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林黛玉笔记 作者:清·喻血轮 吴醒亚 批 内容简介: 全部用文言文写成,虽然有时略显拖沓,但凄美感人,可见作者对红楼梦和林黛玉的一片痴心。 正文 题词 篆烟微袅竹窗明,细数闲愁合泪倾。乍见穿帘双燕侣,遽怜孤客一身轻。离魂不断江南梦,密绪空求并蒂盟。听罢杜鹃声彻耳,携锄悄自葬残英。 昼长无奈惹情长,憔悴形骸懒理妆。问病有时承软语,慰愁无计爇心香。恩深更妬他人宠,疑重翻憎姐妹行。倦听蝉鸣声断续,自拈裙带自商量。 秋来何事最关情,残照西风落叶声。静对婵娟怜素影,藉题芳菊托丹诚。孤鸿久渺乡关信,檐马无因向夜鸣。怅抱幽怀谁共诉,隔墙风送笛声清。 风乱竹声雨洒蕉,潇湘馆内黯魂销。情丝紧缚如新茧,愁绪纷纭似怒潮。愿化轻烟同紫玉,难忘爱水渡蓝桥。此身泾渭凭谁定,一死方知柏后凋。 吴醒亚 题 叙 忆余丙午识绮情君,亟慕其风度温雅,灿若春花,与之语,...
作品: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 作者:王立群 内容简介: 王立群巅峰之作,做人之道、成功之法、从政之术、为官之要,读《史记》悟人生。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部,大国崛起:秦国如何崛起,横扫六合:六国因何覆灭。 秦朝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肇始,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秦国王位。二十二岁亲理朝政,三十九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他自称始皇帝,希望他的王朝传之无穷。然而这个伟大帝国仅仅历时十五年就轰然倒塌。 历史的巨大反差,使得秦始皇和他的帝国成为世人关注的千古之谜。造就秦始皇千秋功业的深层历史原因是什么?这个庞大的帝国又是如何缔造的?秦始皇身上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我们跟随王立群教授穿越历史迷雾,探索这段辉煌的历史。 作者简介: 王立群,山东新泰人,河南大学文学院...
作品:徐霞客游记 作者:明·徐霞客 内容简介: 《徐霞客游记》是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一部写实著作,是60余万字的鸿篇巨著。它生动、准确、详细地记录了祖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景观,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开创了我国地理学史上实地考察并系统描述自然的先河。比如,他系统地考察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石灰地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岩溶地貌的珍贵文献,比欧洲人于18世纪后半期才开始的岩溶地貌的考察,要早100多年。 《徐霞客游记》也被称为“千古奇书”、“古今一大奇著”。虽然《徐霞客游记》篇幅浩大,是部洋洋60多万字的大著作,却不显冗长,它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感情趋势,表达细腻深刻。人们读起来,如身临其境,爱不释手被清代康熙朝文坛总盟主钱谦益赞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正文 游天台山日记 ...
作品: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作者:民国·费只园 内容简介: 宣统既经出宫,瑾妃既经安葬,我这部清代艳史也就此好大大结束。况且近来南边的清史列传,北边的清史稿,次第出版。那些可传的妇女,不患他湮没不彰了。在下采取的书籍,在朝在野,或庄或谐,统计有百十种。此外,文集、诗集、词集,一鳞一爪,实在记不得许多。零零碎碎 正文 第一回 吴三桂一怒裂家书 侯朝宗三生盟画扇 风倒梧桐,问故迹仗谁收拾?空怅望白山黑水,黯然消灭。 宫史已随烽火散,美人不共繁华歇。笑白头剩得旧钞胥,从容说。观风俗,輶轩节,操褒贬,春秋笔。有绮情侠气,孤忠奇烈。舞扇歌衫同点缀,脂钿粉盝都狼籍,话沧桑还见玉鱼寒,铜驼泣! 这大周昭武皇帝吴三桂,原是辽东人氏。他父亲吴襄,明朝崇桢初年,已经官拜锦州总兵。三桂生下来聪明绝世,膂力过人,十八岁便考中了武举人,跟着父亲随营效力。这个时候,清代方...
作品:狗不理传奇 作者:王寿山 步俊有 内容简介: 清末明初,天津卫艺苑名伶卫二姐、贫穷书生宋富贵,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汇集在这九河下梢的南北码头,好一派繁华和喧闹的景象。碧云茶楼更是热闹非凡,红透天津的“金嗓子”卫二姐自然成了 达官贵人们竟相追逐的目标,而厌倦了欢场卖笑生活的卫二姐却出乎意料之外的嫁給了虽然一贫如洗却真情待他的宋富贵,红红火火来起了“狗不理包子店”,于是一场阴谋、一幕幕争斗、人间悲欢离合、官场的尔虞我诈,激烈的演绎着…… 这一切都被聪明、机智的卫二姐巧妙利用并博得了袁世凱的欢颜,一夜之间“狗不理”摇身一变成了天津头号大饭店,发迹了的卫二姐以为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实现多年夙愿成为真正的人上人,然而财富并没有带来幸福,人间的沧桑、世态的炎凉给她的却是想不到…… 卫二姐离开了曾经让她风光的“富贵楼”,独自回到了小窝棚,再次挂起了“狗不理”的招牌...
作品:我想跟你走 作者:刘若英 内容简介: 多年后,我再次见到还是单身的他,这次我们的声音跟周围所有的杂声混在一起,那个秘密的频道消失了。他说,如果当时我即时回应了,故事就不一样了。我笑了笑说,我的表达,不只不合时宜,也缺乏速度。他也笑了笑说,一生有时就是一瞬间。是吗?到底我应该以我的不合时宜为荣或者遗憾?我以为,浪漫有时候不就是静静低下头去,或是延迟个一秒,或一千万秒?我以为我选择的是浪漫;我以为我选择的是一生,不是瞬间。但是他说“一生有时就是一瞬间”…… 正文 第一章 永远不搬家 如果这一切可供记忆的东西不复存在呢? 我有能力把这些记忆完整地储存在我的感官里吗? 一个人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参考数字;一个是统计的平均寿命,一个是你自己期望的岁数,还有家族基因遗传的因素,也可以是历来哪个人最长寿的纪录等等。但这些数字,对我们来说没有...
作品:德川家康——第二部 崛起三河 作者:[日] 山冈庄八 陈都伟 译 内容简介: 《德川家康》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 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它不仅成为商战兵法、政略宝典、兵家必备,更是不朽的励志传奇。 正文 第一章 政秀死谏 天文二十年,织田信秀的葬礼总算告一段落,然而尾张内部之事并未就此结束。葬礼结束次日开始,柴田权六与佐久间右卫门便频繁往来于织田氏老臣之间,将织田信长在葬礼当日的荒诞行径当作新的口实。 权六和佐久间如此行事,并非出自私心,他们实为织田氏的未来着想。他们认为,...
作品:草木春秋演义 作者:清·驷溪云间子 内容简介: 清人云间子撰,该书以中药名为人名、地名、兵器名, 但药性同人性毫无关系,且文笔冗繁,情节拖沓,属游戏笔墨。 正文 自叙 黄帝之尝百草也,盖辨其味之辛甘淡苦,性之寒热温凉,或补或泻或润或燥,以治人之病,疗人之疴,其功果非细焉。予因感之而集众药之名,演成一义,以传于世。虽半属游戏,然其中金石草木水土禽兽鱼虫之类。靡不森列,以代天地器物之名,不亦当乎! 夫刘寄奴之为汉朝仁德之君固矣,巴豆大黄之为番邦狼主亦固矣。至若巴豆大黄负欺君之罪,而竟以干戈犯界,轰轰烈烈何等威暴,致使异人并起,各逞技术奇幻成兵。此金石斛诚梁栋之材,父子竭忠效命,及诸将士皆尽握赤心努力汗马。卒乃番主邪正不胜,一朝摧败,不亦天乎!然或有讥此集杀戳太过,岂于真恶彼诸药而有心为是者哉,盖任其笔而作之耳。然始俑之责,予何逃哉!愿后世俊贤,...
作品:机变诡异的中国古代权术 作者:秦学颀 内容简介: 说到权术,在人们的脑海中立即就会闪现出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等带有强烈批判色彩的词语。在中国传统的戏剧舞台上,白脸曹操以及足智多谋、彻天透地的诸葛亮简直就成了权术的代表和化身。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曹操的智谋近乎于奸,而诸葛亮的智谋则近乎于神。 可见中国人对于权术人物及其事迹是喜闻乐见的。同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权术一直受到人们的批判,但它又总是在政治斗争中屡屡被采用。可以这样说,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中,权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正文 前言 说到权术,在人们的脑海中立即就会闪现出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等带有强烈批判色彩的词语。在中国传统的戏剧舞台上,白脸曹操以及足智多谋、彻天透地的诸葛亮简直就成了权术的代表和化身。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曹操的智谋近乎于奸,而诸...
作品:从文自传 作者:沈从文 内容简介: 1932年暑假,沈从文在青岛完成了《从文自传》。这部作品出版后曾被周作人和老舍认为是“一九三四年我爱读的书”。《从文自传》讲述的是1902-1922年沈从文进入都市前的人生经历,即沈从文的湘西经历,他曾这样谈及《从文自传》的创作: 就个人记忆到的写下去,既可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特别是在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他的动力来源何在。 通过写自传来“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其目的并不仅仅是追忆,更重要的是在对自我生命的反思中,展开自身与自身的对话,为当下自我寻根,并以此敞开通向未来的路。《从文自传》中对过去的追忆始终联系着目前生命情状。在追溯过去的人生经历时,其时间指向始终是现时的“我”。他曾这样回忆这段时期:“民廿过了青岛,海边的天与水,云物和...
作品:林语堂自传 作者:林语堂 内容简介: 我曾应美国一书局邀请写这篇个人传略,因为藉此可得有机会以分析我自己,所以我很喜欢的答应了。从一方面着想,这是为我的多过于为人的;一个人要自知其思想和经验究竟是怎样的,最好不过是拿起纸笔一一写下来。从另一方面着想,自传不过是一篇自己所写的扩大的碑铭而已。中国文人,自陶渊明之《五柳先生传》始,常好自写传略,藉以遣兴。如果这一路的文章涵有乖巧的幽默,和相当的“自知之明”,对于别人确是一种可喜可乐的读品。我以为这样说法,很足以解释现代西洋文坛自传之风气。作自传者不必一定是夜郎自大的自我主义者,也不一定是自尊过甚的,写自传的意义只是作者为对于自己的诚实计而已。 如果他恪守这一原则,当能常令他人觉得有趣,而不至感到作者的生命是比其同人较为重要的了。 作者简介: 正文 弁言 我曾应美国一书局邀请写这篇个人传略,因...
作品:大秦帝国—第二部—国命纵横 作者:孙皓辉 内容简介: 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他们以或纤细、或壮美、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部历史交响乐。帝国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神。她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大秦帝国,是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 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其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帝国时代开创...
作品:虹彩六号 作者:[美] 汤姆·克兰西 内容简介: 约翰·克拉克,这位前海豹部队队员、密勤局干员,他拥有许多杰克·雷恩相同的动人特质,但也同时拥有九○年代后期人类惯有的偏执;他笃信暴力可以解决一切,认为武力是吓阻恐怖主义的最佳手段。 于是,克拉克筹组了一支由各国菁英组成的跨国特种部队──虹彩,誓死以武的消灭所有的恐怖行动。 就在虹彩部队成军之际,世界上恰巧发生了接二连三的恐怖行动。这一连串事件虽然看似各自独立,但发生时机的凑巧却引起克拉克的重视,尤其是当俄国当局开始针对虹彩部队进行调查之后,更令克拉克怀疑这些恐怖行动是否与俄国有关? 然而就在虹彩部队与恐怖份子对峙之际,更大危机却一步步逼近,而且一旦爆发,将把人类推向灭亡之路…… 汤姆·克兰西藉由对虹彩部队、前苏联国安会干员、雪梨奥运,以及一群对环境保护怀有激进思想的美国科学家的叙述,进而巧妙地...
作品: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 作者:刘猛 男主角:小庄 内容简介: 一些刻意压制极力忘怀的经历一旦汹涌而来,就如子弹命中心脏,热血带着生命,呼啸而出。回忆击中了“小庄”,带着风声带着影子从他四周擦身而过。关于爱,关于军人,关于男人,“小庄”就这么一路走来。二十七岁的“小庄”,坐在电脑前,记起他那如梦般的岁月:新兵连,侦察连,狗头大队,维和部队;小影,陈排,苗连…… 作者简介: 正文 第1节 我不得不说的战友重逢 从哪里开始呢? 2002年的年底,我结束了一段漂泊的生涯,在一个城市里刚刚安定下来。那个时候接连换了几个女朋友,生活也没有什么安定感,所谓安定,不过是简单的租了个不到40平米的一居室,在这个城市偏西的一个大学的家属区里。 我常常在没有工作的日子里,拿着啤酒坐在小院里发呆。一楼的好处是有一个小院,那已经是下雪的季节了,但是我感觉不到寒冷。在部队...
作品:我是这样长大的 作者:刘德华 内容简介: 除了在炫丽的影视新闻中看见他,还可从哪儿“四大天王”之一的他,从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刘德华自着“我是这样长大的”,告诉读者其在镜头后的真实亲情、友情、爱情。 刘德华(Andy Lau) 回忆是人类最奇怪的一种感情,我们都习惯把它装进一只记忆盒子里好好保存……,很多很多年后的今天,在营营役役。不分昼夜的工作中,曾怀疑自己的回忆是否真实。长大了,身边越来越多丑陋和虚伪,惆怅旧欢如梦。一直以为自己已忘记过去,一直把过去连同岁月埋葬了,努力现在,谁料还是被歌曲触动了。什么才是真实而恆久的呢?是片段的回忆。 正文 序 写这序,要说一个故事。 大概一年前,唱片公司负责人向我提议出版一本自传式的散文集,我想了又想,很为题材伤脑筋。 这十数年间,接受杂志电台的访问不下数百个,可以问的都给问了,可以回答的我也尽量回答...
作品:香港娱乐圈大写真 作者:文慧 内容简介: 正文 第一章 邵逸夫时代 邵逸夫自创立邵氏影业以来,雄霸香港影坛五十载。他的资产超过200亿港元,但有许多人离他而去,理由竟是他太吝啬,算盘打得太精;他一生置身娱乐圈,偎红倚翠,但风流而不下流。邵逸夫其人其事奇特又精彩。 邵逸夫创立的邵氏影业公司,曾拍摄过一千余部影片,获过几十项大奖,培养了大批的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像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凌波、李菁、郑佩佩、方盈、陈萍、罗烈、王羽、许冠文、陈观泰、傅声、李翰祥、张彻……这些曾让几代影迷们如痴如醉、顶礼膜拜的大明星、大导演们,都是出自“邵氏”的门下。 邵逸夫的“邵氏电影王国”雄霸香港五十载,高峰期每天有一百万观众光顾他的影院。 他的《白金龙》一片,开创中国电影从无声片进入有声片的时代。 他的“邵氏影城”被誉为“东方好莱坞”。 他是香港娱...
作品:新中国近代史 作者:白竹猪 内容简介: 在理想的年代里脚踏实地,像土财主一样努力积攒,用漫长岁月走向世界之颠——一个梦想近乎贪婪的人穿越后,创造的历史;二十世纪初,一个古老帝国历经风雨,成为超级大国的一段故事;笔者尽可能贴近真实,但本质上还是一本YY书。 正文 序 回去的过程不重要,总之,我是回去了。回到那万恶的旧社会,呃,错了,是万恶的异时空的旧社会。那是个与现实世界相似度高达99.99%的平行世界,读者请勿与现实世界挂钩,如有差异,乃是世界性差异,万万不能认为是作者水平不足,能力不够。 闲话少说,咱们书归正传。 第一章 看着眼前的金黄沙滩蔚蓝海水,我一时头晕脑涨,四肢乏力,摇摇欲坠,几欲扑倒。有人用力的摇晃我,大声叫我:“哥!哥!这是哪儿?我们在哪里?”,我转头一看,正是我亲爱的弟弟董正庭。俗话说,虎死不倒架,何况是在我弟弟面前。我大笑两...
作品:春秋左传 作者:春秋·孔子 内容简介: 《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春秋”本来是春秋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那时不少诸侯国都有自己按年代记录下的国史。到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先后失传,只有鲁国的《春秋》传了下来。它虽然用了鲁国的纪年,却记录了各国的事,实际上是一部通史。 《春秋》的作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来经过孔子编辑、修订。它的记事年代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为止,一共二百四十二年。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旧闻。后来,儒家学者把《春秋》尊为“经”,列入“五经”当中,称为《春秋经》。 流传到现在的《春秋》有三种,即《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汉代学者认为它们都是讲解《春秋》的著作。这三传的内容大体相同,最主要的差异是《左传》用秦以前的古文写成;公羊传》和《谷梁传》则用汉代的今文写成,《公...
作品:共和国十大将军传——徐海东 作者:于景森 等 内容简介: 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三十四团任代理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黄陂县区农民自卫军队长,中共黄陂县委军事部部长兼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独立营营长兼党代表,黄陂县补充第六师师长,鄂东警卫二团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八团、三十五团、三十六团团长,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第二十七师师长,红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师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军长,红二十八军军长,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代书记,红十五军团军团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原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
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者:江奇涛 内容简介: 1925年,杨立仁行刺北洋政府要员的计划因弟弟杨立青的顽皮而失败,生来性格相冲的兄弟俩先后背井离乡前往广州找寻各自的前途。立青在姐姐立华和共产党员瞿恩、瞿霞兄妹的帮助下,考入黄埔军校。 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以及经过东征和北伐的历练,立青成为优秀的军人,他与进入国民政 府政治核心层工作的立仁产生主义之争,兄弟俩在“四一二”后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阵营,隔阂日渐加深。 抗日战争爆发,立青在我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场上战功卓著,立仁则在重庆开展情报工作,兄弟俩暗自较劲。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立青先从事我军后勤保障工作,后转至一线战场,直接面对盛气凌人的立仁和黄埔旧同窗。国民党失道寡助,兵败如山倒,立仁从战场上狼狈撤退并带着立华等杨家眷属逃往台湾…… 历史的进程见证了分分合合的兄弟相争,历史的选择决定了殊死较量的胜负成败,...