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大唐春 >

第139章

大唐春-第139章

小说: 大唐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里想着能有这等气派的一般都是皇族中要紧的人物,而且即便是那些要紧的皇族人物,在眼下玄宗治世时期,也大多已经不太敢于摆出这般的气派了,也就是薛王和岐王等几个老王爷在正式觐见的时候,才需要摆出全副仪仗来清街,李曦不由得摇头叹息自己倒霉,心想也不知怎么赶那么巧。

  一旦遇到清街,少说也得半个多时辰,左右闲着无事,李曦回头看见自己侧后方不远处正有一家酒楼,便招呼了李逸风一起到楼上坐一会儿,那车夫自看管马车在下面等着。

  一路挤着往酒楼走的途中听见路旁行人的议论,李曦这才知道,敢情要过路的不是什么皇室人物,而是一位号称“通玄先生”的道人。

  据说他是在恒山修道的,生于尧舜时,至今已数千岁,则天皇帝时就曾屡屡征召他,可是他不喜人间之事,因此屡征不至,前些日子恒州刺史韦济上表举荐,玄宗皇帝派遣了中书舍人徐峤亲自前往,这才把他给召入长安,眼下就住在这务本坊的一处道观里。

  据说这些日子里,玄宗皇帝亲自问道,对他很是尊崇和礼遇,出入依仗比王侯,今日便是在兴庆宫问对完毕,一路大驾回来了。

  听着旁边路人对于这位通玄先生那神神乎乎的来历的讨论,据说他道术通天,能呼风唤雨,还擅长生之术等等,李曦不由得洒然失笑。

  这些东西,他可是不会相信的。

  如果说某些修道有术之人,比如莫言大和尚等,能够掌握天地之间一些玄之又玄的哲学原理,并且从而拥有一些大异常人的本事,那信与不信的,尚在两可之间。

  毕竟一直到了现代社会,易经仍是一门无法完全破译,被认为是神奇之极的哲学系统,至于推背图之类的,则更是神奇之极。

  但是要说一个人能活几千岁不死……这等事情,也就只好当做神话来听了。

  扭头看看李逸风倒是一脸好奇,李曦也不便说什么。

  他知道在眼下这个时代,即便是再厉害的读书人,好像是通晓了很多道理,可是一遇到这等怪力乱神的东西,却仍是会选择相信。即便不信,也是宁可敬着,绝不敢亵渎。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人,即便有通天彻地之能,要想他做一个无神论者,却还是不太现实。

  走进酒楼一看,一楼已经完全坐满了,甚至有一张桌子围了十几个人的热闹处,想来遇到这种事情不能走动了,跟自己抱着同样心思想进来闲坐一会儿的人还真是不少。

  这会子招呼声要东西的声音此起彼伏,店里的伙计忙得不亦乐乎,压根儿也没工夫招待新来的客人了,于是李曦抬腿就往楼上走。

  到了楼上,也是没座。

  不过幸好,这处的客人还少些,所以伙计还能过来招呼,听见李曦要喝壶茶歇一歇,便建议他们跟别人合座。本意只是歇歇脚看热闹而已,自然不挑剔,李曦便答应了下来,不过扭头看到靠窗一张桌子上一道背影,他却又赶紧摆手,指着那桌子道:“不必了,我们就坐那张桌子,沏两碗好茶来,再来些果子点心。”

  他刚吩咐完,那靠窗桌子上的人已经扭过头来,淡然而笑,“李先生,一别数月,一向可好?”

  李曦哈哈一笑,遥遥施礼,道:“曦见过大师,这厢见礼了。”

  这人正是久欲一见的莫言大师。

  要说起来,自从蜀州一别,至今可已经接近三个月了,此时乍一见他那张丑脸,李曦倒是不知怎么就生出一股亲近感来。

  李曦和李逸风过去落了座,先是忙着嘘寒问暖的叙了一阵子。不一会儿,那店里的伙计先是张罗着切了几个果碟之类的送过来,又过了一会儿,便又送过来两盏茶。

  李曦笑道:“这一次大师莫非又是算准了曦会路过此地上来喝杯茶,所以提前在这里等着了?”

  莫言老和尚闻言笑笑,不置可否,只是道:“来到长安这段时间,你做的超乎老衲预料的好啊,如果不出预料,当**托老衲送的东西,快要有结果了。”

  李曦闻言沉吟,手指轻轻地叩着桌面。莫言大师是知情人,自己又多承他相助,自然没有避讳的必要,因此便直言道:“怕是还缺少些机缘呀”

  莫言老和尚闻言一笑,“不远了。”

  李曦闻言眼睛一亮,这老和尚,向来言出必中,不管他是学究天人也罢,还是真的懂一些神鬼莫测的预知之术也罢,总之与他相交以来,他言出每每不虚,想来这一次也不会是无的放矢,于是便问:“大师可否告知一二?”

  莫言笑笑,“且喝茶,且喝茶,时机一到,因果自知。”

  他不说,李曦自然不好硬是追问,只是心里痒痒的了不得。

  恰在这时,下面突然哄闹了起来,几人靠着窗子坐,李曦听见动静就探身往下看,却见远远的依仗已经过来了,看见那威武庄严的依仗,李逸风忍不住感慨,“果然好气派。”

  莫言老和尚笑笑,道:“此通玄先生说起来也是一位当世高人,日来与他闲话,彼此皆有受益。”说到这里,他突然顿住,等到李曦扭过头去看他,他才笑了笑,指着李曦,道:“将来他与你还有一段缘分,切记,一定要好好珍惜。”

  李曦闻言大惊,知道即便再问,莫言大和尚也不会多说什么,李曦便忍住了不问,只是扭头往下面看去,心里想着,自己跟这通玄先生,又能有什么缘分?

  这时莫言又道:“通玄先生,姓张,名果,人称张果老,他最拿手的本事,其实不是什么长生之术,也不是什么呼风唤雨,而是他有一双能够窥破天机的眼睛啊”

  他说这话,似乎有要说些东西的意思,李曦和李逸风便都回来坐好,准备听他开讲。

  只是刚刚坐好,李曦反应过来,就是突然一愣。

  慢着……张果老?

  这名字真是太熟了……小时候可是看着电视剧八仙过海长大的呀敢情这不是神话,历史上真有这么一个人?

  李曦霍然起身站在窗前往下看。

  车驾已经渐次行到楼下,可惜,依仗威武,旗云如蔽,一架豪华的马车虽然就行在正当中,但是却根本就不可能看到人。

  这时候,莫言老和尚又淡淡地道:“我与他都看到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与老衲的看法却恰好相左,他是赞成顺应天意的,而老衲觉得,但或有一线生机,也不忍看万民堕于水火之中……”说到这里,他见李曦扭过头来看着自己,便抬头看过去,“子日啊子日,老衲这番苦心,你可知晓?”

  这番话直若暮鼓晨钟一般,一下子撞在李曦心头,直是让他当下就有些几乎站不稳,有一种晕眩之中想要跌倒的感觉——

  这莫言,竟是能够算出来若干年后的安史之乱

  这可真是……神乎其技也

  下面的车驾从容而过,不少路旁的百姓高喊着“通玄先生”,却再也无法干扰到李曦的思绪,他一脸郑重地回到桌前坐下,目光紧紧地与莫言老和尚对视着,心里说不出的战栗,“大师……何出此言?我看当今太平盛世,哪里会有什么水火?”

  莫言笑笑,眸子里满是澄净与淡然,“相约缠斗三十六日,所幸老衲棋高一局,侥幸赢了半子,希望能有助于子日,有助于天下万民。”

  李曦闻言沉吟不语,心里却是起伏不已。

  这时候再看,说完这番话之后,莫言老和尚脸上竟是前所未有的露出一抹疲惫来。

  他抬手,将一盏茶饮尽,淡淡地道:“老衲要走了,若是此后还有机缘得见……也罢,天象已变,机缘难测了。我那徒孙就托付给你了,好好待她,日后自有你的好处。”

  站起身来要走,犹豫了一下,他又道:“你想要的敲门砖,已经在家里等着了,快回家去吧。临别之际,老衲有一句话相赠,天道,即人道,子日,切记,切记”

  言罢,老和尚飘然下楼而去,只剩了李逸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看李曦,再看看消失在楼梯处莫言老和尚的背影,怎么都猜不透他跟李曦之间的哑谜。

  而李曦则面色愀然,正襟危坐,久久无语。

  第三卷 风风火火闯长安 第四十八章身有异香

  第四十八章身有异香

  从酒楼上下来之后,李曦始终处在沉思状态,李逸风不敢打扰,此时通玄先生张果的车驾已过,街道上已然又恢复了通行,李逸风便招呼了马车来,两人坐了马车回府。

  来到家门口下了马车,门口那河南的小李便第一时间过来,低声地李逸风和李曦道:“公子爷,李先生,咱们家里来了一位了不得的客人。”

  李曦闻言猛然一个警醒,刚才在酒楼上莫言大和尚可是说了,自己所求的敲门砖已经在家里等着了。要知道,老和尚居然能推测出国家将有大变动,也就是说,若干年之后的安史之乱他居然都能提前预测出来,而且人家又不是跟自己一样是靠着穿越来的优势知道的,这本事,可当真的是通天彻地神鬼莫测了,他的话李曦又岂敢等闲视之?

  当下他收回悠远的思绪,提了提精神,问:“什么了不得的客人?”

  小李摇摇头,道:“小人却不知道,只知道那人是坐了马车来的,好神仙模样,来到之后就递了帖子,小人不识字,就去送了给庚管家看,庚管家看了却是吓了一跳的模样,亲自出来迎接了让进去,庚管家还让小的在这里候着,说是您回来了马上告诉他。”

  李曦闻言点头,想来这来人的身份非同一般,所以庚新在把人迎进去之后,还特意安排人在门口截住自己,是不是要见来人,还要最终听自己的主意。

  想了想,李曦道:“帖子可还在?”

  小李闻言一拍脑门,道:“在,在呢,小人糊涂,这就回去拿,就在门上。”

  李曦闻言便摆手命他去取,心里自己琢磨:在大唐时候,时俗重风仪,而且在这个刚刚经历过民族大融合的时代,确实是俊男美女层出不穷,不过能得一句“好神仙模样”评价的,可就不是单纯生得好看就行了,想来那来人的气派风度该是极为不凡的。

  等到小李匆匆忙忙的拿了帖子来递给李曦,李曦接过去一看,顿时就瞪大了眼睛。

  李林甫。

  怎么都想不到,莫言老和尚口中的敲门砖,居然会是他

  这个人,即便是对历史没什么了解的怕也是耳熟能详了,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之一,而且他也是眼下这个时代的名人之中,李曦相对熟悉的一个人。

  记得前一世的时候,也忘了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了,反正是看到过一些替李林甫翻案的辩论,因为李林甫是玄宗皇帝身边的大奸臣这个论调早已深入人心,对于他的罪过已经听的很多了,所以看到有人为李林甫翻案,李曦倒是很感兴趣。

  李曦当时也就看了一下,并不曾在意,一直到穿越以后,随着他逐渐的融入这个时代,此前一些久远而疏忽的回忆,才又重新的被捡拾了回来。

  那人推理说,唐玄宗是有识人之能的,这一点只看他此前任用的那些宰相,诸如姚崇、宋璟,诸如张九龄、张说等人皆有宰相之才就可知一二。

  而且就在李白名声极大的时候,他也能清楚地看到李白这个浪漫主义的大诗人并没有什么政治才华,所以一直都不肯对他委以重任,所以有理由相信,他之所以任命并且重用李林甫为相,一定也是看到了李林甫身上的可取之处。

  至少,李林甫不至于像后世评价的那样一无是处。

  史称他任职宰相期间,“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可见他办事谨慎,纲纪严明,讲究效率。如果没有这一点,恐怕他也很难独揽朝政达二十年之久。

  虽然李林甫依法办事的目的在于个人专权,但是完善立法,对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说,对于盛世大唐的维护和延续,李林甫是出了力气的。

  而且不得不承认,也只有他才能控制住各地藩镇的骄兵悍将们,这里面就包括安禄山。除此之外,连玄宗皇帝都不能,至于杨国忠之流,就是更不必提。

  当然,李林甫之所以落下一个奸相的骂名,自然也有其原因。他在担任大唐宰相的十九年间,搞得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几乎是一触即发,李林甫死后,继任宰相的杨国忠又没有他的那份手腕和威望,这才使得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

  不过若是因此就把全部责任都推到他的身上,而且一棍子打倒,直接判刑为十大奸臣之一,却也未免有些冤枉。

  这些理论,李曦虽然未必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