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大唐春 >

第114章

大唐春-第114章

小说: 大唐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两个身份特殊,虽然一向低调,但是李适之乃帝室之胄,又素来颇有贤名,在长安极有人脉,他此次又是高升御史大夫,居官显赫,所以可想而知,今日他家里办宴席,怕不是一个简单的宾客云集可以形容的,少说这长安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要过去祝贺一下。

  自己就算是平日里再怎么低调,这些人中,怕总还是有认识的。而自己女扮男装了出来玩,自然不想给人认出来,就算是没人告状,却总也觉得不舒服。

  只是刻意的拖慢了步子吊在最后,就不由得发现另一个人也低调的可以,居然还在自己后边。扭头看了他一眼,那李姓女子就跟身边的小书童咬耳朵,“呶,咱们上次来我说看见了,他叫什么来着,反正就是喜 欢'炫。书。网'寡妇的那个,就在咱们身后边。”

  明秀可人的小书童闻言往后瞧,就看见李曦正好奇地东张西望,然后回过头来跟自家小姐说:“小姐小姐,他长得真好看。”

  “切,没出息,那就叫好看啊我看他连杨洄都比不上。”

  “哎呀小姐,不一样嘛,杨公子是观国公的儿子嘛,有皇家血脉哦,气度自然奢华,人家是从南边乡下来的,长成那个样子,已经很好看了啊”

  这个不知道是什么道理的歪道理听在李姓女子耳中,却是觉得颇有道理,因此也就点了点头,“倒也是,嘻,你不错嘛,有进步,一个外地人能长成这样,还真的是不错了哦”

  他们不知道的是,李曦天生的耳力不错,要不然当初同样是车马纷纷的,李曦也不至于恰好能听到他们主仆俩的对话,眼下她们两人咬耳朵说私房话的声音虽然很低,而且还是夹在乱哄哄的人潮之中,却还是给李曦听去了大半。

  听到这种优越感无比强烈的对话,李曦直是无语至极。

  似乎在这两个女孩子的心里,觉得长安人是比外地人要统统高出一个等级的,就连相貌体态都是——你是长安人耶,长得帅很正常啊,你是外地人嘛,长成这样子,就算帅了

  虽然李曦也觉得,或许是出于北方多年战乱又遭异族几百年入侵,以至于民族混血严重的缘故,来到长安之后是处所见,无论男女,长安人的确都生得相对俊美,至少是帅哥美女的比例应该是比蜀州街头要高了不少,但是对于对方这种诡异的思维方式,还是觉得无法接受。于是他索性刻意的忽略这两人的声音,只是目光留驻在周遭纷纷扰扰的人群中间,微笑着欣赏着这大唐盛会之前的贵族众生相。

  能有资格来参加李适之举办的酒宴的,当然大都是上层社会的,所谓贵族。

  既然是贵族,那出门自然都是极有讲究,车马之奢华就不必说了,此时堵在街口的,少说也有近百辆各式各样造型华美的马车,另外,因为马车堵住了,车主人被迫提前下车,以至于这街口的俊男美女,也堪称一景。

  李曦看得怡然自得。

  这个时候,眼看着前头人头攒动,那杨洄的目光频频看过来,李姓女子不由得就蹙眉,扭头看了身后的李曦一眼,发现他正饶有兴致的四处打量,尤其是那目光掠过周围不少艳丽女子时,更是一副我心陶醉的模样,她不由得就停下脚步,等李曦走到跟前,突然问:“喂,据说你很喜 欢'炫。书。网'寡妇,是真的吗?”

  “呃……”

  李曦扭头看看她,心里颇纠结了一下。倒不是为了别的,主要是她问这话的时候声音颇大,她声音又脆正,一时间话音落下,周围路过的人就纷纷用异样的眼光看过来了。

  无奈地指一指周围,李曦问她:“你看,世人都说,女子豆蔻为最美,其实在我看来,豆蔻之龄的女子美则美矣,却还是一朵没有完全开放的花,而等到女子嫁了人,甚至做了母亲,这才好像是一朵花真正的怒放了开来,倒不是说非得是寡妇或者什么的……”

  那李姓公子和旁边她那小书童同时做出一副“明白了”的表情,看向李曦的目光越发怪异。李曦摊摊手,“我是shu女控,可你们也不必这么看着我吧?我又没勾搭人家有夫之妇。”

  李姓公子闻言撇了撇嘴,那小书童则是掩口轻笑。

  这会子说上了几句话,也就算是认识了,李曦到底还是没忍住,就问:“这位李公子好像很了解我呀,敢问令尊大人是哪位?”

  “我父……”那李姓女子刚开口,就赶紧的拐了个弯儿,“我阿爹是谁,干嘛要告诉你反正你做的事情我阿爹都知道,我也都知道就是了。”

  说到这里,她骄傲地昂起头,做出一副不屑的模样,却又突然想到了一点什么,对李曦道:“忘了告诉你,我很喜 欢'炫。书。网'你写的那首箜篌诗》,可惜呢,我哥哥说了,说他派人到你们……哪儿来着?对了,蜀州,我哥哥派人到蜀州打听过,他说你那诗是找人替你做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这女孩子毕竟还年轻,性子跳脱之余,也实在是没什么城府,说着说着,她脸上那不屑的神情就越发严重了,最后更是忍不住好心地劝道:“我跟你说啊,你们那里人傻,才会给你骗住,这里是长安哦,厉害的人很多的,你要是继续装什么才子,会露馅的啦,所以呢,我觉得你还是赶紧回你家里去吧,不然可是会丢人的”

  “呃……”

  李曦闻言张口结舌,虽然他知道自己做的那些诗的确都是抄来的,但是似乎这个时代人不该知道吧?李贺这会子不知道出生了没?

  想了想,他就问:“你哥哥是……”

  不等他问出来,人家已经摆摆手,“不跟你说了,你也不用问,才不会告诉你”说完便一拉那小书童的手,两人低声说笑着赶上了前头的大部队。

  李曦无奈地耸耸肩膀,也慢慢跟上去。

  当然,即便是跟上去,他也还是缩在队伍的最后头。

  以他的身份,李过这位李家的大公子可是要直接喊叔父大人的,在自己看来,他比自己都大了几岁,这个称呼未免显得有些惊世骇俗,不过显然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自己跟李适之平辈论交,甚至约为兄弟,那李过最为李适之的儿子,喊自己叔父是再正常不过的。

  而今天站在门口迎客的就是他。

  如果自己冒冒失失的走过去,显然会给他一声叔父当场叫破。那个和李适之约为兄弟的李曦,和国子学里这个默默无闻的李曦,显然就会立刻给人们联系到一起去了。

  而事实上,对于最近一段时间闲适的国子学学习生活,李曦觉得很舒服,他并不想把自己弄成国子学里的名人。相反,他觉得继续这么默默无闻下去,才是比较快意的一件事。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刻意的低下头,反正有杨洄打前锋,他力主要推荐的人又是岑参,其他人顶好只是陪衬而已,并没有什么人会关注,所以顺着一大群人,倒也真的是给他不知不觉的就混了进去。

  不过,刚刚才算是过了李过这一关,给知客带领着走到李家堂前的时候,看到那边一大群年轻公子直接就奔着杨洄过来了,李曦心里顿时就明白,今天怕是想低调都难了。

  拼了一个月新书月票榜,什么事情都丢开了顾不上,于是就都攒了下来,今天才算是得闲处理了一些琐事,所以就这三千字了,见谅。

  第三卷 风风火火闯长安 第二十八章斗诗

  第二十八章斗诗

  要按说呢,李适之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算是中落了,虽然高宗皇帝即位后就恢复了自己同母哥哥承乾太子的名号,并且以厚礼改葬之,也就是说,承乾太子这一脉作为帝室之胄的身份,被重新认可了。

  但即便如此,恢复只是这一支脉的身份,承乾太子的子孙们却已经没有了什么地位,没有权力,原来的家产也没了,只是给恢复了一点封田,算是给承乾太子的后人一碗饭吃。

  李适之能走到今天,几乎完全是靠的自己。

  他这人能诗、喜酒、善音律,近二十年来,可算是大唐数得着的名士。而且他为官清廉,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与人交际又极有人缘。所以,他此次终于得以高升御史大夫之职,再次回到长安,并且重新在这里定居下来,自然就少不了故交新朋上门道贺。

  而且呢,他这个御史大夫的位子,说起来有些敏感,如果打个后世的比方,有点类似于后世中央纪检委的一把手,说实话,是个专门负责查人的官儿,所以,即便不是什么故交新朋的,这时候也愿意过来凑个热闹混个脸儿熟。

  比如,王家父子。

  右散骑常侍王丘,是朝中有名的忠厚长者,当然,之所以得了这么一份尊号,主要是人家聪明,做事情从来都是拿捏着分寸,举凡待人接物,或者是处理政务,人家几乎无时不刻都是恰如其分,一来二去,自然在朝中人缘极广,声望也极高。

  今年春三月,侍中裴光庭薨了,陛下便询问萧嵩,让他举荐一个可以做宰相的人选,萧嵩向来与王丘为善,于是便想举荐他,但是王丘一听他透漏这个意思,立马就一口回绝了,然后,他向萧嵩举荐了韩休,后来萧嵩举荐上去,果然韩休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

  到了五月份,当今陛下意欲让王丘改任御史大夫,王丘再次固辞,陛下不解,王丘便找了个借口,推说自己身体不好,硬生生的把一次升官的机会又给推辞掉了,然后,这才轮到李适之被拣拔进京,出任御史大夫一职。

  只不过呢,王丘在地方上累积做了几任刺史,积累够了声望开始到长安做官的时候,李适之却是刚刚开始调任外地做刺史,因此两个人本是不认识的,李适之本次迁回长安,想要摆宴席请一请老朋友,自然也就不会想到要请王丘。但是等到开宴这一天,也不用请柬,人家王丘就带着儿子王殊彦过来了。

  要说这事儿换了一般人都拉不下脸来,自己的官儿又不比对方低多少,甚至论起资历,自己比他还老资格呢,在陛下面前说话也顶用,更不用说他这官儿还是自己让给他的了。人家开宴席,压根儿就没请你,摆明了跟你没这个交情啊,谁好意思拉下脸来主动过去贴着?

  但是这事儿王丘就拉得下脸来,而且人家做起来丝毫不会给人以趋炎附势的感觉。一大早的,他带上儿子王殊彦,备了一份确实很简薄的薄礼登门来了,很是洒脱很是淡然。

  右散骑常侍的官儿,可也比御史大夫低不了多少,虽然没有请柬,可人家主动登门了,自然没有慢待的道理,于是李适之就亲自迎出去,两人一碰面,不等客气,人家王丘就说明来意:第一,是贺喜来了,第二,是道歉来了

  贺喜之事自不必提,至于道歉,则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王殊彦当日在东市的冲撞,而亲自带着儿子过来道歉来了

  要本来呢,看见王殊彦当日那做派,李适之对王家父子可是有些不屑的,虽然不至于琢磨怎么收拾他们父子,到底这心里不怎么待见,可是今天王丘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即便李适之眼大如箕,面对人家这么诚挚的送上门来又是贺喜又是赔罪的……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人家王丘可是朝中大员,甚至李适之还听到过一些传闻,说正是因为人家王丘坚持的固辞不做,这御史大夫的位子才轮到了自己。

  如此一来,李适之自然是赶紧的就与王丘把酒言欢,不但当日那些事情李适之拍了胸脯,一力承担下来说当日的事情就此揭过,什么一百坛酒钱,都罢了罢了,李曦那边他来负责,两人约为兄弟嘛,这点面子总须是有的。而且,两个原本不怎么熟悉的人,这时候便一点一点的攀起交情来,贺知章张旭等人在朝中多年,与王丘素来相善,如此一来,大家顿时便谈笑起来,这交情,就算是做下了。

  如此一来,王丘留在那边与贺知章张旭等人同坐谈笑,大家谁都不当回事,非但没有人会笑话王丘,反而会心里头称赞这老家伙一声人老成精,但是王殊彦没他父亲看得那么明白,这心里就一直都有些转不过弯来,给诸位长辈们见礼毕,他就赶紧躲出来了。

  到了外边,跟一种年龄差不多的素日交好们谈笑几句,这心里才渐渐觉得舒服了些,然后,就迎面看见杨洄带着一大帮人招招摇摇的进来了。

  长安城里年轻一辈的贵胄子弟,大多都跟杨洄关系不错,此时看见他来了,而且还是带着一大帮人来的,自然就免不了迎上前去。

  其中呢,王殊彦跟杨洄的关系算是顶好的,此时见他带了一帮人来,便连自己那窝囊事儿都忘了,当下就第一个开口打趣,“我说杨大公子,你这是干嘛呢,过来打架来了,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