫,真是与杨家一脉名将匹敌。

眼见主帅进庙了,其余武士也鱼贯而入,各寻地方坐下。但见这些武士头发蜷曲,高鼻深目,想来有的是色目人,有的是鞑靼人,彼此容貌大相径庭。

帖木儿汗国种族繁多,国中有鞑靼人、波斯人、大食人,甚且有天竺人,却以维吾尔人为多,各族样貌差异极大,少有错认。不过这位「将军」却有点怪,他的天庭宽广、下颚方正,一头长发浓黑且直,这模样不似鞑靼,也不像突厥,更不似维吾尔,仿佛便是个混种。

要看一个人的血缘来历,除了五官样貌,其实还可以从姓氏来找。这位「帖木儿灭里」出生于哈剌迷矢,以国为名,自号「帖木儿」,「灭里」二字则是他的姓。这两字源于突厥康里,熟知西域史书的都明白,此乃花剌子模名将「铁王」的姓氏。至于「帖木儿」三字,更是蒙古话里的「特穆尔」,此为蒙古大姓,如元顺帝的爱将王保保,他虽是汉人,却因崇拜蒙古,自称「扩廓特穆尔」,又如西夏人念察罕,亦因效忠蒙古,遂自称「察罕特穆尔」。因而「帖木儿灭里」这五个字也是硬凑出来的,全然称不出主人的血脉。

从小到大,帖木儿灭里就有个麻烦,他不论走到哪儿,都要给人误认族裔身份,在维吾尔人眼里看来,他的头发很黑很直,活脱便是个鞑靼;可是在鞑靼人眼里瞧来,他的鼻梁又太高,必然是个突厥;可到了突厥人面前,他又常给误认成维吾尔,那是因为他的眼珠儿是深褐色的,也因此,灭里小时候总是同伴的笑柄,人家都说他是鞑靼、维吾尔、突厥三族混生的后裔,简称「杂种」。

不过这些都是往事了,因为「杂种」多了一个新名字,称为「煞金」。这两字是大月氏古语,波斯人译为「鲁思王母」,蒙古人译为「拔阿图儿」,女真人称为「巴图鲁」,其意就是汉语中的「勇者」。此号权威至大,能率各族武士,手下人无分突厥康里、鞑靼波斯,全都得臣服于「八代煞金汗」,帖木儿灭里。

四下一片寂静,只见帖木儿灭里冷着一双凶眼,手持字条,翻着簿本对照,想来此人能静能动,能读能写,并非暴躁莽大一类。

怒苍烽火以三讯为一字,每讯四色四变,共计四千零九十六字,查对起来自也费神。众下属静静坐着,不敢打扰,过了半晌,只听灭里问道:“一个时辰前抄来的字条呢?解出来了吧?”

一名下属送来了字条,交到上司手里,低声道:“是解出来了没错,不过没人读得懂。”

帖木儿灭里拿起字条来瞧,默不作声。众武士互望一眼,怯怯低问:“将军,我们……我们是不是抄错了?什么叫「狗一样的坏人来找你妈妈,少说两句就不算吵了」?”

听得此言,灭里先是一愣,随即仰天长笑,一时声震屋瓦。

“去你妈的狗杂碎,少说两句不嫌吵”。看今夜怒苍千里传书,一来一往,其中第一道烽火由东向西,内文的十四字箴言自也轰传天下。只是白袍武士的汉语本就不灵光,通译后更是文意尽失,难免要让人一头雾水了。

这汉语是天下第一巧妙文字,骂起人来尤其爽口,个中精妙神奇之处,绝非异邦子民所能了解。眼见帖木儿灭里莞尔不语,众武士更觉得担心了,忙道:“将军,第一道烽火没人看得懂了,不知第二道烽火怎么说?”

天下信文你来我往,这儿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