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庶女生存手册 >

第125章

庶女生存手册-第125章

小说: 庶女生存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老爷就苦笑,“好先生也不是那么好找的,差的,倒还不如不要。这事我自然有安排,大不了进山塘书院,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大太太倒抽了一口冷气。

    “九哥自打落地,还从来没有独自在外头过夜……”

    已是一脸的担惊受怕。

    千顷地一棵苗,也难怪看得这样宝贵了。

    大老爷心里又何尝乐见九哥住进书院。

    两夫妻又商量了几句,也没能拿出个办法来。

    也就按下了这个话题,又说起了李家和杨家的亲事。

    “倒是露过口风了,李太太自然千肯万肯……”大太太倒是觉得这门亲事说得上门当户对,促成的心思,也很热切。“我说要先等五姐定亲,再来说媒行礼,李太太就比我们还心急,连连追问,恨不得明天就把六娘子定下来。”

    大老爷嘴角就露出了一丝笑意。

    “文清是名利场中人,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结亲的机会。”他敲了敲桌子,若有所思地问起了许凤佳,“凤佳这孩子怕是也快到苏州了吧?”

    “他们是带兵南下,脚程难免慢了,不过说起来,也就是这半个月的事。”大太太已是露出了一脸笑,“啧啧,说来也是四品将军,论品级,倒是比二叔还显赫。”

    二老爷到现在都还只是从五品的侍讲学士,虽然清贵,但品阶反倒比不上子侄辈的许凤佳。

    “除了许家之外,京里的侯门高爵,还有谁写信来说过,想和我们家结亲?”大老爷又问。

    大太太就有些不快。

    这还是不看好许凤佳的意思。

    “说起来,许家和我们结亲的心思是诚的……”先嘟囔了一句。

    大老爷就笑,“倒不是这个意思,咱们家,不还有小七没定亲么?”

    大太太不由顿了一顿。

    杨家现在的身份地位,和勋贵侯门结亲,是尽够了的。

    不过,那说的也是嫡女对嫡子。

    七娘子这身份,就好像当年的达家三小姐,说给京中贵族的嫡子,难免招人口舌。

    说庶子,又显得是嫡女配庶子,好像低了杨家的身份。

    也所以,大太太想的一直是西北的桂家……

    “老爷是想要再结一门京里的亲事?可说起来,有孙家和许家,京中的人脉,已经够稳固的了……”

    大老爷眼神幽深。

    却又没有再搭这个话头。

    “还是等看过了凤佳的人品再说吧!”又把话题转到了眼前的事上来。“小五这孩子脾气倔强,如果凤佳也是一个性子,倒未必是良配了。”

    大太太也就唯唯连声,满心里只等着亲眼看一看这个极出息的少年将军,是不是适合做女婿了。

    #

    水师一行人是十一月初五进的苏州城。

    “本来十月末就到了苏州,不过,那时还带了兵,倒是想着先把兵马安顿下来,再给杨大人请安……”

    宫中内侍略带尖细的嗓音,就响进了朱赢台。

    正好还在菊花的花期内,朱赢台里里外外上百盆的菊花开得又好,大老爷索性在百芳园里摆了宴席,招待监军廖太监。

    大秦的中人监军制度,是悬为定例的。这位廖太监能来监督水军练兵,难保将来就是他领军南下护航。这样当红得宠的中人,就连大老爷都不敢怠慢。

    “哪里的话,”大老爷春风满面,笑声隔着屏风,都传进了女席,“廖大人和咱们家的三姐夫那是老交情了,说来,两家也是通家之好……”

    大太太却是在鸳鸯厅的另一面招待随军南下的总兵夫人,“远道而来,实在辛苦……”

    这是个典型的江南贵族家宴,只有几个亲朋好友作陪,女席这一块,也不过是李太太、诸太太两个陪客。

    酒过三巡,气氛就放松了下来。

    前厅就张罗着要叫人来唱评弹下酒。

    大太太不禁有些心急,“怎么到这会了,凤佳这孩子还没有入席?”

    就又叫人到前厅去探消息。

    半日才得了回话:还有些关防手续要和诸总兵协商,两个人在前院盖印,却是还没有进百芳园里。

    只看廖太监把印章都交到许凤佳手里,就能知道两人关系亲密,胜过常人。

    大太太虽然焦急,却也欣慰:中人脾气古怪,能和廖太监处好关系,可见得凤佳这孩子的浮躁之气,已收敛不少。

    就又和几个客人说笑起来。

    再吃了几杯酒,大老爷才打发人进来请未嫁的女儿们回避:许凤佳已经进了百芳园,在前头给老爷行礼,这会要进来拜见姨母了。

    杨家、李家、诸家的几个女儿,都起身一窝蜂似的避到了屏风后头。

    李家的几个小娘子就挨挨扯扯,轻声说笑起来。

    话里话外,俨然是对许凤佳这个少年将军好奇有加……

    七娘子不禁就看了看五娘子。

    五娘子脸上也的确隐隐露出了盼望之色。

    她垂下眼,微微呼出了一口气,攥紧了拳头。

    一阵轻轻的脚步声,响进了后厅。

 
私会

    鸳鸯厅后堂一下就静了下来。

    许凤佳直进大太太跟前,环视一周,方才双膝点地,向大太太行礼。

    “见过四姨。”他低哑醇厚的嗓音,就在后堂内响了起来。

    几个女儿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许凤佳的人品。

    说实话,许凤佳的五官并不像封锦,天生就有一种美到极致的失真感。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无法和封锦相较。

    到底是上过战场的少年郎,他与桂含春一样,都带有一种难言的铁血气质。

    较之几年前,身上那股隐约的纨绔味道,已不复见。

    一举一动,都带有斩钉截铁的味道,就连下跪行礼,都是干脆利落,绝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

    只是比起桂含春,许凤佳究竟是多了几分贵气,多了一份说不清道不明,唯有长安子弟才有的风流。

    就是进屋后那环视的一眼,已看得出他的气势:走到哪里,这少年郎都把自己放在了主人的位置上。

    七娘子就专注地低垂着眼,去看许凤佳的右臂。

    或许因为今日有公务要办,他穿的是四品飞鱼服,身前缀着猛虎补子,使许凤佳更多了几分勃勃英姿。

    给大太太行过礼,他就起身转向李太太、诸太太并随行的萧总兵太太,逐一见礼。

    右手行动自若,几乎看不出什么不对……

    七娘子就又去望许凤佳的脸。

    几年的军旅生涯,倒是没有给他留下多少伤痕。

    大致轮廓,也都是随了小时候的样子,没有多大改变,不过是多了一份沉稳,一份英武。

    只是上挑的丹凤眼,终究是多了年轻人特有的风流。

    合着说话时低沉的嗓音,多多少少,就有些藏不住的勾人。

    他和权仲白一样,都是京里的权贵子弟。

    就都有长安少年所特有的漫不经心。

    纵使是神色端肃地和几个长辈说话,声音里弥漫出的韵味,却依然是收敛不去。

    这人一进来,好像就带来了一个磁场一样,合着神态、声音……分明说美,也不是美得惊心动魄,说果断,也有慵懒的地方,说潇洒,他行为又端庄。

    却偏偏,就把几个女儿家的眼神全吸引了过去。

    李家的几个小姐,有几个已经红了双颊。

    从来两家在一起饮宴,也时常有亲戚家的当龄少年进来拜见。

    这几个李家小姐素来也都是自重身份,相当的端庄。

    在屏风后偷窥得脸红,倒还是头一遭。

    倒是本家的几个女儿,表现得都还得体。

    五娘子不过看了看许凤佳身上脸上没有伤痕,就满意地轻笑起来,转开眼和六娘子说话。

    六娘子更是对许凤佳犹有惧意,只看了表哥一眼,待许凤佳锐眼无意间扫过屏风,就吓得别开眼,和五娘子叽叽喳喳,说起诸太太身上的时新首饰。

    七娘子再深深看了许凤佳几眼,又忍不住去看他的右手。

    她的眼神始终无法从许凤佳身上挪开。

    这个人身上,太多谜团了。

    为什么练左手刀法,为什么包庇自己……

    无数的问题,在心底闷出了千百个泡泡。

    许凤佳却是一个都回答不上来。

    给几个太太请过安,又听了几句夸奖,他就告退出去,到前厅与男客们饮宴。

    身影才一消失,女儿家悉悉索索的议论声,就陡然响了起来。

    诸太太家的两个女儿,也跟着李家的女儿们轻声细语,议论着许凤佳的做派。

    “不愧是少年英雄!真是龙行虎步……”

    好在也都是得体的夸奖。

    几个太太对视了一眼,都会心微笑。

    谁没有年轻的时候?

    这些花样少女,乍然得见许凤佳这样的人物,就算现在不议论,私底下也都要议论的。

    也是人之常情。

    就又岔开了话题,议论起今日请到家的南班。

    大老爷又遣人进来送了戏本,请萧太太点戏。

    萧太太就谦让,“不懂这些,在京里,上好的南班架子太大,不过听过一两次昆曲。”

    由诸太太做主,点了一出《莲花宝筏》。

    袅袅娜娜的南音,就从前厅传进了后厅里。

    厅前厅后,丫鬟往来穿梭,上菜斟酒……自然是一派的富贵逍遥。

    吃过酒,男眷们进百雨金品茶赏秋,大太太就请女眷们到答春风说话。

    男眷先行,女眷落后,虽为一处饮宴,但却是前导后引,秋毫无犯。

    萧太太就夸大太太,“整肃得好严明……也是地方上屋宇大,京城屋舍狭小,就是想做规矩,都做不起来。”

    大太太就和萧太太说起了京城的事,“……不是万贯家财,谁有闲钱在京城置屋,真真是寸土寸金……”

    “这几年物价飞涨,京城是越来越不好住了!我们家前几年也是跟着平国公在外征战,得了些圣上的赏赐,不然光靠俸禄,日子是真过不下去!”萧太太很感慨,“都说是盛世、盛世,其实老百姓的日子是一点都不盛世,就是天子脚下,年年冬天都有饿死人的。”

    “自打鲁王去了山东,那一带就也乱起来。”诸太太很感慨——她娘家是山东望族。“鲁王占了海田晒盐,倒是搞得渔民没办法度日……闹得也厉害,听说去年就有三四次起义。偏偏皇上只做不知道,这些年,也就是我们江南还算得上太平,萧太太您是来对了……”

    “可不是?从太湖进苏州,这一路的湖光山色,我是看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八辈儿都没见过这么秀丽的景色,怪道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京城住久了能出来散散,真是福气!”

    就互相说起了苏州有名的铺子,向萧太太传授苏州生活经验。

    “做衣服不是找思巧裳,就是纤秀坊。”李太太活跃起来,“打首饰那肯定是宝庆银,家里排办宴席,得月楼的席面是上好的……”

    萧太太就听得很入神。

    操练水军,是男人们的事,萧太太是肯定要在苏州安家的。有了几个太太的指点,遇事就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女儿们不耐烦听几个太太长篇大套的闲篇子,五娘子领头,在答春风二楼摆了一桌茶点,又差人把窗扇都开了,要闻七里香那头传来的桂花味。

    才一离了母亲们的眼睛,几个小姐就迫不及待地议论起了许凤佳。

    “嗳哟哟,就只是那双眼,真真是把世上的少年公子都比下去了……”

    李家几个娘子说得最起劲。

    “我们家里最风流的四哥哥——今日不是也来了?和许公子一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就连诸家的几个小娘子都笑,“从前只知道银花案首的名头,今日才晓得原来武将的英姿,是读书人比不上的!”

    这些小姑娘平时随着父母往来,彼此也都熟稔,言笑之间难免无忌,说起话来就大胆了一点。

    五娘子很有几分疑惑,“真有那么好?我是没有看出来。”

    就都笑五娘子,“连这都觉得不好,那也只有银花案首能让我们五姐满意了。”

    五娘子红了脸,一个个啐过去,顿时又是满屋子的花枝乱颤,莺声燕语。

    六娘子倒有了些好奇。

    “刚才都没有看仔细,乍一看,和小时候还是一个模子……还是那么怕人!”就跟七娘子咬耳朵,“我瞧你盯着表少爷看了半日……你觉得怎么样?”

    七娘子难得地心虚起来。

    “我哪有盯着表哥看……”她细声数落六娘子,低下头望住了脚尖。“虽说是亲表哥,但都这么大年纪了,也要学着避嫌……”

    六娘子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