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烈日擦肩而过-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喂,青龙号的朋友们,给你们寄上一百五十封各国宇航员的慰问信。其中有二十三位宇航员给你们提供了自己以前太空遇险时的经历,包括操作姿控火箭的心得,防辐射的窍门,还有在太空中克服失眠、焦虑的方法等等。当然,你们也是老航天,这些经验不见得比他们少。不过这都是大家的心意,希望能对你们有点帮助。十八位宇航员给你们传去了自己的签名,希望你们能把他们的签名打印出来,放在彗星表面上。哦,还有七封给田丽小姐的求爱信,三大人种的都有。不过我暂时扣在这里了。我知道你们中国人很含蓄。当然,呵呵,也许我估计错误,田丽小姐很希望证实一下自己的魅力呢。”
“老大爷,真罗嗦。你是不是真的老了呀。”遇到好开玩笑的主,田丽的嘴也是很伶俐的。通讯装置把这句话变成没有感情的波束,送往大半个天文单位外的地球。
这里不能象地球上那样随意使用打印机,大家就把来信传到一个小屏幕上,打开通译软件,作为休息时的调剂,一篇篇看着。每一封信都附有照片,而且是宇航员们知道青龙号遇险后,用数码相机临时自拍的。不同肤色的宇航员用各种表情和姿势表达着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在读这些信的时候,青龙号和地球之间一亿公里的虚空仿佛不存在了。
自从飞过金星以来,江涛便开始全身心地观测太阳。太阳表面活动有什么异常,什么时候出现大耀斑等等,都在他的观测范围之内。太阳28天自转一周,当预计中彗星带着青龙号飞过太阳时,朝向青龙号的正好是太阳的另一面。但江涛设法根据太阳表面的振动情况预测太阳另一面的黑子活动情况。因为太阳黑子可以吸收压力波,并且在遥远的另一面留下痕迹。
全身心投入观测的江涛经常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不讲话。他们是历史上最接近太阳的人,从没有别的天文学家拥有他这样便利的观测条件。
那边,杨帆还在反复核算着轨道数据。驾驶飞船不象驾驶飞机那样潇洒,可以借助空气和灵的发动机,一会儿玩一个“普加乔夫眼镜蛇”,一会儿耍一个“十字佩刀”。更多地是进行复杂的轨道计算。而一旦操作开始,很少有重新改过的可能。以巨大速度进行的宇航中只能缁珠必较,小数点后面几位的误差就有可能使一只飞船永远地消失在太空中。
“江涛,报告观测结果。”李志命令道。
“情况很不妙,”江涛皱着眉头说:“太阳的另一面有大量的太阳黑子,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大耀斑,但愿别让我们遇上。”
今年是近二十年来太阳活动的锋值年,平时人们没事都尽量减少宇航活动,而青龙号竟要掠日而过。单是这一点,就足以使无数人牵肠挂肚了。
经过两个星期的航行之后,青龙号和彗星之间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五十万公里了。此时,希望号彗星已经展开了它最壮丽的面貌,彗星的彗头已经扩大到了二百万公里,而彗尾更是长得惊人,已经增长到了数千万公里。这么近的距离内,彗星一点都不象扫帚,反到象若隐若现的极光,或者慢舞轻扬的柔纱。漆黑的太空如果是一块画布的话,希望号彗星已经把绝大部分空际绘成了美丽的图景。
“天哪,这么大!”田丽感慨地望着彗星,只觉得舷窗太小,限制了视野。
“目前彗尾的长度还远远没有增至最大。”江涛用双手在彗星全景图上作了个环抱的手势,说:
“当它绕过太阳后,彗尾有可能增长到一亿公里呢。不过,虽然彗尾的长度很惊人,但是它的密度却小得可怜。只有空气的十亿亿分之一,比人类制造的真空还稀薄。你们看,当彗尾扫过星星时,星星的亮度一点都没有变。”
“它真是太美丽了,”杨帆也赞叹道。“真象一位披着洁白婚纱的新娘子。”
“与其说它是位新娘子,还不如说它是位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更恰当。”江涛说道。这次,天文专家的话音刚落就遭到田丽的反驳。
“你的比喻才不恰当呢,一点浪漫情调都没有。”
“我这样比喻可是都有科学依据的。”江涛一本正经:“在目前所有的彗星起源假说中,最为人们广泛认同的是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提出的‘原云假说’该假说认为,彗星是在太阳系形成之际由太阳系边缘的残余物质形成的。所以它的年龄几乎与太阳系一样大,有45亿年了。45亿年的星体难道算不上老婆婆吗?”
杨帆看着看着,忽然又轻轻拍了拍巴掌,开口道:
“我有一个中学同学,搞美术的,是什么……印象主义画派,天天喝酒、吸毒、唱摇滚什么的,为的是能在脑子里激发出幻象。整个人疯疯癫癫的,我们怎么劝也没用。可是瞧我们的希望号彗星,多美的一幅画。如果把他带来瞧一瞧,大自然能有如此杰作,准保把画笔一扔,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田丽卟哧一声笑了,李志和江涛也差点笑出声。自从远征小组组成以后,杨帆一直是小组里的活宝。
又是一天过去了,给杨帆和江涛打下手的田丽忽然报告道:“仪器探测到飞船周围出现了许多氢原子。”
“密度?”李志问。
“每立方厘米六个微粒,不,正在增加,现在是八个。”
“我们已经进入彗云了。”江涛略带点紧张地说道。
“现在注意,开始实施登陆计划。”李志开始使用命令语气:“杨帆,启动一、二、三号姿态调整发动机,进入追尾轨道。”
小小的震动随着杨帆的操作从座椅上传来,舷窗外的星空开始变化着角度。
“一、二、三号姿态调整发动机启动完毕,七十六分钟后进入追尾轨道。”
“启动尾部减速火箭,进行速度调整,准备进入同步运行。”
这回是一次更大的震动,每个人都觉得似乎有一双手从背后推着自己。
“尾部减速火箭启动,八十二分钟后达到同步运行速度。”
“全部外观测器打开,注意飞行空间环境。”
那边田丽报告道:
“外观测器全部打开,观测范围三千公里,76度扇形空间,现在还没有碎块出现。”
彗核周围靡集着大量碎块。这可不是硬币大小的宇宙尘,而是肉眼清晰可见的大块岩石和冰雪。这些障碍物都聚集在彗星背对着太阳的一面。要从这么多障碍中穿过去降落在彗星表面,最合理的方法只有以稍大于彗星整体运行的速度,一点点从彗核后面靠上去。这样,遇到碎块时因为相对速度不大,可以用姿控火箭避开。此时的彗星在太阳引力作用下,速度已经在加大。他们只有很短的时间进入彗星尾部的同步运行轨道,稍一偏差就追不上这艘救命方舟。本来计划在火星着陆时抵消引力的尾部火箭,现在则被用来提速逼近彗核。
“探测器已经锁住彗核。”田丽的声音在舱室里回响着。“彗核周围的碎块阻碍观测。无法查清表面情况。”
“距离——四十万零七千公里,以现在的速度,十个小时后到达对接位置。”
“宁慢勿乱。出现问题我们也有时间调整。”李志盯着面前闪烁着白光的天幕说。
第五章
此时,作为宇航员的探险欲望暂时压倒了自救的紧迫感,成为每个人心头的精神支柱。从技术条件上讲,登陆彗星远比登陆火星为难。以前世界各国不仅没有作过载人的彗星登陆,甚至连不载人的航天器也没有进入过彗云范围。只是有几颗观测卫星远远地作过看客。托尔迪亚传来的信件中,有不少宇航员都表达了羡慕心情。极端一点的甚至说,作为一个宇航员,愿意冒死登一次彗星,哪怕在彗核中粉身碎骨。
所谓彗云,除了最靠近彗核的一小层外,大部分地区中包含的微粒数量比地球环境下制造的超净空间还少许多数量级。只不过由于反射阳光和受激于高能粒子而发光。此时,彗云已经铺满了整个视野。四位宇航员面前出现了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景象:稀薄的彗云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已经把青龙号罩在里面,飘渺、神秘、柔缓、瑰丽,给人一种梦境般的感觉。点点繁星全都被屏除在这幻境之外。
船体外,两台摄像机把这些美景变成通讯信号,输送到轻纱之外。中国宇航局决定将数据信号作保密记录,而将图像讯号向全世界公开。青龙号由登陆火星改为登陆彗星,虽然事出无奈,但产生的轰动效果却远远大于前者。上亿公里之外的地球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电视台纷纷调整了节目,滚动播出青龙号登陆的新闻。而一些私营电视台则干脆临时搞了直播节目。四个宇航员的名字也压倒了世界上所有的名士高人,传入几十亿人的耳朵里。六大宗教(注八)里近百个小教派的神职人员则用形形色色的方式为他们祈祷祝愿。无数人以高度的投入感关注着青龙号乘员的冒险和自救。
不过,青龙号上听不到那边的热闹。四个宇航员把全部注意都投入到了眼前的倾力一搏中。
“相对速度每秒七公里,以零点五G递减。”杨帆报告着飞行数据。飞船尾部的发动机已经熄灭,三个姿控火箭向前面和侧面喷射着气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青龙号从后面向彗核逼近。慢慢地,彗核周围的光辉散播到登陆艇的上下左右,亮得眩目,而且分离成巨柱或帷幕状的光象。以前他们从青龙号上用望远镜观察彗星时,曾经发现彗核周围突出着闪亮的针刺状形象,现在看起来,这些针状物质也碎裂成数十个到数百个大小不等的个体,各自晶光璀灿地反射着阳光。
越接近彗核,彗发的密度就越大,反射的阳光也就越多。当登陆艇整个被一层淡雾裹住时,前面的彗核近一步变成由重重叠叠的光束组成的光象,中心部分亮得简直就象个小太阳,以至于真正的太阳都黯然失色。
“一万一千公里,”离彗核越近,江涛的声音也越紧张。“彗核直径估计在二十公里左右,咱们运气不错,这是颗大彗星,比哈雷彗星还大。”
“打开登陆艇头部雷达,观测前方。”李志命令道。登陆艇头部的雷达是返回母船进行对接时使用的。功能多样,观测范围大。其中包括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探测前方物体的数量、体积和相对速度等数据。
“前方出现一个碎块,不,一个碎块组,距离七百五十公里。”田丽报告。
“注意,如果是冰块的话,会在太阳照射下突然爆烈。我们躲得越远越好。”李志提醒道。
“又是一组,在船首右方七度。又是一组……”
前方出现的冰块越来越多,体积也越来越大。田丽已经报不过来了,只好把图像放大到主屏幕上。这些冰块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地汽化着,有个别的体积较大的还会突然爆裂成许多碎片,可能是这些冰块中含有易挥发的物质。彗星的成分中除了冰、尘埃和岩石外,还有一氧化碳冰、二氧化碳冰和和氨冰等易挥发的物质。
“杨帆,关掉自动控制系统,准备手动操作。”
李志说完,向杨帆投去一个兄长般的目光。由于冰块的数量越来越多,再加上那些让人防不胜防的“冰块炸弹”,登陆艇已经无法靠自动驾驶来躲避,必须用驾驶员的经验来把握。杨帆点了点头,关上自动控制系统,两只手放在两个用来控制姿控火箭的操纵杆上。李志则握住另一个操纵杆。这些操纵杆调节着姿控火箭的排气量和排气方向,数量极为细小。作为宇航员,他们都接受过手动操纵训练,但手动操纵只是紧急救险时使用的。李志体验过一回,杨帆还是初次遇险。他不知道自己的感觉能否起作用,但李志那一眼令他镇定下来。
三个姿控火箭开始前所未有的快速启动、关闭、变向、旋转,设计者最初为它们预定的功能都被发挥到极致。最不容易的是,杨帆和李志的操作必须合拍才行。飞船逐渐闯入了碎片大阵前后左右那大大小小的碎片就象公路上堵塞的车辆一样,而青龙号则象玩劣青年驾驶的加塞儿小车。
杨帆一坐到驾驶台前,精神就会高度兴奋。杨帆是“电子游戏一代”出身,对各种按钮、手柄几乎有天性般的喜好和敏感。虽然屏幕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彗星碎片是物质的,而不是用软件模拟的,但恍惚间,杨帆还会觉得自己象是在打电玩般轻松。
自从登陆艇进入彗发以来,田丽就分出一部分精力,用登陆艇上的大气取样设备采集彗发的样品,不仅组成彗核的各种物质分布不均匀,而且组成彗发和彗尾的各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