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优化-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里冈期的青铜器纹饰简练,大多为带状,少有通体满花的器物。此期的饕餮纹也比较简洁,多带状长条,上下夹以联珠纹。一般为单层,没有作衬底的地纹,多以凸出的线条来表现,它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作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所有的兽面纹都不以雷纹为地。青铜器的壁面比较素朴,装饰纹样少而单纯;且画面构造相对简单,各纹饰间泾渭分明,为单层凸起纹饰,显得古朴肃穆。
殷墟期的青铜器,器形厚重,装饰华美,形成了层次分明、富丽繁缛而神秘的新风格。此时的饕餮纹已不再是简单的带状布局,而是占据了器皿较大的空间,向通体满花的方向发展,且向立体多层装饰发展。绝大多数都饰有地纹,即在饕餮主纹的底部空白处刻上匀密纤细的云雷纹作为衬托。细致、繁密的抽象兽面纹,并与刻画精致的细雷纹和排列整齐而密集的羽状纹相交织,构成繁丽诡秘的三重花纹。不仅图案的组合呈现出繁缛之势,动物纹中动物的特性(如兽面纹的角,鸟纹的羽)也被突出夸张,千变万化。这时还出现了以鸟配兽、以夔配兽等复合纹样。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这一阶段还出现了大量面部完整而具象的饕餮纹。例如三星堆的饕餮兽面纹。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兽面像的按形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每种类型三件,共九件。它们皆为薄片状,采用了浅浮雕的手法铸造而成。其面部大多为长眉直鼻,大眼中鼓着硕大的眼珠,阔长的口中露出两排方整的牙齿,这些都显示出了夸张的人面特征。而它们头上两侧一对宽长上卷的弯角,头顶额上较宽的叉状剑锋与两边一对小外卷角装饰,以及有的铸有两只尖长而又上端向下勾垂的耳朵,则展现出了神奇的动物形态。有的兽面像颐下还铸有两条头部相向的夔龙,构成了一种将兽面拱起的生动造型。综观这些似兽非兽、似人非人的兽面像,那狰狞威武的形态、龇牙咧嘴瞪目而视的表情、奇异的装饰和夸张的造型,无不给人以惊奇之感。既有粗犷的风格,又有细致的刻画。其狰狞严峻之中,又透露出了几分质朴和善良。这些极富想象力的糅合了人面与兽面特征的面具,体现了浓郁的原始神秘色彩。
西周初期,青铜器与晚商基本相同,难以截然分清,饕餮纹亦然。但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也出现了简化的趋向。饕餮纹在器物中逐渐淡化,向周代中期的素面过渡。如父癸鼎只在口下有一圈纹饰带,且纹样简单模糊,三足作翘尾夔形。余都是素面鼎。
西周中期青铜器的风格转向‘以素为贵’。原先‘以文为贵’的繁缛狞历的饕餮纹便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光。饕餮兽面纹,饕餮兽体变形纹之类的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饕餮兽面纹逐渐衰退。出现了别具特色的卷身夔纹。与此相应,此后的青铜器也在王权下放“礼崩乐坏”的进程中逐渐走向生活化的装饰纹样。青铜器的狞厉减弱,活泼加强。纹饰先变得富丽堂皇、繁缛迂回,继而变得疏朗开阔、简练怡人。青铜器上,怪兽纹减少,颂扬生命的雕塑增加,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宴乐攻战图等代替了饕餮纹的地位。于是饕餮纹便成为一种过去的形象记忆,在历史流变中逐渐丧失了它原有的内涵。
雷奈格鲁塞在《中国的文明》一书中指出,‘餮’的形象在中国美术品上广泛流行了逾20个世纪,它实际上就是那个时代经常萦绕在人心头的神秘怪物的幻像化。
在饕餮纹深沉凸出的怪异形象、细密曲折的纹饰线条、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中,充盈着模糊幽远的情感、意念和追求,饱含着野蛮的、残暴的威慑力,散发着原始、天真、拙朴的美感。
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都突出了一种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它们呈现出一种狞厉的美,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神秘中,积淀有一种深沉的历史力量。
……
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青铜器常见纹饰。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兽面纹。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是东海龙王的第九个儿子。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吕氏春秋先识》篇内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通常的下唇。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饕餮纹这种名称并不是古时就有的,而是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起名的,最完美的饕餮纹面具高分,现藏于美国西雅图图书馆。西周时代,其神秘色彩逐渐减退。
首先采用饕餮纹这个名称的是宋代的《宣和博古图》。饕餮,为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也比喻贪婪凶恶的人。《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杜预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在青铜器盛行的商周时代,常采用青铜铸造酒器。1972年在安徽潜山县出土的这件商代饕餮(音滔铁)纹铜尊,埋藏地下3000多年,出土时不但完好无损,而且青光熠熠,纹饰精美清丽,属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此尊高米,口径米,重2公斤,口呈喇叭状,高颈,鼓腹,圆足,因器身饰饕餮纹而得名。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纹饰,也称兽面纹。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商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图案多有变化。尊上兽面两眼圆睁凸起,威严神秘。兽面两侧各饰有一只凤鸟,长冠巨爪,向上腾飞。尊地为云雷纹,凸起的饕餮纹上复刻阴线纹,颈上和足上各饰两周凸弦纹,纹饰多样,器体雄浑。
尊为盛酒器,也用作注酒器,《说文》:尊为专供祭祀或款待宾客所用盛酒之物。陆游《杂感》中即有‘一尊易致葡萄酒,万里难逢鹳鹊楼’诗句。尊在青铜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青铜尊除圆形外,也有方形的,还有模拟鸟兽形状的,统称‘鸟兽尊’。青铜尊在春秋战国就很少见了。像这件有3000岁高寿的兽面纹尊,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从艺术角度来看,它又是一件极有价值的工艺美术品,因为在它周身集中了诸多纹饰和浅雕、浮雕、阴刻,并做到平面图像与浮雕相结合,器皿与动物形象相结合,整个青铜尊的结构确实够精巧的了。而所有这些,又都是通过铸造工艺表现出来的,从而收到满意的效果。
青铜器,通常也简称铜器,在我国考古学上,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包括炊器、食器、酒器、乐器、兵器等。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然而,在奴隶社会中,青铜器具主要为奴隶主阶级占有和享用。可是历史发展到今天,若是再用它当酒壶使用,那可是倒胃口了,因为从这件尊的整个造型来看,很像现代用的痰盂。
……”
张无风旁征博引,详细的论证和讲述了饕餮兽面纹的演变过程以及相对应出现的一些文物的相关介绍,整个讲述足足讲述了三十多分钟,而其经典的讲述和详细的解说,让整个大厅一片安静。
而此刻,王老依然站在张无风旁边,而张无风依然站在主讲的位置。
许久,场中无法控制的传来了雷鸣般的掌声,而现场的很多老者,都自发的站了起来,以示对张无风的尊重。
“张先生,请问关于三星堆青铜兽面像,你可有见过?”
“张先生,三星堆青铜兽面像,你可有收藏,可否让我鉴赏一番?”
“张先生,之前在下质疑你学识粗浅,实在惭愧之极……”
“张先生,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根据兽面纹的演变,那么,商代奴隶社会的特点又在什么地方呢?”众多人中,那位戴眼镜的中年汉子脸色微微有些阴沉,随即又傲然问道。
“呵呵,这个其实我刚才也有提到过,我以为你听明白了,不明白,行,你的理解力我确实得说详细点才行。”
“你——”
“嗯,商代奴隶社会的典型特点其实充分体现在工艺美术作品上,是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加强自身统治的产物。青铜礼器上神秘、怪诞、恐怖的浓厚气息正是其时代特点的反映。
以青铜器纹样为代表,饕餮纹是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及社会意义。饕餮纹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不仅符合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而且表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装饰图案最基本的设计思想,它能按照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需要而加以变化,用器型和纹饰来满足拥有者对等级和所属关系的要求。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商代的饕餮纹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是特别有效的。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春秋晚期奴隶制开始瓦解,社会动荡、思想活跃的特点同样体现在工艺美术中。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与统治残暴的商代奴隶社会相比,人民的被统治程度相对减弱,使得工艺美术百花齐放,呈现出清新活泼、灵巧多变的式样,一改青铜礼器凝重威严、形大笨重的特征。使作品的主题从神秘怪诞的偶像纹样向现实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战争、历史故事等题材转化。如莲鹤方壶,造型优美,构思巧妙,主要是蟠螭纹和蟠虬纹,给人以清新、活泼、自然、轻松的感觉。
在一切视觉形象中,最基本的是纹饰。纹饰是装饰表面的基本构成单元,也是其他形象构成的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着纹饰的作用。史前时代闻名世界的彩陶文化;殷商时代的青铜纹饰,是‘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出自《左传宣三年》)的意识下的产物,唐朝时代变化多端的佛教纹饰‘卷草纹’等。悠久的历史大国孕育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古往今来的很多文物都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纹饰的主动认识与掌握。”
“好,那中国历代传统图案的风格和特点又是什么?”那戴眼镜的中年男人不死心问道。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经久不衰,至今仍在沿用,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图案丰富多样、各有特色。新石器时期庄重大方、自然和谐的图案纹样,商周青铜器纹饰的雄浑神秘,春秋战国时期活泼多样、灵巧多变的图案样式,以及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纹样的结合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传统图案的设计无论是在造型方面,还是在装饰上,都经历了简单到复杂,单一到多样的过程。同时,在不同的地域、时代,装饰图案的特征也各有不同,在选题、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都有它不同的特点。
……
根据图案自身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第一点,是图案产生的偶然性。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同期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的粘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人们在不使用这些编织物后,仍然保留这些编织物留在容器表面的痕迹。陶器的产生有其偶然性,是由原始社会的特定生活背景——向人类社会进化中的原始人群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在劳动中的尝试,使陶器的产生成为可能。陶器表面的装饰纹样也是在这种类似的情况下产生,并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进一步美化了人类的生活。
以原始文化为代表,篮纹、绳纹一般是用刻有纹槽的陶拍或木拍在陶坯的表面滚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